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古城南部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384.91 KB
- 文档页数:9
湘阴文物保护单位湘阴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湘阴,有许多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它们见证了湘阴的历史变迁,展示着湘阴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湘阴县城区的岳阳楼是湘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湖南省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岳阳楼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楼阁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参考。
湘阴还有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岳阳古城墙。
岳阳古城墙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这座城墙保存完好,是湖南省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工事的重要遗迹。
湘阴还有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湘阴县博物馆。
湘阴县博物馆是一座集陈列、研究、教育和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包括青铜器、陶瓷、字画、古籍等各类文物。
馆内展示了湘阴的历史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湘阴的独特魅力。
湘阴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如古代宗庙、古桥、古井等。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都代表了湘阴的历史和文化,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湘阴的旅游资源,还有助于人们了解和传承湘阴的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湘阴的文物遗产,湘阴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
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修缮和保护,加强监管和管理,严禁损坏和盗窃文物行为。
同时,湘阴还注重文物的利用和开发,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等方式,将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了湘阴的经济发展。
湘阴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湘阴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湘阴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湘阴的辉煌过去,也是湘阴的瑰宝。
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湘阴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湘阴。
同时,文物保护还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湘阴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湘阴的文物,传承好湘阴的文化。
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引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岳阳市政府于XXXX年确定了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对这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第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背景1.1 岳阳市的历史和文化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岳阳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2 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性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
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和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介绍2.1 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和范围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XX处,涵盖了岳阳市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化领域的重要文物。
2.2 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型和特点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古城墙等多种类型。
每个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3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岳阳市政府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包括修缮、加固、监测等多种措施,以确保这些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第三部分: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和意义3.1 历史价值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岳阳地区的历史演变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3.2 文化价值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岳阳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于传承和弘扬岳阳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3 旅游价值岳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3.4 社会意义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岳阳市能够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第四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挑战和展望4.1 建设与保护的平衡在岳阳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湖湘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湖湘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前言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湖南、湖北两省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有幸深入了解和体验湖湘文化,收获颇丰。
