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2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巧算(一)加减法的巧算1、找朋友:两个数的和恰好凑成末尾带零的比较整的数,这两个数就是好朋友。
如:47 + 61 + 53 + 39=(47 + 53)+(61 + 39)= 100 + 100= 2002、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数字的顺序时注意符号要跟着一起搬家~~“带符号搬家”。
(1)、67+52+23-32 (2)、98-76+96-88 =(67 + 23)+(52 -32) =(98-88)+(96-76)= 90 + 20 = 10+ 20= 110 = 303、一个数连续减去多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和。
(1)、89-43-37 (2)、128-65-35 =89—(43+37) =128—(65+35)=89—80 =128—100=9 =284、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如:(1).248+(152-127)(2). 324-(124-97)=248+152-127 =324-124+97=400-127 =200+97=273 =2975、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式题时,有时可以采用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要变号。
”(1)286+879-679 (2)812-593+193=286+(879-679) =812-(593-193)=286+200 =812-400=868 =4126、首尾凑整法。
(1)、1+2+3+4+5+6+7+8+9 (2)、2+4+6+8+10+12=(1+9)+(2+8)+(3+7)+(4+6)+5 =(2+12)+(4+10)+(6+8)=10+10+10+10+5 =14+14+14=45 =427、补数凑整法(1)、9+99+999 (2)、11+102+1003=(10-1)+(100-1)+(1000-1) =(10+1)+(100+2)+(1000+3)=10+100+1000-1-1-1 =10+100+1000+1+2+3=1107 =1116(3)、2000—199—198—197=2000—200+1—200+2—200+3=2000—200—200—200+1+2+3=1406(二)乘除法的巧算1、“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
总
1. 数的认识与数的计算
- 数的读法及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分类:0、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
-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
- 乘法的概念与运算
- 除法的概念与运算
2. 数的拆分与合并
- 数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 数的相邻关系
- 数的拆分与合并
- 简便计算法
3. 长度和重量
-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 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4. 顺序和排序
- 数的顺序
- 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排序
5. 两位数的认识与计算
- 两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 两位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6. 三位数的认识与计算
- 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 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7. 时、分和成百成千的认识
- 时、分的认识与读写方法
- 时、分的换算
- 成百和成千的认识与应用
8. 数的加减法
-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
- 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
- 越界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方法
- 连加连减的应用
9. 数的乘法与商法
- 两位数的乘法与商法运算方法
- 三位数的乘法与商法运算方法
- 关联数之间的认识与应用
以上是《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某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某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数位顺序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下面是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除法可以用于平均分物品的计算,例如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的数量时,需要使用除法计算。
在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因此商应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此外,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
二、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为被除数等于商乘以除数,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为被除数等于商乘以除数加上余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例如,全班的总人数除以组数等于每组的人数,而玩具的总数减去送出的数量等于还剩的数量。
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如果首位不能整除,需要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然后将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例如,书的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等于每天看的页数,而实际用的钱数减去找回的钱数等于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除以物品的个数等于物品的单价。
四、商末尾有的除法在商末尾有的除法中,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需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认识整千数时,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读数和写数都应该从高位起。
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在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时,中间或末尾有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为: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占位。
在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中,可以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
三、数的大小比较在数的大小比较中,需要将两个数的数位对齐,从高位到低位逐位比较,如果某一位上的数相等,则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和小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分数、时钟和日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整数和小数的认识1.正整数:1,2,3,...2.负整数:-1,-2,-3,...3.零:04.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构成,小数点表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线,如0.5、1.35等在数轴上,整数和小数可以表示为点的位置,负数在表示时位于数轴的左侧。
二、加减法运算1.两个数的加法,可以通过从第一个数出发,向右移动一个数的单位距离,找到另一个数。
2.两个数的减法,可以通过从第一个数出发,向左移动一个数的单位距离,找到另一个数。
三、几何图形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图形。
2.长方形:四条边两两相等但不全等的图形。
3.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都不相等的图形。
4.圆形:由一个圆心和半径组成,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直线、曲线、线段和射线: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一条线,曲线是有弯曲部分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有一个起点,无限延伸。
四、分数1.分数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被分成的总份数。
2.分数可以用于表示部分整体,如1/2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半。
3.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五、时钟和日历1.时钟:时钟用于显示时间,主要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每转动一圈表示12小时,分针每转动一圈表示60分钟,秒针每转动一圈表示60秒。
2.日历:日历用于显示日期,包括年、月、日。
-年:日历上显示的年份。
-月:日历上显示的月份,一年有12个月。
-日:日历上显示的每个月的日期,按顺序排列,最多到31号。
以上就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加减法1. 加法: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的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减法: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二、乘法3.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1-9的乘法口诀,熟练记忆。
4. 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理解进位的概念。
5. 数的积:学生需要理解乘法的概念,明白乘法的结果叫做“积”。
三、除法6. 除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也是重点知识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口诀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7.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理解除法的原理和步骤。
