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原子结构与性质(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3讲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考点一 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2.晶胞(1)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均摊法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 n。
①长方体(包括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②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1/3。
3.晶格能(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 mo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
(2)影响因素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3)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固态物质一定是晶体。
()(2)冰和固体碘晶体中相互作用力相同。
()(3)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排列。
()(4)凡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提示: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用X-射线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晶体内部,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有规则的重复排列。
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其内部构成微粒有排列的结果。
(1)(4)有规则外形的玻璃不是晶体,故错误。
(2)冰和固体碘晶体中都有分子间作用力,冰的分子间还存在氢键,错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态原子是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B.基态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12p3 C.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产生的光谱 D.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低于基态时的能量 2.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能级电子不是全满就是全空 B.其原子与同周期A、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3.下列各项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 C.X原子的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 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 4.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O<S<Se<Te B.C<N<O<F C.P<S<O<F D.K<NaC C.离子半径:A2->C->B2+ D.还原性:A2-F>C>D D.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D 项正确;根据原子半径递变规律,C项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NO3(C),D项错误。
【答案】 D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总体上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 B.电离能越大,表示气态时该原子越易失电子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D.电负性是相对的,所以没有单位 13. (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
试判断,哪些违反了泡利原理________,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________。
↑↓↑↑② ↑↑↓↓ ③ ↑↑↑↑④ ↑↓↑↑↑ ⑤ ↑↓↑↓↑↓↑↓↑↓⑥ ↑↑↑↓↑↓ (2)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3p33d2,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专题六 原子结构 化学键 高考试题 考点一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1.(2013年江苏化学,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解析: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3,A项错误。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项错误。
中子数为146、 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应表示为,D项错误。
答案:B 2.(2012年大纲全国理综,10,6分)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
X元素为( )A.AlB.PC.ArD.K 解析:X形成的离子与20Ca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可能是19K+、15P3-、16S2-、17Cl-、18Ar等,而稀有气体原子18Ar的半径与离子的半径测量依据不同,没有可比性,只有K+、Cl-小于S2-的半径,D项正确。
答案:D 3.(2012年江苏化学,2,2分)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 B.F-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 D.NH3 的电子式: 解析:A项,乙酸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OOH,错误;C项,左上角写质量数,应为,错误;D项,N漏写一对电 子,应为,错误。
答案:B 4.(双选题)(2012年海南化学,9,4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NH4Br的电子式:+Br- B.S2-的结构示意图: C.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 解析:A选项中的Br-漏掉了8个电子,应为 +-;C选项中是乙酸的结构简式而非分子式。
答案:BD 5.(2011年海南化学,4,2分)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 B.的原子序数为53 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解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原子最外层电子,与 最外层同为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同,A正确;原子中有53个质子,原子序数为53,B正确;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核内质子数,为53,C错误;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1-53=78,多于其质子数53,D正确。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高考题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A组双基题组1.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硅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B.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C.硅酸可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硅酸干凝胶常用作干燥剂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作木材防火剂【解析】SiO2与氢氟酸反应。
【答案】 B2.(2014·济南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2Na++CO2-3+H2SiO3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2++2HCO-3C.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4F-===SiF4↑+2H2↑D.二氧化硅溶于烧碱溶液中:SiO2+2OH-===SiO2-3+H2O【解析】A项,Na2SiO3应拆为Na+和SiO2-3,且应生成HCO-3;B项,Ca(OH)2应拆为Ca2+和OH-;C项,氢氟酸为弱酸,不能拆写。
【答案】 D3.(2014·洛阳模拟)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同时含有三硅酸镁(Mg2Si3O8·n H2O)等化合物。
(1)三硅酸镁的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
(2)某元素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镁原子半径大,该元素离子半径比铝离子半径________(填“大”或“小”),该元素和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 2O 3、MgO 和SiO 2都可以制耐火材料,其原因是________。
a .Al 2O 3、MgO 和SiO 2都是白色固体b .Al 2O 3、MgO 和SiO 2都是金属氧化物c .Al 2O 3、MgO 和SiO 2都有很高的熔点【解析】 (2)第三周期比Mg 原子半径大,可确定该元素为Na 。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讲原子结构一、选择题1.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假如第117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错误!Up和错误!U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293117Up和错误!Up是两种元素B.错误!Up和错误!Up互为同位素C。
293,117Up和294,117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D.错误!Up和错误!Up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解析错误!Up和错误!Up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错误!Up和错误!Up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中子数分别为176、177,C、D选项均错误。
答案B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核素以及同位素原子中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
A项中13C和14C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B项中1H和2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质子数均为1;C项中14C 和14N质量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等;D项中的6Li与7Li为锂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等,分别为3和4。
答案D3.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80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解析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A错;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B错;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 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解析A中H2SO4是共价化合物;C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CO是无机物。
答案 B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原子的数目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①⑤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也不变,②④正确。
故①②④⑤正确,选C。
答案 C3.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FeCl3溶液一般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两者颜色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肢体中分散质粒于直径小于1×10-9mB.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C .往NaOH 溶液中滴入FeCl 3溶液立即可制得胶体D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反射形成的解析 (1)⎭⎪⎬⎪⎫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大小 (2)丁达尔效应――――――――→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答案 B5.KHSO 4、BaCl 2、Na 2CO 3、FeSO 4和氯水五种溶液,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课后限时自测(三十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013·大同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只有2个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2个电子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A中1s2结构的原子为He,1s22s2结构的原子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
