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宏观第三章货币需求与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180.04 KB
- 文档页数:46
第三章货币供给、需求和利息率的决定(一)名词解释1.自发性投资2.投资函数3.资本边际效率(MEC)4.投资边际效率(MEI)6.M17.M28.M3 9.基础货币10.货币乘数11.货币需求12.货币的交易需求13.货币的预防需求14.货币的投机需求18.流动性偏好19.流动性陷讲20.法定准备率21.超额准备金22.贴现率23.再贴现率2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二)选择题1.人们持有货币不是因为下列()。
A.交易的需求B.心理的需求C.预防的需求D.投机的需求2.下列()是正确的。
A.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B.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C.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D.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4.下列()不是M2的一部分。
A.可转让存单B.通货C.货币市场互助基金D.支票存款5.灵活偏好曲线表明()。
A.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B.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C.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D.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可能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6.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态,这意味着()。
A.利率少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化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8.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一般说来是()。
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低于活期存款C.准备率高低和存款期限无关D.以上几种情况都存在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增加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减少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0.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 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的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第一节货币的需求与供给一、货币的需求(流动性偏好)(一)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收入高持币多)2.谨慎动机(收入高持币多)L1=L1(y)=kyPS:均衡的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3.投机动机债券收益不确定性债券市场价格B=利息R/利率r例:某种一年期债券,按票面价格100美元买入,到期可获得按固定利率10%而得到收益10美元,市场利率是10%,现问:1)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为20%,债券持有人收益是多少?2)如果市场利率下降为5%,债券持有人收益是多少?解:1)B1=10/20%=50美元则本金价值和收益之和为50+10=60美元则亏损为100-60=40美元2)B2=10/5%=200美元,200+10-100=110美元利率越高,预期r↓,B↑,货币换成债券,持币量↓利率越低,预期r↑,B↓,债券换成货币,持币量↑即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是反向关系投机需求L2=L2(r)=-hr(二)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预计利率不会下降,则债券价格达到最高点,所有债券换成货币,此时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降低(三)货币供给函数名义货币量:票面值实际货币量: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m=M/PPS:m:实际货币量M:名义货币量P:价格指数例:价格指数从1变为1.2,则100元人民币的当前实际货币量是多少?解:m=100/1.2=83.33元(四)货币需求函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L1+L2=L1(y)+L2(r)=ky-hr名义货币需求函数L=(ky-hr)PL与利率的关系利率高,L小利率低,L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二、货币的供给1.狭义货币供给M12.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给M3M2+政府债券4.名义货币供给量M5.实际货币供给量m=M/PPS:货币供给:存量、外生变量,本书货币供给指M1三、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决定1.利率偏高时,如r1,L<m,货币换成债券→r↓,B↑→L↑2.利率偏低时,如r2,L>m,债券换成货币→r↑,B↓→L↓PS: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是一固定值是否有循环推论之嫌(二)均衡利率的变动1. Y升高,L增加,L曲线右移,r变高2.m增多,m曲线右移,r降低3.当L与m变化相同幅度,r不变4.当L与m都不变,价格水平P发生变化(1)P下降:m=M/P,增加,m曲线右移,r降低(2)P上升:m=M/P,减少,m曲线左移,r升高PS:1. 货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利率变高,需求降低,左移,利率变低2.货币供给增多使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利率降低;反之左移,利率上升3.当需求与供给变化相同幅度,利率不变4.当需求与供给都不变,价格水平发生变化(1)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m=M/P,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利率降低(1)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M/P,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利率升高第二节投资决定一、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一)投资成本:利息1.利息的影响因素:利率、通货膨胀率利息=资本×(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资本×实际利率例:银行年利率是5%,通货膨胀率是7%,则10000元存入银行年收益或亏损是多少?解:10000*(5%-7%)=-200元2. 投资(需求)函数:i=i(r)=e-dre:自主投资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3.投资需求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PS: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降低,借款成本减少,投资需求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是两个核心的概念,它们对于了解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的运行至关重要。
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银行体系中可供支付使用的货币总量。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支付和储蓄等用途上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对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有着重大影响。
货币供应的组成包括基础货币和银行创造的货币。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纸币和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存款准备金。
而银行创造的货币则是通过贷款和信贷活动产生的。
货币供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和流动性。
货币供应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运作。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出台其他货币政策措施来影响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放贷活动来扩大货币供应。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货币供应的增长率。
货币需求是指个体和企业在支付和储蓄方面对货币的需求量。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利率、物价水平以及个人偏好等。
当人们收入增加或者利率降低时,他们往往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进行支付和储蓄。
而当物价水平上涨或者个人偏好发生变化时,人们则可能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会对经济体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货币供应过于紧缩,相对于货币需求来说供应不足,可能导致经济活动受限,企业投资和消费下降,甚至会引发经济萧条。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过于宽松,相对于货币需求来说供应过剩,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
为了维持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平衡,中央银行需要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调整利率以及实施其他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经济体的整体表现。
总之,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在宏观经济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平衡决定了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轨迹。
通过了解和分析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的运行机制,为决策者提供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单元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 投资的边际效率与投资函数;2. IS曲线;3. 货币供求与均衡利率的决定;4. LM曲线;5. 两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一、单项选择1.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
a. 将变得很小;b. 将变得很大;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 不变。
2. 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a. 交易需求量增加;b. 投机需求量增加;c. 投机需求量减少;d. 交易需求量减少。
3.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非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 利率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4.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 利率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5.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6.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7.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 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8.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9.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等其它因素不变,利率的上升将使投资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0.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I>S,L<M;b. I>S,L>M;c. I<S,L<M;d. I<S,L>M。
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供应与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这种关系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和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在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市场上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常见的货币供应类型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
狭义货币(M1)是指市场上最流通的货币,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和银行账户的货币存款。
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日常支付和交易的能力。
广义货币(M2)则是市场上比较宽泛的货币概念,包括狭义货币(M1)外的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其他货币市场基金。
广义货币更全面地反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情况。
货币供应的决定主要受央行的调控。
央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修改存款准备金率和调整利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现金和存款的愿望,即人们对于在手较多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经济预期等。
人们的收入水平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人们的收入越高,对货币需求的依赖程度越低。
物价水平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物价上涨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维持日常生活和交易,从而增加了货币的需求。
利率水平与货币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更倾向于持有存款而非现金,从而减少了货币需求。
经济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当人们对经济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时,他们可能会增加货币需求,相反,如果人们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预期较高,他们可能会减少货币的需求。
三、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与影响因素货币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宏观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达到平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相对稳定。
然而,如果货币供应超过了货币需求,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升。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货币需求,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