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 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40
讲稿1知耻方成人荀子说:“人不知耻,乃不能成人。
”马克·吐温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
”人,不可不知耻。
耻,有个人之耻,集体之耻。
德守不坚,学识愚昧,遭人白眼,乃个人之耻。
声明狼籍,风气败坏,萎靡不振,乃集体之耻。
如果人人为人所耻,则集体必为人所耻,一个集体被人耻笑,那么个人也将成为被别人耻笑的把柄。
知善知恶,知荣知耻,“知耻方成人”,而前提是要明白荣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
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荣耻的界限,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八荣八耻”让我清晰地认识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操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在自己人生中,不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对得起自己所在的集体,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为此我主要讲以下几点:一、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
什么是道德?道:最初的含义是道路,后来引伸为规律,做人治国的原则。
德:最初指内心的情感或信念,后来引伸为实行原则有所得,得到。
把道和德两字合在一起,是指人的行为应合于理,利于人。
从情感上讲,首先表现在获得的荣誉感或是耻辱感。
荣誉是社会对个人或团体的过去的行为所做的一种肯定性评价。
其表现就是社会舆论的赞扬。
例如奥运金牌,央视评出的《感动中国》和《中国骄傲》杰出人物的各项奖励。
荣誉感,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它是个人在履行道德义务后所表现出的一种道德情感上的满足。
另一方面,它是个人在得到社会所给予的荣誉之后,对自身价值的意识,表现为个人的自豪感和自尊的意识。
荣誉是客观的,而荣誉感是个人主观的感受。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受到表扬的感受或做了一件好事后的感受)荣誉的反面是耻辱。
它是社会对人们行为所做的一种否定性的评价。
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也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
如果连这一点事理都不懂,做错了事情通过糊涂的野蛮方式来掩盖内心的不安或企图挽回所谓的“面子”,那就幼稚的可怜了,因为你是做法只有一个结果:事情越来越糟,别人会更加看不起。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结。
它由八个“荣誉”和八个“耻辱”组成,旨在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引领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首先,八个“荣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追求的高尚品质和道德准则。
这八个荣誉分别是:热爱祖国,以国家利益为重;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福利;勤劳务实,追求卓越;崇尚科学,追求知识;守法守纪,遵守社会公序良俗;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团结友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热爱祖国,以国家利益为重。
作为中国国民,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积极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我们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中,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第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福利。
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第四,勤劳务实,追求卓越。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通过勤劳工作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自我提升,追求卓越成就,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崇尚科学,追求知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当尊重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追求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第六,守法守纪,遵守社会公序良俗。
法律和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懂得守法的重要性,做到诚实守信,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做出贡献。
第七,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诚实守信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团结友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