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73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12.1 选择题(1) 对位移电流,下述四种说法哪个正确( )A. 位移电流是由线性变化磁场产生的.B. 位移电流是指变化的电场.C. 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D.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2) 空气中有一无限长金属薄壁圆筒,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流着一层随时间变化的面电流i (t),则( )A. 圆筒内均匀地分布着变化磁场和变化电场.B. 任意时刻通过圆筒内假象的任一球面的磁通量和电通量均为零.C. 沿圆筒内任意闭合环路上电场强度的环流为零.D. 沿圆筒外任意闭合环路上磁感应强度的环流不为零.(3) 如图12.1(3)所示为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开关K 合上时,A 、B 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为(按图上所标x 轴正方向回答)A .x 轴正向B .x 轴负向C .x 轴正向或负向D .不确定 题12.1(3)图 答案:(1) B, (2)B, (3)B.12.2 填空题1. S t B l E L S d d ⋅⋅⎰⎰∂∂-= ① 0d =⎰⋅S B S ②S t D I l H S L i d d ⋅⋅⎰⎰∑∂∂+= ③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否包含于或等效于哪一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将确定的方程式用代号填在相应结论的空白处.(1) 变化的电场一定伴随有磁场__________________.(2) 变化的磁场一定伴随有电场__________________.(3) 磁感线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________________.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为20 μF ,两板上的电压变化率V/s 105.1d d 5⨯=tU ,则该平行板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3.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是半径为R 的圆形导体片,在充电时,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tE d d .若略去边缘效应,则两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①②, (2)3 A, (3)20R dt dE πε12.3 圆柱形电容器内、外导体截面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1 <R 2) ,中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当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化率为k tU =d d 时(k 为常数),求介质内距圆柱轴线为r 处的位移电流密度.解:设圆柱形电容器内、外导体单位长度分别带有±λ的电量,由高斯定理⎰==⋅l rl D S d D λπ2 内、外导体间的电位移矢量r D πλ2=;电场强度rD E πελε2== 内、外导体间的电势差:12ln 2221R R dr r l d E U R R πελπελ==⋅=⎰⎰ ∴ 12ln 2R R U πελ= 电位移矢量:R R e R R r U e r D 12ln 2επλ== ∴ 介质内距离圆柱轴线为r 处的位移电流密度R R d e R R r k e dt dU R R r t D j 1212ln ln εε==∂∂= 12.4 (1)试证明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位移电流可写为tU C I d d d =,其中C 是电容器的电容,U 是两极板间的电势差.(2)要在1.0 μF 的电容器内产生1.0 A 的位移电流,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变化率应是多大?解:(1) 平行板电容器:d U E D εε== 电容:d SC ε= 由位移电流定义:()dt dU C CU dt d d U S dt d dt dD SS j I d d ==⎪⎭⎫ ⎝⎛===ε 得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版第十二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知识点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2.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3.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A.生态文明建设B.保护环境C.绿色低碳D.生物多样性2.()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
A.农业文明B.生态文明C.政治文明D.人类文明3.以下思不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的是()A.天地与我并生B.我思故我在C.而万物与我为一D.天人合一4.(),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A.生态文明建设B.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习近平指出:“()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生活环境B.社会福利C.土地D.良好的生态环境6.()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写入党章。
A.党的十八大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九大D.党的二十大7.(),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
A.建设美丽中国B.生态文明建设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建设美丽世界8.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问题。
”A.生态环境保护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生物多样性D.美丽中国建设9.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分区,构建以()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A.原始森林B.名山大川C.国家公园D.生态环境10.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靠的是严管。
