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三)--朦胧诗
- 格式:ppt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14
赏析朦胧诗的技巧朦胧诗是20世纪初期在中国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以其模糊、含蓄、意境丰富而著称。
它的诗歌语言多为比喻、象征、暗示,意义模糊,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故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的诗人们试图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追求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赏析朦胧诗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特殊的诗歌形式。
首先,赏析朦胧诗需要注重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朦胧诗的意象常常是模糊的、多义的,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
因此,赏析朦胧诗时,读者需要放下对文字的字面理解,而是要通过感觉和直觉去感受诗歌所呈现的意象和意境。
比如,朦胧诗中常常出现的水、雾、云等意象,都是模糊而多义的,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赋予这些意象更多的含义和感情。
其次,赏析朦胧诗需要注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朦胧诗的语言常常是含糊的、模糊的,但它的音韵和节奏却常常是清晰而有力的。
读者在赏析朦胧诗时,需要通过细细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从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朦胧诗中常常运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读者可以通过品味这些音韵和节奏来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再次,赏析朦胧诗需要注重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朦胧诗常常运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些隐喻和象征常常是模糊的、多义的,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
在赏析朦胧诗时,读者需要通过细细品味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从而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朦胧诗中常常出现的花、鸟、月、夜等象征,都是模糊而多义的,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这些象征所包含的更多的含义和情感。
最后,赏析朦胧诗需要注重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朦胧诗的诗歌语言常常是模糊的、多义的,但它所营造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却常常是清晰而有力的。
读者在赏析朦胧诗时,需要通过细细品味诗歌所营造的整体氛围和情感,从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朦胧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它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内容上,朦胧诗打破了传统诗歌较为直白的表述方式,注重对自我内心世界以及自我与外界的碰撞和反思进行深入剖析。
朦胧诗强调个体经验和情感,从深度和广度上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和表达。
二、在语言上,朦胧诗不求简洁明了的表达,而是注重暗示、含蓄、多义的修辞手法。
诗人常常运用象征、隐喻、意象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含蓄性。
三、在形式上,朦胧诗并不遵循传统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是更加注重自由、随意的表达方式。
同时,在诗歌整体结构上,朦胧诗也并不追求严谨和完整性,而是更加注重情感流动和思维跳跃。
总之,朦胧诗以深度和广度并重的自我表达、含蓄而多义的语言特征、自由而随意的形式结构,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为诗歌审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
一、朦胧诗的出现在“颂歌”“战歌”的匡制下,诗歌创作的主流到了文革十年,已走上了“假、大、空”的绝路,而一些地下的诗歌创作中心在形成,他们写与颂歌不同的“朦胧诗”,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洋淀诗群”,由一批北京赴白洋淀下乡插队的知青构成,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等,同时在福建、四川等也有这样的创作群体。
他们的诗以手抄本形式流传。
后来成为“朦胧诗”主将的北岛、舒婷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
二、朦胧诗的定义朦胧诗,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坛广受争议,影响深远的一个诗歌流派。
它以一批成长于文革时期的青年诗人为主力军,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来隐示情思,其诗境朦胧、主题多义,显示出较强的探索性。
又被时人称为“新诗潮”。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
这些年轻人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名利,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真诚与激情,所以他们的诗显现出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完全不同的思想空间。
三、朦胧诗的论争1.1979年,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公刘在《星星》复刊号上发表《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文章对顾城作品中表现的个人情感表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公刘用文字表达了他的焦虑)2.1980年,《诗刊》发表了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该文作者批评新潮诗朦胧、晦涩、难懂,并将这些青年诗人的创作称之为“朦胧体”。
朦胧诗也因此得名。
3.《在新的崛起面前》谢冕将整理的发言,以《在新的崛起面前》为题发表。
