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十项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自己看懂尿常规检查单作为临床上三大常规检查中的一项,尿常规检查的对象是患者尿液,能够如实反映出机体代谢情况,同时也是很多疾病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尿常规检查单上有很多数字、英文字母以及符号,让患者难以理解,那么如何自己看懂尿常规检查单呢?1检查项目尿常规化验单是在检查之后开出的凭证,是判断患者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的字母、符号以及数字都有其各自的意义。
一般来说,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比较全面,具体可分为这11个大类:尿白细胞(U-LEU)、尿酮体(U-Ket)、尿亚硝酸盐(NIT)、尿胆原(URO或UBG)、尿胆红素(U-BIL)、尿蛋白(R-PRO)、葡萄糖(U-Glu)、尿比重(SG)、尿酸碱度(U-pH)、隐血(U-BLD)、维C。
其中尿蛋白、隐血在尿常规检查中尤为重要,在检查单中如果这两项后面出现了“+”、“+++”甚至是“+++++”的符号,则表明被检查人员的肾脏已经出现了严重损伤,需要尽快接受治疗。
2检查项目的名称、正常及异常情况(1)酸碱度(pH)。
正常范围在4.6-8.0之间,平均值为6.0,如果高于平均值,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等;如果低于平均值,多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2)尿比重(SG)。
正常范围在 1.015-1.025之间,如果超过该范围,则表明患者有高热、心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如果低于该范围,则提示被检查人员患有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3)尿胆原(URO)。
正常值应小于16,如果大于16,说明患有黄疸;(4)隐血(BLD)。
正常为阴性,在尿常规检查单上用“-”表示,如果为阳性(用“+”表示),说明患者可能患有肾脏疾病和出血;(5)白细胞(WBC)。
正常用“-”表示阴性,如果检查单中超过五个,说明患者尿路感染;(6)尿蛋白(PRO)。
正常为阴性,或是尿蛋白含量非常低;如果检查单中为阳性,则提示患者可能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肾性病变;(7)尿糖(GLU)。
尿常规12项分析,轻松读懂的技巧在这里!尿常规检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项医学检测,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肾脏和泌尿系统的状况,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尿常规检查中包含了12项分析,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检查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可能让人感到困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向您介绍尿常规12项分析,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尿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1. 尿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尿液是人体排泄的液体废物,由肾脏过滤血液产生。
它主要由水、尿素、肌酐、尿酸、电解质(如钠、钾、氯等),以及其他代谢产物和小量有机物组成。
尿液的主要作用是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电解质、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从而维持水分、电解质平衡,保证血液的正常成分和酸碱度,并有助于调节血压。
2. 尿液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尿液在我们身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尿液帮助我们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防止它们在体内积累,从而减少对器官的损伤。
其次,尿液通过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保持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和生理活动。
此外,尿液检查还可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等,从而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尿液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二、尿常规检查的意义1. 尿常规检查在疾病预防与诊断中的应用尿常规检查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
通过对尿液中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医生可以初步了解肾脏、泌尿系统以及全身代谢状况。
尿常规检查对于诊断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结石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如血友病等)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尿常规检查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测和药物疗效评估。
2. 尿常规检查对于特定人群的意义(如糖尿病患者)对于特定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尿常规检查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尿常规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医生经常要求患者去做尿常规检查,并且要求患者经常复查尿常规实验结果。
那么,尿常规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内容。
现在由于许多医院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所以尿常规结果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
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中排除维生素干扰的定性检查。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
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正常尿呈无色或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药物、食物、血液、色素等因素而变化。
(2)尿量:无水肿者尿量可正常,水肿期间尿量减少,在1OOO毫升/日以下。
随病情的发展,尿量可由多尿、夜尿多又到少尿,甚至尿闭,此时肾往往已极度衰竭。
(3)尿比重:尿比重测量用于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但精确度差,受影响因素多。
其测定值仅供参考。
尿比重高低由尿液中溶解的溶质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决定。
一般均偏低,多在1.020以下,在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左右。
(4)尿蛋白:尿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尿蛋白,可以说肾炎都有蛋自尿,尿蛋白的量多少不一,一般1~3克/日,亦可呈大量蛋(>3.5克/Et)。
患者尿蛋白的多少对预后并无意义,在出现肾衰竭时,尿蛋白反而减少。
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是由肾小球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高和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引起的。