8. 余数:学生需要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余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分数9. 分数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10. 基本分数: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基本分数,如1/2、1/4、1/3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大小比较。
11. 分数的加减:学生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和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五、时间12. 日期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13. 时间的读法:学生需要学会阅读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读法,以及其他时间的读法。
14. 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加减运算,包括分钟和小时的加减运算。
六、量15. 重量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重量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
16. 重量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
17. 体积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体积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容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
上海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学生需要掌握数的定义、数的分类、数的表示方法等基本概念。
例如,整数、小数、百分数、算数、代数、几何、概率等基本概念。
数的顺序:学生需要掌握数的顺序,即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例如,正数、负数、零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
数的读写方法:学生需要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包括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等。
二、数的运算整数四则运算: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小数四则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分数四则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运算定律和性质:学生需要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例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简便计算:学生需要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例如凑整法、提取公因数法、分配律等。
三、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面积和周长: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
立体图形:学生需要初步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图形与变换:学生需要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变换。
图形与位置:学生需要初步了解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四、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例如用调查表或抽样方法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整理数据等。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例如用条形图、折线图或扇形图表示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数据的特征来分析问题等。
可能性:学生需要初步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例如通过实验或计算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五、综合与实践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参与一些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调查和统计生活中的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以下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
1. 数字意义和大小比较
- 数字1-100,认识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大小比较及大小关系的理解
2. 加法运算
- 加法的概念及符号“+”
- 加法口诀
- 加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带进位和不带进位的情况
3. 减法运算
- 减法的概念及符号“-”
- 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带退位和不带退位的情况
4. 乘法的认识
- 乘法的概念及符号“×”
- 乘法的计算方法,包括积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
5. 除法的认识
- 除法的概念及符号“÷”
- 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商和余数的概念
6.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 十位与个位的概念,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意义
- 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7. 小数的认识
- 小数的概念及符号“.”
- 小数点的位置和意义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8. 数量的计量
- 数量的计量单位,包括重量、长度、容量和时间的计量单位- 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9. 图形的认识
- 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
- 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
- 图形的简单分类与组合
10.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及数据的呈现
- 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排序、整理、统计等
这些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沪教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沪教版三年级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旨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一、数与运算1. 整数的认识:学习整数的读写,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
2. 整数的加减法: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和笔算。
3. 整数的乘法:学习乘法口诀,掌握乘法表,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4. 整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基本的除法运算。
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分数的读写:学习分数的表示方法,如1/2、3/4等。
3.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几何初步1. 平面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度量衡1. 长度单位:学习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质量单位:了解克、千克等质量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如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
2. 数据的整理:学习使用图表来整理和展示数据,如条形图、饼图等。
六、应用题1. 基本应用题:学习如何根据问题描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复合应用题:掌握解决涉及多个数学概念的复杂问题。
七、数学思维1. 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推理练习。
2. 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课程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数字、计算、几何、图形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最新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相关知识点:一、数字与计算1.100以内的数字:三位数的认读、数位的作用、数的比较。
2.表示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表示方法、拼串数、可以读作几个十、几个百的数字。
3.加法和减法:十以内满十进一、零的作用、教三个数的加减法、加法的交换律、减法的调整和移项。
4.加减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中的运算、顺序的灵活运用。
5.数量与计数:掌握数字词,能根据物品的个数正确排队,用一些数字符串朗读。
6.小数位数的计算:认识小数点是一个分界线,明确小数点右边的数字是整数部分。
7.认识整百的加减:熟练掌握整百的直接计算。
二、几何与图形1.二维几何图形:认识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理解直线、曲线、线段、交点等几何线段概念。
2.图形轴对称性:了解轴对称性,能按给定轴对称绘制图形。
3.点、线与面:认识点、线和面的直观形象,能够绘制点、线和面形。
三、分析与应用1.利用表格和图形的信息:认识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形式,能根据表格和图形获取信息。
