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建筑基本构造和总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30
(园林工程)风景园林概论农业文明时期园林4个共同特点: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所私有,如苏州的私家园林、的皇家园林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且没有自觉的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此阶段园林界定:园林是于壹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壹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现代园林学的产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促使各个国家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又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为人们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人们于从大自然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因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而造成严重的破坏。
其结果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气候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严重失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由早先的亲和状态逐渐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
于这样的情形之下,壹些有识之士预见到这样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现代园林学——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美国现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工作内容:1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来保护自然资源,将大地风貌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壹部份而加强维护和管理2是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即把农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现代园林学定义:它是壹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设计行业的三姊妹: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先行”时国外大型设计项目运作的形式,即先由景观设计师通过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该区域将呈现何种景观风貌,再进壹步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风景园林概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观赏树木学花卉学中外园林史专业课/设计课:园林规划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和选型建筑构造环境小品设计专业选修课:美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土壤学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运营管理和法规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能力)中国自然写意风景园天人合壹的哲学观崇尚自然的美学观1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灵囿帝王贵族游乐狩猎的林园2秦上林苑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3西汉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广植果木花卉布置宫观楼台等建筑求仙的神秘氛围私家园林兴起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秦始皇咸阳宫的上林苑汉武帝长安的建章宫4魏晋南北朝:3-6世纪中国园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田园诗、山水画、玄学,讴歌自然、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竹林七贤:王戎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均为博学多才之人,对玄学儒学文学音律声乐皆有高深的造诣,且均喜欢于山清水秀的竹林游玩弹琴唱歌写诗不喜做官,嵇康阮籍向秀等人均有高水平著作传世私家园林兴盛:壹种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壹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追求视觉景观的美的享受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王羲之等人会稽兰亭的集会和诗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谢灵运的山水诗山居赋,尽情歌颂自然风景田园生活的意境寺庙园林出现,佛教逐渐中国化北方的洛阳,佛寺始于东汉明帝时的白马寺5隋唐,园林发展的全盛期皇家园林规模日益宏大:隋洛阳西苑唐长安大明宫华清宫兴安宫私家园林:王维兰田山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唐代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从而把诗画情趣和园林山水景物相结合曲江,我国历史上第壹座公共性质的大型园林寺观园林进壹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隋唐时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壹个新的高峰,山水画已形成独立的画种,同时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山水诗文及游记也十分流行文人直接参和造园活动,把造园艺术和诗画相联系,于园林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6宋元填词绘画方面颇有成就,造园风气很盛俩宋时期的皇家园林更多地受到民间的影响,比起隋唐规模变小,皇家气派也有所削弱,但规划设计则趋于清新精致细密宋徽宗时建成俩处新的大内御苑——延福宫、艮岳(金明池、琼林苑)专门机构:应奉局花石纲评价:筑山:构成宾主分明远近呼应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理水: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片溪涧瀑潭;植物配置:70余个品种;建筑:从造景的需要出发;总结:体现儒道思想之最高哲理:阴阳虚实的相生互补,统壹和谐7明中心城市:南京苏州及太湖周围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留园艺圃五峰园叠石装修铺地花窗等园林工程有很多发展、造园技术日益成熟江南壹带出现专业造园家:计成张南垣8清:园林发展的成熟期皇家园林:集锦式园林私家园林兴盛:扬州苏州杭州吴兴珠江三角洲壹带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主要园林类型1皇家园林:皇权至上皇权至尊的规划思想,前宫后苑,空间序列严谨,显示帝王威严以及适应封建礼制和排场的需要,建筑物数量多类型复杂规模尺度大风格持重端庄色彩富丽浓艳,往往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宗教色彩。
景区建筑介绍当谈到景区建筑时,我们会想到那些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物,并以其特殊的设计和艺术价值吸引游客。
这些建筑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也经常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景点。
一个好的景区建筑应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反映出该地区的特色和风格。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世界著名景区的建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谈谈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这座位于巴黎的建筑是世界著名的地标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
埃菲尔铁塔建于1887年,是为了巴黎世博会而建造的。
它高达330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铁塔的设计独特,以其大胆的工程和创新的结构而闻名。
铁塔由万吨重的钢铁组成,外表覆盖着浅铁结构,给人一种轻盈而细腻的感觉。
铁塔的顶部设有三层观景台,游客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埃菲尔铁塔不仅是法国的象征,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建筑奇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故宫。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宫。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和宫殿设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故宫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拥有9000多间房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的大门上方是一个雄伟的城楼,被称为午门,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和尊严。
一旦进入故宫,游客会看到一系列的宫殿、庭院和花园,每个建筑物都具有独特的装饰和设计。
继续我们的旅程,我们来到印度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一座位于阿格拉市的陵墓,是著名的建筑艺术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姬陵是为了纪念印度皇帝沙贾汗的妻子于姬而建造的,建筑师采用了印度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结合,创造出一个庄严而浪漫的氛围。
泰姬陵建筑庞大,由大理石和红砂岩材料组成,它的主要建筑是一个大圆顶和四个小圆顶组成的结构,底座上有四个小尖顶。
整个建筑物经过精心设计,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具有美丽的对称性。
最后,我们来到巴西的克里斯托瓦灵纳斯瓦尔城堡。
古建筑分类和常见结构构型-回复古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在古代,人们建造建筑物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居住和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展示统治者的权力和文化意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类和常见结构构型。
首先,古建筑可以根据功能进行分类。
主要有宫殿、佛寺、宗教庙宇、园林、民居等。
宫殿是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建筑规模较大,构造精巧,外观庄严。
佛寺和宗教庙宇是信仰活动的场所,内部常有殿堂、佛像和宗教雕刻等装饰。
园林是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民居则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通常依据居住需求进行建造,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其次,古建筑可以根据建筑风格进行分类。
古代建筑风格主要有中国古典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古埃及建筑等。
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对称和空间布局,建筑色彩以红色、绿色和黄色为主,建筑物常有飞檐、斗拱和琉璃瓦等装饰。
