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 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47
3 光的衍射光的偏振1.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正确的是()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B.衍射条纹图样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C.光的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D.光的衍射现象完全否定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2.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B.其他条件不变,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C.其他条件不变,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宽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3.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卡尺形成的狭缝应平行于日光灯,且狭缝远离日光灯,人眼也远离狭缝进行观察B.卡尺狭缝平行于日光灯观察时,可观察到中央为白色条纹,两侧为彩色条纹,且彩色条纹平行于日光灯C.狭缝由0.5 mm宽度缩小到0.2 mm,条纹间距变宽,亮度变暗D.狭缝由0.5 mm宽度扩展到0.8 mm,条纹间距变宽,亮度变暗4.在一次观察光的衍射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明暗相间图样(黑线为暗纹),那么障碍物应是()A.很小的不透明的圆板B.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C.很大的不透明圆板D.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5.关于衍射光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衍射光栅是由许多等宽度的狭缝组成的B.衍射光栅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类C.透射光栅中刻痕的部分相当于透光的狭缝D.透射光栅中未刻痕的部分相当于透光的狭缝6.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与小圆孔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样,它们的特点是()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亮的B.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暗的C.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条纹D.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条纹7.使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可以自由收缩的正方形孔,孔的后面放置一个光屏,在正方形孔逐渐变小直至闭合的过程中,光屏上依次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试把下列现象依次排列________.A.圆形光斑B.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C.变暗消失D.正方形光斑E.正方形光斑由大变小8.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实验,比较屏上条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B.单缝衍射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C.双缝干涉条纹是中央宽、两边窄的明暗相间的条纹D.单缝衍射条纹是中央宽、两边窄的明暗相间的条纹9.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通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的同样宽度的窄缝时产生的条纹规律相同,则()A.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B.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了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了10.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图的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A.a、cB.b、cC.a、dD.b、d11.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光是偏振光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影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1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双缝后面各放置一个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则()A.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减小B.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增大C.干涉条纹消失,但仍有光射到光屏上D.干涉条纹消失,光屏上一片黑暗13.下面关于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正确的是()A.自然光通过起偏振器后成为偏振光,利用检偏振器可以检验出偏振光的振动方向B.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C.茶色眼镜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D.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可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14.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 °角振动的光15.如图所示的4幅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到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A.红黄蓝紫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D.蓝黄红紫1. ABC2. ACD3. BC4. D5. ABD6. C7. DEABC8. AD9. BD 10. D 11. D 12. C 13. ABD 14. ABD 15. B。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从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这是因为()A.手电筒射出的光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光太强D.这两束光为非相干光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蓝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D.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3.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将其中一缝改用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出现红蓝相间的干涉条纹B.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此时不产生干涉现象C.频率不同的两列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此时出现彩色条纹D.尽管亮暗条纹都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但此时红光与蓝光只叠加不产生干涉现象4.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D.