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疗器械化学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888.50 KB
- 文档页数:47
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内容一、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概述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是指对生产出来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各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测试,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流程1.样品接收与登记样品接收与登记是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第一步。
在接收到样品后,需要对样品进行登记,并记录相关信息,如样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
2.外观质量检查外观质量检查是对医疗器械产品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外观缺陷、尺寸偏差、表面处理等方面。
3.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是对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力学变化进行测试。
主要包括耐压、耐拉、耐弯曲等方面。
4.化学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是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成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测试。
主要包括材料成分、溶解度、酸碱度等方面。
5.生物相容性测试生物相容性测试是对医疗器械产品与人体组织接触时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皮肤刺激试验、黏膜刺激试验、注射试验等方面。
6.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对医疗器械产品是否存在致病菌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细菌培养试验、真菌培养试验等方面。
7.电气安全测试电气安全测试是对带有电气部件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绝缘电阻测试、漏电流测试等方面。
8.辐射安全检测辐射安全检测是对带有放射性元素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符合相关辐射安全标准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辐射剂量测试、辐射污染检测等方面。
9.环境适应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是对医疗器械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情况进行测试。
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
10.功能性能测试功能性能测试是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使用寿命、稳定性、精度等方面。
11.报告编制与审核报告编制与审核是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最后一步。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文号】国食药监械[2005]57号【发布日期】2005-02-04【生效日期】2005-02-0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认可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产品和项目的检测资格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5]57号)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办法》(国药监械〔2003〕125号)的规定,我局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审查组于2004年12月15日至17日对你局所属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进行了现场评审。
经审查,我局认可该所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69种医疗器械和项目(见附件)进行检测。
认可有效期5年。
附件:认可的医疗器械受检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五年二月四日附件:认可的医疗器械受检目录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摘要:1.1类医疗器械的定义和范围2.1类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概述3.1类医疗器械的具体检验项目和方法4.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的实施和监管5.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的意义和作用正文:一、1类医疗器械的定义和范围1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较低风险的医疗器械,主要包括以下类别的产品:- 常规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子、剪刀等);-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采血器等);- 医疗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康复器材(如轮椅、拐杖、助行器等);- 医疗耗材(如棉签、棉球、敷料等);- 体外诊断试剂和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
二、1类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概述1类医疗器械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生物学性能等进行检验;- 生产工艺检验:对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重复性等进行检验;- 成品检验:对成品的性能、质量、安全性等进行检验。
三、1类医疗器械的具体检验项目和方法1类医疗器械的具体检验项目和方法依据产品的类别和特性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物理性能检验:如硬度、韧性、耐磨性等;- 化学性能检验:如腐蚀性、毒性、过敏性等;- 生物学性能检验:如细胞毒性、致敏性、刺激性等;- 功能性检验:如设备的功能、精度和稳定性等;- 安全性检验: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生物安全等。
四、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的实施和监管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的实施和监管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企业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产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监管部门会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企业遵守检验标准。
五、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的意义和作用1类医疗器械检验标准对于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 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保障患者和用户的使用安全;- 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维护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
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人们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是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由国家相关机构制定,并依法实施。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医疗器械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设计要求、生产工艺、材料选择、产品性能等。
例如,对于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其质量标准要求机械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材料无毒无害、易于清洁和消毒等。
而对于一种医用导管,其质量标准则要求产品内外表面光滑、耐化学性能好、可靠性高等。
其次,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只有通过检验,才能确定医疗器械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医疗器械的检验方法有多种,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
物理检验主要是对医疗器械的尺寸、外观等进行检查。
例如,对于一种医用注射器,物理检验会检查其长度、直径、注射针的锋利度等。
物理检验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尺寸符合要求,外观无明显瑕疵。
化学检验则是对医疗器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这种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或排除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溶剂等。
化学检验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试剂,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对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
通过进行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方法,确定医疗器械对组织和生物体的刺激性、毒性等。
生物学检验的目的是排除医疗器械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其安全性。
除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检验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如放射性检验、病原体检验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有不同的检验要求。
总之,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确保其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定医疗器械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产品混合装载经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方案1 验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带针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一次性使用医用透明贴膜、一次性使用自粘式伤口敷料混合装载经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2 验证目的:确定混合灭菌过程及灭菌工艺参数设定的适用性、有效性。
3验证项目:负载装载模式确认、灭菌过程确定、灭菌效果测试、灭菌参数设定。