他以“历史见证人”的姿态,和对于“五四”的“自由、充满创造精神的繁荣”的想像,来吁请“宽容”:“对于这些`古怪`的诗”主张“听听看看想想不要急于`采取行动`”,“急着出来`引导`”《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概括朦胧诗的三个美学原则为:1.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传声筒2.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3.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身的劳动场景《崛起的诗群》------- 徐敬亚文章全面阐述了朦胧诗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美学、思想内涵等。
如何欣赏朦胧诗略论朦胧诗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谁也不能不论否认,朦胧诗的崛起曾闪耀着多么灿烂的光华,朦胧诗潮的冲击曾产生了多么巨大的震撼,甚至一直震颤到今天。
为什么它的出现使中国诗坛震惊,它的影响一直震颤到今天?因为朦胧诗有着它独特的思想特征。
下面,我就朦胧诗这两方面的特征作一番初浅的论述:一、崭新的思想特征: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就是全新的,它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着令世人惊讶而以就是人们迫切需求的新思想。
追求友爱与谐的人际关系与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朦胧诗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经历,即都经历过惨绝人寰的文化大革命。
它使它们失去的金色的童年,失去了温暖与友爱,甚至失去了正常教育与就业的机会。
她们目睹了“一系列威胁着残害着人与心灵的历史事件”的不断出现,人性被湮没,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层愈来愈厚实的障壁……,于就是,这些被愚弄与被遗弃遭遇的一代人,便成长为冷峻、深刻而又特别赋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她们痛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她们仇视人性被埋没的无理,她们痛苦地反思着昨日历史的疯狂;她们欣悦地展望着明天世界的美丽。
于就是,她们借着不配的芦笛,吹出了追求友爱与谐的人际关系,追求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的笛音。
她们切盼着人类纯真的爱。
“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舒婷《双桅船?船》)。
她们希求人类之爱的觉醒,她们希求普通人的灵魂亦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要歌唱您就歌唱吧,但请/轻轻、轻轻、温柔地”、“要哭泣您就哭泣吧,让泪水/流呵、流呵、默默地。
”这就是对情感自由的追求,这就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这就是对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的祈求,“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终于,她们找到了,这便就是《致橡树》在这首“写给我所爱的男朋友”的诗中,通过对坚贞、纯洁、平等的“爱”的讴歌,充分反映了人们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与对于作为人的价值、人与人之间友爱与谐平行关系的慎重思考与追求。
经典朦胧诗有关经典朦胧诗(通用9首)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了个体存在的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经典朦胧诗(通用9首),欢迎阅览。
经典朦胧诗1【蔡其矫】风从山顶摇曳而下撼动树林和原野绿草,粼粼的光波如无数鸟群翩翩飞升。
在天河一般的空气中飘浮有众多的色彩和芬芳,起伏的山坡回环的道路恋人奔跑相迎。
飞扬的头发拍打天空周围流动金色的云,在轩昂的眉宇下是静默无声的深沉的眼神。
花叶发出金黄的光芒把阴影和枝干燃烧,不具形的欢乐无踪无影地来到从心到心经典朦胧诗2【蔡其矫】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红叶焚烧的山峦是黄昏中交集的悲欢;你是树影,是晚风是归来路上的黑暗。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信守约言的鸿雁是路上不预期的遇见;你是欢笑,是光亮是烟花怒放的夜晚。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晶莹皎洁的雕像是幸福照临的深沉睡眠;你是芬芳,是花朵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来去无踪的怨嗔是阴雨天气的苦苦思念;你是冷月,是远星是神秘莫测的深渊。
经典朦胧诗3【杜运燮】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呵,河水也象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吊车的手臂在高空指向远方,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经典朦胧诗4【舒婷】在我微颤的手心里放下一粒珠贝,仿佛大海滴下的鹅黄色的眼泪……当波涛含恨而去,曾在大地雪白的胸前哽咽,它是英雄眼里的颗颗眼泪,也和英雄一样忠实,嫉妒的阳光,终不能把它化成一滴清水;当海浪欢呼而来,大地张开手臂把爱人迎接,它是少女怀中的鲜花玉叶,也和少女的心一样多情,残忍的年月,终不能叫它的花瓣枯萎。
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朦胧诗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现代诗歌形式,以其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著称。
它的艺术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模糊、意象化的语言
朦胧诗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
诗人通过抽象的意象、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以求达到更加深沉、神秘的艺术效果。
2. 音乐性的韵律
朦胧诗追求声音的美感,注重诗句的和谐和音乐性。
通过押韵、重复、节奏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一种抽象、朦胧的美感。
3. 情感的流露和迸发
朦胧诗主张情感的直接流露和迸发,不拘泥于逻辑和解释,追求纯粹的感受和体验。
诗人通过模糊的语言和抽象的意象,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4. 艺术与现实的结合
朦胧诗试图超越现实,将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融合在一起。
通过借助模糊的语言、抽象的意象和视角的转换,诗人试图表达细微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赋予诗歌更加深刻的内涵。
5. 自我和现实的认识与反思
朦胧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自我和现实的认识与反思。
