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行政区划
- 格式:ppt
- 大小:694.5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二地理行政区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而行政区则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一定的行政管理方式划分出来的区域单元。
在初二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行政区划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初二地理课程中的行政区划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与意义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政府根据行政管理需要,将国家划分成具有一定管理权力的一级、二级、三级行政区域单位。
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和管辖国家或地区的各级行政地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发展。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按照“省、市、县、乡、村”五级来划分的,下面我们逐级介绍:1. 省级行政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是指中国的省份和自治区,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
省级行政区是国家的最高行政区域单位,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职责。
2. 市级行政区:中国的市级行政区划是指直辖市、地级市和副省级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
市级行政区较省级行政区划更加具体和细分,同样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力。
3. 县级行政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是指县、县级市和自治县,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
县级行政区是在市级行政区下一级的行政区域单位。
4. 乡级行政区:中国的乡级行政区划是指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如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办事处等。
5. 村级行政区:中国的村级行政区划是指村委会或居委会,是最小的行政区域单位,如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五台山村委会、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风情雅苑居委会等。
三、世界各国的行政区划除了中国,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行政区划体系。
下面我们以几个典型的国家为例来了解他们的行政区划:1. 美国的行政区划:美国将整个国家划分为50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政府和独立的行政权力;州以下还可细分为县、乡、市等行政区域单位。
2. 德国的行政区划:德国的行政区划体系较为复杂,主要包括16个联邦州、各种类型的县、市、区以及乡级行政区。
小学三年级社会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它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是小学三年级社会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吧!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达960万多平方千米。
它的东部、南部、东南部与辽阔的海洋相连,西部、北部则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
中国的地理位置不仅给它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使得它在国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国家之一,中国拥有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23个省,每个省都有一个省会城市。
例如,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直辖市,其下辖16个区。
上海、天津和重庆也是直辖市,分别下辖16、13和38个区县。
2. 自治区中国的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拥有更高的自治权力,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权益。
3.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它们拥有独特的行政体制和高度自治权力。
这两个地区在行政、经济、教育等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有一些不同。
4.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下一级,包括市辖区、县、县级市和自治县。
它们是各省级行政区下属的行政区域,有自己的政府和行政管理机构。
总结:通过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政治组织结构。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广袤的领土和悠久的历史,它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使得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中国地理行政区划是根据国家的行政管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
这些行政区域根据面积、人口、地理特点等因素进行划分,以便于国家对各个地方的管理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一、国家级行政区划国家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
中国国家级行政区划包括了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这些行政区划分别是:1. 省: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青海。
2.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这些国家级行政区划都有自己的行政中心和行政机构,负责督促和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
二、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的第二级。
除了国家级行政区划之外,中国还划分为了333个地级行政区。
这些省级行政区划包括了22个省(省份)、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4个直辖市。
1. 省(省份):除了直辖市之外,中国其他的行政区域被归类为省。
2. 自治区:中国的自治区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特殊自治权的行政区域。
这些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特别行政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指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两个地区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包括了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
4. 直辖市:直辖市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行政区域,比其他省级行政区划的地位更高。
中国的直辖市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三、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的第三级,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有2850个县级行政区划。
县级行政区划一般称为县,但也有少数行政区划称为市、区等。
县级行政区划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国家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事务。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记忆方法
1.划分为五大区域记忆:中国地理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五大区域。
每个区域下面还有更细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你可以先将重点放在每个大区域下包括的省份或者直辖市,然后再逐
个学习各个省的下属地级市、县、区等。
2.划分为六大板块记忆:中国地理可以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六大板块。
每个板块下面包括多个省份或者直辖市。
你可
以将每个板块的省份或者直辖市列举出来,再逐个学习各个省的下属地级市、县、区等。
3.划分为地理特征记忆:中国地理行政区划可以根据其地理特征进行
记忆。
例如,华北地区是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
西和内蒙古。
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
你可以根据地理特征将各个地区进行分类,利用关
联记忆各个省份或者直辖市。
4.划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记忆:中国地理行政区划也可以根据其经济发
展水平进行记忆。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包括上海、江苏、浙江
和广东等。
华中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包括湖北、湖南、河南等。
你可以将
各个地区按照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然后记忆各个省份或者直辖市。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利用地图、地理歌曲和地理游戏等辅助工具进
行记忆。
不同的记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你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最
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
另外,坚持每天复习、巩固知识也是记忆地理行政
区划的关键。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到你,祝你学习进步!。
中国行政区划及地理区划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复杂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四个层级,而地理区划则涉及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
首先来看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很多行政区划的划分都受到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影响。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和地方管理权力,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等工作。
在省级行政区划之下是地级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分布在各个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的下一级,主要包括地级市、地区及盟等类型。
地级行政区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基层管理和行政事务,是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单位。
再往下是县级行政区划,中国拥有285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市、自治县级市等类型。
县级行政区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基层管理和行政事务,是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单位。
最后是乡级行政区划,中国共有近74万个乡级行政区,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等类型。
乡级行政区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基层管理和行政事务,是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单位。
中国的地理区划非常复杂,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自然地理方面,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海洋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中国的高山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平原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草原地区主要位于北部地区,包括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草原等;沙漠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等;湖泊和河流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包括长江、黄河、珞珈山湖等;海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黄海、东海、南海等。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条件。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地理环境的国家,行政区划是管理和组织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主要分为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四个层次,下面将从国家层面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以及与地理有关的内容。
一、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根据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分。
最高层次是省级行政区,目前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省级行政区主要按照地域划分,如四川、山东等。
自治区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