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ⅠA族元素可以,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 C2.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B.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C.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的是④D.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kJ/mol)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③①X+②X2+③X3+④X4+【解析】A选项: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大,正确;B选项:四种元素均为第三周期元素,由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及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知③中3p能级半充满,第一电离能最大;C选项:元素的电负性可用来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故④符合;D选项:判断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关键看各级电离能之间的变化趋势,相邻两级电离能变化较大,说明再失去一个电子的难度增大,由此可判断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X最有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1.判断正误(1)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010·课标全国卷一7C、D)(2)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 A()(2010·江苏-5B)(3)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010·上海-2D)2.[2010·福建理综-23(1)]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2010·山东理综,9)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16O2和1.12 L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4.(2009·广东,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 62Sm与150 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A.144 62Sm与150 62Sm互为同位素B.144 62Sm与150 62Sm的质量数相同C.144 62Sm与150 62Sm是同一种核素D.144 62Sm与150 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题组一元素、核素、同位素1.无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
下列有关一些“稳定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B.2H+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C.16O与18O的化学性质相同D.13C与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3.放射性原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示踪原子。
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的羟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来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
1.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 元素被美国117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Up和是两种元素Up和互为同位素Up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Up和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选B。
和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选项错误选项正确;和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中子数分别为176、177、D选项均错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和属B.1H和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和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和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核素以及同位素原子中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
A项中和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B项中和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质子数均为1;C项中和质量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等;D项中的与为锂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等分别为3和4。
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
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它D.76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解析:选C。
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错;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错;、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错。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和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6.966×24.23%=35.453中( )表示B.24.23%表示的丰度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质量数解析:选C。
75.77%是的丰度(原子个数百分比);是的丰度;36.966是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化锂(LiH)、氘化锂(LiD)、氚化锂(LiT)在一定条件下 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原子结构与性质精题细做(含解析)1.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解析】A项镁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要吸收能量;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原子轨道处于全空、全满或半充满状态时,能量最低,故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是1s22s22p63s23p63d54s1。
【答案】 C2.现有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原子半径:③>②>①C.电负性: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解析】由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①、②、③分别为S、P、N。
P原子由于3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因此三者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N>P>S;原子半径P最大;电负性:N>S>P;S的最高正化合价最高,为+6,N、P为+5。
【答案】 A3.(选修3P24T7改编)化合物YX2、ZX2中,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属于同一周期,Z是X的同族元素,Z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的2倍。
(1)Y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双基题组
1.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
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
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解析】A项镁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要吸收能量;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原子轨道处于全空、全满或半充满状态时,能量最低,故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是1s22s22p63s23p63d54s1。
【答案】 C
2.现有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③>②>①
C.电负性: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解析】由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①、②、③分别为S、P、N。
P原子由于3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因此三者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N>P>S;原子半径P最大;电负性:N>S>P;S的最高正化合价最高,为+6,N、P为+5。
【答案】 A
3.(选修3P24T7改编)化合物YX2、ZX2中,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属于同一周期,Z是X的同族元素,Z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的2倍。
(1)Y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解析】由题意知X为O,Y为C,Z为S。
【答案】(1)
(2)2s22p4(3),(4)O>S>C
B组高考题组
4.(2013·上海高考)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p电子数相等;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
C.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反应
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解析】根据题意,Z元素为Mg,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排布为n s2n p2,是C或Si,X为N或O,W为Al或Cl。
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但O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中性或弱酸性,A错误;Al3+的半径比Mg2+小,但Cl -半径比Mg2+大,B错误;氮气、氧气均能与镁反应,C正确;CO2形成的晶体熔、沸点低,D错误。
【答案】 C
5.(2012·浙江自选)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
A.2s B.2d C.3p x D.3f
【解析】第2电子层上只有s和p原子轨道,故B错误;第3电子层上有s、p、d原子轨道,没有f轨道,故D错误。
【答案】AC
6.(2013·安徽高考)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原子半径比X的________(填“大”或“小”)。
(2)Z的第一电离能比W的________(填“大”或“小”);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________;氢元素、X、Y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可以初步判断X为第ⅣA族元素,当判断出Y为O元素时,即可确定X为C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共有三个电子层,所以Z为Al元素;由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可以确定W的质子数为14,所以W为Si元素。
由此可以判断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W和X是同一主族元素,且W在X的下一周期,所以W的原子半径大于X的原子半径。
(2)Z和W属于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向右呈逐渐增大趋势,所以Z的第一电离能小于W的;XY2为CO2,属于分子晶体,所以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H、C、O三种元素可组成多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比如乙酸等。
【答案】(1)三ⅣA大
(2)小分子间作用力乙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