常用培养基制备灭菌与消毒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5
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培养基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步骤,用以消除培养基中的污染物和杂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一、物理方法1. 热灭菌:热灭菌是最常见的培养基灭菌方法之一。
常用的热灭菌设备有高压灭菌器(压力锅)、自动灭菌器(高温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
高压灭菌器通过提高压力和温度,使培养基中的细菌和孢子被杀灭;自动灭菌器则通过加热至121摄氏度并保持一定时间,达到灭菌效果;干热灭菌器则是将培养基置于高温下烘烤一段时间,以杀灭细菌和孢子。
热灭菌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
2. 焰灭菌:焰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简易灭菌方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器具的灭菌。
使用煤油灯或酒精灯,将培养基容器的口部通过火焰加热,使细菌被杀灭。
焰灭菌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但不适用于塑料器皿等耐热性差的材料。
3. 过滤灭菌:过滤灭菌是一种常用的无热灭菌方法,适用于热敏性物质或需要保存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通过将培养基通过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可以将其中的微生物去除。
常用的过滤器有微孔滤膜、滤芯和滤膜杯等。
过滤灭菌方法操作方便、无需高温和高压,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滤膜孔径和滤膜材料。
二、化学方法1. 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培养基中细菌数量较少或对温度敏感的情况。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酒精、碘酒、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将培养基浸泡于化学消毒剂中一段时间后,再用无菌水洗净,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消毒剂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但需要注意使用浓度和时间的控制,以避免对培养基产生不良影响。
2.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是一种常用的无热灭菌方法,适用于对热敏性物质有灭菌要求的情况。
常用的辐射灭菌方法有紫外线辐射和γ射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主要用于表面灭菌,将培养基置于紫外线灯下进行辐射一段时间,以杀灭表面的细菌和病毒;γ射线辐射则能够穿透物质,对整个培养基进行灭菌。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培养基灭菌是为了确保培养基中没有活性的微生物存在。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有多种,既包括物理方法,如高温灭菌、滤膜灭菌等,也包括化学方法,如化学灭菌剂灭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方法以及其操作步骤。
首先是高温灭菌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通过高温的热力作用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灭菌可以使用干热法或湿热法。
1. 干热法:将需要灭菌的培养基置于干热灭菌器中,通常在160-180C的高温下进行处理。
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在热力消毒时间表上选择。
干热灭菌器具有温度调节和定时功能,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2. 湿热法:将培养基装入有效容器中,如玻璃瓶、耐热塑料瓶等,然后通过蒸汽或水浴进行灭菌处理。
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在100C以上进行。
水浴灭菌同样是将培养基容器放入预热的水浴器中进行灭菌,水温通常为100C,持续10-30分钟不等。
其次是滤膜灭菌法。
这是一种通过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灭活微生物而保留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1. 为了滤膜灭菌,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滤膜尺寸,一般为0.22或0.45微米。
选择合适的滤膜尺寸可以删除绝大多数的微生物。
滤膜的材质非常重要,一般选择具有较好生物相关性的材料,如聚酯膜、聚酰胺膜等。
2. 将培养基通过真空泵抽吸,使其穿过滤膜。
微生物会被滤膜截留在上面,营养物质通过滤膜留下,进入下方的容器中。
3. 然后将滤膜移到含有灭菌溶液的培养皿中,使其与灭菌溶液接触。
最常用的灭菌溶液是70%乙醇或含有漂白剂的水。
化学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主要通过使用化学灭菌剂来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
这种灭菌方法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高温或压力的培养基非常有用。
1. 最常用的灭菌剂是乙醛。
在常温下,将乙醛溶液添加到培养基中,然后将其密封存放一定时间,一般为3-24小时。
乙醛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在适当剂量下对大多数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2. 另一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是过氧化氢。
培养基的准备与消毒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之前,正确的准备和消毒培养基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准备与消毒步骤。
1. 准备培养基的材料在准备培养基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常见的培养基主要包括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等。
根据所需培养的微生物的特性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蛋白胨培养基主要由蛋白胨、胆汁盐、碳水化合物等组成,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营养琼脂培养基是一种含有琼脂的液态培养基,通过琼脂的凝胶化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支持。
血琼脂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动物血液,可以用于培养血液相关病原微生物。
此外,还需要准备培养基的配制工具包括培养基试管、容器、量筒、平板等。
这些材料和工具在使用之前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2. 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的准备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决定了培养基的质量和适用性。
以下是一般培养基的准备方法:首先,按照所需培养基的配方,将所需的材料按比例称取并放入量筒或容器中。
注意,应将蛋白胨、琼脂等固体材料提前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溶解。
接下来,用蒸馏水将试剂溶解至所需体积,摇匀混合,确保所有材料均匀分布。
然后,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试剂瓶口用铝箔或棉塞密封,以防止污染。
最后,将培养基试剂瓶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灭菌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培养基的要求进行调整。
3. 培养基的消毒培养基的消毒是为了杀死其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止培养基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将预处理好的培养基培养瓶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灭菌温度和时间应根据不同的细菌或真菌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121摄氏度的高温压力灭菌30分钟是常用的处理方式。
接下来,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瓶放置在消毒柜或超净台上,待其冷却到室温。
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瓶口,以防止重新污染。
在开始培养之前,应先进行培养基质量检测。
培养基的灭菌及保存方法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耐高温培养基、接种器械和蒸馏水的灭菌。
培养基在爱制备过程中混入各种杂菌,分装后应立即灭菌,至少应在24h内完成灭菌工作。
灭菌时一般是在0.105MPa压力下,温度121℃时,灭菌15~30min即可。