诗人通过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和表达,试图探索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
结语
朦胧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成为20世纪现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通过模糊、意象化的语言表达、音乐性的韵律、情感的流露和迸发、艺术与现实的结合以及自我和现实的认识与反思,传达出一种深刻、神秘的审美体验。
注意:以上内容为人工智能-assistant生成的文章,仅供参考,禁止直接抄袭。
一、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
●含义: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象征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朦胧诗赏析中国当代文学史舒婷、顾城诗歌赏析【也许】舒婷——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流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赏析】这首诗是给一个青年回信的内容,那个青年乐于助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身边的一些事情,但是每每遇到挫折,也许是别人对于他的帮忙没有给予肯定,也许是别人的心都很冷……于是他犹豫了,徘徊了,不知道自己坚守的东西还是不是值得自己去坚守。
在这样的心态下,他选择了向舒婷请教,这首《也许》是舒婷给他的回复。
诗歌的要表达意思大概就是,要沿着自己坚守的路走,不要在意别人的质疑或否定,这条路是不好走的,它是布满荆棘的,随时会有坎坷,随时会有人泼冷水,不过没有关系,人生就是一个自己理解自己的过程,举世负我,我也不惧,我也不悔。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能为自己活,要有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也是深沉的责任,有些共产主义的味道,就是我不仅要为自己活,也要为大家服务,这就是一个豪迈人生的召唤,一个你有选择却放弃选择的大气。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赏析】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三个重音点:第一节中的“黑夜”、“黑色”,第二节中的“光明”。
“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这种“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之象征;“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方面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另一方面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判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朦胧诗名作分析5则范文第一篇:朦胧诗名作分析朦胧诗名作分析《纪念碑》江河的《纪念碑》发表于《诗刊》 1980 年 10 期。
《纪念碑》是表现民族历史和现实思考的深刻之作。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诗人眼中,就是民族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记录和见证、诗人在回顾民族被劫掠、被出卖和奋起抗争的历史的基础上,呼唤、探求民族尊严、魄力的重建。
诗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诗人的沉思和民族的沉思在纪念碑的形象中得到统一。
江河是以《纪念碑》登上诗坛的,对民族历史的富于纵深度的思考,使江河的诗一开始就显示其独特性。
“纪念碑”是空间化了的时间的形象,诗人把自己比作“纪念碑”,连接历史、现实、未来。
这个“大我”的抒情主人公,从历史发展角度,与民族、与个人感悟的民族历史锲合点上,展开抒情与思考。
诗人的沉思和民族的沉思在“纪念碑”的形象中得到统一。
江河、扬炼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表明了他们想“介入”历史的强烈愿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自我价值的探索之后,“为历史提供见证”成为朦胧诗的重要主题。
《太阳和他的反光·射日》江河的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发表于《黄河》 1985 年第 1 期。
全诗共 12 首,诗中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如《补天》中的女娲补天,《追日》中的夸父追日,《填海》中的精卫填海,《射日》中的后羿射日等等……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作者选取这个题材,并且加以改造,使它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
传说中的后羿是一个胜利了的英雄,他射落了多余的九个太阳,使人间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作者把这个故事改造成了一个悲剧,射日的后羿被烈日“红色大弓”所射中。
他倒下了,然而他的英雄壮举却永存人间。
诗人以独特的想象激活了古代神话,把这个神话变成了对于牺牲了的英雄的颂歌。
英雄为“去除虚妄”而向“泛滥的太阳”的“漫天谎言”宣战,使“射日”的这个神话有了“去伪存真”牺牲取义的原型含义,也使这首诗在内容上具有了很大的张力。
朦胧诗赏析诗:*坡我期待你的笑脸如果你能转向我我是大山的一个背面是属于你的一个相反的感觉我怀里凝结着潮湿、*冷、和常年低温的风捧着低矮的草,发育迟缓的树还不到深秋就萎缩的不成熟的青果*沉的情绪,幽暗的**你会感到不快和失望我只会在三夏给你一点温柔,清静和避暑当在没有雪和霜的时日一年的四个季节里渴望有九个月的喧闹,温暖象你的偏爱一样,让我穿上青春时装,挂上爱情成熟丰满的果子让小鸟、蝴蝶旋在我的身旁你,也会赞美我的缤纷和盈实的心有和阳坡一样的富裕会献给温暖的季节如果你能正视我我有关于美和你的歌——选自《姚学礼海外诗选》第113页赏析:散文:写在山的背面为什么总是最后见到阳光的影子?为什么总是最先失去阳光的媚眼?为什么总是留不住那水灵灵的雨姑娘?为什么总是最先披上寒冷的冬装?为什么大山总是要生出这*冷的一面?为什么有阳坡时总是有*坡的出现?为什么满怀希望却总是与失望相伴?为什么*坡企盼甜蜜总却是缺少笑脸?为什么曾经炽热的胸膛总是凝结着潮湿、*冷和绝望?为什么已是仲春别处已是山花烂漫而*坡小草还不能发芽?为什么不到深秋就萎缩了那不成熟的青果?为什么总是有*沉的情绪、幽暗的**盘桓?为什么迎来的目光总是失望和不愉快?为什么总是在三夏才想起我的一点温柔、清静、能消热避暑?为什么我这一点点温柔你也要选在没有雪和霜的时日?为什么一年四季中就不能有九个月的喧闹、温暖和青翠碧绿?为什么就不能象偏爱阳坡那样给我更多的阳光?┅┅┅山的背面*坡,也有希冀、向往和梦幻,只是那四季没有阳光照*的地方,又有什么可以生长呢?大树是不可能扎根的,鲜花也受不了*冷和潮湿,就连那最不择地的小草也难以发芽,即使生长,也是矮小,萎缩,让人了无生意。
常年*冷潮湿贫瘠就连那最活跃的思想也停止了繁衍,扑面而来的只有那凌烈的北风,蔑视的目光,陡峭的山坡是连银妆素裹的白雪也留不住啊!山坳里也有那么一点点阳光,可这山的背面*坡,什么时候有温暖光顾呢?是山的阳面独享了炽热的阳光,作为阳面的支撑,山的背面就默默地忍受着终年的*冷、潮湿、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