通过对古城、文化遗址、传统手工艺等的考察,我对湖湘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的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二、实践过程1. 古城考察:我们首先考察了湖南省岳阳市的古城建筑。
这里保存着很多历史建筑,如岳阳楼、君山岛等。
岳阳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岳阳市的标志,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走进岳阳楼,登上楼顶俯瞰湖水,感受到了湖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君山岛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岛,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自然风光,还了解到了君山文化的精髓。
2. 文化遗址考察:在湖南,我们考察了几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如岳阳楼、岳麓山、长沙窑等。
岳阳楼是一座集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址,它见证了湖南数千年的历史。
考察中,我了解到了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岳麓山是湖南省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岳麓山,我不仅欣赏到了湖湘文化的风采,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壮美。
长沙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中心之一,它以独特的烧窑技术和绚丽多彩的瓷器而闻名于世。
在长沙窑,我亲身体验了制作陶瓷的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传统手工艺考察:在湖湘文化的考察中,我还特地去了几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如岳阳扇、窑洞蜡染、芙蓉剪纸等。
岳阳扇是湖南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扇面细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等特点而闻名,在当地非常有市场。
窑洞蜡染是湖南省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其精湛的蜡染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深受人们喜爱。
芙蓉剪纸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其精美的剪纸技艺和独特的花纹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剪纸之乡”。
调查报告岳阳调查报告:岳阳的发展与变迁一、引言岳阳,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岳阳在经济、教育、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篇调查报告将对岳阳的发展与变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了解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经济发展1. 工业结构调整岳阳市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岳阳的工业发展正朝着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
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 旅游业的崛起岳阳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岳阳楼、洞庭湖、岳阳古城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近年来,岳阳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提升了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这使得岳阳的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教育与科技创新1. 教育改革与发展岳阳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通过教育改革和投资,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现在,岳阳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中小学和大学,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此外,岳阳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2. 科技创新的推动岳阳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岳阳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1. 城市规划与建设岳阳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力度,不仅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岳阳楼的修缮和岳阳古城的保护,使得岳阳的城市形象更加美观和宜居。
2.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岳阳市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岳阳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岳阳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文化建设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岳阳市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了对岳阳楼、岳阳古城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
