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4
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
各种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局部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那么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成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外表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学校消毒方法一、背景介绍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学校成为了重要的防控场所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学校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消毒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校消毒方法,以帮助学校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
二、常见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杀灭病原体,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空气和物体表面,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适用于教室、图书馆等空间的消毒。
(2)高温消毒:利用高温蒸汽或热空气对物体进行消毒,常用于消毒器具和餐具等。
(3)超声波消毒:通过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动,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结构,适用于消毒教室桌椅、地板等大面积物体。
2. 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杀灭病原体,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漂白粉消毒:将适量的漂白粉溶解在水中,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和厕所等。
(2)酒精消毒:使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适用于消毒办公桌、门把手等。
(3)消毒液消毒:选用含氯消毒液、含酒精消毒液等,按照说明书的比例稀释后使用,适用于消毒教室、食堂等。
3. 生物消毒方法生物消毒方法是指利用生物制剂杀灭病原体,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臭氧消毒:通过臭氧气体对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2)酶消毒:利用酶类制剂分解细菌和病毒的细胞结构,适用于消毒食堂餐具等。
(3)盐酸消毒:使用盐酸溶液对物体进行消毒,适用于消毒实验室器具等。
三、消毒计划制定1. 制定消毒频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区域的消毒频次。
例如,教室、食堂等人员密集区域应每天进行消毒,而走廊、楼梯等人员流动区域可以适当降低消毒频次。
2.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例如,教室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食堂可以采用化学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3. 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物资为了有效进行消毒工作,学校需要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物资,如紫外线灯、消毒液、酒精等。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紫外线等,每种消毒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选择适用条件。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1)氯消毒加氯处理的方法也称氯化处理或氯化法。
氯消毒可使用液氯,也可以使用漂。
前者述及,氯消毒的效果与水温、pH 值、接触时间、混合程度、污水浊度以及所含干扰物质、有效氯浓度有关。
由于氯是强氧化剂,污水中气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均要消耗氯,因此污水消毒的加氯量应该经试验确定。
对于生活污水,可参考的数值为:一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20~30mg/L,二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5~10mg/L。
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化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保留一定量余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来水出厂后还具有持续的杀菌力。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氯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应小心,加氯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加氯点。
加氯间应结构坚固,能防冻保温,通风良好,并宜安装排风扇。
液氯消毒的工艺流程一般是:液氯通过加氯机与污水在混合池内反应,然后在接触池内接触一定时间后即可出水。
在混合池内的混合反应时间为5~15min,在接触内的接触时间为30min 左右,沉淀速度采用1~ 1.3mm/s,保证余氯量不小于0.5mg/L。
国内使用的加氯机种类很多。
例如ZJ 型转子加氯机,来自氯瓶的氯气首先进入旋风分离器,再通过弹簧膜阀和控制阀进入转子流量计和中转玻璃罩,于是经水射器与压力水混合、溶解于水内被输送至加氯点。
(2)次氯酸钠消毒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次氯酸钠,然后将次氯酸钠加入污水后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所以说次氯酸钠的消毒作用依然靠次氯酸,但其消毒作用不及氯强。
因次氯酸钠易分解,所以通常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就地投加,不宜贮运。
它一般适用于小型工厂。
(3)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用于受污染水源消毒时,可减少氯化有机物的产生,故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日益受到重视。
①消毒原理二氧化氯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杀菌主要依靠吸附和渗透作用。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一、普通喷雾消毒法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卩m以下者占90%以上。
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
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卩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
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
作用30~ 60min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一、普通喷雾消毒法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
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
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
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
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多种消毒方法的选择标题:多种消毒方法的选择导语:在当今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消毒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并探讨它们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以帮助读者选择最合适的消毒方式。
一、物理消毒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消毒方法。
通过加热物体至一定温度,可以杀灭绝大多数病原体。
常用的高温消毒方式包括蒸汽消毒和热气消毒。
这些方法适用于耐热物品,如金属器具、陶瓷制品等。
然而,高温消毒对于某些材料和设备可能造成损坏,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领域。
紫外线消毒无需化学物质,不会产生残留物,因此较为环保。
然而,紫外线对于直接照射范围以外的区域效果较差,且对于有机物和某些病原体的杀灭效果有限。
二、化学消毒方法1. 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迅速杀灭大部分细菌、病毒和真菌,适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酒精消毒方便易得,但对于某些病毒和孢子的杀灭效果较差。
2. 漂白粉消毒:漂白粉含有有效的氯化物,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设备和洗涤消毒等领域。
然而,漂白粉对于某些材料和表面可能产生腐蚀性,使用时需注意稀释比例和时间。
三、其他消毒方法1. 喷雾消毒:喷雾消毒是一种便捷的消毒方式,适用于大面积的消毒需求。
通过将消毒剂喷洒在空气或物体表面,可以快速杀灭病原体。
然而,喷雾消毒可能存在药物残留和呼吸道刺激等问题,使用时需注意安全和适当通风。
2. 氯消毒: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公共卫生领域。
氯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
然而,氯消毒可能产生有害副产物,如致癌物质三卤甲烷等,因此需谨慎使用。
结语:消毒是保护健康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在选择时,应考虑消毒对象、杀菌效果、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综合权衡后做出决策。
无论是物理消毒还是化学消毒,都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安全,以确保消毒效果最大化。
.
