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10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设集合{}13A x x =≤≤,{}24B x x =<<,则A B = ()A .{}23x x <≤B .{}23x x ≤≤C .{}14x x ≤<D .{}14x x <<2.命题“R x ∃∈,20x x +<”的否定是()A .R x ∀∈,20x x +>B .R x ∀∈,20x x +≥C .R x ∃∈,20x x +>D .R x ∃∈,20x x +≥3.已知函数2()1f x x =-的定义域为{1,0,1}-,则函数的值域为()A .{0,1}B .[1,)-+∞C .[1,0]-D .{1,0}-4.已知13a a -+=,则1122a a -+=()A .5B .C .D5.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1)35f x x -=-,则()f x =()A .32x -B .23x +C .32x +D .23x -6.函数()212x f x x+=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 .7.“0m >”是“x ∀∈R ,220x x m ++>为真命题”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若函数()5,1,,1x x a x f x a x x ⎧+-≤⎪=⎨>⎪⎩是R 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3,2--B .[]3,1--C .[)2,0-D .()0,∞+二、多选题9.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集合{},,a b c 有6个非空子集B.m ∃∈N NC .“4m <”是“3m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 .已知23,21a b <<-<<-,则2a b +的范围为225a b <+<10.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23,-∞-⋃+∞,则()A .0a >B .不等式0bx c +>的解集是{6}xx <-∣C .0a b c ++>D .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为11,32⎛⎫- ⎪⎝⎭11.一般地,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ka kb ,则称[,]a b 为()f x 的“k 倍美好区间”.特别地,若函数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也为[,]a b ,则称[,]a b 为()f x 的“完美区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若[2,]b 为2(6)4f x x x =-+的“完美区间”,则6b =B .函数1()f x x=存在“完美区间”C .二次函数2113()22f x x =-+存在“2倍美好区间”D .函数||1()||m x f x x -=存在“完美区间”,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0}+∞⋃三、填空题1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3.()531001f x x x x =+++,若()2f m =-,则()f m -=.14.已知正数,x y 满足4x y xy +=,若不等式246x y m m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四、解答题15.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030.2518889-⎛⎫⎛⎫⨯-+ ⎪ ⎪⎝⎭⎝⎭(2)522log 253log 32lg 2lg 5-++16.设全集U =R ,集合{}15A x x =≤≤,集合{}122B x a x a =--≤≤-.(1)若“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命题“x B ∀∈,则x A ∈”是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7.(1)已知1x >-,求941y x x =-++的最小值;(2)已知0a >,0b >,且3710a b +=.求ab 的最大值.18.某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票价不分等次,根据该影院的经营经验,当每张票价不超过10元时,票可全部售出,当每张票价高于10元时,每提高1元,将有30张票不能售出,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需给影院一个合适的票价,符合的基本条件是:①为了方便找零和算账,票价定为1元的整数倍;②影院放映一场电影的成本费为5750元,票房收入必须高于成本支出.(1)设定价为x (*x ∈N )元,净收入为y 元,求y 关于x 的表达式;(2)每张票价定为多少元时,放映一场的净收入最多?此时放映一场的净收入为多少元?19.已知函数21()x f x ax b+=+是定义域上的奇函数,(1)2f =.(1)求()f x 的解析式;(2)判断并证明函数()f x 在[1,2]上的单调性;(3)若函数()2()2()g x f x tf x =-,若对1x ∀,2[1,2]x ∈,都有()()1294g x g x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江苏省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2010年1月第I 卷 (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1,了解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海地岛西部)地震震况,完成第1题。
1.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西五区),北京时间为: A.13日5时53分B.12日3时53分C.12日19时53分D.12日13时53分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长江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80°N)正值极夜C.扬州寒冷干燥D. 南半球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图3中a 为晨昏线,c 为经线,b 为c 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4-5题。
4.当a 、c 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和扬州昼夜等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 .b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 .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5.图4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 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图2图3图4 图1读图5“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完成6-7题。
6.图示a 、b 、c 、d 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a B .b C .c D .d7.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 A .a B .b C .c D .d8.图6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中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图7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7中气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 10.图8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必修)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1. 关于区域的内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各区域都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右图为某地区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4~5题。
4.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5.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可以它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该线经过甘肃、陕西和河南三省南部以及安徽、江苏北部。
据此回答6-8题。
6.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寒温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7.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C.北方民居房檐宽 D.同高度楼房,北方南北楼间距比南方大8.造成我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范围图,读图回答9~10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数学 2024.1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用0.5mm 黑色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或2. 已知为常数,集合,集合,且,则的所有取值构成的集合元素个数为( )A. 1B. 2C. 3D.43.设为奇函数,且当时,,则当时,( )A. B. C. D. 4.函数的值域为( )A. B. C. D. 5.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A. B. C. D. 6.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 ){|02}A x x =<<{|14}B x x =<<A B = {|02}x x <<{|24}x x <<{|04}x x <<{2|x x <4}x >a {}260A x x x =+-=∣{20}B x ax =-=∣B A ⊆a ()f x 0x ≥()2f x x x =+0x <()f x =2x x +2x x -2x x --2x x -+x x y 211-++=(]2,∞-()2,∞-()20,[)∞+,2(2)f x +(3,4)-()g x =(1,6)(1,2)(1,6)-(1,4)20ax bx c ++>{}12x x -<<()()2112a x b x c ax ++-+>A. B. 或C. 或 D. 7.命题在单调增函数,命题在上为增函数,则命题是命题的( )条件.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8. 已知,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4.04Ⅰ卷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读表回答1~2题。
1.由表格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我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图1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4.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读图2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据此回答第5题。
5.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图2 图1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
图3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 .正比关系B .正相关关系C .反比关系D .负相关关系 7.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 .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 .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 .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 .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图4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2009-2010学年度江苏省扬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了解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海地岛西部)地震震况,完成第1题。