此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建设文化设施,岳阳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湖南岳阳楼古代壮丽建筑与世界文化遗产湖南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壮丽建筑的典范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街道,背倚岳阳山,面临洞庭湖,其建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岳阳楼始建于东晋时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历经多次毁损与修复后,如今的岳阳楼已成为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岳阳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岳阳楼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叠山层阁”为设计理念,将山水融入建筑之中,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
整座楼阁共分为三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底层设有门厅和接待区,供游客休息和观赏美景。
中层是展览区,陈列着岳阳楼的历史文物和珍贵文献。
顶层是观景区,从这里可以俯瞰洞庭湖的美景。
建筑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让人赞叹不已。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岳阳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楼内陈列着大量岳阳楼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楼的历史。
岳阳楼还是岳阳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舞蹈表演、书画展览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
岳阳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都对岳阳楼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并注重传承其历史文化。
通过修复旧楼、加强管护、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岳阳楼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湖南岳阳楼作为一座古老而壮丽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通过保护和传承,岳阳楼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瑰宝,也让后世子孙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对于湖南岳阳楼的研究和保护需要持续的努力,以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久地存在下去。
岳阳巴陵的介绍岳阳巴陵,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
岳阳巴陵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巴陵古城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城坐落在洞庭湖畔,背靠岳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在古城内,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如巴陵古城墙、古城门等,这些古建筑见证了巴陵悠久的历史,也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漫步在巴陵古城内,可以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
古城内的石板路延伸曲折,古树参天,古亭古井错落有致,处处散发着古老的韵味。
走在古城内,仿佛可以穿越时光,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气息。
除了古城的建筑之美,岳阳巴陵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巴陵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许多楚国的历史遗迹,如楚国故城、楚庙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楚国的兴衰历史,也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依据。
岳阳巴陵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岳阳的标志性建筑,巴陵古城见证了岳阳的兴衰沧桑,是岳阳的文化符号和历史遗产。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巴陵的魅力,探寻巴陵的历史。
在巴陵古城内,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岳阳楼、洞庭湖、岳阳府、君山等。
岳阳楼是湖南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登上岳阳楼可以俯瞰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感受湖南的自然美景。
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水清澈,景色宜人,是游客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岳阳府是岳阳的行政中心,是岳阳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岳阳的文化象征。
君山是岳阳的名山,山势险峻,景色优美,是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岳阳巴陵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岳阳巴陵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古城。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岳阳巴陵,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探寻这座古城的历史,传承这座古城的文化。
参观子城的活动感想作文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的古代城市建筑和文化遗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的子城,这座建于唐代的古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参观感受和心得体验。