A.监督B.保障C.真抓D.执行11.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扎实推动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练习题一、 选择题1.以下有关催化剂不正确的说法,是催化剂(A )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 )改变反应途径(C )改变频率因子 (D )降低活化能 2.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是由于它能使(A )指前因子增大 (B )几率因子增大 (C )碰撞频率增加 (D )活化分子数增加 3.反应本性、温度、反应途径、浓度与活化能关系正确的是(A )反应途径与活化能无关 (B )反应物浓度与活化能有关(C )反应温度与活化能无关 (D )反应本性与活化能有关 4.气固相催化反应Pt<700K 2CO(g) + O 2(g)2CO 2(g)的速率方程是: r = k p (o 2)/p (co), 其反应级数应为:(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对 O 2是一级,对 CO 是负一级 (D) 级数不能确定 5.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12124()2k k k k ,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a 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A) E a =E 2 +12E 1 - E 4 (B) E a = E 2+12(E 1- E 4)(B) E a = E 2+ (E 1- 2E 4)1/2 (D) E a = E 2+ E 1- E 46.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反应温度不变(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8.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时吸热120 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kJ·mol-1):(A) 120 (B) 240 (C) 360 (D) 609.物质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A B,A C,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若E1> E2,则有:(A) k1> k2 (B) k2 > k1 (C) k2= k1 (D) 无法比较k1, k2 的大小10.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11.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2A → C + 3D 这样的基元反应(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降低(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或吸热反应12.除多光子吸收外,一般引起化学反应的光谱,其波长范围应是:(A) 可见光(400 - 800 nm) 及紫外光(150 - 400 nm)(B) X射线(5 - 10-4 nm)(C) 远红外射线(D) 微波及无线电波13.在光的作用下,O2可转变为O3,当1 mol O3生成时,吸收了3.01×1023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A) Φ=1 (B) Φ=1.5(C) Φ=2 (D) Φ=314.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反应物分子能量消耗的选择性和产物能量分配的特殊性 有对应关系,因此对正向反应产物主要是平动激发,则对逆向反应更有利于促进反 应进行的能量形式应为:(A)振动能 (B)转动能(C)平动能 (D)能量形式不限,只要足够高 15.对Einstain 光化当量定律的认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对初级,次级过程均适用 (B) 对任何光源均适用 (C) 对激光光源及长寿命激发态不适用 (D) 对大、小分子都适用 16.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 c (C)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 (D)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 17.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 空间的位阻效应 (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18.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19.同一个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平衡常数及活化能为k 及E a ,加入正催化剂后则为k '、E a ',则存在下述关系: (A) k '=k , E a =E a ' (B) k '≠k , E a ≠E a ' (C) k '=k , E a >E a ' (D) k '<k , E a '<E a20.过渡态理论的速率常数的公式为()()()k k T h q q q E RT =≠-B AB//exp /∆0,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q ≠不是过渡态的全配分函数 (B) q A , q B 是任意体积中分子的配分函数 (C) q A , q B , q ≠均是分子在基态时的配分函数(D) ()k T h B /是过渡态M≠中任一个振动自由度配分函数二、 判断题1.关于催化剂特征的不正确描述是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全不改变。
第十二章预防犯罪思考与练习一、简答题1. 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哪些?答:(一)主观原因1.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法制观念淡薄3. 义气交友,容易冲动4. 心理扭曲(二)家庭原因1. 环境因素2. 心理因素3. 结构因素4. 功能因素(三)社会原因1. 政治因素2. 经济因素3. 教育因素2.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答:(一)自身预防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
最后,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
(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制大学生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一是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二是注意家教方法。
过分溺爱和纵容,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确行为的培养是极其有害的。
三是善于发现孩子犯罪的早期征兆。
(三)学校预防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约束机制。
(四)社会预防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3. 正当防卫的要件有哪些?答:(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具有防卫意识。
(4)针对不法侵害本人进行防卫。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 如何避免大学生沾染黄、赌、毒?答:(1)优化家庭环境。