1.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西五区),北京时间为:A.13日5时53分B.12日3时53分C.12日19时53分D.12日13时53分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3.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长江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80°N)正值极夜C.扬州寒冷干燥D.南半球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4-5题。
4.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和扬州昼夜等长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5.下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读下图“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完成6-7题。
6.图示a、b、c、d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a B.b C.c D.d7.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A.a B.b C.c D.d8.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下图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气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0.下图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江苏扬州中学XX-2019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含答案)江苏省扬州中学XX-2019学年度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地理XX.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请结合图1完成1-2题。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据此完成第3-4题。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风的形成B.岩浆喷发c.煤的形成D.海水蒸发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
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
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载。
据此完成第5-6题。
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A.耀斑B.黑子c.日珥D.太阳风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提供光热资源B.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c.产生极光现象D.各地降水量增加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
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
据此完成7-8题。
纬度64°N50°N40°N30°N20°N0°N可能总辐射量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量54.471.798.2120.8132.7108.8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势高低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9-10题。
扬州中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扬州市的著名景点?A. 故宫B. 瘦西湖C. 长城D. 东方明珠2. 根据历史记载,扬州是以下哪个朝代的首都?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3. 扬州炒饭是以下哪个菜系的代表?A. 川菜B. 粤菜C. 苏菜D. 鲁菜4. 以下哪个成语与扬州有关?A. 画龙点睛B. 一箭双雕C. 一诺千金D. 扬州八怪5. 扬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6. 以下哪个不是扬州的传统手工艺?A. 扬州漆器B. 扬州剪纸C. 扬州刺绣D. 扬州陶瓷7. 扬州的气候类型属于以下哪一种?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寒带气候8. 以下哪个不是扬州的传统节日?A. 端午节B. 清明节C. 春节D. 万圣节9. 扬州的市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芍药D. 桂花10. 以下哪个不是扬州的著名历史人物?A. 郑板桥B. 王安石C. 李白D. 苏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扬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苏省的_________部。
12. 扬州的市树是_________,市鸟是_________。
13. 扬州的著名景点_________被誉为“园林之母”。
14. 扬州的_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15. 扬州的_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之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扬州的历史地位。
17. 描述扬州的地理环境特点。
18. 列举扬州的三种传统美食,并简要介绍。
19. 阐述扬州的文化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0. 论述扬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1. 分析扬州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五、作文题(20分)22. 以“我眼中的扬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对扬州的印象和感受。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2014年8月 9 日13时 4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太空。
据此完成1~3题。
1.该气象卫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最低一级的是A.银河系 B.河外星系C.太阳系 D.地月系2.遥感卫星二十号升空时,地球绕太阳公转到图1中的A.①B.② C.③C.④3.遥感卫星二十号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纽约(西五区)的时间为8月8日的0时45分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C.扬州昼长夜短,并且昼变短夜变长D.地球公转速度将变得越来越慢中国网1月22日讯,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2014年1月20日报道,已经到来的2014年,将是太阳风暴活动峰年。
1月7日,就发生了一起极为强大的太阳风暴。
据此完成4~5题。
4. 太阳黑子和耀斑发生于图2的A.都发生在A层B.分别发生在A层和B层C.都发生在B层D.分别发生在B层和C层5. 2014年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可能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扬州地区上空出现极光D.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6.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两极地区的极光B.地球内温度不断升高C.地热能发电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7.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扬州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寒冬腊月雪花飘C.月到中秋分外明D.烈日焰焰似火烧8.在图3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图4图2图1黄岩岛、钓鱼岛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读图4和图5钓鱼岛、黄岩岛位置图,完成第9~10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 )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6。
据此完成11~13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图1是“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A .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B .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D .目前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2.针对2031年台湾省将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主要的措施有A .鼓励生育B .积极实行计划生育C .大量向海外移民D .尽快提高人口素质 3.若图2中坐标轴A 、B 、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则b 点0—14岁和15—64岁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A .30% 4%B .30% 66%C .66% 30%D .4% 66%4.图3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该国人口达峰值的时段是A .①B .②C .③D .④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万人,出生率为%;死亡万人,死亡率为%。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4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5~6题。
5.甲市可能是A . 西宁B.延安C.上海D. 广州6.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0-50-50-5图1图2图3① 时间人口自然增长率(%)② ③④图4A .① B. ②C. ③D. ④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 .①③⑤B .①②③④C .①④⑤D .①③④⑤ 8.2009年元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民工返乡潮提前到来。