子城位于岳阳市区西10公里的“岳阳楼景区”内。
古城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曾是隋唐时期岳州府的外围防御工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登岳阳楼》中“子推山高,波谷深”的子城。
历经千年风雨,子城在明代曾多次遭到火灾,被大部分毁坏。
现在的子城残壁依然屹立,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得以保留与传承。
我和朋友一同前往参观子城,一到达岳阳楼景区,我就被宏伟的城墙所吸引。
这座城墙高约10米,周长约1.5公里,整体呈南北走向,外墙用夯土砌筑,内墙用砖石砌筑。
站在城墙上远远望去,城墙长龙环抱,气势磅礴,历史的沧桑在城墙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瞬间让我感觉到了古代的震撼和恢宏。
再往内走,我们来到了城门旁,城门楼上镶嵌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清晰地记载了子城的历史渊源和建造年代。
每一处细节都显示着这座古城的古老与沧桑,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和悠远。
进入城内,我们来到了城墙上的观景台。
站在这里,我可以一览子城的全貌,远处的山峦叠嶂,近处的田野、树木,还有城内的发展,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现代与古代、自然与文明的和谐共存。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
走进城内,我们看到了一些残存的古建筑,虽然只有残垣断壁,但是这些古老的建筑仍然可以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繁华。
我不禁感慨,这些古老的石砖、瓦片、雕刻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者,见证了古人的劳动和智慧,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我们在子城漫步,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每一步都是对历史的膜拜与敬仰。
我们走进一座废墟,看到了一座被荒草覆盖的庙宇,这里原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尽管已经荒废了很多年,但是这里的墙壁上仍然能看到一些残留的壁画和雕刻。
为了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2010年5月1日至7日,笔者受岳阳市规划局委托,对岳阳古城南区北起巴陵西路,南至南津港;东起京广铁路,西至洞庭湖滨的一片,进行了历史文化遗产调查。
经实地调查、走访、拍照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撰写了《沿湖三期工程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提供重要资料附件10件,历史照片15张,现状照片32张。
5月20日,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调研座谈会,与会人员对《调查报告》给予了一致好评。
然而,此事关系名城岳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有个平台进行认真讨论,集思广益。
一则使主持者和建设者对此地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建设性破坏的事件重演;二则,可为岳阳沿洞庭湖风光带三期工程建设开拓思路、提供依据。
为此,撰写此文,以供参考。
据史料记载:古城南门外,唐代似无市井,故唐代僧人释齐已《永庆寺庄》有“鸟从井口出,僧自岳阳还”的诗句。
宋代熙宁(1068-1077)年间,乾明寺(即永庆寺)周围则有了街衢、学校、南岳祠等建筑。
这从清光绪《巴陵县志·杂识》收录的乾明寺元代至正元年(1341)的残碑碑文,可以察知。
其云:“寺始于晋,号新开基……宅为之,其广延数百弓,东至(残缺),西抵古墙,即南岳祠前砖堵。
是以前坊后衢,右庠(学校)左(缺字)者。
”又“熙宁市火延毁,所赐檀像,尽付劫灰,藏经存焉”。
因为有了街衢,才有“市火延毁”寺庙。
南宋末年,徐君宝妻《满庭芳》词:“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也隐约点到城南市井的繁华。
因为明代以前城南已有了街巷。
所以明洪武二年(1369)建岳州府后,于“明洪武四年拓城基而筑之”,“北凿便河,绕东南千余丈,深二丈,阔十余丈,蓄水卫城”(见《方舆纪要》)。
重修了府城,开凿了便河,加强了防卫。
而将县衙等机关学校皆迁置于南门以外,《方舆纪要》又云:“巴陵县治旧在府城外,宏治中,筑土城环之,周一里有奇”。
“又于街河口、梅溪桥、全家巷沿河堤诸处,各创土门”。
明确记载了明代弘治年间城南就有街河口、梅溪桥、全家巷等街巷。
清乾隆《岳州府志》认为“是时隐有拓城之意。
”后来虽然土门废弃,“然南关一带地势宽平,人烟稠密,且庙学仓廒仍旧故址,诚拓城南而并包之,使庐舍有卫,则富庶益增。
而守御所资,居然巨镇,或亦绸缪之一策。
”明隆庆《岳州府志·府城图》,除标明县衙、县学宫、守备司、东关、西关外,还标示了慈氏塔、吕仙亭、乾明寺、玉清观等。
由此说明,南关外自明代至清末,均是部分县属机关和商贸、文教、宗教活动的主要场地,市井繁荣,人烟稠密。
根据调查的情况,现分类择要叙述于下:岳阳古城南部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思考陈湘源(岳阳市文物管理处,湖南岳阳414000)摘要: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极其丰厚。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确保岳阳市沿洞庭湖风光带第三期工程顺利进行,应从实际考察入手,对岳阳古城南部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并提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分段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岳阳古城;文化遗产;调查;建议中图分类号:K 872.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38X (2010)06-0033-09收稿日期:2010-06-19作者简介:陈湘源(1944—),男,湖南岳阳人,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岳阳历史文化。
第25卷第6期2010年11月vol.25No.6Nov.2010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一、古街巷岳阳古城在清代有“36巷”之说,实际上,清代光绪十七年编纂的《巴陵县志》就多出2巷,有38巷。
这还不包括民国年间新建的长郡巷、鲁班巷、邓家湾巷、韩家湾巷、印山巷等。
小巷不比大街,一般形成、变化较快,传统说法赶不上形势的变化。