(2)创造良好学校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对大学生教育担任的主导作用。
(3)建立和谐社会环境,确保大学生健康学习生活。
(4)大学生自身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公有制经济3.全民所有制4.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5.混合所有制6.按劳分配三、综合选择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重要特征是:A.在旧制度内自发组建产生()B.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力人民的斗争并取得政权后产生()C.由全民公决产生()D.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协商产生()2.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A.可以跳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B.可以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C.可以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D.可以跳过无产阶级专政()3.从新中国的建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要有一个过渡时期是由: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C.商品经济不发达决定的()D.科学教育水平落后决定的()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原则A.国民收入()B.个人消费品()C.生产资料()D.社会总产品()5.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正确的观点是:A.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该多样化()B.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C.应结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努力寻找适合的公有制形式()D.集体所有制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6.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C.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D.是劳动人民国家主人地位的保证()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无产阶级专政()D.商品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具体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全民所有制()B.对民族资本通过赎买政策改造为全民所有制()C.通过合作化道路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工商业为集体所有制()D.没收一切私人资本建立公有制经济()9.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由于:A.商品经济规律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C.竞争规律作用()D.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斗争()10.按劳分配原则中的劳动是指劳动者提供的A.劳动的数量()B.并经过必要的社会扣除后的劳动量()C.劳动的质量和数量()D.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量()三、判断分析题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途径之一是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
第十二章农药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农药的毒力、毒性、药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案: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防治对象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药效是在田间或温室中接近实际应用的条件下测得的毒力。
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
区别和联系:毒力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试验材料与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
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除药剂本身的作用外,也包括实际使用中其他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加工剂型、施用方法的有效性、气候条件等。
测试农药的毒性主要用大白鼠来进行。
一种优良的农药,希望其毒力高而毒性小。
随着科学技术和农药事业的发展及对农药从政策和法律上的严格管理和要求,现代农药对防治对象表现出很高的毒力和药效,但对高等动物的毒性很小,或通过加工和使用技术的协调而达到安全使用。
2.叙述农药加工的意义。
答案:农药剂型加工是农药应用的前提,同时也推动着农药应用的发展。
农药剂型加工不仅可以使不能直接使用的原药变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同时可以通过新农药剂型加工提高药效,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高毒农药加工成颗粒剂、微胶囊剂等),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延缓抗药性发展,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也可以通过农药剂型加工提高使用农药的效率和扩大应用范围。
3.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哪几类?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类,有的属于天然的,有的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天然激素和其他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
1.生长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CTK)类、4.脱落酸(ABA)、5.乙烯(ETH)、6.其他天然物质:(二)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1.激素类似物、2.激素释放剂、3.激素合成抑制剂、4.激素传导抑制剂、5.生长抑制剂、6.代谢调节剂、7.其他调节剂。
注意事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生理上都有一定活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而在应用上又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1. 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缝上,以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的强度。
