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精心整理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之我见多重引领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之我见作者/张红霞沈理玮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教师进修学校(226400)张红霞沈理玮可以让学积淀,重视。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怀。
同时,利用课外时间介绍学生阅读林升的《题临安邸》和陆游的另一首诗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对当时的统治者的揭露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爱国人士的情怀,从而在情感上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遭受侵略的痛苦,和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一定的共鸣,从而体会到陆游至死企盼光复故国的爱国情怀。
正是通过上述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和我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便于小学生更好地吸收到知识营养,更好地从母语艺术中接收优良民族传统的延续,使得学生从小就能在心田里耕种下茁壮的文化种子。
二、引领吟诵品味,体会诗歌之美我国古代诗歌具有语言优美的特点,能够借助音韵,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一般来说,古诗词创对在带领小学生进行古诗阅读之前,首先要求他们收集足够的各种诗句资料,以帮助学生能够“离地”理解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积累,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夯实,帮助他们不断增加领悟理解力。
在每一首古诗阅读教学结束后,都应当采取“一带多”的方式实施链接阅读,如当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以及孟郊的《游子吟》教学完毕后,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还想阅读一些更多的有关思乡或思念的诗句;或者在完成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教学后,引导学生读更多杜甫的诗作,并且带领他们思考和杜甫同时代的佳作,成功地完成拓展阅读的目的。
当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就可带领他们突破教材限定的学习圈子,开展一系列的诗歌鉴赏教学活动。
通过加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来保证他们自己可以领悟我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激起小学生在诗歌海洋中搏浪前行的动机。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古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小学古诗教学的见解。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学形式,它既有规范的韵律结构,也有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汉字的发音、构词方式以及词语的搭配用法,从而丰富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古诗、模仿古诗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声音语调和语言节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诗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感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深入思考古诗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感悟能力。
小学古诗教学还应兼顾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融合。
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有关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启示,让学生将古诗中的人生哲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之我见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需要注意活动设计的趣味性,这不仅是出于新课程理念的一大举措,也是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必要选择。
因为,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地创新古诗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古诗的快乐,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趣味性引言:古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经历几千年岁月洗礼的古典文学艺术。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篇幅短小,韵律鲜明,节奏感相对较强,在古诗词体系中堪称灵魂内容。
教师在开展低年级古诗教学活动时,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无限魅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树立爱国意识,拓展思维,为后期古诗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低年级古诗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1.1学生缺乏浓郁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古诗主要以五字或七字的形式呈现,语言短小精悍,且简明扼要,通常一个字就表示一个词的意思,甚至蕴含一个典故。
再者,部分古诗中涉及到众多生僻字,如古代的地名或专有名词,导致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此外,一些古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通过特殊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当时的内心情感,这让学生有距离感,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1.2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单一在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播媒介。
古诗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高尚品格、文化自信的养成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大部分教师都有正确的认识。
但是,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落后单一的教学思维,只把教学当作是工作任务,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的不同,就使得教师对古诗教学的关注点不同。
导致部分教师仍然只将教学重点倾向于作品内容的介绍和诗文的死记硬背,主要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以往的“串讲法”,仅仅将诗文的授课停留在了字面意思的翻译上,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对古诗深层内涵的引导,制约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粹,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背景知识、韵律特点、意境描写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细腻感受能力和细致观察力,使他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古诗词中的美,进而理解和欣赏它们。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人用精炼的词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结构、韵律和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让他们能够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美丽的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审美的享受。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由于古诗词反映了古人生活的真实与思考,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思考古诗词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详细评价
古诗教学对小学生的语文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详细评价:
1. 培养审美情趣: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通过研究古诗,可以欣赏到其中的优美语言、深刻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拓展词汇量:古诗中充满了许多精美的词语,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学生在研究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常用的词汇,并且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可以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3. 培养语感和修辞能力:古诗的语言多采用修辞手法,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古诗,可以学会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古诗常常含有深刻的意境和隐喻,通过
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研究古诗的过程中,需
要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他
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培养文化素养: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教学可以培养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通过研究古诗,可以了解古代
文人的思想、生活和情感表达方式,增加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研究和综合素养发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词
汇量、语感和修辞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增加对中华文化
的认知。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研究体验和素养培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授古诗词,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我看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背诵和赏析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与哲理。
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古诗词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一些高深的古诗词可能理解困难。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意义明确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敏感性。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通过让学生背诵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语感。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和演唱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习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解读和赏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古诗词中复杂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解读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从形象、意境和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中独特的艺术之美。
古诗词教学还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赏析古诗词。
通过春天的花草、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景等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相应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和情感。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感悟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古诗词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而我在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方面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多角度阅读所学古诗词。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应仅仅关注于古诗词本身的文字和意义,而应多角度进行解读。
