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用手册(最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71
山西省初中化学实验手册(人教版部分)山西省教育厅装备处 2013年9月太原市实验中学成磊闫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描述水沸腾的现象,并判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酒精灯蒸馏水实验步骤及现象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夹在铁架台上;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观察现象:试管中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3、沸腾后将一块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试管口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实验结论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注意事项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洒出;2、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3、铁夹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且夹持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4、试管外壁应该干燥;5、试管应与桌面成约45°角;6、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7、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8、拿玻璃片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割伤和烫伤手;9、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二、观察胆矾的研碎实验目的描述胆矾研碎的现象,并判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用品研钵,研杵,药匙胆矾(或蓝矾)实验步骤及现象取少量硫酸铜晶体(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为粉末。
实验结论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的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注意事项1、进行研磨操作时,研钵应放在不易滑动的物体上,研杵应保持垂直;2、大块的固体只能压碎,不能用研杵捣碎,否则会损坏研钵、研杵或将固体溅出;3、易爆物质只能轻轻压碎,不能研磨;4、研磨对皮肤有腐蚀性的物质时,应在研钵上盖上厚纸片或塑料片,然后在其中央开孔,插入研杵后再行研磨,研钵中盛放固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5、研钵和研杵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
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目的描述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并判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科学实验操作手册第一章: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1.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科学实验之前,首先应确保实验室安全。
以下是一些实验室安全的注意事项:- 所有实验人员应穿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服、实验手套和鞋套。
- 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污染物带入实验区域。
- 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及时清理实验废物,避免堆积物不洁。
- 在进行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的实验时,应佩戴护目镜和防护面具,以保护眼睛和呼吸系统不受伤害。
- 熟悉实验室内的紧急处理程序和设备位置,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2. 实验操作规范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遵守一系列实验操作规范:- 在开始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实验手册中的实验步骤和要求,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测量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等。
-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并注意每个步骤的时间和顺序。
- 在进行涉及化学试剂的实验时,应按照正确的配比和浓度使用试剂,并注意试剂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
-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负责人报告。
第二章:基础实验操作指南1. 科学测量科学实验中,准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科学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如量筒、天平和计时器等,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在进行液体体积测量时,应将液体放置于水平台面,视线与刻度平行读数,避免抬头或低头造成视线偏差。
- 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时,应先将天平调零,然后将待测物品放置于称盘上。
- 在进行时间测量时,应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并在测量开始之前进行同步。
2. 反应物的配制与混合许多科学实验中需要配制和混合反应物。
以下是一些关于反应物配制与混合的指南:- 使用合适的容器和器具进行反应物的配制,避免污染和误差。
- 确保准确地称量反应物,按照实验要求准确配比。
- 在混合反应物时,使用适当的搅拌器具,确保反应物能充分混合均匀。
试验手册(大全)试验手册(完整版)简介本试验手册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试验指南,用于辅助各种类型的试验,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实践。
本手册包括了常见试验的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用户进行高效、准确的试验操作。
目录1. 实验室安全2. 试验设备准备3. 试验样品处理4. 试验步骤5. 数据收集与分析6. 结果与讨论7. 错误分析与改进8. 参考资料实验室安全在进行任何试验之前,需要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本节包括了关于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事项,如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等。
试验设备准备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试验设备。
本节介绍了常见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以确保试验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
试验样品处理试验样品的处理对试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节介绍了样品的采集方法、预处理步骤和保存条件等。
此外,还提供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试验步骤本节详细介绍了各种试验的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每个试验步骤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试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介绍了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并提供了示例和实用工具,以帮助用户有效地处理试验数据。
结果与讨论试验结果的准确呈现和深入讨论对于试验的有效性和科学意义至关重要。
