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轻视中国海基核力量 称至今没有实战能力
- 格式:docx
- 大小:73.29 KB
- 文档页数:1
阎学通、米尔斯海默: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来源:共识网(清华大学学生国际事务学会提供)今天(2013年11月2日)对话的主角是阎学通和米尔斯海默教授,主持人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Robert Pape)本次活动主题:Can China Rise Peacefully? 中国能否和平崛起?首先双方观点的表达,各20分钟。
米尔斯海默: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我的论断是不能。
思考这个问题,不能离开理论。
理论会给你自信,相信理论能够解释过去、现在并预测未来。
我的理论是一种结构理论。
国际体系促使中国、美国都以同样的方式行事。
无政府体系下,没有国家能够确认其他国家的意图,真正有实力的国家才有能力生存。
任何一个国家至多只能做区域霸权,同时要防止其他国家成为区域霸权、即阻止出现同类竞争者。
美国是西半球的霸权,但要阻止中国成为东亚的霸权。
中国想要成为霸主,不是今天而是二三十年以后,随着中国实力增长,这是一个必有事实。
中国屈辱的过去使得其有强烈的欲望去崛起,避免“落后挨打”的重演。
在这个生存的需要下,中国想要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想成为地区霸主。
在美国看来,我们不希望中国能够自由地出入西半球,出入自己的后院,或者出入波斯湾,正如中国不希望美国自由出入西太平洋。
确保在国际社会生存在最佳方式是获得最大的权力,成为最强国,自然没有人能够对你采取行动。
所以,崛起首先要成为自己所在区域的霸权,然后成为唯一的区域霸权。
回顾美国外交史,美国从13个小小的曾是殖民地的州开始不断扩张,包括与墨西哥开战,侵略加拿大,扩张到加勒比海。
扩张是美国的传统。
扩张为区域霸权后,美国开始阻止其他区域出现霸权。
美国先前对四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威廉德国、纳粹德国、苏联和日本都采取同样的态度。
美国不希望任何区域外国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这就是门罗主义。
如果谁敢这样,我们就把它扔出去,让他永远不敢回来(throw you out and told you that you are not welcome back in the western area)。
美国“无核武世界”主张与国际核裁军展望赵平[内容提要]美国提出建立“无核武世界”,既有助于强化其超强的常规军事优势,减少维持过于庞大的核武库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在核裁军和国际道义上处于有利地位。
在高举“无核武世界”道义大旗的同时继续称霸全球,维持美国全球军事霸权,才是美国的真实战略目的。
[关键词]美国“无核武世界”核裁军核安全机制[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4-0111-03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就于2009年4月在捷克布拉格提出了建立“无核武世界”的主张。
2010年4月6日,美国公布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承诺不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停止发展新的核武器和核武器试验。
4月8日,美国在布拉格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军协议,规定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上限不能超过1550枚。
4月12日至13日,美国在华盛顿主办全球核安全峰会,承诺以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减少核恐怖主义威胁,并确定将经过修订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作为全球核安全体系的基石。
上述举措似乎表明,美国确实正致力于建立“无核武世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美国的核力量与核裁军现状目前,美国的核武库约有近5200枚核弹头,其中现役核弹头2700枚,包括2200枚战略核弹头和500枚战术核弹头,另外的2500枚是处于后备或非现役状态的核弹头。
美国已建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其中海基战略核力量占据主体地位,核弹头数相当于陆、空基战略核力量之和。
按照美俄达成的新的核裁军协议,在未来十年中,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都将分别被削减至1550枚以下,而已部署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数量将被削减至700件以下。
但是,由于美俄对计算核弹头的方法“掺水”,两国实际拥有的核弹头可能远高于新协议规定的数量。
例如,美国的一架B-52战略轰炸机一次最多可搭载14枚巡航导弹、4枚B61-7核炸弹和2枚B83核弹,但按照新协议的计算方法,这20枚核弹头只算“一枚核弹头”。
吴士存:应对南海问题的三点建议2015-10-31 04:00:00 环球时报吴士存10月27日,美国无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派“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强行进入我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附近海域。
“拉森”号事件让我们再次确信一个简单的道理:捍卫和平需要硬实力、维护主权更不能没有硬实力。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海上战略通道,南海问题事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尽管美国仍是太平洋地区主要军事力量,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军事力量的壮大,本区域的战略态势正在发生对我有利的变化。
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我们除了要保持必要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之外,还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战术问题。
第一,加速岛礁建设速度,优先考虑必要的军事自卫功能设施。
中国在岛礁建设之初就一再强调,岛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向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产品,改善驻岛官兵和渔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但南海博弈的现实再一次告诉我们,新建岛礁如果没有必要的军事自卫能力,这些岛礁得而复失都有可能。
岛礁设施建设向军事设施倾斜符合逻辑、也无可指责。
第二,适时宣布南沙群岛领海基线。
美军之所以能在南沙我实际驻守的岛礁附近海域出入自由,主要根源还是我在南沙群岛尚未公布领海基线。