消毒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超过规定的压力范围,否则有机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类物质就会在高温下分解,失去营养作用,也会使培养基变质、变色,甚至难以凝固。
将蒸馏水或自来水装在三角瓶中,装水量一般不超过瓶的2/3,用牛皮纸或硫酸纸包扎封口,然后放入高压锅中灭菌后即为无菌水。
灭菌后的培养基可放到培养室中预培养3d,若无污染现象,则证明灭菌是彻底的,可以使用。
暂时不用的培养基最好置于10℃下保存。
含IAA或GA3的培养基应在1周内用完,其他培养基最多也不要超过1个月。
2、过滤灭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物,如IAA、GA3、ZT、CM等,遇热容易分解,不能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温灭菌,而要使用细菌过滤器滤去其中的杂菌。
细菌过滤器与滤膜(孔径0.45微米)使用之前要先进行高压灭菌。
过滤后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养基中,若为液体培养基,可在培养基冷却至30℃时加入;若为固体培养基,必须在培养基凝固之前(50-60℃)加入,振荡使溶液与其他成分混合均匀。
保存方法已经灭菌完毕的培养基从高压灭菌锅中取出后,立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若大批量生产可用果箱装好并标记好其用选后,送到接种室,让其自然冷却凝固。
灭好的培养基最好经过3d的预培养,以便观察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这样能够使某些因为没有彻底灭菌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被检出,可避免杂菌污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点对少而重要的材料尤其值得注意。
但是在同等条件下经多次使用无污染后,就没必要再摆3d后才使用,而是冷却凝固后就可使用了。
(1)防尘已经灭好菌的培养基要注意防尘。
如果培养基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贮存,依附在尘埃中的细菌、真菌等会落在培养瓶表面,使用前若不进行表面灭菌处理,在接种时就容易随着气流进入容器,使其受到污染,影响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培养基必须放在干净、卫生的接种室内。
(生物科技行业)菌种保存和微生物常识菌种保存和微生物常识1、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营养: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满足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过程。
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起点。
营养物: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也包括光能。
提供生物的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养料。
要求:应具备6大营养要素;物质比例合适;必须灭菌。
2、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方法及制备过程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经济节约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方法:生态模拟、查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步骤:称量、熔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冷却、无菌检查培养基种类:一、按成分的不同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二、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三、按培养基用途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消毒与灭菌:消毒: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灭菌: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胞和孢子。
方法:一、物理的方法:加热、过滤、辐射二、化学的方法:用化学试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主要破坏细菌代谢机能。
如重金属离子,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等。
加热法:(1)干热法:火焰灼烧灭菌和热空气灭菌。
1、火焰灼烧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试管口和瓶口,涂布用玻璃棒。
2、热空气灭菌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C)加热灭菌1-2h,适用于玻璃器皿和培养皿等。
原理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与水的含量有关,当环境和细胞含水量越大,凝固越快。
3、注意事项:1)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用此法;2)温度控制在<180°;3)物品不能太挤;4)温度降至70°时才开箱门。
(2)湿热法:原理:因为湿热中菌体吸水,蛋白质容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
微生物基础试验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四、实验内容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摇床→降温→开箱取物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2、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二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原理,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习几种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灭菌的操作方法。
3.掌握玻璃器皿的包扎与洗涤。
4.了解常用灭菌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培养基中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 调到合适的范围。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孢和孢子。
常用灭菌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加热、照射和使用化学药品等方法。
加热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少,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要高(160-170℃),时间要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的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琼脂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纱布、胶头滴管、全自动灭菌锅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玻璃器皿的清洗——注意事项和方法(1)用过的器皿应立即洗涤(2)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器皿可先将培养基刮去,或用水蒸煮,至培养基融化后倒出,然后再用洗洁精清洗。
植物组织培养灭菌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培养基和植物组织在进行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清洁卫生。
以下是常见的灭菌方法:
1. 高压灭菌(High压力灭菌):这种方法使用高压蒸汽系统对培养基或植物组织进行灭菌,通常需要121-152摄氏度高压灭菌10-15分钟,杀死所有微生物和病原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形状的培养基和植物组织。
2. 低温灭菌(Low温度灭菌):这种方法使用低温系统对培养基或植物组织进行灭菌,通常需要130-160摄氏度低温灭菌60-90分钟,杀死所有微生物和病原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杀死一些难以发现或难以繁殖的病原体,但需要注意避免损坏植物组织或培养基。
3. 化学灭菌(化学消毒):这种方法使用化学物质对培养基或植物组织进行消毒,通常使用氯气、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毒性气体或损害植物组织。
无论使用哪种灭菌方法,都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时间,以确保杀死所有微生物和病原体。
同时,还需要注意消毒程序和储存方式,以确保培养基和植物组织的质量和安全。
培养基消毒灭菌的方法
培养基消毒灭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高压蒸汽灭菌:将培养基装入培养器中,使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常见的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压力灭菌锅。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且操作简单方便。