(5)尿红细胞:尿沉渣中常见红细胞增多,通常为3-5个/高倍视野,有时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有明显的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尿中红细胞增多,大多反映疾病处于活动期。
尿沉渣中还常见白细胞、多数颗粒和透明管型。
(6)尿Cs测定:以膜增生性肾炎及系膜增生性肾炎的阳性率最高,可达909/5以上,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免疫球蛋白A肾病)。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lacking in life. What you gain is what you los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you should know what you want.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尿常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尿惯例查看包含尿的色彩、通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尿中富含尿黄素,故呈黄色。
尿色素每日的排泄量大体稳定,因而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动。
常见的尿色反常有:1食物和药物要素(核黄素、利福平、痢特灵、大黄等)可使尿呈黄色。
2血尿,可呈淡棕赤色或赤色。
3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4胆色素尿,呈深黄色。
⑤乳糜尿,呈乳白色。
2、通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明晰通明的,排出后不久变为混浊。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所以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物品种、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尿中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积后镜检每高倍视界不大于3个。
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后镜检每高倍视界不大于5个。
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富含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通明管型。
6、蛋白质:通常以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惯例定性检测为阴性。
7、比重:尿液比重约在1。
010~1。
025之间。
在机体缺水状态下,尿量削减,尿比重增高;反之,尿量增多,尿比重减低。
尿比重首要反映肾脏的浓缩功用。
8、尿糖定性尿惯例查看费用大概在100--200元左右查看注意事项: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
1~0。
3克,最多不超越0。
尿液10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及优化在高血压肾病的 诊断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钟秀芳 郑桂珍 梁梓聪(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900)【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主要针对高血压肾病利用尿液10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挑选5项优化指标能够诊断和分析高血压肾病。
方法:针对5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50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的尿液10项生化指标分析,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尿液微球蛋白即ɑ1-MG,胱抑素C即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即RBP,肾损伤分子-1即Kim-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即NAG,尿转铁蛋白即TRF,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等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即NGAL,微球蛋白即β2-MG,免疫球蛋白G即IgG,尿微量清蛋白mALB。
结果:表明相比高血压肾病患者尿液中10项生化指标数值明显要高于正常人群和高血压患者。
其中诊断效能最大的指标是ɑ1-MG、RBP、Kim-1、TRF及NGAL。
其ROC曲线积分分别为0.9848、0.9866、0.9595、0.9882及0.9917,使用尿液中上述5项指标进行高血压肾病诊断时其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7.7%、96.8%、97.2%。
结论: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患者尿尿液中的5项生化指标能够用于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
【关键词】尿液10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优化;高血压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544.1 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9-0182-04临床上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通常会伴随着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其还会有一定的临床表现[1]。
近年来由于高血压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早期高血压肾病发现时,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患者成为终末期肾病,这对于患者诊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2]。
尿干化学检测唐万富2011.9.一、尿液干化学检测仪分类(一)按测试项目分类1、8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日本或国产的MA-4210型♦检测项目:尿蛋白、尿糖、PH、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隐血、尿亚硝酸盐。
2、9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产的RL-9型♦检测项目:尿蛋白、尿糖、PH、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亚硝酸盐、尿隐血、尿白细胞。
3、10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MIDITRON型或美国的CLINITEK200型♦检测项目:蛋白、糖、PH、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亚硝酸盐、尿红细胞、白细胞、尿比密4、11项尿分析仪(多用)♦代表仪器有美国的CLINITEK500型、长春迪瑞、韩国盈东、unitest♦检测项目:蛋白、糖、PH、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亚硝酸盐、尿隐血、白细胞、比密、维生素C;(二)按自动化分类♦半自动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MIDITRON型、美国的CLINITEK200型♦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SUPERTRON型、美国的CLINTEK AT-LAS 型、长春迪瑞、韩国盈东、unitest二、尿液分析仪原理♦尿液分析仪的测试原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试剂带原理♦多联试剂带是将多种项目的试剂块集成在一个试剂带,使用多联试剂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图为德国宝灵曼公司的COMBUR TEST试剂带。