各色光通过双缝到达一确定点的距离不同5.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6.关于光的干涉及双缝干涉实验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B.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C.单色光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某点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D.单色光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某点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E.用同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不等间距的单色条纹7.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8.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图甲为用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图乙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λ绿>λ红)()A.图乙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图乙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图乙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图乙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11.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没有安装滤光片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12.某同学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做如下改动,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14.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d=3 mm.(1)若测量红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__色的滤光片.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2)若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 m,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 mm)观察第1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观察第5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m.15.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d=0.20mm,双缝到毛玻璃屏间的距离为l=75.0 cm,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转动如图乙所示的测量头上的手轮,使与游标卡尺相连的分划线对准如图丙所示的第1条亮条纹,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尺的位置如图戊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x1=________ mm,然后再转动手轮,使与游标卡尺相连的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5条亮条纹,如图丁所示,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尺的位置如图己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x2=________ mm,由以上已知数据和测量数据,可得该单色光的波长是________ mm.(保留2位有效数字)16.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7.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他在完成了光路图后,以O点为圆心,10 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线段OO′的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B点,过C点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 cm,CD=4 cm,由此可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1.D 2.B 3.BD 4.A 5.D 6.AD 7.C 8.A9.BD11. AC 12.ABC14.解析 (1)要测量红光的波长,应用红色滤光片.由Δx =l dλ可知要想测λ必须测定双缝到屏的距离l 和条纹间距Δx .(2)由测量头的数据可知a 1=0,a 2=0.640 mm ,所以Δx =a 2-a 1n -1=0.6404 mm =1.60×10-4 m , λ=d Δx l =3×10-3×1.60×10-40.70m ≈6.86×10-7 m.15.答案 0.3 9.5 6.1×10-4解析 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x 1=0.3 mm ,x 2=9.5 mmΔx =x 2-x 1n -1=9.24 mm =2.3 mm λ=Δx ·d l=2.3×0.20750 mm ≈6.1×10-4 mm.16.答案 偏小 不变解析 用题图①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中折射光线偏折变大了,所以折射角增大,所测折射率减小;用图②测定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的测定值与玻璃砖的形状无关.17.答案 1.5解析 由题图可知sin ∠AOB =AB OA ,sin ∠DOC =CD OC ,OA =OC =R ,根据n =sin θ1sin θ2知,n =sin ∠AOB sin ∠DOC =AB CD =102-824=1.5.。
11级应用物理 曹江勇学号:20114052004第三章 习题一、选择题:2004. 2n = 1 的空气对于1n = 1.5 的玻璃而言,其临界角c i 约为 ( B )(A )40° (B ) 42° (C )55° (D )56°2005.将折射率为 n 的薄透镜置于折射率为 n ′(>n )的介质中,则( B )(A )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B )凸透镜发散、凹透镜会聚(C )凸透镜发散、凹透镜发散 (D )凸透镜会聚、凹透镜会聚2012.使一条不平行主轴的光线,无偏折(即传播方向不变)的通过厚透镜,满足的条件是入射光线必须通过( A )(A )光心。
(B )物方焦点。
(C )物方节点。
(D )象方焦点。
2016.由折射率为n=1.65 的玻璃制成的薄凸透镜,前后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均为40cm ,其焦距等于多少cm ?。