解:(1)零强度点有sin (1,2, 3....................)a n n θλ==±±± ∴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0aλθ∆=∴亮纹半宽度290035010500100.010.02510r f f m a λθ---⨯⨯⨯=⋅∆===⨯ (2)第一亮纹,有1sin 4.493a παθλ=⋅= 同理224.6r mm =(3)衍射光强20sin I I αα⎛⎫= ⎪⎝⎭,其中sin a παθλ= 当sin a n θλ=时为暗纹,tg αα=为亮纹 ∴对应 级数 α 0II0 0 11 4.493 0.047182 7.725 0.01694 . . . . . . . . .2. 平行光斜入射到单缝上,证明:(1)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强度公式为20sin[(sin sin )](sin sin )a i I I a i πθλπθλ⎧⎫-⎪⎪=⎨⎬⎪⎪-⎩⎭式中,0I 是中央亮纹中心强度;a 是缝宽;θ是衍射角,i 是入射角(见图12-50) (2)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λθ∆=图12-50 习题3图解:设直径为a ,则有f d aλ=4.利用第三节的结果导出外径和内径分别为a 和b 的圆环(见图12-51)的夫琅和费衍射强度公式,并求出当2ab =时,(1)圆环衍射与半径为a 的圆孔衍射图样的中心强度之比;(2)圆环衍射图样第一个暗环的角半径。
∴P 当(12449416a ca ⎫-=⎪⎭ ∴()()09016aI I = (2)第一暗纹有()()22110a J ka b J kb ka kb θθθθ-= 查表可有 3.144ka θ=4. (1)一束直径为2mm 的氦氖激光(632.8nm λ=)自地面射向月球,已知地面和月球相距33.7610km ⨯,问在月球上得到的光斑有多大?(2)如果用望远镜用作为扩束器将该扩展成直径为4m 的光束,该用多大倍数的望远镜?将扩束后的光束再射向月球,在月球上的光斑为多大? 解:(1)圆孔衍射角半宽度为0.61aλθ=∴传到月球上时光斑直径为(2)若用望远镜扩束,则放大倍数为2000倍。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第⼗⼆章免疫遗传学(⼀)选择题(A型选择题)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ABC抗原者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
A. i/i B . I B/I B C . Se/se D |. se/se E . I A/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是因为基因为⽆效基因。
A. I A B .I B C . i D . Se E .H3 . Rh⾎型的特点是_______ 。
A.具有天然抗体 B ■⽆天然抗体 C .具有8种抗体D.具有3种抗体E .由3个基因编码。
4 . Rh溶⾎病很少发⽣于第⼀胎的原因是________ 。
A. Rh阳性的胎⼉⾎细胞不能进⼊母体C. 母体具有⾜量的抗体,但不能进⼊胎⼉内D. 胎⼉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E. 以上都不是5 . HLA-A HLA-B和HLA-C编码⼀类抗原的重链,⽽轻链则由________ 编码A. HLA-E B . HLA-F C . HLA-GD. B 2微球蛋⽩基因 E . HLA-H类基因6 . HLA-L、HLA-H HLA-J和HLA-X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表达产物,它们被称为。
A.假基因 B .⾮经典基因 C . MIC基因D.补体基因 E .肿瘤坏死因⼦基因7.在同⼀染⾊体上HLA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 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A.单倍体 B .单倍型.单体型D.单⼀型 E .单位点8.同胞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_________9 .⽗⼦之间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10 .与⽆丙种球蛋⽩⾎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D.缺乏丫球蛋⽩ E .细胞免疫缺陷14 . HLA 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E.是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个区域15 . HLA- I 类基因区中的经典基因包含D. 5组基因 E . 617. I A 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是A. D-半乳糖转移酶B. L-岩藻糖转移酶C. 胸苷激酶D.乳糖转移酶E. | N-⼄酰半乳糖胺转移酶18. Rh 阳性个体既有RHD 基因,也有RHCE S 因,⽽Rh 阴性个体仅有 _________ 。
第十二章 醛酮和核磁共振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CH 3CHCH 2CHO CH 2CH 32.(CH 3)2CH CCH 2CH 33.C CH 34.CH 3OC OH 5.CHO6.C OCH 3710.CH 3CH 2CH3C C11.(CH 3)2C=NNO 2NHNO 2二、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1,2-丁烯醛 2。
二苯甲酮 3, 2,2-二甲基环戊酮COCH 3CH 3CH 3CH=CHCHOC4.3-(间羟基苯基)丙醛 5, 甲醛苯腙 6,丙酮缩氨脲CH 2CH 2CHOOHH 2C=N NHCH 3CH 3C=N NH C O NH 27,苄基丙酮 8,α-溴代丙醛CH 2CH 2CH 2CH 3C CH 3CH CHOBr9,三聚甲醛 10,邻羟基苯甲醛CH 2OCH 2OCH 2OCHO OH三、 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O 的醛酮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之。
CH 3CH 2CH 2CH 2CHOCH 3CH 3CHCH 2CHOCH 3CH 2CHCHOCH 3(CH 3)CCHO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3CH 3CH(CH 3)2C C C酮: 2-戊酮 3-戊酮 3-甲基-2-丁酮四、 写出丙醛与下列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主要产物:1,NaBH 4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2,C 6H 5MgBr 然后加H 3O + CH 3CH 2CH 2OHCH 3CH 2CHC 6H 5OH3.LiAlH 4 ,然后加水 4,NaHSO 3 5, NaHSO 3然后加NaCNCH 3CH 2CH 2OHOHCH 3CH 2CHSO 3NaCH 3CH 2CHCNOH6,稀碱 7,稀碱,然后加热 8,催化加氢 9,乙二醇,酸OHCH 3CH 2CHCHCHOCH 3CH 3CH 2CH=CCHOCH 3CH 3CH 2CH 2OHCH 3CH 2CHO O CH 2CH 210,溴在乙酸中 11,硝酸银氨溶液 12,NH 2OH 13,苯肼Br CH 3CHCHOCH 3CH 2COONH4CH 3CH 2CH=NOH CH 3CH 2CH=NNH五、 对甲基苯甲醛在下列反应中得到什么产物?六、苯乙酮在下列反应中得到什么产物?1.COCOCOCOCH3CH3CH3CH3+HNO3H2SO4COCONO2CH3O-+HCCl3+NaBH4CHCH3OH+MgBrCOMgBrCH3C6H5CH3CC6H5OHH3O+2.3.4.七、下列化合物中那些能发生碘仿反应?那些能和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加成?写出反应式。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 国民生产净值D. 可支配收入总和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B.生产要素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 红利D.养老金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第十二章计划的实施一、教学要点1、计划实施的任务。