它采用了多层模结构;♦尼龙膜: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绒制层: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碘酸盐层:可以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含有试剂成分,主要与尿液中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吸水层:可使尿液均匀快速的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的反应区;♦塑料底层:作支持体。
◆试剂带中还有另一个垫-“补偿区”,作为尿液本底颜色,以对有色尿及仪器变化等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
♦试剂带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各个厂家不一样,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被各测定块吸收,引起化学反应及酶反应,使试剂块颜色根据尿液中各成分的比例而变化。
尿液生化检查一、尿干化学法评价生化检查包括蛋白、糖、酮体、胆红素和尿胆原、隐血试验、白细胞、亚硝酸盐试验、尿比密检验、尿酸碱度( pH )检验和维生素 C 。
尿十项(—),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尿蛋白、隐血、WBC 、亚硝酸盐中任一项( + ),需显微镜检查等确认。
尿干化学法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筛试验。
二、尿蛋白检验(一)干化学法1 .检验原理测定基于“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即蛋白可以改变某些酸性指示剂的颜色而不会改变 pH 值。
溴酚蓝(指示剂)经缓冲后 pH 值为 3 ,在没有蛋白存在的溶液中为黄色。
蛋白质能与溴酚蓝起颜色反应,如果尿液中有蛋白,则颜色根据浓度情况变为绿色或蓝色,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与颜色深浅成正比。
2 .方法学评价该方法对白蛋白比球蛋白敏感,测量球蛋白的敏感性仅是白蛋白1/100 ~ 1/50 ,尿液中球蛋白常不易被检测,因此如果是以球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如非选择性蛋白尿和本周蛋白尿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这时最好使用磺柳酸法和双缩脲法进行定性试验或定量测定。
试纸法测定尿蛋白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但在使用中应注意:①尿液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产生 pH 变化影响试验结果,可能产生假阳性;②病人服用奎宁和嘧啶等药物引起的强碱性尿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鉴别方法是用稀醋酸将尿液 pH 值调至 5 ~ 7 ,再行实验,借以区别是否由于强碱性尿而导致的假阳性;③许多药物可影响尿蛋白检查的结果,例如大剂量青霉素可使之产生假阴性结果;④标本内含有其他分泌物或含有较多细胞成分时,可引起假阳性。
所以, NCCLS 建议磺柳酸法作为模块检测尿蛋白的参比方法。
(二)传统尿蛋白检验1 .定性试验常用的有加热醋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等。
( 1 )加热醋酸法:原理是加热煮沸使蛋白变性、凝固,然后加酸使尿 pH 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pH4.7 ),有利于已变性蛋白下沉,同时可消除尿液中某些磷酸盐因加热析出所致的混浊。
此方法干扰因素少,但如加酸过少或过多,都会导致远离等电点,使阳性减弱。
尿常规检测一、项目名称、检验方法名称:1、项目名称:PH值、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尿胆原、白细胞酯酶、比重、抗坏血酸。
2、检验方法名称:干化学法二、方法学原理:1、pH值试验[原理]利用pH值复合指示剂,如溴麝香草酚蓝及甲基红,pH值指示范围4.8-8.5。
试验一般认为无干扰,但如操作时试条上留有较多的尿液,可因尿蛋白试垫上的酸性缓冲液漏出,污染pH值试垫,使试验结果偏酸。
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
2、蛋白试验[原理]利用Sorensen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试条浸有四溴酚蓝或四氯酚四溴璜酞,及酸性缓冲液。
当蛋白浓度由低至高时,显色由黄绿色经绿至于蓝,蛋白阴性,试垫呈原有黄色。
试垫只对白蛋白有相应的反应,检出白蛋白150-300mg/L(_),300mg/L(+),1000mg/L(++),3000mg/L(+++)。
对于球蛋白、本周蛋白及其他尿蛋白不发生或仅轻度反应,故反应阴性并非一定不含蛋白。
而对阳性病例或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应用磺基水杨酸法作测定来确认。
[特异性]强硷性尿(pH值大于9)、尿容器有季胺盐、氯已定等污染、操作时试条浸尿中时间太长、或某种药物治疗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另一方面试条对于放射线造影剂或保存剂中的麝香草酚等不出现假阳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则可出现假阳性。
3、葡萄糖试验[原理]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偶联原理,对葡萄糖有特异性。
例如N-Mul-tistix用碘化钾显色原,显色由绿至棕色,尿葡萄糖阳性显色由黄、桔黄至棕色检出感度为4-7mmol/L。
本试验可因尿中含大量维生素而出现假阴性;高比重碱性尿,亦可使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假阴性。
试条只在大于正常时显示反应,对偏低尿糖无法表示,尿糖浓度与肾阈成反比。
尿糖反应阴性又未与血糖是否正常完全一致。
当尿比重大于1.020试垫显色偏低,如尿样已保存于冰箱,则需待复原到室温时再测。
[特异性]本试条不受乳糖、半乳糖或果糖影响。
尿十一项全解读斗战圣佛wrote:尿十一项全解读!!!胆红素BIL尿胆原UBG酮体KET维生素C ASC尿糖GLU尿蛋白PRO潜血BLDPH PH亚硝酸盐NIT白细胞LEU比重SG胆红素BIL、尿胆原UBG:1、胆红素反应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氮盐作用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2、尿胆原的反应原理: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即尿胆原与醛缩合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既常见的欧氏试剂)。
另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3、临床意义:a、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b、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
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c、胆素原族的检测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
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
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②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内毛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碍所致;③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
4、注意事项:a、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强烈的阳光会加速此反应。
放置时间长可使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