本节提供了结果呈现和讨论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以支持用户进行高质量的结果分析和讨论。
错误分析与改进试验中可能出现错误和问题,而适当的错误分析和改进是提高试验质量和准确性的关键。
本节介绍了常见错误的识别和解决方法,以及改进试验步骤和条件的建议。
参考资料以上是一份试验手册的完整版,希望能够帮助用户进行高效、准确的试验操作。
如有任何疑问或改进建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祝愉快试验!。
化学实验手册一、实验简介本实验手册旨在提供有关化学实验的详细步骤、注意事项、安全措施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方法。
通过本手册的指导,读者将能够正确并安全地进行各种化学实验,并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二、实验材料在进行化学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所需的各种试剂,如溶液、固体试剂等。
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量筒、滴管、玻璃棒等。
3. 安全设备:化学实验中,我们要时刻重视实验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准备安全设备,如安全眼镜、实验室外套、手套等。
三、实验步骤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会有所不同。
在这里,我们以酸碱中和实验为例,介绍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 准备烧杯和试管:首先,将烧杯和试管洗净,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 加入试剂:取适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再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3. 试剂反应:将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加到烧杯中的盐酸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4. 观察现象:观察溶液的变化,如是否产生气泡、颜色的变化等。
5. 安全措施:实验过程中,注意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6. 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果准确地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四、实验记录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非常重要。
准确的实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并做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日期:记录实验进行的具体日期。
2. 实验目的:简要概述实验的目的,指导实验进行。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包括所用试剂的名称、加入量、操作方法等。
4. 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气泡的产生等。
5. 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实验的结果,如反应是否发生、产生的产物等。
6.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对实验过程进行简要总结。
五、实验安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安全措施:1. 佩戴防护设备:进行化学实验前,应佩戴安全眼镜、实验室外套和手套等防护设备,以避免实验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实验操作手册示范一、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以下是实验准备的步骤:1. 实验目的和背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了解实验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列出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清单,并确保它们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3.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4. 实验步骤和流程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易于操作。
5. 数据记录和分析确定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并制定相应的数据记录表格。
同时,考虑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环境整洁有序,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消毒必要的实验器具。
2. 实验材料准备按照实验准备中列出的材料清单,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类和摆放。
3. 实验步骤操作按照实验准备中列出的实验步骤和流程,依次进行实验操作。
在进行每个步骤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数据记录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实验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时刻注意实验安全。
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注意实验材料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以下是实验结果分析的步骤:1. 数据整理和处理将实验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的形式,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2. 数据分析和解读根据实验目的和背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支持分析过程。
3. 结果讨论和结论在分析和解读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结果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与实验目的和背景相一致,且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总结在实验操作手册示范的最后,需要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回顾。
以下是实验总结的内容:1. 实验目的和背景回顾回顾实验的目的和背景,总结实验的意义和所取得的结果。
大学实验室通用手册目录一、一般安全守则二、消防安全三、水电安全四、化学品安全五、生物安全六、辐射和激光安全七、其他设备与设施安全一、一般安全守则1.进入实验室前须学习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及时做好各类记录。
2.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实验特点和安全隐患、应急措施等,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手段;应熟悉实验室及周边应急设施的位置,并能正确使用。
3.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保证消防通道通畅。
4.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使用燃烧型蚊香,禁止使用油汀和电暖气等取暖设备,禁止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
5.特殊实验岗位和设备,需经相关培训后,持证上岗。
6.临时离开实验室,应随手锁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最后离开实验室,应关闭水、电、气、门窗等。
7.如非需要,所有仪器不得开机过夜,如确有需要,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等)一律不得带入非实验区(如办公、休息、会议等区域)。
9.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措施,不得冒险继续实验;如发生实验事故,应遵循应急预案,冷静处理,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故;如控制不住,应及时撤离所有人员。