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3、目标的基本性质。
4、目标管理的过程。
5、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6、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
7、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8、网络图的基本构成及绘制方法。
9、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缺点。
10、关键名词:战略性计划、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工序、事项、路线、关键路线二、习题(一)填充题1、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_____于1954年提出的。
2、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_________。
4、滚动计划法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
5、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_________。
6、作为任务分配、自我管理、业绩考核和奖惩实施的目标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伴随信息反馈性。
7、根据期望理论,期望值指人们对_________的估计。
8、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_________的乘积。
9、根据期望理论,效价指一个人对_________的评价。
(二)选择题1、1、把战略性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_________A. 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应该从事何种活动B. 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C. 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D. 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2、实践中对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等方法。
A. 决策树法B. 滚动方式计划C. 网络计划技术D. 目标管理3、关于关键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一个网络图中只有一条关键路线B. 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C. 关键路线上各工序完工时间提前或推迟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D. 确定关键路线,据此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对各工序活动进行进度控制,是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要目的。
习题十二12-1 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解: υ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空λλ=变小;υλn u =变小.12-2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联线方向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解: 由λd D x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12-3 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媒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位相差的关系式∆λπϕ∆2=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长,为什么?解:nr =∆.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C t ∆=∆.因为∆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12-4 如题12-4图所示,A ,B 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分析在下列情况中劈尖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1) A 沿垂直于B 的方向向上平移[见图(a)]; (2) A 绕棱边逆时针转动[见图(b)].题12-4图解: (1)由l 2λθ=,2λke k =知,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2)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且条纹变密.12-5 用劈尖干涉来检测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题12-5图所示,每一条纹的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邻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试说明工件缺陷是凸还是凹?并估算该缺陷的程度.解: 工件缺陷是凹的.故各级等厚线(在缺陷附近的)向棱边方向弯曲.按题意,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邻的直线部分连线相切,说明弯曲部分相当于条纹向棱边移动了一条,故相应的空气隙厚度差为2λ=∆e ,这也是工件缺陷的程度.题12-5图 题12-6图12-6 如题12-6图,牛顿环的平凸透镜可以上下移动,若以单色光垂直照射,看见条纹向中 心收缩,问透镜是向上还是向下移动?解: 条纹向中心收缩,透镜应向上移动.