.
常用的消毒方式和方法
1 空气消毒
室内空气每日消毒2次,每次一小时。
避免喷洒消毒以防形成气溶胶加大
空气传播。
(1)循环风空气流动消毒机:在有人的情况下定时或随时消毒,即实用又方便
(2)紫外线照射消毒:无人情况下使用(有人时做好皮肤和眼部的遮挡和防护)。
(3)化学剂消毒(乳酸熏蒸等):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进行,注意作用的时间和浓度。
消毒后开窗通风。
2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
(1)拖布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且分区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2)桌椅、门把手、治疗车、楼梯扶手等物表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抹布常规擦拭消毒。
玩具、书本等可采用热烫、暴晒等消毒方式
3 诊疗用品
一人一用一消毒。
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碘伏擦拭等 4 所有的污染物品包括可在70度以上热水煮沸、暴晒等物品均可采取环氧乙烷灭菌
5 接受手足口病诊治的单位和区域产生的所有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均按医用垃圾处理。
6 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单位排泄物可直接入厕。
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单位,病人的排泄物应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或漂白粉搅拌,120分钟后倒掉
感染科
二O**年四月。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简介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机械性消毒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清理、铲刮、洗涤等,随着这些污物的清除,大量的病原体也被清除。
机械性清除不能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必须配合其他消毒方法进行。
清除的污物应进行焚烧或深埋。
清扫后的地面、房舍还需要喷洒化学消毒药或用其他办法,才能将残留的病原体消灭干净。
通风亦具有消毒的意义。
它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空气交换出去,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如在80平方米的房间内,当无风与室外温差为20℃时,约9分钟就能交换一次空气;而温差为15℃时,就需11分钟。
通风时间视温差大小可适当掌握,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物理消毒阳光和干燥: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其光谱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阳光下几分钟至几小时可以杀死,就是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孢,连续几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复暴晒,也可以变弱或杀灭。
因此,阳光对于场、具等的消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但阳光的消毒能力大小取决于很多条件,如季节、时间、纬度、天气等。
因此利用阳光消毒要根据情况掌握,并配合其他方法进行。
此外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差,利用阳光消毒时,被消毒物体的表面要清理干净,否则影响消毒效果。
高温火焰的烧灼和烘烤是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缺点是有些物品由于烧灼而被损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当传染病流行时,被病污染严重的巢脾,清扫的杂物都可以进行焚烧,金属具可以用喷灯烧灼或火焰烘烤消毒。
煮沸消毒是经常应用而又效果确实的方法。
大部分非芽孢病原微生物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
大多数芽孢在煮沸后15分钟~30分钟内亦能致死。
煮沸1小时~2小时可以有把握地消灭所有的病原体。
各种金属具、部分木质具、玻璃用具、衣物等都可以进行煮沸消毒。
将煮不坏的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即可。
如果加1%~2%的苏打、0.5%的肥皂等,可以防止金属生锈,提高沸点,增强灭菌作用。
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首先,我们来说说最常见的消毒方法之一——用漂白水消毒。
漂白水是一种含氯的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漂白水来消毒厨房用具、卫生间、地板等表面。
使用漂白水消毒时,要注意稀释比例,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其次,热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
热水可以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适用于消毒餐具、婴儿用具、玩具等物品。
在使用热水消毒时,要确保水温达到一定的高温,并且物品完全浸泡在热水中一定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另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快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因此,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医疗器械、空调滤网、空气净化器等设备的消毒。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时,要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免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此外,酒精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
酒精可以迅速挥发并杀灭细菌和病毒,适用于消毒皮肤、伤口、医疗器械等。
使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引起火灾和其他意外。
最后,过氧化氢消毒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消毒方法。
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
它可以用于消毒水果蔬菜、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
在使用过氧化氢消毒时,要注意避免与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有毒物质。
综上所述,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分别是漂白水消毒、热水消毒、紫外线消毒、酒精消毒和过氧化氢消毒。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事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保障我们的健康。
消毒工作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正确使用消毒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消毒,以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而对于不同的场合和物品,我们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下面就介绍一下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消毒方法之一就是用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消毒剂,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酒精对家具、手机、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是易燃物品,使用时要远离明火,以免发生意外。
其次,漂白粉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漂白粉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对于一些需要彻底消毒的场合,如厨房、卫生间等,可以选择使用漂白粉进行清洁和消毒。
但使用漂白粉时要小心,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另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消毒方式。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快速杀灭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在医疗卫生领域,紫外线消毒被广泛运用,如医疗器械、手术室等都会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此外,热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热水能够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对于一些日常用品,如餐具、奶瓶等,可以选择用开水进行烫洗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消毒的温度和时间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确保消毒效果。
最后,还有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是用消毒酶进行消毒。
消毒酶是一种生物酶,可以有效分解和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领域,可以选择使用消毒酶进行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消毒酶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正确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
