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备考专题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583.50 KB
- 文档页数:137
单元复习课——特色讲座(四)(一)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知识盘点[主干整合][观点表述]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价格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良好的市场秩序。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的要求: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表现在:第一,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第二,枪支、危险品、麻醉品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单一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
2.加强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1)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正确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是主与次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最终决定权在市场手上,由市场说了算,政府则起资源配置的辅助性作用,主要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等。
[典例示范]某市政府为落实民生规划中稳定物价的要求,对大白菜、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
2018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讲座材料北京市特级教师陈老师一、知规律转变思维有实招快速提升1、题型突破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关乎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做题方法或思路典型例子注意事项2、化个为类:做一个题目,通一类题目3、思维转变:学生思维为考生思维学习:围绕提分研究方法审题:与命题人对话解题:用命题人思维答题:与阅卷人对话二、明考纲掌握方法抓根本提高能力(诗歌鉴赏讲义)□考纲解读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突破一、训练读懂(读懂诗句和主旨)读懂诗句:积累知识,掌握方法,训练能力(理解能力)。
读懂主旨:把握类别,知人论世,缘景明情,借助技巧……二、研究题型(做题方法或思路)常见题型做题方法以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破。
由一个题走向一类题的归纳、梳理和研究。
三、精准表达(格式和专业术语)□典型示例一、【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二、【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2018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讲座材料高考作文备考专题突破北京陈维贤一、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导向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思发展的问题。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稳中变显:对认知和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容易跑题。
增加任务型指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二、高考作文备考的着力点1、掌握几种基本写法和写作技巧。
各种文体写法:议论类文章基本写法;文学类文章基本写法。
就事论事写法;就事论理写法。
形象感性写法和抽象理性写法。
熟化审题、文脉、语言等基本写作技巧;掌握完成写作任务技巧。
2、熟化几种基本思维方式。
考场作文的思维类型主要有: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认识换位;由个及类,多维解析;由果溯因,深度生发等。
带着思维上考场,将会灵光咋现,行文起来文脉畅通。
3、积累若干时鲜材料,掌握基本写作素材。
加强素材积累,建立自己的“自留地”“根据地”;打通阅读和考场作文的联系,建立素材与思想、认知的通道;盘活已有的材料和思维,引爆思想,可以解决有东西可写的问题。
前提是:积累的材料必须是“熟悉”的题材,要变成自己的,进入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的生活、与现实能联系起来。
4、深化“四面”等认知能力。
2015起,高考语文命题思想上突出立德树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
只有提高认知水平和思考深度,特别是四大热点话题,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好,说得深入。
带着思想和思考上考场,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高考作文思维及训练1、关联、创意理解句意,透视内涵,建立交集,辨析功能,谋划整合。
显性关联,隐性关联;近意关联,反意关联,创意关联。
2、比较、思辨透视内涵,确定角度,联系实际……直接比较,间接比较;显性比较,隐性比较。
对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探讨一、复习备考的依据性二、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三、复习备考的策略性四、复习备考的前瞻性一、复习备考的依据性1、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这是201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
这一标准势必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深远影响,也势必带来考试评价的变化。
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下面五个方面获得发展:①积累与整合,②感受与鉴赏,③思考与领悟,④应用与拓展,⑤发现与创新。
这些其实在2018年、2018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今后新课标理念会在高考中日益彰显。
新课标的制定者、高考的命题人几乎是原班人马,不少是海归派,他们观念新,教改、课改、考改的呼声也最响,他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实权派,高考试题自然会体现他们的理念。
一、复习备考的依据性1、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依据《考试大纲》。
与《课程标准》相比,《考试大纲》更具体,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是我们高考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
《考试大纲》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三年《考试大纲》的“变”与“不变”的内容。
2002年的《考试大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无疑是这几年变化最大的一年,其变化体现在以下三点:A、增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内容。
B、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
C、诗词鉴赏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
2018年的《考试大纲》变化不大,较好地保持了2002年的连续性,是对2002年考纲的一种微调,使说法更科学,语言更规范。
2018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把标点符号列为考查的内容。
B、正确使用词语的范围(由成语改为熟语)扩大了。
C、文言文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分量增多。
2018年《考试大纲》已定稿下发。
2018年加“※”的四个内容都取消了“※”,意味着这四个知识点可能设题。
这四个知识点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作用其实这四个知识点在以前的高考中都是必考的内容,只是近几年高考没有涉及。
高考题型八“措施类”主观题专题讲座[题型概述]“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
此类设问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典型例题](2012·海南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
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阅卷现场]考生答卷1阅卷点评:完全脱离设问及材料,机械地背书,不可能得高分。
考生答卷2阅卷点评:就题论题,照搬材料,只有措施内容,缺乏原理依据。
考生答卷3阅卷点评:解读信息不完整,漏掉了第二段材料信息。
满分答案(1)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
(2)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题技巧]题型训练八“措施类”主观题(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这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