因相应条纹的膜厚k e 位置向中心移动.12-7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试求: (1)若第二级明条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为6.0mm ,计算此单色光的波长; (2)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解: (1)由λk d Dx =明知,λ22.01010.63⨯⨯=,∴ 3106.0-⨯=λmm oA 6000=(2) 3106.02.010133=⨯⨯⨯==∆-λd D x mm12-8 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缝,结果使屏幕上的第七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纹的位置.若入射光的波长为5500oA ,求此云母片的厚度.解: 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 e n e ne )1(-=-=δ按题意 λδ7=∴610106.61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 12-9 洛埃镜干涉装置如题12-9图所示,镜长30cm ,狭缝光源S 在离镜左边20cm 的平面内,与镜面的垂直距离为2.0mm ,光源波长=λ7.2×10-7m ,试求位于镜右边缘的屏幕上第一条明条纹到镜边缘的距离.题12-9图解: 镜面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且反射光可视为虚光源S '发出.所以由S 与S '发出的两光束到达屏幕上距镜边缘为x 处的光程差为 22)(12λλδ+=+-=D x dr r第一明纹处,对应λδ=∴25105.44.0250102.72--⨯=⨯⨯⨯==d Dx λmm 12-10 一平面单色光波垂直照射在厚度均匀的薄油膜上,油膜覆盖在玻璃板上.油的折射率为1.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若单色光的波长可由光源连续可调,可观察到5000 oA 与7000 oA 这两个波长的单色光在反射中消失.试求油膜层的厚度. 解: 油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ne 2,由反射相消条件有λλ)21(2)12(2+=+=k k k ne ),2,1,0(⋅⋅⋅=k ①当50001=λoA 时,有2500)21(21111+=+=λλk k ne ②当70002=λoA 时,有3500)21(22222+=+=λλk k ne ③因12λλ>,所以12k k <;又因为1λ与2λ之间不存在3λ满足 33)21(2λ+=k ne 式即不存在 132k k k <<的情形,所以2k 、1k 应为连续整数,即 112-=k k ④ 由②、③、④式可得:51)1(75171000121221+-=+=+=k k k k λλ得 31=k2112=-=k k可由②式求得油膜的厚度为67312250011=+=n k e λoA12-11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0 oA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膜的折射率为1.33,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背面呈现什么颜色? 解: 由反射干涉相长公式有λλk ne =+22 ),2,1(⋅⋅⋅=k得122021612380033.14124-=-⨯⨯=-=k k k ne λ2=k , 67392=λoA (红色)3=k , 40433=λ oA (紫色)所以肥皂膜正面呈现紫红色.由透射干涉相长公式 λk ne =2),2,1(⋅⋅⋅=k所以k k ne 101082==λ当2=k 时, λ =5054oA (绿色)故背面呈现绿色.12-12 在折射率1n =1.52的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2n =1.38的Mg 2F 增透膜,如果此膜适用于波长λ=5500 oA 的光,问膜的厚度应取何值?解: 设光垂直入射增透膜,欲透射增强,则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应满足干涉相消条件,即λ)21(22+=k e n ),2,1,0(⋅⋅⋅=k ∴222422)21(n n k n k e λλλ+=+=)9961993(38.14550038.125500+=⨯+⨯=k k oA令0=k ,得膜的最薄厚度为996oA . 当k 为其他整数倍时,也都满足要求.12-13 如题12-13图,波长为6800oA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L =0.12m 长的两块玻璃片上,两玻璃片一边相互接触,另一边被直径d =0.048mm 的细钢丝隔开.求: (1)两玻璃片间的夹角=θ?(2)相邻两明条纹间空气膜的厚度差是多少? (3)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多少?(4)在这0.12 m 内呈现多少条明条纹?题12-13图解: (1)由图知,d L =θsin ,即d L =θ故43100.41012.0048.0-⨯=⨯==L d θ(弧度)(2)相邻两明条纹空气膜厚度差为7104.32-⨯==∆λe m(3)相邻两暗纹间距641010850100.421068002---⨯=⨯⨯⨯==θλl m 85.0=mm (4)141≈=∆l LN 条12-14 用=λ5000oA 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劈形薄膜的上表面,从反射光中观察,劈尖的 棱边是暗纹.若劈尖上面媒质的折射率1n 大于薄膜的折射率n (n =1.5).求: (1)膜下面媒质的折射率2n 与n 的大小关系;(2)第10条暗纹处薄膜的厚度;(3)使膜的下表面向下平移一微小距离e ∆,干涉条纹有什么变化?若e ∆=2.0 μm ,原来的第10条暗纹处将被哪级暗纹占据?解: (1)n n >2.因为劈尖的棱边是暗纹,对应光程差2)12(22λλ+=+=∆k ne ,膜厚0=e 处,有0=k ,只能是下面媒质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2λ才合题意;(2)3105.15.12500092929-⨯=⨯⨯==⨯=∆n e n λλmm (因10个条纹只有9个条纹间距)(3)膜的下表面向下平移,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若0.2=∆e μm ,原来第10条暗纹处现对应的膜厚为)100.2105.1(33--⨯+⨯='∆e mm21100.55.12105.3243=⨯⨯⨯⨯='∆=∆--n e N λ现被第21级暗纹占据.12-15 (1)若用波长不同的光观察牛顿环,1λ=6000oA ,2λ=4500oA ,观察到用1λ时的第k 个暗环与用2λ时的第k+1个暗环重合,已知透镜的曲率半径是190cm .求用1λ时第k 个暗环的半径.(2)又如在牛顿环中用波长为5000oA 的第5个明环与用波长为2λ的第6个明环重合,求未知波长2λ.解: (1)由牛顿环暗环公式λkR r k =据题意有21)1(λλR k kR r +== ∴212λλλ-=k ,代入上式得2121λλλλ-=R r10101010210450010600010450010600010190-----⨯-⨯⨯⨯⨯⨯⨯=31085.1-⨯=m (2)用A 50001 =λ照射,51=k 级明环与2λ的62=k 级明环重合,则有2)12(2)12(2211λλR k R k r -=-=∴4091500016215212121212=⨯-⨯-⨯=--=λλk k oA 12-16 当牛顿环装置中的透镜与玻璃之间的空间充以液体时,第十个亮环的直径由1d =1.40×10-2m 变为2d =1.27×10-2m ,求液体的折射率.解: 由牛顿环明环公式2)12(21λR k D r -==空n R k D r 2)12(22λ-==液两式相除得n D D =21,即22.161.196.12221≈==D D n12-17 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可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当1M 移动距离为0.322mm时,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数为1024条,求所用单色光的波长. 