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沐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12月学情监测试题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85.50 KB
- 文档页数:5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半程学情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C.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2.某校八年级(1)班举行一次加强纪律教育的主题班会,黄敏同学演讲中提到了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如生命的英雄功臣。
这位功臣最有可能是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3.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4.建国初期,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一五”计划C.开展“三大改造” D.发动“大跃进”运动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A.制定了“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缺乏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8.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曲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应是:A .毛泽东、江泽民B .毛泽东、周恩来C .毛泽东、邓小平D .江泽民、胡锦涛2.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B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C .西藏和平解放D .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新中国成立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4.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走群众路线C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5.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 .反右斗争扩大化B .“大跃进”运动C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 .“文化大革命”6.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A .1949年 1954年B .1954年 1956年C .1956年1982年D .1954年 1982年7.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 .废除土地私有制C .解放了生产力D .促进农村的发展8.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失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对外开放 ⑤农业生产合作化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姓名:班级:等级:一、选择题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称赞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一五”计划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D、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3、右方的题词反映了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沿海开放城市D、全方位开放政策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应为()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社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6、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的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A、人大制度中央领导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一国两制政策7、“当年曾分田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因为()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B、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D、平反冤假错案9、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其中“一个圈”指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B、澳门特别行政区C、经济特区D、沿海经济开发区10、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40分。
)1.若要为唐太宗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A.完善科举制B.虚心纳谏C.主张“戒奢从简”D.灭陈,重新统一南北2.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纸币“交子” B.科举制C.曲辕犁D.筒车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4.“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C.民族团结D.文化昌盛5.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诞生于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6.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是指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八股取士7.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这说明了唐与吐蕃的关系A.和同为一家 B.设立军事管辖C.武力征服关系 D.战争对抗关系8.楷书兴起于汉代,到唐代更显出唐人的气度和胸襟。
被誉为唐代最有成就书体的是A.欧体B.柳体 C.颜体 D.宋体9.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 B.宋真宗C.宋高宗 D.明太祖10.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1.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①城里夜市上有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③看京剧表演④人们在阅读《水浒传》A.①④ 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12.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先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里的“他”是指A.成吉思汗B.元世祖C.宋太祖D.戚继光13.《元史》曰:“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阶段学情调研八年级历史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框内。
(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30分)1.安德鲁·韩德森(英国外交官)说过:“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B.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提供了借口C.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D.鸦片战争是导致中国禁烟运动的根源所在2.“……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导致这一影响的条款主要来自《南京条约》中的()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C.允设工厂D.划使馆界3.“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
”材料中的被拾走的果有可能指的是()A.割占九龙司B.割让香港岛C.割占辽东半岛D.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4.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
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
”在“天津小洋楼”的修建应该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5.“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对材料中“改变旧日模样”的理解应包括()A.实现了有田同耕B.促成了社会平均C.打击了反动势力D.阻止了西方侵略6.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
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7.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办天津机器局东局和西局。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今年(2014)是右图人物诞辰220周年。
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下列主张由他提出的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师夷长技以制夷C.振兴中华D.师夷长技以“自强”3.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
”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4.5亿两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4.如何治理新疆?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出了答案:针对暴力恐怖分子,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展现“出重手、下重拳”的强硬作风;对待人民,我们心中则永远充满“柔情”。
回顾历史,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曾在新疆设立行省。
今年(2014年)是新疆行省设立多少周年?()A.130B.132C.136D.1385.“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1900年,路灯开始在北京出现。
灯光映照着景山前的牌楼上‘弘佑天民’四个大字。
而此时慈禧太后正行进在西逃的途中,只留下京师的子民们直面战争的苦难。
联军成了北京城的主宰,日本兵在城里大肆搜刮财物,美利坚的军队在紫禁城里阅兵以炫耀武力,法兰西的官兵在进行马球比赛,只是坐骑换了中国的毛驴。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八年级历史(开卷满分60分)友情提示: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共60分。
答案请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写在其它位置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卷纸上对应的表格内)1. 《中国梦的方位》中说:“……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
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3.A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4.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的喜悦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6.如右图所示的产品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年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7.作家莫言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8.2014年3月17日报道,习近平主席重访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下列称号与焦裕禄相符的是A.“铁人”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战斗英雄9.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遍地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
八年级历史答案选择题1---5 ABCDC 6---10 DCBDD 11----15 CDBDA 16---20 CCBBB21题参考答案(18分)(1)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的是图一、图二;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图三;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图四、图五、图六。
(3分)(2)图二: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图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图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五:三大战役是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六: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10分)(3)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图二、四、五、六;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图一、三。