( D )(A )20 (B )21 (C )25 (D )312017.一双凸透镜的折射率为1.5,其两面曲率半径均为10cm ,若其一面涂以银,使其成为凹面镜,在距透镜20cm 处置一点光源,光自左向右射入,右为涂银面,则其所成像在多少cm 处? ( A )(A )20 (B )4 (C )3.33 (D )2.862022.一消色差透镜由两个胶合的薄透镜构成的,他们的光焦度分别为10和-6屈光度,试问组合透镜的焦距为多少cm ?(A )0.25 (B )25 (C )2.5 (D )4002049,光学系统的实物定义是( C )(A )发散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B )会聚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C )发散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D )会聚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2050,光学系统的虚物定义是( B )(A )发散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B )会聚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C )发散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D )会聚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2051,光学系统的实像定义是( B )(A )发散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B )会聚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C )发散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D)会聚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2052,光学系统的虚像定义是( C )(A)发散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B)会聚入射同心光束的顶点(C)发散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D)会聚出射同心光束的顶点2053,身高为1.8m的人经过平面镜反射能看到自己全身的像,平面镜的高度至少需要多少米( A )(A)0.9m (B)1.8m (C)2.7m (D)3.6m2054,平面镜成像的性质为( B )(A)实物成实像(B)实物成虚像(C)虚物成虚像(D)虚物不能成像2055,平面镜成像的横向放大率为( A )(A)+1 (B)-1 (C)0 (D)∞2056,唯一能完善成像光学系统的是( B )(A)平面折射系统(B)平面反射系统(C)球面折社系统(D)球面反射系统2058,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 D )(A)原深度的鱼(B)变深了的鱼的实像(C)变浅了的鱼的实像(D)变浅了的鱼的虚像2059,透过一块厚玻璃板观察一个发光点,看到发光点的位置是( A )(A)移近了(B)移远了(C)不变(D)不能确定2060,某水箱里注水深8cm,箱底有一硬币,则硬币的视深为多少厘米( C )(A)2 (B)4 (C)6 (D)202061,在厚15cm,折射率为1.5的玻璃板下表面上有一小颗粒,如果垂直观察,小颗粒的像位于玻璃板上表面下放多少厘米( B )(A)5 (B)10 (C)15 (D)202062,棱镜的折射率为n,当顶角a很小时,最小偏向角为( C )(A)a (B)na (C)(n-1)a (D)(n+i)a2063,棱镜的顶角为60°,当入射角为45°时,偏向角最小,那么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A )(A(B(C(D)22066,凹球面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之一是( A )(A)实像都是倒立的(B)实像都是正立的(C)实像都是放大的(D)实像都是缩小的2067,凹球面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之一是( A )(A)虚像都是正立方大的(B)虚像都是倒立方大的(D)虚像都是倒立缩小的2068,凸球面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是( B )(A)虚像都是实的(B)虚像都是虚的(C)虚像都是放大的(D)虚像都是倒立的2069,凸球面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 D )(A)实像都是正立方大的(B)实像都是倒立方大的(C)实像都是倒立缩小的(D)不可能产生实像2070,凸球面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 C )(A)实像都是倒立缩小的(B)实像都是正立方大的(C)虚象都是正立缩小的(D)虚象都是倒立方大的2071,平行光通过置于空气中的透明介质球聚焦于球面上,则透明体的折射率为( D )(A)2 (B)1 (C)2 (D)1.52072,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之一是( A )(A)实物始终成倒立实像(B)实物始终成正立虚像(C)虚物始终成正立实像(D)虚物始终成正立虚像2073,凸透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之一是( A )(A)实像都是倒立的(B)实像都是正立的(C)实像都是放大的(D)实像都是缩小的2074,凸透镜对实物的成像性质之一是( D )(A)实像都是正立方大的(B)实像都是倒立方大的(C)实像都是倒立缩小的(D)实像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2075,凹透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 B )(A)像都是实的(B)像都是虚的(C)像都是放大的(D)像都是倒立的2076,凹透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 D )(A)实像都是正立方大的(B)实像都是倒立方大的(D)不能成实像2077,凹透镜对实物成像的性质( C )(A)实像都是倒立缩小的(B)实像都是正立方大的(C)虚象都是正立缩小的(D)虚象都是倒立方大的2078,共轴球面系统主焦点的定义是( D )(A)主轴上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点(B)主轴上角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C)主轴上纵向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D)主轴上无限远点的共轭点2079,共轴球面系统主点的定义是( A )(A)主轴上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点(B)主轴上角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C)主轴上纵向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D)主轴上无限远点的共轭点2080,共轴球面系统节点的定义是( B )(A)主轴上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点(B)主轴上角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C)主轴上纵向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D)主轴上无限远点的共轭点二、填空题:1012.费马原理是指_光沿光程最大值、最小值、或恒定值的路程传播______________。
物理光学复习要点第一章 光的电磁理论一、电磁理论1.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和粒子的两重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
2.物理光学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来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的学科,所以也称为波动光学。
3. Maxwell 方程组:积分形式、微分形式4.物质方程:5.波动方程6.介质的折射率:cn 7. 边值关系:21212121()0()0()0()0n E E n H H n D D n B B8. 波(阵)面:将某一时刻振动相位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曲面叫波阵面 9. 波长:简谐波具有空间周期性,波形变化一个周期时波在空间传播的距离称为波的空间周期,一维简谐波的空间周期为波的波长;即为λ,具有长度的量纲L 。
10. 空间频率:空间周期即波长的倒数称为空间频率;f=1/λ11.空间角频率:k =±2πf ,在数值上等于空间频率的2π倍,所以也称为传播数,k 的符号表示一维波的传播方向,当k >0时,表示波沿着+z 的方向传播;当k <0时,表示波沿着-z 的方向传播。
12. 时间参量与空间参量的关系为:kt B E D 0 B t D J HA C s d tB l d EV A dv s d D 0A s d BA C ds t D J l d H (B H 1 ED E J 222t E E 222t B B 22221E E t22221H H t 1 13. 坡印廷矢量 S称为能流密度矢量或者称为坡印廷矢量,它的大小表示电磁波所传递的能流密度,它的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或电磁波传播的方向。
14. 电磁波强度(光强)的定义是:能流密度S在接收器可分辨的时间间隔(即响应时间)τ内的时间平均值。
1I S Sdt二、菲涅尔公式15. 折射和反射定律的内容是:时间频率ω是不变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均在入射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6. 折射定律:折射介质折射率与折射角正弦之积等于入射介质折射率与入射角正弦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