解: 由2λNd ∆=∆得 102410322.0223-⨯⨯=∆∆=N d λ710289.6-⨯=m 6289=oA12-18 把折射率为n =1.632的玻璃片放入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观察到有150条干涉条纹向一方移过.若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λ=5000oA ,求此玻璃片的厚度. 解: 设插入玻璃片厚度为d ,则相应光程差变化为λN d n ∆=-)1(2∴)1632.1(2105000150)1(210-⨯⨯=-∆=-n N d λ5109.5-⨯=m 2109.5-⨯=mm。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一、选择题12.1 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为[ ] (A )λ (B )2λ (C )23λ (D )λ212.2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6πθ±=,则狭缝的大小为[ ](A )2λ (B )λ (C )λ2 (D )λ312.3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λ4=a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二、填空题12.4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三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则该单色光波长 。
12.5 一块光栅,每毫米有400条刻痕线,用波长范围在400nm~590nm 的复色光垂直照射,可以测得 级不重叠的完整光谱。
12.6 光强均为0I 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12.7 单缝宽度mm a 02.0=,用平行光的纳黄光(nm 3.589=λ)垂直照射到狭缝上,一级暗纹的衍射角=1φ 弧度;若将此装置全部浸入折射率为62.1=n 的溶液中,一级明纹的衍射角将为 弧度。
P D12.8 单色平行光垂直射向缝数足够多的透射光栅,此时将在屏幕上得到一组光栅谱线。
现将光栅的奇数(或偶数)号缝遮住,则将看到屏幕上相邻谱线的间距变为原来的 倍。
12.9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若光栅的透明部分a 是不透明部分b 宽度的一半,则衍射光谱缺级的可能级次为 。
12.10 若X 射线以掠射角︒=300α入射,已知晶体原子层的间距nm d 275.0=,则第三级谱线的波长是 nm 。
二、计算题12.11 使波长为48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250条狭缝的光栅上,光栅常数为一条缝宽的3倍,求(1)第一级谱线的角位置; (2)总共可以观察到几条光谱线?12.12 用白光(白光所含光波波长范围为400~760nm )照射一光栅,通过透镜将衍射光谱聚焦于屏幕上,透镜与屏幕距离为0.8m ,(1)试说明第一级光谱能否出现完整的不重叠的光谱; (2)第二级光谱从哪一个波长开始与第三级光谱发生重叠?(3)若第二级光谱被重叠的部分长度为2.5cm ,求这光栅每cm 有多少条刻痕?12.13 在宽度mm b 6.0=的单缝后有一薄透镜,其焦距cm f 40=,在焦平面处有一个与狭缝平行的屏,以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屏上形成衍射条纹。
第十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ERP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A ERP未来的目标是提高灵活性B ERP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C ERP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一个应用系统的框架D自行开发的ERP软件由于是针对企业自身开发的,所以比现成的商业软件包要好2.企业的实施ERP软件时不应选择的策略是________A 分步实施B 分片全面实施C 全面实施D 各部门独立实施3.下面不属于供应链应用模式的是________A 按库存生产模式B 连续补货模式C 按订单生产模式D 差异化生产模式4.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核心是________A 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B 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软件支持C 建立客户中心D 客户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5.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________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A 企业B 产品C 用户D 市场6.电子供应链是以________为平台A 数据库B 互联网C 计算机D 电子商务7.________是供应链的三个流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管理的A 信息流B 物流C 商流D 资金流8.________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处理物流信息的理想技术A EDIB 数据库技术C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D 互联网技术9.________是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同时也是定量分析工作的基础A 数据库B 数据挖掘技术C 数据仓库D 数据集市10.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整合,将真正实现企业实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需求和供应链上的资源最优配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________A 市场占有率B 核心竞争力C 客户满意率D 客户忠诚度11.目前,供应链管理中,最常用的AIDC技术是________A 电子地图B 红外线技术C 条码技术D 编码技术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 连带销售成功的关键是要能提供互补性的产品或服务以加深与顾客的关系B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在大公司得到重视和应用C 整合业务流程的关键就是要作到一致和简洁D 目前客户信息的获取成本比较高13.下列不属于客户关系管理目标的是________A 利用现存的客户关系增加收入B 创造新价值并培养顾客忠诚C 着重于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D 创造新价值并培养顾客忠诚14.著名的管理大师Oliver和Webber提出和应用“供应链管理”这个术语是在________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90年15.企业资源规划未来的目标是提高________A 方便性B 减低成本C 灵活性D 效益最大化16.电子供应链是以________为手段A 数据库B 互联网C 计算机D 电子商务17.________是整个供应链集成的基础A 信息集成B 物流集成C 产品集成D 数据库集成18.通过将________与供应链连接起来,再加上在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运用电子手段联系的能力,供应链就会反应迅速A 市场B 产品C 客户D 互联网19.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________需求而发生A 企业B 产品C 用户D 市场20.________是为客户服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其他的特定商业活动而接收和发出呼叫的一个实体A 广告中心B 后勤部门C 客户服务中心D 呼叫中心二、填空题1.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两大块。
