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供电质量控制(PPT54页)
- 格式:pptx
- 大小:6.56 MB
- 文档页数:40
供电线路质量控制措施
供电线路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
为了提高供电线路的质量和保证电能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选线质量控制。
确保供电线路的导体规格、绝缘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导体应选择经过测试合格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化产品。
2. 安装质量控制。
供电线路的铺设应保证导体成型正确,绝缘搭接妥当。
防腐保护措施应做到位。
管埋线路应达到安全埋深标准。
3. 检测质量控制。
定期对供电线路进行外观检查、绝缘电阻测量、高压试验等检测,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4. 维护质量控制。
及时进行绝缘修补、管埋线路挖掘维修等工作,保证供电线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5. 设施更新质量控制。
定期对设备老化严重的供电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和重建,提升线路容量和质量水平。
通过持续优化上述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线路的质量稳定性,减少发生故障的几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主动式配电网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主动式配电网主动配电网“主动”在哪儿?配电网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
来看一个主动的案例。
炎炎夏日的一个上午,某大城市中,随着大批空调逐步开启,用电负荷直线攀升,逼近电网所能承受的最高值。
主动配电网主动作为,果断发出“精确制导”的指令,让部分客户家中的空调停运。
几分钟后,负荷曲线趋于平缓,电网风险化解……根据用户何时洗衣服、开空调等用电行为习惯,供电企业事先准备好网络和负荷,为用户提供定制电力服务。
用户则可以随时查询到实时电价,以调整用电行为节省电费,还可以查询选用周边的分布式电源,实现一定区域内的电力资源最优分配。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863课题研究成功,这样的场景就将成为现实。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它有何特点对供电企业和客户来说,它能带来哪些好处为此,某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什么要研究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大量进入配电网,到一定程度,传统配电网将面临“电流倒送”危险提及主动配电网的研究,有必要先认识一下配电网的概念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
配电网,指的是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电网主网比作人体的“主动脉”,那么,配电网就是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用户则处于这些毛细血管的最末端。
电由大型发电厂发出,流经主网,通过配电网送到用户,就如血从心脏流出,流经主动脉,通过毛细血管输送至全身一样。
电流自上而下流动,就如同大河衍变成小河,再从小河衍变成小溪。
在传统的配电网中,线路选型、设备选型、相应的继电保护、潮流控制、计量,考虑的都是单方向流动的特点。
分布式电源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不再被动地接受电网输送的“血液”补给,而是具有了“造血”的能力。
但随着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造血”的量不断增加,其分散性、不稳定性、间歇性的特点,则使得这些新造“血液”不能平缓、定量、持续地输入“毛细血管”。
主动配电网与电能质量摘要: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规模化发展,将给传统配电网带来诸如电压越限"双向潮流等问题,配电网由被动控制过渡到主动控制是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之一,将成为智能配电网发展的核心。
同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生产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电力市场条件下,供电表现为一种商业服务行为,电能作为一种商品,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质量属性,而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保证良好的供电质量是电力市场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安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介绍了近年主动配电网发展背景和前景,接着分析了电能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其危害,接着介绍了国际上一个关于主动配电网与电能质量的研究脉络。
关键词:智能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电能质量0引言电能质量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
在电力系统发展的早期,电力负荷的组成比较简单。
主要由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各种照明设备等线性负荷组成。
因此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也比较简单!主要有频率偏移和电压偏移两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电力电子器件和装置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直流输电和FACTS?技术不断投入实际工程应用。
调速电机以及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也大量投入运营。
这些设备的运行使得电网中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越来越严重。
谐波水平不断上升。
另外,冲击性波动性负荷。
例如电弧炉、大型轧钢机、电力机车等运行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而且还会产生电压波动、闪变、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
但另一方面,随着各种复杂的、精密的、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不断普及、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电能质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 主动配电网概述及发展背景1.1主动配电网提出的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部门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核电以及水力发电这样大型集中电源的建设上,以便符合电力负荷的迅速增长的需求,达到“经济规模”。
主动式配电网主动配电网“主动”在哪儿?配电网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来看一个主动的案例。
炎炎夏日的一个上午,某大城市中,随着大批空调逐步开启,用电负荷直线攀升,逼近电网所能承受的最高值。
主动配电网主动作为,果断发出“精确制导”的指令,让部分客户家中的空调停运。
几分钟后,负荷曲线趋于平缓,电网风险化解……根据用户何时洗衣服、开空调等用电行为习惯,供电企业事先准备好网络和负荷,为用户提供定制电力服务.用户则可以随时查询到实时电价,以调整用电行为节省电费,还可以查询选用周边的分布式电源,实现一定区域内的电力资源最优分配.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863课题研究成功,这样的场景就将成为现实。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它有何特点?对供电企业和客户来说,它能带来哪些好处?为此,某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什么要研究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大量进入配电网,到一定程度,传统配电网将面临“电流倒送”危险提及主动配电网的研究,有必要先认识一下配电网的概念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配电网,指的是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电网主网比作人体的“主动脉”,那么,配电网就是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用户则处于这些毛细血管的最末端。
电由大型发电厂发出,流经主网,通过配电网送到用户,就如血从心脏流出,流经主动脉,通过毛细血管输送至全身一样。
电流自上而下流动,就如同大河衍变成小河,再从小河衍变成小溪。
在传统的配电网中,线路选型、设备选型、相应的继电保护、潮流控制、计量,考虑的都是单方向流动的特点。
分布式电源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不再被动地接受电网输送的“血液”补给,而是具有了“造血"的能力。
但随着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造血"的量不断增加,其分散性、不稳定性、间歇性的特点,则使得这些新造“血液”不能平缓、定量、持续地输入“毛细血管”.当分布式电源增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传统配电网的特性.这意味着,传统配电网的保护、控制策略将失效,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