(3分)(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只有精诚团结,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言之有理即可)(2分)22题参考答案(10分)(1)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3分)(2)詹天佑。
京张铁路。
(2分)(3)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卖出了重要的一步。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分)(4)近代中国教育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注重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充满了艰辛。
(说出一点即可1分)23题参考答案(12分)(1)兴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4分)(2)张謇。
实业救国。
(4分)(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时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2分)(4) 不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试题新人教版1.学完“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对“洋务运动”做个小结,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C.筹建海军D.废除科举制度2.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洋务运动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3.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该作品可能创作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4.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主要口号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④它的目的是为了根本改造国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的深刻教训,不包括A.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C.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内容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 B.废除君主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 D.开办新式学堂7.井冈山现已成为我国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下列历史事件与之联系最紧密的是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发源地B.皖南事变中叶挺被捕C.毛泽东和朱德两支革命队伍会师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 D .八一三事变9.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10.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单元综合诊断题新人教版姓名:班级:等级:一、选择题1、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其中一句“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西藏和平解放,它发生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2、美国人说:这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对象,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指()A、第二次世界大战B、中国国内的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3、“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是因为()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C、解放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4、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你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A、整顿经济秩序B、抗美援朝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土地改革5、下列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①端午节②劳动节③青年节④建军节⑤国庆节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6、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向全世界宣告:雄狮已醒。
从此,中国将以新的姿态屹立在全世界面前。
这里的“新”包括()①社会制度的变化②人民社会地位的变化③国际地位的变化④国家性质的变化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①和平解放西藏②抗美援朝③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④土地改革⑤开国大典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10.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山东省临沐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12月学情监测试题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相对应题号下的空格内。
每题2分,共计40分。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
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3.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4.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
该年是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5.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A.1931年B. 1937年C. 1938年D. 1945年6.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7.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观点错误的是A.两次战争都是日本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战争B.两次战争都首先在中国东北燃起战火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D.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现了全民族抗战8.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哪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9.在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参观者可看到依据20世纪40年代某一历史场景制作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欢笑言和版”公仔(如右图)。
这一历史场景是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A.青化砭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1.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3.“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14.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日军大屠杀④蒋家王朝的覆灭图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15.《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他”是A .林则徐 B. 魏源 C .张謇 D .严复16.今年(2014)是右图人物诞辰220周年。
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下列主张由他提出的是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振兴中华D .师夷长技以“自强”17.图3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A .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B .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C .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D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18.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这段话反映了张謇A .赞成商务立国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 .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 .提倡实业救国19.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
该报纸应是 A .《民报》 B .《申报》 C .《每周评论》 D .《新青年》20.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 .詹天佑——京张铁路B .候德榜——侯氏制碱法C .林则徐——《海国图志》D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题22分,22题20分,23题18分)(1)上述图片反映了哪几个重大历史事件?选取其中一个说说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8分) 步骤二 听歌曲——体会不屈的抗争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材料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我们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待到最后胜利日,世界的和平见曙光。
(2)材料一是孙明同学收集到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歌词片段。
这段歌词中的“长城”是何意?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二是《游击队之歌》,它唱出了人民共同抗日的情景,请写出抗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一个著名战役。
你认为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步骤三 看新闻——把握中日关系现状材料三:2003年3月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日本。
回国后在央视《东方时空》谈访日感受时说,在日本参观靖国神社的人每年约有500万人次,而参观日本和平展馆的每年却只有50万人次左右。
材料四: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新闻联播报道,12月27日至30日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访华,在访问期间,胡锦涛、吴邦国和温家宝分别与他举行了会见和会谈,双方就构筑和发展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并规划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
(4)材料三显示日本有一部分青年人如此热衷参观靖国神社,这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5)材料四反映了当前中日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你认为中日关系要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两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4分)2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谋求与国民党合作。
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曾经走过一段坎坷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
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民国15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
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进行了哪两项重大活动?材料中的“民国15年”是公元多少年?(6分)材料二为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调停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请说出材料二中“事变”的名称。
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6分)材料三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3)材料三中的“双十协定”是国共什么谈判中取得的成果?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6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和感悟?(2分)23.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6分)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
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
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不得全文照抄材料)(4分)(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8分)八年级历史学情检测试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