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说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共53页
- 格式:ppt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53
政治学概论马工程知识点-回复摘要:一、政治学基本概念1.政治学定义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古代政治学2.中世纪政治学3.近现代政治学三、政治学的主要分支1.政治理论2.政治制度3.政治行为四、政治学在我国的发展1.政治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2.政治学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政治学在中国的当前研究热点正文: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学科。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等。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等。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政治学主要是对国家治理、君主制和城邦制度的探讨。
中世纪,政治学受到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影响,主要研究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近现代,政治学逐渐独立,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分支。
政治学的主要分支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
政治理论主要研究政治思想、政治哲学、政治意识形态等;政治制度主要研究国家制度、政府制度、选举制度等;政治行为主要研究政治参与、政治沟通、政治决策等。
政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富有成果。
早期,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西方政治学的影响,研究内容集中在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方面。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
当前,政治学在中国的研究热点包括国家治理、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等。
总之,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多样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借鉴西方政治学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体系。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学在不断发展的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政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以及政治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培养。
同时还分析了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影响。
在展望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前景,并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日益重要地位,当代中国政治学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中国政治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支持。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技术应用、重点、趋势、学科建设、教育培养、国际影响、前景展望、挑战、机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政治学研究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日益崛起,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为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1.2 研究意义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的特点和规律,为政治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科内涵的丰富和深化,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政治学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的提升。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国家的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术水平、支持政治决策、推动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一、学科发展动态:近年来,中国政治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学科的内容范围上,不仅有传统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研究领域,也涌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政治、政治沟通、政治参与等。
这些研究方向的涌现丰富了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国家现实和社会需求。
第一讲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含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从政治学角度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上关于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这主要涉及国家与法的学说,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特点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的组成部分,中国思想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不是孤立地阐发政治思想,而是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阐发其政治思想。
思想家们往往以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伦理思想作为行为准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自然,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最后归结为治国平天下。
因此,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是一有机的整体,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
关于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又说:“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
”(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述观点抓住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本质,但内容过于狭窄。
政治思想史除了研究国家和法的理论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它的研究范围。
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
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先秦诸子中的多数,为了充分和深入论述他们的政治思想,特别注意哲理性的认识。
从先秦政治思想史看,至少如下一些问题,都可以算为政治哲学。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摘要】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始于近代,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中国政治学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变路径,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为中国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中国政治学与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不断探讨政治体制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在当代,中国政治学仍在不断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我们能够获得启示,指引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中国政治学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近代、兴起、发展、20世纪、演变、主要流派、贡献、现代化进程、当代发展、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概述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跟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步伐而演进。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政治学家从西方学术界引进了许多政治学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20世纪中国政治学的演变,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的洗礼和考验。
学者们在这一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不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并努力为国家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贡献,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和中国特色政治学等多种学术思潮。
这些流派在不同政治环境下,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学术争鸣。
中国政治学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学家们探讨了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政治学的当代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来的新特点。
中国政治学者在应对国际政治环境变化的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政治现代化的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西方思想和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促使了中国政治学的兴起。
第二讲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1 复习笔记一、政治研究在中国中国人对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几乎与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远。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1.夏、商和西周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记载这一时期的《尚书》中有不少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记载,在商朝,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有所体现,到西周时期,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旧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学说有:(1)儒家政治学说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王道)(2)法家政治学说法家则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霸道)(3)道家政治学说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以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秦汉到晚清自秦汉到晚清,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中国皇权政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1)鸦片战争前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了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就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了中国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
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
(2)鸦片战争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巨大分化,出现了“守旧派”、“维新派”和“民主派”。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学在中国学术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作、政策制定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地位的探讨,展现了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当代中国政治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体系,提升研究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等。
展望未来,当代中国政治学有望在政治文化、政府决策、社会治理等领域取得更大成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前景展望、重要性、研究意义、特点、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学科建设、国际地位、未来发展趋势、挑战、前景展望。
1. 引言1.1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
政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依据。
通过政治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现实,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实践、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政治现实,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2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中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理解,为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现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脉络和规律,有助于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
对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理论的对话与融合,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
在国际上,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大中国话语权,还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经验和智慧,推动中国政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
一、古代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如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他们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这些思想流派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政治制度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清朝末期,西方政治制度的引入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冲击。
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如议会制度、总统制度等。
同时,中国也开始逐步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政治运动和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三、现代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治学研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如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等。
同时,政治学研究也开始引入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研究体系。
总之,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学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思想保证。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面临崩溃的不利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毅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不懈的创新和探索。
可以说,当今中国政治蓬勃发展的局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结出的丰硕果实。
一、深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确保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走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进程中,中共十八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依据、指导思想、理论主题、主体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做的新概括和新阐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的重点所在,是保证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的关键。
所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对保证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走向,实现政治民主和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即:按照中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实践中,来研究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并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规律。
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中国革命、建设及其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其具体化。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只有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起来,人们才能真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是揭示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反映了各国革命与政治建设普遍性的一面,与此同时,中国的革命和政治建设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之变成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
第一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与内容一、政治学的含义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照本书政治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内容1、政治学的分类按照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按照政治学功能划分:理论政治学与应用政治学;按照政治学研究角度和层次划分:宏观政治学与微观政治学;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状况划分:静态政治学与动态政治学;按照政治学研究方法划分:规范政治学与实证政治学;按照政治学研究领域划分,可以将政治学分为若干研究内容。
2、政治学研究内容七个领域: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国际政治、政治学方法论三类: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3、政治学原理的特性与作用(1)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2)作用: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为规范、引导人们政治活动提供理论基础;为社会政治生活发展提供理论方向。
为进一步学习政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有助于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树立基本的政治立场,掌握正确的政治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政治现实的理论能力。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古典政治学)城邦制度与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明确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了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开创了政治学逻辑推理与比较分析方法;创立了政治学体系。
柏拉图的贡献,最早对政治学进行系统阐述;开创了演绎、思辨的研究方法,具有最初的辩证的特征。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神学政治学)基督教会的统治与神学政治学奥古斯丁与阿奎那奥古斯丁(教父学的代表)《论神之都》制定了基本教义;论证了信仰高于理性,精神高于肉体;论证了君权神受,教权高于王权;维护封建君主与等级制度。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之王、集大成者)《神学大全》将神学体系化;维护了基督教信仰权威和教会统治;承认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世俗地位。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复习辅导: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考核知识点】1.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3.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4.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5.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6.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7.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
【考核要求】了解:1.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2.西方政治学发展进程,3.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理解:1.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2.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掌握:1.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2.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复习纲要】一.理解: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重点难点)。
P34中国人对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几乎与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远。
⑴在商朝,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已经有所体现。
到西周时期,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⑵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围绕着“神”与“人”、“礼”与“法”、“君”与“民”、“君”与“国”的关系以及统治手段等问题各抒己见,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等。
⑶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①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②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③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④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Politics 作者: 杨光斌[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100086
出版物刊名: 政治学研究
页码: 2-1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 历史政治学;中华文明基体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历史连续性
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
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
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
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中华文明基因共同体的自然延续,也是新中国70年前后连续统一的政治发展过程。
历史政治学堪称是为中国政治发展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研究路径,作为案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使得历史政治学更有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