4验证类别:此次实施的验证是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产品混合装载经环氧乙烷灭菌进行过程确认,即工艺验证.5验证依据:欧盟EN55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和国家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标准。
6验证方案适用灭菌产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产品。
7参加验证部门:技术、质量、设备、生产、灭菌车间、检测中心。
8验证实施部门: 技术、灭菌车间、检测中心。
9 验证文件资料保管部门:技术、检测中心。
10 验证场所:灭菌车间、检测中心11 验证小组的构成根据GB18279—2000和EN550的标准规定,确定了从事环氧乙烷灭菌验证过程中的方案制定及实施操作、微生物检验、设备管理及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再根据设备维护操作、计量器具检定、物理性能及微生物性能测定作了分工,建立了《实施环氧乙烷灭菌验证人员资格确认表》。
见下表:12 收集文献资料需收集:⑴灭菌器及相关设备的主要技术资料。
⑵计量器具的相关的合格证明材料。
⑶环氧乙烷灭菌剂供方的相关资料和用于此次灭菌验证的环氧乙烷灭菌剂的质检单、合格证等相关资料。
⑷灭菌产品的技术文档及图纸。
a.所有有关验证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表单和验证报告由使用(用户)单位妥善保管、存档.b。
建立《实施环氧乙烷混合灭菌验证附件资料明细表》。
13 计量器具的校验灭菌设备上的主要计量器具,如:温控仪、压力表、湿度表、计时器及相应的传感器,在灭菌验证过程中要保证其相应的准确性,其精度符合等级要求。
计量器具必须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使用。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试方法(气相色谱法)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意义: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化学式是C2H4O,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
环氧乙烷具有顽强的扩散和穿透能力,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均有灭杀作用,属于广谱灭菌剂,现在被广泛的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消毒使用。
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关键设备,安装操作、使用管理有其特殊要求,使用环氧乙烷做灭菌剂,可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结核杆菌、细菌、病毒、真菌等。
但因环氧乙烷本身是有毒的致癌物质,对人体毒性伤害非常大,所以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标准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有着严格要求。
检测适用产品范围:适用于所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消毒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部分产品列举如下: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执行标准: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气相色谱法:1. 试验设备:气相色谱仪(品牌:济南兰光)2. 测试原理:在一定温度下,用萃取剂-水萃取样品中所含环氧乙烷(EO),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含量。
3. 标准贮备液制备方法(称重法):取外部干燥的50ml容量瓶,加水约30ml,加瓶塞,称重,精确到0.1mg。
用注射器注入约0.6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
加水至刻度再将此溶液稀释成1× 10-2g/L作为标准贮备液。
4. 测试方法:4.1 取环氧乙烷标准品适量,制成六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各取10ml,制备六个浓度的标准品试样。
4.2 当标准品试样达到气液平衡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应于不同浓度的气体,取平衡后的气体,注入进样器,记录环氧乙烷的峰高(或面积)。
ICSC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80-200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of disinfection for single use medical products(征求意见稿)2009-××-××发布 200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除5.1.3、8.2、10.1.1.4、10.4为推荐性条款外,其余条款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15980-1995。
本标准与GB 15980-1995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按GB/T 1.1、GB/T 1.2的要求和医疗用品的特性修改了标准结构和章的名称;——适用范围增加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营、使用单位及生产企业消毒灭菌车间;——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中有关内容、分类;——增加了接触性创面敷料的阻菌性能及其检验方法;——增加了原辅材料卫生要求及包装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贮存和运输卫生要求;——增加了压力蒸汽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标准及其检验方法;——增加了消毒或灭菌效果确认及其方法;——增加了医疗用品包装的成形和密封性能要求;——修改了产品卫生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修改了生产卫生要求、包装标识要求;——修改了环氧乙烷和电离辐射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标准的检验方法;——删除了附录C初始污染菌数检测、附录D无菌检查法。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是规范性附录,附录F、附录G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无锡宇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健、沈伟、叶蓉春、袁青春、时玉昌、冯忠、徐萍。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产品卫生质量要求,还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或灭菌质量控制要求、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标准、原辅材料、生产、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的卫生要求以及检验方法。
医疗器械化学检验操作规程14233.1-2020
《医疗器械化学检验操作规程》14233.1-2020是一份针对医疗器械的化学检验操作进行规范的文件。
该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化学检验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这份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检验前准备:包括实验室环境要求、检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试剂和溶液的制
备等。
2.检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各种化学检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pH值测定、重金
属检测、残留溶剂检测等。
3.样品处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保存、处理和标识等要求,以确保样品的真实
性和代表性。
4.质量控制:包括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如重复性检验、空白试验、标准
物质对比等。
5.数据处理和报告:规定了检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分析和报告的要求,以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安全和防护:强调了实验室安全和防护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
急处理方案。
请注意,以上仅为可能的内容概述,具体的规程内容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关于这份规程的更多具体信息,建议参考相关的官方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医疗器械化学表征测试ISO 10993-18: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8部分:材料化学表征》已经等同转化为GB/T 16886.18-2011.GB/T 16886.1对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的结构流程框架,给出了应用于材料和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总则。
总则指出,在选择用于器械生产的材料时,首先考虑的是材料与器械用途相一致。
这就需要考虑材料的特征与性能,其中包括化学性能、毒理学性能、物理性能、电性能、形态学以及机械性能。
这些信息在任何生物学评价之前都是很必要的。
按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应该能获得如下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预测材料的生物学反应:(1)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的化学成分,包括加工助剂和残余物,如微量化学物质、清洗剂、消毒剂和检验试剂、酸性和富含物质。
(2)医疗器械生产中所用材料的特性,以及器械的最终形式。
(3)医疗器械材料成分的鉴定。
(4)医疗器械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物质或分解产物的可能性。
生产工艺的变化或生产过程控制不足导致材料结构的变化。
生产材料的组成特性主要由材料的供应商控制,而其他特性主要受最终医疗器械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影响。
一范围本标准为医疗器械的区分和定义提供了框架,从而为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信息。
这一过程包括区分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并确定其潜在的生物暴露。
它包括确定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形态特征。
该标准不涉及与标准实施相关的性能条款,仅限于生物安全评价。
它也不涉及降解产物的任何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标准可用于材料供应商、医疗器械制造商和其他需要评估生物安全性的人员。
如果材料或仪器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则应适用本部分的标准。
所获得的化学表征信息可以用于一些重要的应用中,例如判断你所使用的材料与临床上已建立的材料之间的等效性。
确定最终仪器和原型仪器之间的等效性,并检查用于支持最终仪器评估的原型仪器数据的相关性。
筛选适合医疗器械预期临床应用的新材料。
GB/T 16886的本部分不涉及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见ISO 10993-9、ISO 10993-13、ISO 10993-14和ISO 109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