二、消防安全(一)常见隐患1.实验室建设或改造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2.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使用不规范。
3.消防通道不通畅。
4.用电不规范,明火随意使用。
(二)火灾的扑救1.救火的原则和器械使用1。
1应遵循“控制源头、迅速扑灭、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在火灾的初期,应大声呼喊,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扑救并立即报警。
报警时应涵盖以下内容:楼宇房间号;起火物品、程度,有无易燃易爆;是否有人员被困及报警人信息。
1。
2灭火器的使用注:除酸碱式灭火器外,其他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能喷出。
1。
3消火栓的使用2.自救逃生2。
1熟悉实验室的逃生通道,出现紧急情况须保持冷静,认清方向,迅速撤离;应尽量往楼层下面跑,如通道被烟火封闭,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X、XX、窗户等逃生。
2023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手册1.实验操作前务必佩戴实验服和安全眼镜。
Before conducting the experiment, be sure to wear lab coat and safety goggles.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方法。
Be careful with the use and storage of chemicals during the experiment.3.所有实验器材和玻璃器皿要经过清洁和消毒后再使用。
All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glassware should be cleaned and disinfected before use.4.实验室内禁止随意进食,饮水和擦手要在指定的地方进行。
Eating and drinking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hand-washing should be done at designated areas.5.锂金属在水中会剧烈反应,请小心操作。
Lithium metal reacts violently with water, so handle with care.6.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实验台和周围环境。
Thoroughly clean the workbench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fter the experiment.7.实验室内严禁随意乱扔废弃物,要分类投放。
It is strictly forbidden to randomly discard waste in the laboratory, and waste should be sorted and disposed of properly.8.所有发生意外的实验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Report any accidents occurring during the experiment to the teacher in a timely manner.9.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是否完好。
化学实验操作手册目录1. 实验室安全规定2. 实验室设备使用说明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5. 结论和建议实验室安全规定-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实验室服装和防护设备,包括实验室长袖衣、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 实验室内严禁吃饭、喝水或化妆等行为,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和试剂必须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存放,防止发生事故。
- 实验结束后,必须清理工作台面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室设备使用说明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能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所需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几种常见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说明:1. 称量器具- 电子天平:使用前必须校准,并保持干燥和清洁。
称量时需注意精确读数和避免过量。
- 量筒:使用前需先清洗干净,并保持垂直放置。
注意量取时不要触碰筒壁,以免影响准确度。
2. 加热设备- Bunsen燃气灯:使用前检查气源和阀门,并保持通风良好。
使用时注意控制火焰大小和位置。
- 加热板:使用前检查电源和温控器,并避免过高温度和长时间加热。
3. 反应和玻璃仪器- 烧杯、烧瓶和试管:使用前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污染,并避免急剧温度变化。
- 显微镜:使用时注意调节放大倍数和聚焦清晰。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每个化学实验都有固定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设备和器材。
2. 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按照正确的比例和顺序混合试剂。
3. 进行实验室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时间、温度和量度要求进行。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遵守实验指导书中的注意事项。
5. 实验结束后,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数据记录和整理。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计算。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1. 实验数据记录表: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建立实验数据记录表,包括试剂的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3版一、化学实验室规则1、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本室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做到文明实验。
2、采用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深入细致核对采用记录,出现欢呼或损毁应当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人员。
3、保证账、物相符;对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检验,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和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提倡分工协作、专管专用,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4、一起设备的管理、保护、维修保养和档案材料的核对、整理、看管等工作须要存有专人负责管理。
5、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禁止吸烟,严禁存放个人物品,不得随意住宿,更不得将仪器设备、场地私自租借给他人使用。
6、未经负责人同意,非本室人员严禁在实验室内搞实验;任何人也严禁以任何借口长期挤占实验室。
7、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8、校外人员步入实验室搞实验或参观自学,需经主观部门核准同意后方可以展开。
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顺从教师晓得,维持实验室的干净、安静,不许抽烟、随地吐痰、乱仍杂物。
2、实验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所用仪器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按要求做好一切。
经教师检查许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课严禁耽误,衣冠不整严禁步入实验室,不许将与实验课毫无关系的物品拎入实验室。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如实地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不得擅离操作岗位。