第十二章组织结构设计思考题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在组织运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组织结构指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设计的组织内各要素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定安排,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组织结构的作用是阐述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以企业战略为目标,转化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比如日事清的计划管理模块,就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组织部门,保证组织在有限的资源下,减少损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内部组织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什么?答: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六大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工作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1)工作专门化:是指把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划分成单独工作单元的程度。
工作划分得越细,则工作的专门化越强。
(2)工作部门化:是指在工作专门化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领域的划分,区分不同的部门,把各个有关的或者类似的工作进行归类合并,使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专门化的部门。
(3)指挥链:是一种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的不间断的职权线路,它表明组织中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清晰界定谁向谁报告。
(4)管理幅度:指的是一位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5)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6)正规化:指在组织内部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程度。
3.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技术条件和组织环境。
(1)组织战略是指组织依据自身资源、能力和使命,在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定位的方式。
组织的战略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目的和竞争性要素,他们决定组织的经营范围、战略业务单位、资源分配、行动计划以及员工、客户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等。
第十二讲习题参考答案
一.当前目录下有一个文本文件sample12.txt,其内容包含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
请将该文件复制到另一文件sample12_copy.txt,并将原文件中的小写字母全部转换为大写字母,其余格式均不变。
参考答案:
f=open("sample12.txt")
L1=f.readlines()
f2=open("sample12_copy.txt",'w')
for line in L1:
f2.write(line.upper())
f.close()
f2.close()
二.当前目录下有一个文件名为class_score.txt的文本文件,存放着某班学生的学号、数学课成绩(第2列)和语文课成绩(第3列)。
请编程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求这个班数学和语文的平均分(保留1位小数)并输出。
(2)找出两门课都不及格(<60)的学生,输出他们的学号和各科成绩。
(3)找出两门课的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学生,输出他们的学号和各科成绩。
建议用三个函数分别实现以上要求。
参考答案:
def output_avg(L):
sum1,sum2=0,0
for line in L:
L1=line.strip().split()
sum1+=int(L1[1])
sum2+=int(L1[2])
count=len(L)
avg1=round(sum1/count,1)
avg2=round(sum2/count,1)
print("这个班的数学平均分为:%4.1f,语文平均分为:%4.1f"%(avg1,avg2)) def output_notpass(L):
print("两门课均不及格的学生学号及数学、语文成绩为:")
for line in L:
L1=line.strip().split()
if int(L1[1])<60 and int(L1[2])<60:
print(line)
def output_good(L):
print("两门课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及数学、语文成绩为:")
for line in L:
L1=line.strip().split()
f_score=round((int(L1[1])+int(L1[2]))/2)
if f_score>=90:
print(line)
f=open("class_score.txt")
L=f.readlines()
del L[0]
output_avg(L)
output_notpass(L)
output_good(L)
三.编程,请输入一个文件路径名或文件名,查看该文件是否存在,如存在,打开文件并在屏幕上输出该文件内容;如不存在,显示“输入的文件未找到!”并要求重新输入;如文件存在但在读文件过程中发生异常,则显示“文件无法正常读出!”并要求重新输入。
(提示:请使用异常处理。
“文件未找到”对应的异常名为:FileNotFoundError,其他异常直接用except匹配)
参考答案:
while True:
try:
filename=input('请输入文件路径名或文件名:')
f=open(filename.strip())
print(f.read())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输入的文件未找到!")
except:
print("文件无法正常读出!")
else:
break
f.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