2. 干热灭菌:将培养基放入烘箱中,在高温下进行干热灭菌,常见的设备是干热灭菌器或烘箱。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耐热的培养基,能够杀灭大多数微生物。
3. 紫外线辐射灭菌:将培养基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使用紫外线灭菌器进行灭菌。
该方法适用于对热敏感的培养基,但不能灭活孢子。
4. 化学消毒方法:将培养基暴露于适当浓度的消毒剂中,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消毒效果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都需要注意操作的严密性,保证培养基在消毒过程中不受污染。
此外,消毒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密封保存,尽量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1. 高温灭菌法:将培养基装入培养器中,加热至高温,一般为121摄氏度,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15-20分钟。
高温能够有效灭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2. 过滤灭菌法:将培养基通过特制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膜孔径一般为0.22微米或0.45微米。
膜过滤器能够有效阻隔微生物的传播,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被滤除,从而实现无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过滤灭菌法适用于不含热敏性成分的培养基。
3. 化学灭菌法:通过添加化学消毒剂来灭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酚类、过氧化氢等。
化学灭菌法适用于无法进行高温灭菌或过滤灭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
4. 辐射灭菌法:利用辐射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常用的辐射灭菌方法有紫外线照射和γ射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 结构,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γ射线具有较高的穿透力,能够深入杀灭微生物。
辐射灭菌法适用于对热敏性物质进行灭菌。
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不同的培养基可能对温度、辐射或化学消毒剂有不同的耐受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 灭菌前要将培养基装入适当的容器中。
常见的容器有试管、烧杯、培养皿等。
容器必须具备耐高温、耐辐射或耐化学消毒剂的特性,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
3. 确保灭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高温灭菌法需要使用高压高温的压力锅或高压灭菌器,因此需要检查设备的压力表、温度计等是否正常工作,以确保灭菌的可靠性。
4. 灭菌后要及时密封容器。
灭菌后的培养基容器应立即密封,以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密封后的培养基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延长其保存期限。
培养基的灭菌是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合适的灭菌方法可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为后续的微生物培养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并注意操作的细节,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和培养基的质量。
培养基灭菌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而培养基的灭菌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地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正确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一、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它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来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首先将培养基装入耐高温高压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密封好,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在灭菌过程中,要保证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可以被有效地杀灭。
二、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来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在进行紫外线灭菌时,首先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紫外线灭菌箱中,开启紫外线灯进行灭菌。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灭菌的效果受到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紫外线灭菌时,要控制好照射的时间和强度,以确保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可以被有效地杀灭。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消毒剂来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乙醇、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在进行化学消毒灭菌时,首先将培养基浸泡在化学消毒剂中一定的时间,然后将培养基取出并进行充分的清洗,以去除化学消毒剂的残留。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会影响到灭菌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化学消毒灭菌时,要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和浓度,并控制好消毒的时间,以确保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可以被有效地杀灭。
四、过滤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是利用微孔滤膜来过滤掉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在进行过滤灭菌时,首先将培养基通过微孔滤膜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上的微生物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灭菌。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微孔滤膜和消毒剂对于过滤灭菌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过滤灭菌时,要选择合适的微孔滤膜和消毒剂,并控制好过滤的条件,以确保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可以被有效地杀灭。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1. 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培养基需要先准备好各种化学试剂,并按照配方将其称量、混合。
通常情况下,培养基的配方会包括以下成分: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其中,碳源可以是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的单糖或复糖;氮源可以是氨基酸、蛋白胨等;矿物质可以是磷酸盐、镁盐、钙盐等;维生素可以是叶酸、核黄素等。
将配制好的各种化学试剂按照配方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液体培养基。
根据不同的需求,还可以将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糖等凝胶剂制成固体培养基。
2. 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的灭菌是为了保证培养基中不含有任何杂菌或细菌,避免其对微生物学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煮沸法:将液体培养基放入自减压锅或常压锅内进行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可杀死绝大多数的细菌和孢子。
(2) 高压灭菌法:将液体培养基放入压力灭菌锅内,压力升至1.5kg/cm2,温度达到121℃,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3) 紫外线灭菌法:将液体培养基放入紫外线灯下,辐照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可以杀灭一部分的细菌和孢子。
(4) 过滤灭菌法:利用过滤膜过滤液体培养基,可杀灭微小的细菌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