就象“三桥不见桥”、“三山不见山”一样,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其不见的“桥”与“山”,也随着变化而各个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38巷由城内、城外两部分组成:原在城内的有17巷,即宪司巷、兵马司巷、报马巷、双井巷、麻家坡巷、颜家巷、萧家巷、清平巷、护国寺巷、洞暘宮巷、祁家巷、城巷、文昌阁巷、巴山巷、火药局巷、准提庵巷、洗马池巷。
城外有西门外2巷,即天皇巷、文明坊巷。
其余19巷皆在南门外,只是有的名称现在有所改变,如全家巷,因火车站建成后,这里的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后更名“先锋路”等。
下面联系主要街道,从北往南,先西后东,详述城南街巷。
从古城出便河吊桥,西为鱼巷子(后分为上、下鱼巷子),自下鱼巷子口向西下坡一段为南岳坡巷;下鱼巷子过街河口(亦分上、下,也有说下鱼巷子即南岳坡巷的,可能是因为南岳庙原来就在其西侧湖边之故),南接油榨岭巷;下街河口近湖边处由北向南有一横巷,名万寿宫巷,万寿宫就在此巷。
油榨岭巷中段西侧有上达巷通洞庭庙。
油榨岭巷南出羊叉街,西有河巷子;羊叉街与塔前街会合处,东为乾明寺巷,西为游击巷;游击巷一端直通河下,一端横截半山腰出君山巷。
塔前街向南西有君山巷(即现拓宽改为运输车道的搬运小学北侧的那条路);又南,西面有下慈氏巷经慈氏塔达湖边;又南,西有上慈氏巷(后名红船厂);又南,东对全家巷(又名选妃巷,即今天的先锋路);又南十二步,西为马家湾巷(此巷已废),南面接营盘街(即吕仙亭街,亦即洞庭南路)。
营盘街向南,东有烟家冲巷;又南,西有白鹤寺巷;营盘街过吕仙亭直通南津港古渡。
从古城出便河吊桥,东为茶巷子,东接上、下观音阁(此亦为后来分称),县城隍庙在下观音阁街口东侧。
出吊桥,南为南正街,南正街南,西为街河口,东为竹荫街(今解放路),南接天岳山街。
天岳山街向西南出口,与油榨岭、羊叉街衔接,形成三岔口。
天岳山街中间东有金家岭巷,东达梅溪桥街,正对着三教坊北巷。
梅溪桥街北经竹荫街,对下观音阁;南过金家岭巷不远,西有乾明寺巷;乾明寺巷东对三教坊南巷;原梅溪桥街出南关保障门外,才到梅溪桥,过桥,有小路,东面可通白云庵,南面通太子庙。
街巷名称来源,一是出自寺、庙、宫、观、塔、桥、亭等古建筑;二是以官署命名,如竹荫街原名县前街,是因原县署在此而得名,游击巷则是此处曾设游击署等;三是以经营特色得名,如茶巷子、油榨岭等;四是因居者姓氏得名,如金家岭等;五是因地理方位形状得名,如南正街、羊叉街等。
另有因山名街的“天岳山街”;因处儒、释、道三教寺观之侧而名“三教坊”的等。
二、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佛教佛教在晋代传入岳阳。
城南的乾明寺、灉湖寺等,是较早的佛寺。
乾明寺又名永庆寺、乾元寺,始建于晋代,位于今重修的寺庙附近。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乾明寺,旧永庆寺也,昔谓之新开寺。
〈雪窦语录〉所谓,新开者,乾明祖师也”。
清《巴陵县志·杂识》所录乾明寺元代残碑碑文云:“寺始于晋,号新开基”。
唐代即与长沙开福寺、麓山寺、南岳南台寺、祝圣寺、上封寺并称“潇湘六刹”。
先后有唐高宗、宋太宗、元惠宗三朝皇帝为之亲书衘匾。
段福林《话说岳阳乾明古寺》,称该寺始于东汉,惜未见具体史料。
它是岳阳最具影响的寺庙之一,可根据发展,扩大规模。
灉湖寺又名白鹤寺、龙兴寺,始建年代不详。
《巴陵县志》载:“灉湖寺,在郡城南吕仙亭之右,古刹也。
一名白鹤寺”。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却有关于白鹤寺的记载。
唐代开元年间,张说即有《灉湖山寺》诗:“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云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同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李白《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剪落青桐枝,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说明唐代早期即有此寺。
白鹤山上还有白鹤井,相传,用白鹤井水,冲泡君山的白鹤翎茶,杯中热气升腾似白鹤凌空,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5卷34引诗情到碧霄”之雅趣。
清康熙十八年,又将祀岳飞的祠从七里山迁此(见《巴陵县志》),清龚仲文《白鹤山过岳忠武祠》诗:“远帆多带暮天霞,水庙苍凉白日斜。
细石软沙江岸路,春风开遍卷旗花。
”写得别具韵味。
此山古迹甚多,可结合吕仙观的建设而开发利用。
(参见“吕仙观”条)慈氏寺位于今慈氏塔附近。
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慈氏寺,历来有“晋创唐建”之说,清《巴陵县志》:“慈氏寺,〈一统志〉在县西南,有塔,晋创。
旧志,寺久废,唯塔存。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僧碧映购地重建,今废。
”笔者曾撰《慈氏塔的性质与始建年代辨析》,认为寺、塔应同为南宋淳祐二年的建筑,因为二者在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均无记载。
“晋创唐建”之说,是将乾明寺与慈氏寺塔混淆出现的错误结论。
属是待考。
圆通寺位于上观音阁,由晋代著名和尚无相创建。
《巴陵县志》载:“圆通寺,〈一统志〉:在县东,晋建。
明楚昭王重修,寺内有罗汉井。
”“至今冠本府,为祝圣道场”。
此寺曾为“佛教十方丛林”之一。
后来几经毁建,一直延续到清末。
1910年,岳阳教育家廖莘耕,将它改建成“岳州高等小学”,为小学新式教育之始。
清代学者吴敏树有《游圆通寺》诗:“才见花宫失市廛,茶畦横断寺门前。
高丘远水三千界,破院空场十五年。
初地自生人意思,经声不断佛香烟。
禅师未必全无相,塔石犹存乱草边。
”又:“九日欲何往,圆通近可登。
山寒落叶寺,门掩诵经僧。
前事语无记,后游诗未曾。
坐禅吾未得,多媿检斎(人名)能。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广教寺《岳阳风土记》:“广教寺,后唐永安寺,旧为圣善寺改基。
昔日吕云卿遇江叟于圣善寺,吹笛召洞庭诸龙,即其地也”。
详见风景名胜“紫荆台”。
2.道教道教供奉的神祗分为尊神、俗神、神仙三大类。
玉清观供尊神,吕仙观原来主要供神仙,二孝庙、鲁班庙等供民间俗神。
吕仙观原名吕仙亭,又称过松亭、过仙亭,位于洞庭南路白鹤山,始建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以前。
关于吕仙观的来历,宋代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云:李观守贺州时,有个自称136岁的陈道士造访,说近日在南岳见到了吕洞宾。
吕翁告诉他,前晌过岳阳城南在松树下休息,忽见一个人从树上冉冉而下,向吕翁求取仙丹,吕便给了一粒,并赠诗一首。
陈道人只记得诗的后面两句:“唯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一年后,李观调任岳州,特意到城南察访此事,果见枯朽的古松枝叶繁茂,便向白鹤寺僧人打听原由。
和尚在讲过前述故事后说,题在壁上的诗已被雨水毁坏,但原诗还记得:“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唯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李观觉得奇怪,便将此诗与吕仙“朝游北越暮苍梧”的《绝句》及亲历之事,刻石立于岳阳楼前。
不久,便有人在白鹤寺侧的古松树边建了过仙亭,后更名吕仙亭。
1999年重修时取用今名。
诗文较多,见载《巴陵县志》。
玉清观明隆庆《岳州府志》载:“玉清观在附廓南,宋建”。
位于乾明寺巷中段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