总的来说,消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为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首先,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使用酒精。
酒精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酒精来消毒皮肤、消毒器具和消毒环境。
使用酒精消毒时,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到火源,以免引发火灾。
其次,漂白粉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
漂白粉含有氯,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家庭清洁中,我们可以用漂白粉来消毒厨房、卫生间等场所。
使用漂白粉时,需要注意稀释比例,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另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快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在医疗机构、实验室等场所,常常会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和物品的消毒。
使用紫外线消毒时,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免对皮肤产生伤害。
此外,煮沸消毒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将水煮沸几分钟,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在野外露营或者旅行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消毒饮用水。
煮沸消毒简单易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消毒方法。
最后,过氧化氢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
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医疗卫生领域,常常会使用过氧化氢来消毒器械和环境。
使用过氧化氢消毒时,需要注意稀释比例和接触时间,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掌握消毒的技巧,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消毒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关爱和保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1. 物理消毒灭菌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辐射灭菌、干热灭菌、滤过灭菌等方法来消灭细菌和病毒。
2. 化学消毒灭菌法:使用化学药品来杀死细菌和病毒。
例如,使用漂白水、酒精、过氧化氢、紫外线等物质来消毒和灭菌。
3. 生物消毒灭菌法:利用某些生物体可以清除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如利用细菌、真菌、蛋白质酶、菌素等来消灭其他生物体。
4. 光化学消毒灭菌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和化学药品的结合,实现有效的消毒杀菌。
可以用于处理污染的空气和水。
5. 加热法消毒灭菌法:使用高温来杀死细菌,这包括使用热水、蒸汽甚至火焰来进行消毒和灭菌。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1、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2、湿热灭菌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3、过滤除菌4、放射线灭菌二、常用的消毒剂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相对药效: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1、微生物种类2、培养基3、消毒剂4、环境因素5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谢物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
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是叶酸分子组成。
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作用范围:抗菌谱作用位点: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三、微生物抗药性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微生物遗传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
又称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环境中生物体表现出的种种形态与生理特征。
变异variation—遗传型的改变。
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表型的改变。
基因—指带有足以决定一个蛋白质全部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 片段。
常用消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保护我们的健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常用的消毒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消毒方法之一就是用漂白水进行消毒。
漂白水是一种含氯的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漂白水稀释后用来擦拭桌面、地面、厨房用具等物品,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漂白水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酸性物质混合,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其次,热水消毒也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
热水可以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而且不会产生化学残留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厨房用具、餐具等物品放入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另外,热水洗手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手部的细菌和病毒。
除此之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空气中、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衣物、鞋子等物品进行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使用时要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最后,酒精消毒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
酒精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而且挥发性较强,不会在物品表面残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酒精棉球对手机、钥匙、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酒精也可以用来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起到消毒的作用。
总的来说,消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使用漂白水、热水、紫外线、酒精等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物品的特性来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消毒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消毒工作,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
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
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
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
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
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注意事项
(1)对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应先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2)对仅沾染污物的物品应清洗去污垢再浸泡消毒或灭菌处理;
(3)使用可连续浸泡消毒的消毒液时,消毒物品或器械应洗净沥干后再放入消毒液中。
五、烟雾熏蒸消毒法
指应用点燃后产生的消毒剂烟雾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有醛氯烟雾剂和酸氯烟雾剂等,适用于对室内特别是通风良好的大空间仓储和公共场所的空气,以及野外对密度较大的低矮树林实施消毒。
六、粉剂喷洒消毒法
指用喷粉器或人工撒布消毒粉剂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适用于空气相对湿度>90%时的潮湿地面和含露珠的低矮植被实施消毒。
喷洒粉剂消毒应在气温逆增,风速<2.Om/s的情况下进行。
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注意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