直辖市则是根据经济、政治和地理等因素设立的,如北京、上海等。
特别行政区是根据国家特定政策设置的,如香港、澳门。
在省级行政区下面是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市是根据人口、经济等因素进行划分的,如广州、成都等。
地区和自治州则是按照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设立的,如西藏自治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
再往下是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和市辖区。
县级行政区是根据行政、经济等因素划分的,如北京市的朝阳区、成都市的锦江区等。
自治县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分布设立的,如云南省的临沧市等。
县级市是指行政级别高于县级,但低于地级市的行政区域,如重庆市的綦江区等。
市辖区是指地级市下的行政区划单位,如上海市的徐汇区。
最末一级是乡级行政区,主要包括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等。
乡是指农村行政区域,如江苏省的凤凰镇等。
民族乡是指少数民族聚居的乡级行政区,如云南省的班戈乡等。
镇是指城市和乡村中较大的行政单位,如广东省的长安镇等。
街道办事处则是城市居民社区的行政管理单位,如浙江省的文一路街道办事处等。
二、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
中国是拥有自然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黄河,也有许多壮丽的湖泊如青海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地理行政区划
古代的地理行政区划随着时代和朝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化。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先秦、秦汉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州、郡”时代。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同时增设了州作为监察区。
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道、路”时代。
在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曹魏的州、郡、县三级制,东晋南朝的郡、县二级制,隋朝的州、县二级制,唐朝的道、州、县三级制等。
3.宋元明清时期:这个阶段可以称为“行省”时代。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明清两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每个时期的行政区划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您了解古代地理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中国的地理区划与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和实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划分为多个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划。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的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划,并分析其发展和特点。
一、中国的地理区划中国的地理区划是根据国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进行的划分,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高原、西北干旱区和台湾地区等。
这些地理区划不仅根据地理特点划分,也与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等因素有关。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这些地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也是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区,横跨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产区。
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如首都北京就位于华北平原。
3.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这里地势低平,气候寒冷,农业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自然气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4. 西南高原西南高原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地形复杂多样,山岳起伏,是中国的重要山地地区。
这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旅游区域。
5. 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区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青海等省份。
由于气候干燥,缺乏水资源,这里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西北干旱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6. 台湾地区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
台湾地区经济发达,工商业和旅游业发达,也是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交流窗口。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根据政府的管理需要和行政任务划分的,主要包括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这些行政区划是为了方便行政管理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设立的。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记忆口诀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记忆口诀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按地理位置排列:东北三省(3):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北部边疆(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西北地区(5):陕西省(陕或秦)、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青海省(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甘肃省(甘或陇);西南地区(5):西藏自治区(藏)、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重庆市(渝)、四川省(川或蜀);黄河中下游地区(6):北京市(京)、天津市(津)、山西省(晋)、河北省(冀)、河南省(豫)、山东省(鲁);长江中下游地区(7):湖北省(鄂)、安徽省(皖)、湖南省(湘)、江西省(赣)、江苏省(苏)、浙江省(浙)、上海市(沪或申);南部沿海地区(7):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广东省(粤)、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台湾省(台)、福建省(闽)。
口诀如下:黒吉辽、内蒙古,秦宁青新和甘肃;藏滇黔,渝川蜀,京津晋冀和豫鲁;鄂皖湘赣苏浙沪,桂琼粤澳港台福。
中国省级行政区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渝琼台内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祖国美景好河山。
周边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缅老越。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越南。
海上邻国:韩日菲马文印新: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 中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中央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刚解放时,设30个省级行政单位,后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设海南省、重庆市,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19日回到中国的怀抱,中央分别设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并承诺50年不改变其社会制度。
中国地理中的地理分区与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了解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人们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分区和行政区划。
地理分区通常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地貌来划分的,而行政区划则是为了行政管理和统一制度而设立的。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理中的地理分区和行政区划,并讨论其对中国的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性。
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主要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和地貌的差异。
根据地理分区,中国可以被划分为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台湾地区。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个区域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主要由平原、山脉和河流组成。
东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些资源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北部,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气候较为干燥,土地肥沃。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重要的行政机构。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富裕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多样,既有平原、丘陵,又有河流和海岸线。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对于国内外的贸易和投资起着重要的作用。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
这个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地形复杂,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资源。
华南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和出口基地。
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势险峻,气候多样,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特征。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对中国的旅游业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主要由戈壁沙漠和高原构成。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能源基地,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台湾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海域,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地理行政区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及行政中心。
2. 学生能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我国行政区划的分布特点及地域差异。
3. 学生了解我国不同省区的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及文化特色。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查阅地理资料,提炼关键信息,提高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不同行政区划进行分类和总结。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行政区划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我国行政区划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国家意识。
2.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行政区划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行政区划基本概念:介绍行政区划的定义、类型及作用,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体系有整体认识。
2. 省级行政区概述:详细讲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行政中心,指导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进行识别和记忆。
3. 行政区划分布特点:分析我国行政区划的分布规律,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结合教材案例进行讲解。
4. 地理特征与经济状况:介绍不同省区的地理特征、经济状况,以及行政区划对其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地域差异,拓展知识视野。
5. 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讲解我国各地文化特色、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6.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一周:行政区划基本概念,省级行政区概述;- 第二周:行政区划分布特点,地理特征与经济状况;- 第三周: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行政区划与现实生活;- 第四周:复习巩固,开展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