古希腊建筑以柱廊为特色,追求简洁和谐的比例美。
古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宏伟和实用,采用拱和穹顶等结构。
古埃及建筑则以金字塔和太阳神殿为代表,注重宗教和神秘的象征。
古建筑还可以根据建筑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建筑结构构型有悬架建筑、柱廊建筑、拱桥建筑等。
悬架建筑指的是将建筑物悬挂在山崖或峭壁上,常见于中国的寺庙和道观。
柱廊建筑是一种由多个柱子和横梁构成的建筑形式,它不仅能支撑建筑物,还能形成走道和过道,常见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
拱桥建筑则是将建筑物与桥梁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能提供交通功能,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古建筑的建造过程通常包括设计、选材、施工和装饰。
设计阶段是确定建筑形式和风格的重要环节,设计师根据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绘制出详细的建筑图纸。
选材是根据建筑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例如木材、石材、砖瓦等。
施工阶段则是利用不同的工艺技巧,将选定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物的基本结构。
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
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构成。
(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各种不同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烟囱、散水、垃圾井等。
)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1.基础: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
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3.楼板层: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4.地坪: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5.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屋顶:抵御着自然界雨雪及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7.门窗:采光、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0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67号根据国家计委《一九八九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定修订计划》(计综合[1989]30号文附件十)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委GB50298-1999,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11月10日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 风景资源评价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 分区、结构与布局3.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 保护培育规划4.2 风景游赏规划4.3 典型景观规划4.4 游览设施规划4.5 基础工程规划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 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拙政园是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拙政园面积不大,门票价格偏高,也许是控制游人的无奈之举吧。
到苏州旅游,走进拙政园,观赏园林建筑风格特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1. 拙政园概况拙政园位于苏州市的东北部,古城区娄门内东北街178号,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面积约4. 13公顷。
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明代弘治进士、御史大臣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胃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大约五分之三为水面,可见园主人的江湖之志。
自建园以来的近五百年间,拙政园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
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现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现在全园包括东部(原“归田园居”),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三部分,占地62亩。
东部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
中部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 5亩,其中水面约占1/30。
西部面积约为12. 5亩,有曲折水面与中区大池相接。
清代学者俞越曾以“吴中名园惟拙政”、“名园拙政冠三吴”来赞誉拙政园。
拙政园的地位非同一般,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与北京颐和园、天坛一起被国家计划委员会、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12月4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 建筑的分布、形式和处理在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建筑具有两重作用:使用作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
建筑常与山池、花木等组成园景,构成风景的主题。
第一篇规划提示一规划范围与时段本次规划主要以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为主,包括东津镇、王河乡和张湾桥南办事处共计338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
规划时段划分为:近期:2001 —2005 年;中期:2006 —2010年;远期:2011 —2015年。
二规划主要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1997年修订稿);湖北省林业厅文件:《关于林业部批复九峰等四处森林公园更改名称的通知》(1992);襄樊市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襄阳县林业局、襄阳县鹿门寺林场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说明书》(1992年8月);武汉大学建筑学系、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所:《鹿门寺风景区总体规划》(1993年11月);鹿门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文件。
三规划主要技术内容本次规划结合甲方要求和对实地的踏勘结果,规划分为规划总论、专题研究和规划系列图件三大部分,详细的内容分列如下:1.规划总论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鹿门风景区产业转换与聚落体系总体规划鹿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旅游形象设计和促销方案2.专题规划鹿门寺风景总体规划王河现代农业示范及观光园区发展规划吕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老营民俗风景区旅游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绿色旅游通道建设规划3.规划系列图件1)鹿门风景区区位图2)鹿门风景区空间联系图3)鹿门风景区现状图4)鹿门风景区文物分布图5)鹿门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图6)鹿门风景区旅游功能结构图7)鹿门风景区道路规划图8)鹿门风景区游线组织图9)鹿门风景区城镇体系规划图10)鹿门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11)鹿门寺景区现状图12)鹿门寺景区总体规划图13)鹿门寺景区景点建设图14)鹿门风景区旅游通道建设图15)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一)16)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二)17)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三)四规划总体框架与技术框架1.规划总体框架2.规划技术框架第二篇规划总论第一章鹿门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1.总原则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使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设计与构造1.1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是供人们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只为满足某一特定的功能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活动的场所。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1.1.1 建筑功能建筑功能是指建筑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具体使用要求,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目的。
不同的功能要求促使不同建筑类型出现,如影剧院要求良好的视听环境,火车站要求人流线路流畅,工厂则要求符合产品的工艺流程等。
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要求,而且还要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卫生环境。
因此,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以及通风、采光、隔热、隔声、保温、防潮等性能。
1.1.2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物质基础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等。
技术条件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工程计算理论、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理论等。
建筑不可能脱离建筑技术而存在,如19世纪中叶以前的几千年间,建筑材料一直以砖、瓦、石材和木材为主,所以古代建筑的跨度和高度都受到限制;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钢材、水泥相继出现,为大力发展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
可以说,高度发展的建筑技术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1.1.3 建筑形象建筑形象是建筑体型、立面式样、建筑色彩、材料质感、细部装饰等的综合反映。
建筑形象并不单纯是一个美观的问题,它还应该反映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文化生活水平、社会精神面貌以及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等。
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
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建筑功能起制约或促进作用;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1.2 建筑的分类1.2.1 按使用性质分类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又被称为功能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