5、实验完后,经教师检查仪器、工具、器皿及实验记录后,方可返回实验室。
6、发现仪器设备损坏,及时报告,查明原因。
凡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7、注意安全,一旦出现事故应立即阻断电源、火源,并向教师如实报告,实行紧急措施。
8、要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施,不得乱写乱画,禁止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器材和设施。
9、必须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材料。
10、对不遵守纪律和实验不认真者,教师有权令其停止或重做。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手册
这份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手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本手册包含了800字以上的内容,涵盖了以下主题:
1. 实验室安全: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范和实验室常见危险物质的处理方法。
2. 有机合成实验: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有机合成实验方法,包括酯化反应、醛酮反应、胺的合成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3. 有机物质鉴定:介绍了有机物质的鉴定方法,如准确测量化合物的熔点、测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理论产率等。
4. 实验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计算摩尔质量、计算化合物的百分含量等。
本手册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实验操作,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并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
注意:本手册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方法仅供教学参考,请在有资质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并且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祝各位实验愉快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实验室实用手册目录第一章实验室常识 (3)一、实验员守则 (3)二、药品、试剂管理规则 (3)三、玻璃器皿的洗涤 (4)四、纯水的制备 (5)五、一般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6)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7)第二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8)一、监测数据的五性 (8)二、检出限 (9)三、测定限 (9)四、最佳测定范围 (10)五、校准曲线 (10)第三章项目监测 (11)pH值的测定 (11)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3)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20)5溶解氧的测定 (24)悬浮物(SS)的测定 (26)氨氮(NH-N)的测定 (27)3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32)硝酸盐氮的测定 (35)凯氏氮(KTN)的测定 (37)总氮(TN)的测定 (38)磷(总磷、磷酸盐)的测定 (40)硫酸盐的测定 (42)硫化物的测定 (44)全盐量的测定 (47)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 (48)碱度的测定 (52)总固体、挥发性固体测定 (53)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测定 (54)污泥粒径分布、沉降速度的测定 (56)活性污泥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 (57)厌氧名词解释 (61)附录一: 几种监测项目的仪器药品清单 (62)附录二:回归方程(y=bx+a)的计算公式: (64)附录三:实验监测数据记录常用图表 (66)附录四:部分实验仪器图片 0附录五:参考书籍 (2)第一章实验室常识一、实验员守则1、实验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按照试验程序进行操作。
2、详细的记录试验数据,注重试验的科学性,不得随意涂改与编造数据。
3、在试验中保持谨慎的态度,明确试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做好实验记录。
4、及时了解新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5、了解药品的一般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药品6、注意实验室安全。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火、防水、防爆知识,在离开实验室之前检查水电设施是否安全。
7、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等进行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8、节约水、电及实验药品,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9、保持实验室内环境卫生。
二、药品、试剂管理规则1、将药品根据实验项目或同种盐类(如钾盐、钠盐、铵盐等)进行分分类整理,做好记录。
2、药品最好放在阴面通风的房间里,属于一般要求避光的,装在棕色瓶里即可;属于必须避光的,外层黑纸不要去掉。
3、剧毒或致癌物质(如汞盐、氰化钾、氧化砷、叠氮化合物等)及腐蚀性药品要放在保险柜内,非实验人员不得取用。
4、易燃或易挥发的溶剂不准用明火加热,可用水浴加热;不准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或蒸发;溶剂存放或使用地点距明火至3米以上。
5、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钾、硝酸铵、高氯酸(也属强腐蚀剂)、高氯酸钾(钠)、过硫酸盐等严禁与还原性物质如有机酸、木屑、硫化物糖类等接触。
6、药品取用要坚持“只出不进”的原则,以免污染药品。
药品用完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使用。
7、药品选用要根据用途,在分析监测中,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选用分析纯。
8、试剂规格如下:质量。
10、试液标签都应标明试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存期限等。
如发现试液有变色、沉淀、分解等,则应弃去重配。
11、试剂瓶的磨口塞必须与瓶口密合,以防杂质侵入和溶剂挥发。
12、碱性和浓盐类溶液勿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以免瓶塞与瓶口固结而不易打开,最好放在聚乙烯瓶中保存。
遇光易变质的溶液应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三、玻璃器皿的洗涤1、常规洗涤法:对于一般玻璃仪器,用自来水冲洗后,用毛刷蘸取去污粉仔细刷净内外表面,尤其注意磨砂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3-5遍,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
洗净的玻璃仪器表面不挂水珠。
2、刷洗的玻璃仪器,可根据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液进行浸泡或共煮,再用水洗净。
3、特殊的清洁要求:在某些实验中对玻璃仪器有特殊的清洁要求,如分光光度计上的比色皿,用于测定有机物后,应以有机溶剂洗涤,必要时可用硝酸浸洗。
4、洗涤液的配制:(1)强酸性氧化剂洗液:将20克重铬酸钾(化学纯)溶于40毫升热水中,冷却后,于搅拌下徐徐加入360毫升浓硫酸(注意!不能将重铬酸钾加入浓硫酸中)。
冷却后,倒入磨口瓶中保存。
溶液变绿时,不宜再用。
(2)碱性乙醇洗液:将25克氢氧化钾溶于少量水中,在用乙醇稀释至1升。
此溶液也适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
(3)纯酸洗液:1+1的盐酸(硫酸、硝酸)对玻璃仪器进行浸泡。
5、另外实验室中常用的洗涤用品有:肥皂、洗衣粉、去污粉等。
四、纯水的制备(一)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实验室纯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颜色或纤絮杂质。
