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8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课件一、中古欧洲社会概述中古欧洲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欧洲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欧洲中世纪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中古欧洲社会是农耕社会为主导,封建主义和天主教教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二、农耕社会的特点中古欧洲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时期,农业是欧洲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经济基础。
农耕社会的特点包括:1.农业生产:农耕社会以种植和畜牧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民在耕地上种植作物,同时也饲养家畜来获取食物和其他农产品。
2.村庄组织:农耕社会中,人们主要居住在村庄中,通过合作来组织劳动,共同经营土地。
村庄是农民社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3.农民的地位:农民在中古欧洲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是社会的基础和经济支柱。
农民在社会中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剥削。
三、封建主义的兴起封建主义是中古欧洲社会的一大特点,它是一种基于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地主-佃农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
封建主义的特点包括:1.封建体系:封建主义建立了严格的封建体系,领主拥有土地和政治权力,而农民则以佃农身份依附于领主。
农民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领主则保护农民并提供土地给他们耕种。
2.封建领主:封建领主是封建体系中的核心,他们是土地的主人,掌握着政治和经济权力。
封建领主通过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3.依附关系: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与领主之间建立了一种依附关系。
农民依附于领主,为领主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而领主则保护农民,并提供土地和其他生活所需。
四、天主教教会的影响在中古欧洲社会中,天主教教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天主教教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统治权力:天主教教会在中古欧洲社会中拥有巨大的统治权力。
教会控制着大部分的财富和土地,并且对社会和政治事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会的高层担任着世俗权力的职务,对统治进行控制和影响。
2.文化传播: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保护者。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灭亡等历史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为什么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了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重点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
可以利用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点出在中世纪贵族、神甫对知识、文化的垄断,从而引出新课。
2.讲解法。
对查理·马特的改革,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等知识,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
3.讨论法。
在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展开讨论:罗马教廷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地位?4.图片辅助法。
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信息,以增强知识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教学挂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导入框。
公元8世纪,在法兰克南部的一个贸易集市上,两个苏格兰人不停地吆喝:“哎!哪一位需要知识,请到我这儿来取。
”“喂,伙计,别只盯着商品,拿些知识吧。
”逛集的人们出于好奇,纷纷聚拢过来。
一位老汉盯着他们空无一物的双手,困惑地问:“知识是什么东西?它到底在哪里?”苏格兰人X重地回答:“知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的胸中,比任何东西都值钱。
考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表现和意义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城市衰落了。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表现: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3.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方式: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如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典型的例子。
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西欧重新兴起的城市比同时期中国城市先进性的表现:(拓展点)中国尽管经济发达,但只是原地踏步走,在已经腐朽的封建关系中循环往复。
而西欧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经济。
城市居民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易错微析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原因的理解易错。
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例题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答案:C解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C项。
例题2公元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铁质农具的使用C.封建城堡的修建D.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原因的理解。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2. 查理·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思维拓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国王、封建主和天主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
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3. 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思想上:罗马教廷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相关链接: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在西欧长期的动乱中扩张势力和影响。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
东派教会就是东正教,西派教会就是天主教。
知识点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 西欧城市的兴起(1)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地点: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地方,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
2. 城市的自治斗争(1)原因: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的,教会或领主对城市居民进行封建统治和盘剥,他们与城市市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2)方式:有的通过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
其中法国琅城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典型。
考点:拜占廷帝国名称的由来及灭亡的过程、原因和教训1.拜占廷帝国名称的由来: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此地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拜占廷帝国繁荣的表现: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
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非菲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3.拜占廷帝国灭亡的过程: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国家无力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广袤地区。
此后几百年,帝国内忧外患,日益衰落。
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廷长达半个多世纪。
拜占廷虽一度复国,但领土大大缩小,四分五裂,国力衰微。
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拜占廷帝国灭亡。
4.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拓展点)主观因素:①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国内人民起义不断;③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客观因素: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5.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拓展点)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文明不分国界,只有落后和先进之分。
只有保持虚心的态度,积极向先进文明学习,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易错微析对灭亡拜占廷帝国的国家的识记易错。
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奥斯曼土耳其。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在西亚兴起,他积极向外扩张,先占领小亚细亚,又渗入巴尔干半岛,矛头直指拜占廷帝国并于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拜占廷帝国灭亡。
例题1 1453年,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主观原因,从中得出启示。
帝国灭亡的主观原因有:①国家穷兵黩武,导致财尽国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