b、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会抑制重氮偶合反应,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当病人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可呈假阴性。
c、由于分析试纸无尿胆原阴性的梯度,因此,分析试纸不能用来检测尿胆原的减少或消失。
怎样看尿液常规检验报告单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孙悦玲尿液常规检查是日常检验最普及的检测项目之一,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同时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为10项、11项或12项不等,并且报告的格式也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
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这些检验结果呢?一、首先应从具体项目开始:1.尿蛋白(PR0)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
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
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
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尿糖(GLU)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以重视。
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细胞(WBC)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
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尿上皮细胞(SPC)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
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
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6.尿酮体(KET )正常情况下,酮体为阴性。
尿酮体检查常被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辅助诊断。
强阳性具有医学决定价值。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剧烈运动、频繁呕吐(怀孕、疾病)肾脏重吸收障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阳性结果。
7.尿潜血(ERY)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
一、酸碱度:主要用于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检测泌尿系统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同时了解尿PH变化对试带上其它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
二、比重:主要用于了解尿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
在出入量正常的情况下,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比重减低则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减退。
注:当PH≥7.0时,应在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碱性尿损失的补偿。
干化学尿比重方法多用于尿比重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对于比重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液不宜使用此法。
尿液中蛋白或糖浓度增加将使比重结果增加;尿素≥10g/L或PH≤6.5时,致使比重结果减低。
三、尿糖: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检测等。
注: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I/L)时,Vit 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将尿液煮沸几分钟用上清液在做或用带有Vit C模块的试剂做。
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呈现假阳性结果;尿液中若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Vit C超过500mg/L、尿酮体超过0.4g/L或尿比重过高,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四、蛋白质: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
1、尿液的PH 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管PH值大的变化,还是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当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嘧啶等药物,或尿液中含有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消毒剂等时,引起尿液呈强碱性(PH≥9.0)超过了试带的缓冲能力,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
当尿液PH低于3.0时,会引起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结果。
2、灵敏度干化学法对尿内不同蛋白质成分的灵敏度不一,主要对清蛋白敏感(70—100mg/L)而对球胆白、粘蛋白、本周蛋白不敏感。
尿中球胆白浓度为4000mg/L以下时,干化学法定性为阴性,只有当达到5500mg/L时,才出现可疑反应;白、球蛋白比值为1:2的蛋白尿,蛋白浓度高达2000mg/L时才会出现阳性反应。
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尿液的化验检查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接下来养生之道网告诉你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尿常规检查的异常结果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1、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
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
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2、肾病类项目
酸碱度(pH值)、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蛋白质(PRO)和颜色(COL)。
正常参考值分别为:5.0~7.0、1.015~1.025、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
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3、糖尿病类项目
酸碱度、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
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
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4、其他疾病类项目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
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尿胆原为弱阳性。
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常规检查的异常结果1、尿液颜色,红色为血尿:急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