根据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的有关条款,我国将再行宣布其余领海基线。
鉴于我暂时无法依据领海基线对美军在南海的行动进行事实上管控,以及菲律宾仲裁案提起的有关诉求,南沙领海基线问题似应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考虑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真正担心的并非中国填岛的速度和规模,而是猜度中国填岛背后的战略意图可能是为未来宣布南海防空识别区做必要准备。
中国宣布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对美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一旦如此,美国极力主张的、以抵近侦察为主要内容的所谓“航行和飞越自由”将面临挑战,美国试图主导南海秩序和控制南海通道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既然美国无视我在南海的合法和正当权利,我也不妨打一下这张令它感到头疼和忧虑的王“牌”。
美媒:中国新型核潜艇神出鬼没美方忧心忡忡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6日文章,原题:美中酝酿水下对抗上周美中军机近距离遭遇事件,反映了在空中由来已久的紧张——而在水下,也酝酿着一场对抗。
美国防部未就飞机的任务作出解释。
中国一名海军少将则说,美国飞机可能是在侦察中国核潜艇。
美军曾警告,北京正快速扩充潜艇力量,包括一支“晋”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舰队。
此次空中拦截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外国防务专家认为,那些核潜艇中至少有两艘驻扎在海南。
他们说中国不久前对那里的潜艇基地进行了扩建,基地有一处水下出入口。
五角大楼曾表示,今年某个时候,中国海军可能使用“晋”级潜艇开始首次全副核武装的海上巡逻。
美军称中国正对潜艇不断增加投入,这是包括不断扩大的舰队的庞大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
美方对此忧心忡忡。
专家说,鉴于其中的利害关系,美国的巡逻和中国的拦截可能继续下去。
在军械库中,鲜有其他武器系统能像潜艇那样为军力增加隐身性,令其可投射到几乎任何地方。
中国把潜艇视为对其超级大国抱负至关重要的力量。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萨缪尔·洛克利尔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中国潜艇力量显著提升。
他们如今拥有一支庞大且越来越强的潜艇部队。
”美国防部特别提到一款导弹射程超过4000海里的新型弹道导弹潜艇。
按中国潜艇处于太平洋的不同位置,北美很多地方都在其打击范围内。
洛克利尔上将称,“这将令中国首次具有可信的海基核威慑力,可能是在2014年年底前。
”“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军事与航空电子》杂志编辑翰·凯勒在一份报告中说,“它们神出鬼没,下潜迅速,能在水下一次隐藏数月。
对其跟踪困难……”过去中美两军在中国南部沿海遭遇时,背景往往有潜艇,就像上周空中拦截一样。
除了卫星、水面舰只和其他潜艇,美国如今增加了飞机侦察,寻找有利的航线。
在一个有着繁忙商船航道和自然资源开发及海上领土争议的地区,这加剧了形势的复杂。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原子能情况反映》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对2020年国外核领域事件进行梳理,根据事件对国际形势、核安全态势以及未来对核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筛选,评选出国外核领域十大事件,供参考。
1美国新型海基低威力核弹头服役2月4日,美国防部宣称,W76-2核弹头已于2019年底随“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田纳西”号开展战略巡航。
W76-2核弹头威力约5000吨梯恩梯当量、附带损伤小,与“三叉戟”-Ⅱ潜射导弹这一海基运载工具相结合,增加潜射核武器运用灵活性。
W76-2核弹头由海基W76-1核弹头(当量10万吨梯恩梯)改造而来,通过全部替换或拆除弹头的氢弹主体(次级),仅使用引爆弹(初级),降低爆炸威力。
2019年2月,美能源部国家核军工管理局宣布,完成首枚W76-2核弹头的生产(首批共生产50枚)。
美国会在2019财年和2020财年共计为该项目拨款7500万美元。
美首次部署W76-2核弹头,形成海基低威力核打击能力,改变了仅有空基战术核打击手段的现状,加强了美核力量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提升了核武器的实战和威慑能力,丰富了美大国对抗的致胜手段;但也易引发战略误判与核冲突,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破坏国际战略稳定。
2国外加速研制部署高超声速武器3月19日,美海军、陆军联合进行了代号为“FE-2”的“通用高超声速滑翔体”第二次飞行试验,验证了滑翔体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动力、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为美海军、陆军快速研制并部署高超声速武器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美俄等国均大力发展高超声速武器,视其为大国博弈与战略对抗的重要筹码,正开展高超声速武器攻防和军控等层面的全方位竞争。
其中,俄罗斯已于2019年底列装首批“先锋”高超声速导弹;法国明确其新一代空地巡航导弹将是以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日本近年安排有超声速空舰导弹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项目;英国和印度已关注并筹划高超声速武器发展。
高超声速武器技术优势必将催生全新的作战手段,可能将颠覆现有打击方式和传统防御体系,高超声速武器巨大的战术实用价值和战略威慑潜力正引发世界范围的关注。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1期!"#$%&'()*+,-%./011957219603梁 志 〔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核军事技术革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台湾海峡局势变化三者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为威慑中国乃至对其进行核打击,提高台湾的“防务能力”,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7年到1960年间陆续在台湾部署了配备有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原子弹。
美国在台湾的核部署推动台海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台海危机的爆发。
更令美国意想不到的是,台湾非但没有因为核武器的到来而感觉更加“安全”,反而要求美方为自己提供核武器甚至一度秘密走向核开发。