可以从文字的音韵协调、韵律尺度、修辞手法、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外在的表现形式。
另外,还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让学生对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朗诵、对读、背诵、创作、比较、赏析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学古诗词,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再次,注重实践教学。
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演讲比赛、展示会、诗词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热爱,并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注重情感教育。
古诗词是一门充满着情感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重情感教育。
可以通过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情感,认识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并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角度阅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的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
诗文作品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所以,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从小学生就开始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是一味地由教师去讲解,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古诗失去了兴趣,甚至不喜欢古诗。
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对古诗教学的几点拙见。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催化剂。
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文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入手,通过讲述嫦娥偷取灵药,飞向月宫的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范读诗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嫦娥飞仙的诗境。
此时,无需教师再做提点,学生已能做到书声朗朗了。
再如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画面,聆听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以美的氛围,为学生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
教师再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进入古诗的学习。
二、以古诗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在教学中教师以古诗为载体,给学生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土陶艺术、国画、民乐、书法、文学等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
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古诗的意境则是古诗的灵魂。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曾说:“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之我见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
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
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就化为了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e,就不和谐,不押韵了。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
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
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自己去翻找。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就拿“送别”这一主题的诗词来说吧,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古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
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
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
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
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
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
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
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一、“导学”不如“导趣”。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
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
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
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
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
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
摘要: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是我国文学探索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古典诗词以其独有的结构和韵律之美,以其简洁而含蓄的格调,为历代文人所钟爱。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从中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并因而接受我国这一传统文体意蕴之美的熏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试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为例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启发想象意境美
生活中有美,教学中也有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收有29篇古诗,除几篇哲理诗外,大部分是写景诗和咏物诗。
这些清新自然、脍炙人口的古诗艺术性高,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幼儿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
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一、在古诗的读与听中去欣赏古诗之美
首先,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而不能只局限于教
学生识字、释词、解句。
小学语文课中人选的古诗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审美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
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产生美感。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宁静优雅的静态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秀美……这些,只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体味,才能使之受到美的感染,看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
柏拉图说,音乐的“节奏与乐调的强烈的力量会浸人心灵的最深处”。
在教授古诗时应充分利用教学盒带,通过听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美的境界中去。
听了孟浩然《春晓》、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配乐诗朗诵后,学生感情的琴弦被拨动了,他们会突破时空的界限,神游于古诗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或春眠将晓,闻到了那风声、雨声、鸡鸣声,或体味出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心情,或感受到那满园春色、红杏出墙的热烈气氛。
总之,学生在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净化,受到教育,在欣赏中认识了美。
二、通过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幻灯、绘画等辅助手段。
有些诗,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
如教学《咏柳》时,
先出示柳树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柳树,然后再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柳树的画面,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的是人们喜迎除夕,忙碌愉快的情景。
教学时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再介绍一些旧俗,学生会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其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
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其中“红”、“绿”、“白”、“清”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歌”有听觉感受,“浮”、“拨”等动词有触觉感受。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三、玩味古诗语言,细品其内在之美
1.品味用词的精妙。
毋庸置疑,好的诗歌必须有好的语言。
从古至今作家大都注重锤炼语言,“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之类的锤字炼句的佳话屡见不鲜。
诗人们常能以极其省俭的笔墨表现生动丰富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诗人独具匠心的关键词句重锤敲打。
这些关键词句既有客观的“物境”,又蕴含着作者主观的“心境”,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
它不仅是一种卓绝的语言现实,而且是饱满的情感记录,具有可以捉摸的感情形
象。
这种情感只有通过重锤着意敲打,方能溅出耀眼的火花,方能照亮学生的心田。
学生们在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时,得到了美的熏染。
2.欣赏修辞的精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语言是最精粹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就能把诗人很难说出的复杂、丰富、微妙的感情意绪,鲜明可触地表达出来,这就得依仗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挖掘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范畴,是艺术的终极追求。
如坶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情和景融洽无间,幽寂寒冷冰天雪地的世界,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般的与诗人内心的孤凄之情融为一体,形成物我两忘的境界。
教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对诗中提供的意境世界进行欣赏、玩味,使学生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激发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诗人身处逆境依然傲岸不屈的高沽情操,从而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审美快感。
体味古诗中的美,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最佳体现手段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渗透,不宜描绘得太深奥,超越学生的相象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术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古诗教学课堂上我们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由自主深入进去:抑扬顿挫的朗读,感受其语言,美充满情感的朗读,体会其情景美;带着想象去朗读,体会其意境美;惟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