实验室纯水分三个等级,应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
(1)一级水不含溶解杂质或胶态质有机物。
可经二级水进一步处理制得。
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2)二级水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物质。
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得的水进行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
(3)三级水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备。
实验室纯水制备的原料应当是饮用水或比较干净的水,如有污染或空白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纯化处理。
(二)质量指标指标名称一级水二级水三级水PH值范围(25℃)—— 5.0~7.5 电导率(25℃,μs/cm)≤0.1 ≤1.0 ≤5.0可氧化物的限度检验—符合符合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01 ≤0.01 —二氧化硅(mg/L)≤0.02 ≤0.05 —(三)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在实验室中制取的纯水,不难达到纯度指标.一经放置,特别是接触空气,电导率会迅速下降。
例如用钼酸铵法测磷或纳氏试剂测氨氮,无论是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只要新制取的纯水都适用。
一旦放置,空白便显著增高。
主要来自空气和容器的污染。
玻璃容器盛装纯水可溶出某些金属或硅酸盐,有机物较少。
聚乙烯容器所溶出的无机物较少,但有机物多。
(四)特殊要求的用水无氨水:向水中加入硫酸至PH <2,使水中各种形态的氨或胺最终转变成不挥发的盐类,蒸馏,收集馏出液即得。
无二氧化碳水:将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煮沸至少10min ,使水量蒸发10%以上,加盖放冷即可。
五、一般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摩尔浓度: 1m 3溶液中含有溶质物质的量。
常用单位为mol/L 。
()NaOH C =1mol/L,即每升含40gNaOH.()4221SO H C =1mol/L,即每升含49gH 2SO 4.()42SO H C = 1mol/L, 即每升含98gH 2SO 4. 2、重量百分浓度:即溶质重量占溶液重量的百分数。
5克高锰酸钾溶液,即把5g 高锰酸钾溶解在95g 水中。
5%高锰酸钾溶液,即把5g 高锰酸钾溶于水,稀至100ml 。
3、体积百分浓度:100分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体积分数。
36%醋酸,即量取36ml 醋酸,加水稀至100ml 即成。
4、体积比例表示法:常用a+b 或a:b 表示。
a 为溶质,b 为溶剂。
(1+5)盐酸表示1份体积的盐酸溶于5份体积的水中。
5、质量比例表示法:6:4的碳酸钠与碳酸钾的混合试剂,是由6克碳酸钠和4克碳酸钾混合而成。
6、滴定度表示法:用每毫升溶液所滴定被测物质的克数表示(符号为T )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一)水样的采集1、水样原水可以在调节池的进口采集,上一个工艺段的出水为下一个工艺段的进水。
2、采集时要注意水样的代表性。
3、水样采集的类型:瞬时样(单一时间的水样)、平均样(在同一采样点上的不同时间按照加权平均方法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4、采样器一般采用具塞聚乙烯瓶,特殊的水样要用专用采样器,如测定溶解氧要用溶解氧瓶等。
(二)水样的保存1、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1)减缓生物作用。
(2)减缓化合物或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作用。
(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
2、保存措施:(1)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
(2)控制溶液PH值。
(3)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
(4)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
3、采样容器的选择(1)容器不能是新的污染源;(2)不应吸附待测组分(3)所用洗涤剂不能影响水样指标的测定(三)样品采集后要注名采样时间、要监测的项目、水样名称等。
第二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一、监测数据的五性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环境监测结果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1、代表性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要求采集的有效样品。
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反映水质总体的真实状况。
所以在采样时要充分考虑所测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2、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从试样的现场固定、保存、传输,到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影响。
一般用通过对标准样品的分析来了解分析准确度。
3、精密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是监测分析结果的固有属性,必须按照所用方法的特性使之正确实现。
精密性表现为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可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测定。
4、可比性指用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样品的某污染物,所得结果的吻合程度。
5、完整性完整性强调工作整体规划的切实完成,既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获得这些样品的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而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产品,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分析测试方面,代表性、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而可比性又是精密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综合体现,只有前四者具备了,才有可比性而言。
二、检出限检出限为某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的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和噪声水平有关。
三、测定限1、测定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的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
测定下限放映出分析方法能地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
在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它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2、测定上限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量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对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特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不同,测定上限也不同。
四、最佳测定范围最佳测定范围也称有效测定范围,指在限定误差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至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在此范围内能够准确地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
最佳测定范围应小于方法的适用范围。
对测量结果的精密度要求越高,相应的最佳测定范围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