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2009年1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D.星系2.图1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3.读图2,图中火星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七”腾空而起,不到半个小时,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神七”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4.图3中,无阴影的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有阴影的位置表示翟志刚进行出舱活动时的日期,下列哪幅图是正确的5.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A.9月28日3时43分B. 9月27日3时43分C. 9月27日8时43分D. 9月26日3时43分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6-8题6.上文中记载所说的“黑气”是指A .耀斑B .黑子C .太阳风D .日珥图ABC D图2图1图47.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 .光球B .色球C .日冕D .太阳大气层之外8.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导致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或衰减③影响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现象 ④引发极光、流星雨现象A.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9. 某河流右岸侵蚀严重,且所在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则该河流位于A.赤道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C.北回归线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10.下列我国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是A .教师节 B .国庆节C .青年节D .建军节11.图4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①12.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A .地方时相差1小时B .地方时早C .一定先看到日出D .地方时晚图5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6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13一14题。
1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14.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6中的A.①B.②C.③D.④ 15.扬州地处31°N ,四季分明。
图7是“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图7四季更替图5图6图8A .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B .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 .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 .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8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黄赤交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②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④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17.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①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②同一地点无四季更替③无大气环流现象 ④全球全年无昼夜交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8. 读图9,北半球正值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图10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9——20题。
19.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②B .③C .④ D.⑤图1020.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I ——①B .Ⅱ——③C .Ⅲ——⑤D .⑥——I21. 图12也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读图12,完成22—23题。
22.图12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3.形成图12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溶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24.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 .氧B .氮C .臭氧D .二氧化碳图13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25-28题。
25.甲、乙、丙、丁所示大气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甲B .乙C .丙D .乙和丙26.平流层是A .甲B .乙C .丙D .无法确定27.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 .甲B .乙层底部C .乙层中部D .丙图11图12图13高高 度低气温 甲 乙高气压高高 度低 丙 丁图1428.神舟七号回归舱回归地球穿越大气层时,大气温度随海拔降低的变化依次是A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B .下降—下降—上升—上升C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D .上升—上升—下降—下降小庄在登山过程中感觉愈来愈冷,且由于山上空气稀薄感到呼吸不畅。
据此回答29—30题。
29.图14中的哪两条线可以解释上述现象A.甲和丙B.乙和丙C. 甲和丁D. 乙和丁30.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 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二、判断题: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 ”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 ”涂黑。
如将“A ”和“B ”都涂黑或涂“C ”、“D ”代号均不得分。
(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31.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2.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33.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其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
34.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
35.赤道永远昼夜平分,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方向不偏转。
36.今天与本学期开学时相比,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37.北京时间即北京(116°E )的地方时 。
38.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39.岩石圈即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40.大气辐射将热量全部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高一地理期中试卷答题纸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相应位置上(4大题,共30分)。
41.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共5分)(1) 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图15中相应位置,以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4分)A .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B .日地距离适中C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 .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E .适宜的温度F .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G .体积和质量适中H .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2)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1分)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图15考场号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 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42.读图16,回答问题。
(共11分)图①图②图③图16(1)将图①中的A、B、C、D标在图②适当的位置,并注出两至日。
(2分)(2)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②中点时,接近近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
(2分)(3) 图①中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并且正在向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3分)(4) 图②中当地球处于B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为;当地球处于D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2分)(5)图③表示夜半球,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图②中与位置,此时北京时间。
(2分)43.图17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图17(1)写出图中各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丁;(2)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地找到地下水。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44.读图1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共6分)。
(1)图中,①表示 ,它是短波辐射;④表示 ,它是长波辐射。
(2)图示①②③④⑤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填序号),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填序号)。
(3)同等条件下,多云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 (高或低),其原因是 。
图18高一地理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09、11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A C B A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D C A A B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CDBCABDAAD二、判断题: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 ”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 ”涂黑。
如将“A ”和“B ”都涂黑或涂“C ”、“D ”代号均不得分。
(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相应位置上(4大题,共30分)。
41. (共5分)(1)答案见下图,其中左边的两行可以调换;右边的三行也可整体调换。
(2)A图15A FE BGCHD42. (共11分)(1)答案见下图,ABCD四点全标对得1分,二至日全标对得1分;(2)D 快(3)北北长(4)北回归线(23°26′N)及其以北地区(及其二字不能少)从南回归线(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凡是标出纬度的,必须有南北纬,否则不给分)(5)A C (两点全答出给1分,其它情况不给分) 3:2043.(共8分)(1)背斜向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3)甲乙(4)不合适(1分)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1分,答到一点,言之有理即得)44. (共6分)(1)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2)⑤④(3)高大气逆辐射更强,保温作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