2.四则运算与问题解决:通过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能将文学表达转化为数学表达。
四、其他知识点1.数线的使用:了解数线的作用,能在数线上标出不同的数。
2.物体的重法与轻法: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认识质量单位‘克’。
3.第一单位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和换算。
以上是最新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对数字、计算、几何、图形与分析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 看的天数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2.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三、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XXX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有12种。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在连乘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积不变。
在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中,带着符号一起交换,得到的结果不变。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末尾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
一个星期有7天。
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季度92天。
6、多位数除以一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名不敷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敷用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被除数。
8、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9、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1 dm = 10 cm 1cm = 10 mm10、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全叠合在一起。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1、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何12种。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在连乘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积不变。
在连减、加减混介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连除、乘除混介运算中,扌舌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扌舌号•里而要变号。
在加减混介或乘除混合运算中,带着符号」起交换,得到的结果不变。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末尾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6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自余数的是平年。
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平年2 月28天,全年365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
一个星期有7天。
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季度92天。
6、 $位数除以-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0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X除数+余数是否二被除数。
8、单价X数量二总价总价4■单价二数量总价一数量二单价9、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10、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全叠合在一起。
三年级上册沪教版数学沪教版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它涵盖了许多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建立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以各个章节为线索,逐一介绍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数到1000这一章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读写和拆分1000以内的数字。
通过数线图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此外,该章还涵盖了数的顺序、大小的比较以及数的进位和退位等概念。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将转变对数字的理解方式,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中。
第二章:加减法应用这一章主要关注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通过运算实例的举例,学生将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这一章也包括一些加法和减法的技巧,例如:补数法和进位法。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计算,并在解决问题时发现更多的方法。
第三章:几何图形这一章重点介绍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学生将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常见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图形的比较和对称性的认识,学生将培养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章:时间和日历该章主要介绍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和日历相关的概念和技能。
学生将学会用小时、分钟来表示时间,计算时间的长短以及在日历上读取日期和星期几。
这些技能对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规划活动具有重要的帮助。
第五章: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如何整理和分析简单的数据。
学生将学会列制表格、绘制直方图等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培养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和科学学科打下基础。
第六章:应用题最后一章是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学生需要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将培养逻辑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是一本涵盖了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材。
沪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归纳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有趣的学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总结沪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我将以下内容进行了重点归纳。
在文章中,我将以对应的知识点为标题,并按照数学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
以下是重点归纳的内容:一、数的认识与认读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学会了认识和认读各种数,并进行了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他们通过与实际生活场景中的物品数量进行对应,初步掌握了数的含义和读法。
二、认识数的进制学生在这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了常见的进制,如十进制和二进制。
他们了解了不同进制下的数的表示方法,并进行了相互转换。
三、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部分涉及到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通过各种实物的加减模型,初步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四、数的倍数与约数学生在这一部分中学习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
通过图形和实例,他们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并进行简单的倍数和约数的计算。
五、分数的认识与认读这一部分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实物的分割和图形的划分,初步理解了分数,并能够准确读出各类分数。
六、分数的大小比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分数的大小,并进行比较运算。
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学生在这一部分中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他们通过具体的分数情境,掌握了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八、时间的认识与读法这一部分学生学习了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场景,他们学会了读取时钟和日历上的时间,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九、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学习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他们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会了分析、计算和答案验证等解题过程。
