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食物中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说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知道食物在体外和体内释放能量的方式。
3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为核心,比较食物在体外、体内释放能量两个过程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热爱运动,关注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材料和环境〗
PPT课件,薯片,打火机,电子白板,录播室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食物的热价:每克充分燃烧
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能量用途:维持体温恒定
推动生命活动
意义:动力。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概念理解类:1.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含有能量()A.燃烧B.水浸C.压挤D.切割2. 在食物中有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机物,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通过()A.小肠的消化作用B.呼吸作用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D.光合作用实验探究类3. 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表。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质量(克)20 20 20 20水(毫升)30 30 30 30温度上升(℃) 2.2 1.4 3 1.1A.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B.每组食物必须燃烧完全后测量水温C.同质量的以上食物,大米中能量最多D.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二、综合题4.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能量,他们准备了花生仁和核桃仁。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注: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187 J的能量)(1)A装置中的花生仁为2克,燃烧前,锥形瓶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为70℃(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量________J。
(2)B装置中的核桃仁为2克,燃烧前,锥形瓶中的水温为10℃,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为75℃(数据为实验重复3次的平均值),则锥形瓶中的水共吸收了热量________J。
(3)如果A、B操作过程科学规范,依据(1)和(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常假设上述热量为食物所含能量,实际上食物全部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上述热量____ ____。
5.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与B两个锥形瓶中盛有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①②处为带有活动夹的橡皮管,其余部分为玻璃管。
实验时,口衔通气口呼气、吸气数次;呼气时只松开①处的活动夹,观察A瓶中石灰水的变化;吸气时只松开②处的活动夹,观察B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食物燃烧时,会释放其中的化学能。
2、了解食物燃烧时,需要氧气。
3、知道食物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力目标: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并评价实验结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食物燃烧时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难点:在氧气中燃烧食物并检验其生成物。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设备
酒精灯、火柴、燃烧匙(带盖)、带瓶塞的集气瓶3只(其中两只充满氧气)、毛玻璃片3块、食物(饼干2种)、石灰水、氯化钴试纸。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后记。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引入:请同学们列举人体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学生分组讨论)师:对讨论结果不过多评价,因初一学生没有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知识。
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如运动、学习、思考问题等需要能量,进而引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食物。
问题: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燃烧过程需要什么条件?会产生什么物质?生:燃烧需要氧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师:人体细胞摄取营养物质怎样释放出能量?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一)实验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四个集气瓶,分别标号为A、B、C、D。
2.请一学生将A和B瓶置于室外,打开瓶盖,3min后盖上瓶口。
(学生讨论A和B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3.请一学生取一玻璃管依次插入C和D瓶中,通过玻璃管向瓶里连续地呼气数次,然后盖严瓶口。
(学生讨论C和D瓶内的气体成分,得出瓶内气体含有较多的由肺部呼出的气体。
)4.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A和C瓶中(如课本P47图),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5.分别向B和D中倒入10mL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两瓶中液体的浑浊程度。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实验现象(由学生观察后总结):1.蜡烛在A瓶中比在C瓶中燃烧时间长。
2.D瓶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讨论: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学生分组讨论)师: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测定食物中储存有能量的基本方法,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与区别。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气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通过演示,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食物中储存有。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有多少能量,怎么释放出来。
3.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不同的食物中的多少不同。
4.通过简单计算,使学生了解食物热量价的来历。
5.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活动“探究食物储存的能量”。
2.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中热量测定仪的制作,如何减少误差的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联系。
3.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准备】1.提前一天进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的预实验。
2.预先收集4瓶新鲜空气,4瓶呼出气体。
3.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的用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递进设问引入新课。
(1)通过进行探究活动表明,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那么保证食物在体外能够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探究活动,回答:保证食物在体外能够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氧气。
(2)人体细胞摄取的营养物质是怎样释放出能量的?在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呢?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很多同学比较疑惑,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怎么燃烧呢?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释放能量可能也需要氧气。
(3)氧气是怎么进入人体内?学生回答:通过呼吸。
(4)通过呼吸,吸入人体内的气体与我们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是一样的吗?有的学生摇头,有的学生小声讨论。