导致此种意外结局的原因,与其说是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固有缺陷,毋宁说是核武器的特性使华盛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安全困境。
〔关键词〕战术核武器;核部署;“大规模报复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台湾〔中图分类号〕D829.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7)-11-0096-14ASecretHistory:AmericanNuclearDeploymentinTaiwan(1957—1960)LiangZhiAbstract:Duringtheperiodfromthelate1940sthroughthemid 1950stherevolutionarychangesinmilitarynucle artechnology,theadjustmentsintheU.S.nuclearsecuritystrategy,andthechangingsituationintheTaiwanStraitinteractedwithoneanotherinacomplexway.Againstthisbackdrop,todeterandeventocarryoutnuclearstrikesagainstChinaandtoenhanceTaiwan’s“defensecapabilities,”from1957to1960theEisenhoweradministrationdeployed“Matadormissiles”withnuclearwarheadsaswellasatomicbombsinTaiwan.TheU.S.deploymentofnucleararmsinTaiwanfurtherescalatedthealreadytensesituationintheregionand,toacertainextent,servedascatalystforthesecondTaiwanStraitcrisisin1958.Furthermore,whatWashingtondidnotexpectwasthatin steadfeelingmoresecurebecauseofthearrivalofU.S.nuclearweapons,TaiwaninsteaddemandedthattheUnitedStatesprovideitwithatomicbombsandforatimeitevencarriedoutaclandestinenuclearprogram.ThereasonforthisunexpectedoutcomewasnotaninherentdeficiencyintheU.S.“StrategyofMassiveRetaliation”butratheritwasduetothefactthatthenatureofnuclearweaponstrappedWashingtoninasecuritydilemma. 冷战时期美台关系中的核问题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台湾海峡危机期间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核威慑、美国阻止台湾发展核武器、美国在台湾的核部署。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核裂变与核聚变学案(含答案)【素养目标】1.知道重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2.会计算核裂变释放的能量3.了解原子弹的原理4.知道聚变反应的特点5.了解聚变反应的条件【必备知识】知识点一、核裂变1.定义:核物理中,把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叫核裂变。
2.铀核的典型裂变方程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3.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4.链式反应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则另一个条件自动满足.知识点二、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反应堆: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2.反应堆工作原理(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为慢化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在铀棒周围.反应堆示意图(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入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调节控制棒插入深度,就能控制核反应的剧烈程度.(3)冷却剂: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通过水、液态钠等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内能传输出去,用于推动蒸汽机,使发电机发电.发生裂变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很厚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射线辐射到外面.知识点三、核聚变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2.典型的核聚变方程:21H+31H→42He+10n+17.6 MeV3.条件在超高温条件下,剧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库伦斥力,发生核聚变。
美轻视中国海基核力量称至今没有实战能力
资料图:网友绘制的国产新型战略核潜艇水下攻击想像图。
美专家评估认为,中国的核现代化进程比之前预测的要慢得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正致力于将自己的核力量扩充到同美、俄并驾其驱的程度”。
前段时间,美国政府计划大规模削减核武器的传言引发国内保守派人士的激烈反应,他们抨击奥巴马“行事鲁莽”,有人甚至声称,盲目的大规模裁军会使美国的核弹头数量低于中国。
对此,一些国际核问题专家从专业角度进行了驳斥。
3月上旬,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BAS)又发表了题为“2011年中国核力量”的年度评估报告,对中国核力量——包括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的现代化进程做了一般性概述。
这份报告同五角大楼下属的国防情报局(DIA)同期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相互印证,被认为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的现状。
核专家指出,中国的核力量确实正在经历现代化,这一点同其他有核国家保持一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真正应当注意的是,中国的核现代化进程比之前预测的要慢得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正致力于将自己的核力量扩充到同美、俄并驾其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