以上是我对沪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内容的重点归纳总结。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梳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 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2.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
三、数的大小比拟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可以先比拟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一样,就比拟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一样,再比拟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高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那么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概念: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
千克用字母_Kg表示,称比拟轻的物品,常用_克做单位。
克用字母_g_表示。
〔可以用天平测量。
〕净含量:是指包装袋〔瓶〕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二、千克和克的互化:1千克=1000克三、重量的大小比拟:先统一单位,再比拟大小。
四、千克和克的简单应用一杯水的总重量- 空杯的重量= 杯内水的重量每袋面包的重量×面包的袋数=面包的总重量第四单元:加和减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满十进1,再把得数加起来。
2.检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用再加一遍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估算进展检验。
3.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结果再添一样个数的0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把结果加起来。
2.退位减法:应先从各位减起,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十位再和十位相减。
3.需要退位的整千、整百数减整百数:将0前面的数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出得数,再添上一样个数的0。
三、加减法各局部名称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思考方法:〔1〕从条件出发。
根据条件,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
〔2〕从问题出发,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具备,先求出间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2、数量关系式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鸡的只数鸡的数量+鸭的数量=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多的数量③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一共的数量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廉价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⑥上午借书的本数+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上午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一天一共借的本数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一、24时计时法的认识1、24时计时法,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转了两圈,即24时,用24时表示钟面上的各个时刻。
2、24时计时法及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凌晨1时———————— 1时早晨5时———————— 5时上午8时———————— 8时中午12时————------- 12时下午1时———————— 13时下午2时———————— 14时晚上6时———————— 18时晚上7时———————— 19时晚上8时———————— 20时晚上9时———————— 21时深夜12时———————— 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先去掉关键词,中午12时前的时刻不变,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要加上12时。
24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先加关键词,中午12时前的时刻不变,超过12时的时刻要减去12时。
二、求经过时间1、完毕的时刻—开场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或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开场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 完毕的时刻完毕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场的时刻2、开场时刻和完毕时刻不在同一天内,可以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求经过时间:先求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3、火车时刻表:表格中横着的两个时刻相减就是求火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斜着的两个时刻相减就是求火车运行的经过时间。
竖着的时刻不能相减。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特征: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周长: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长方形的周长= 长×2 + 宽×2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2 —长= 宽长方形的周长÷2 —宽= 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三、拼和分的应用:1、用10个边长一厘米的小棒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2、用几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重合的边越少,拼成的图形周长越长。
把几个小正方形排一排,拼成的图形周长最长。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
例:用4、6、8、9、10、12、1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3、把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后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先画出简易图,再计算〕4、将一个周长80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长方形。
剪成的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三、操作题:1、在一个长方形里剪〔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2、设计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共有〔〕种,长和宽分别是。
3、李大爷靠墙用竹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菜地,菜地长20米,宽15米,李大爷至少要围多长的篱笆才行?[第七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估算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展计算。
如497×7≈3500〕二、两步连乘的应用题:1、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2、一个来回=2次一趟=2次往返一次=2次3、〔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就不一样,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一、统计〔一〕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二〕画条形统计图统计二、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人一定要喝水……②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3、可能性:〔1〕可能性相等(差不多)〔2〕可能性大或小: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差不多〕[第十单元分数]一、“平均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二、比拟分数的大小。
①分母一样,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分子一样,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 分母一样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
② 1及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一样的分数。
〔如:1-file:///C:/Users/duanyo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 1/01/clip_image002.gif=file:///C:/Users/duanyong/AppData/Loc 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本册数学书上重点题:第一单元:1.第4页第5题。
2.第5页第4、5题。
3.第6页第6、7、8、□题。
4.第8页第5题。
5.第10页第5、6题。
6.第11页第□题。
7.第12页第4、5题。
8.第13页第7、8、9题。
9.第14~15页。
第二单元:1.第18页,第7题。
2.第21页,第6、8题。
3.第22页,第11题。
4.第25页,第5题。
5.第26页,第7、8题。
6.第27页,第1题。
7.第28页,第5、7、8、9题。
第三单元:(1)第34页(2)第35页,第1~4题。
(3)第36~37页,第1~思考题。
第四单元:(1)第40页,第5、6、7题。
(2)第42页,第3、5、6、7题。
(3)第43页,第1题。
(4)第44~45页。
(5)第46~48页。
第五单元: (1)第49~51页。
(2)第53~57页。
第六单元:(1)第58~59页。
(2)第6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