二、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 10.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教学目标:1、认识测定食物能量的基本方法,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和区别。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能够多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2、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1、使学生明白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联系。
3、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了解的营养物质由血液来运输,那么我们人体如何从这些物质中获及能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大家先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板书: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活动“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教师:通过刚才阅读,大家能否明白课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说明食物中储存的能量?(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教师:在“探究食物中储存能量”这个实验中,分别用质量相同的花生和核桃燃烧加热水,哪种物质加热水时上开的温度高,说明这种物质释放的能量多。
从而说明食物中储存能量。
(要求学生记下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储存的能量值)教师强调:人体生命活动年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板书:(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教师:上学期我们分别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而我们人体也是通过呼吸作用,从营养成分中猎取能量。
下来,我们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来了解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要求:先让学生阅读演示实验,根据课本知识,回答演示实验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板书: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的意义教师强调:呼吸作用的意义○1维持体温恒定;○2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说明燃烧和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与区别②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③能够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食物储存的能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解释现象的能力②通过实验检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释放,明确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教学重点]1.活动“探究不同实物贮存能量的差异”2.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中热量测定仪的制作,及如何减少误差的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互联系3.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制作热量测定仪及准备好食物中热量测定的材料和相关器材。
培训学生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准备“检测气体成分的变化”的实验器材。
划分实验小组并抽出组长[教学过程]呼吸作用释放能量②将AB置于室外,打开瓶盖3min后盖上③取一支玻璃管插入CD,向内连续呼气,盖上④将两支燃烧的蜡烛分别放置AC,记录燃烧时间⑤分别向BD中倒入10ml澄清石灰水,比较混浊程度2.讨论:①A和C瓶中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说出依据。
②B和D瓶中气体是否有差异?说出依据。
③为什么肺部呼出的气体含有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呢?3.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够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4.阅读教材,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2. 结合实验现象,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3.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课堂回顾形成概念通过探究和观察演示活动,你有哪些收获?1、交流本节课的收获2、展开讨论并积极回答课后巩固形成技能完成基训中对应练习认真完成作业附板书设计。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演示,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气分解,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本质的共性与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在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和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两个过程相联系。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学生探究及教师引导、讲授,学生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后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一天进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的预实验。
3、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的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在体外,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通过什么?
2、食物在体外能够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人体细胞摄取的营养物质是怎样释放出能量的?
4、在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气呢?
5、氧气是怎么进入人体内?
6、通过呼吸,吸入人体内的气体与我们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是一样的吗?
思考并尝试回
答
讨论、分析
了解学生上节课学
习掌握情况,同时充分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1)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教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集气瓶,学生上台进行实验。
①两个同学分别用吸管向C、D集气瓶中吹气1分钟。
②点燃两支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在A、C集气瓶中。
③取10ml澄清的石灰水(两份),分别倒入B、D集气瓶中。
【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1、A和C中的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
2、B和D瓶中的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
请说出实验检测的依据。
【思考】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呢?(相对于空气)【讲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过渡】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可以将食物
学生思考并尝
试回答问题。
师生互探,进行实
验。
观察比较实验
现象,将观察到的
现象用语言描述
思考、讨论
听取教师讲述
思考、讨论分析图
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
比较、分析,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
象,讨论,培养学生观
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
讨论,使自己已有认知
得到升华。
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合作探究】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燃 烧 呼吸作用 相同点
氧化过程
氧化过程
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一般是二氧化碳 需要氧气 一般需要氧气
不同点 一个步骤完成 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
只在活细胞内进行 不需要酶的参与 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反应迅速、剧烈 反应缓慢
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
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 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
能量以热和高能化合物 形式释放
练习反馈、拓展思维
分析思考、共同完成课堂检测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