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设计 2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罗湖高级中学初中部“三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目标 1.经历通过整式乘法公式(a+b)(a-b)=a2-b2的逆向变形得出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2.会用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
重点平方差公式法的结构特征难点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环节(一)课前预习或诊断性测项)分钟)1)温故知新(1)(x+5)(x-5)=_________________:(2)((3x~y)=____________ ;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尝试将它们的结果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孑_25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x2 -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惑2)小组学习(课本99页内容)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是2.温=-----------------------3.判断下列各式中,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y20-y2()-x24-y2o-X2-y2o x-4y204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5-16.x2(2)?-4r(3)4x2-9v2(4)9a2--b24环节(二)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精讲点评(13分钟)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x3-8x(2)-4y2+x2 1;)16(/n+n)2-(/n-n)2(4)注意:公式中的a,b既可以是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
环节(三)课中习(13分钟)1.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是()A.—x2+尸B.—1—n2C.a2—16b2D.9m2-4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4X2⑵9a2p2 -b2q-;—3ay、、4./-16y2困惑(5)9(m+n)2-4(m~n)2(6)'一)‘环节(四)小结(3)小结1.公式法中;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o2.应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j②环节(五)形成性测试(5分钟)1.下列各式中,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l+25a2=(l+5a)(l—5a)B・m2-16m=m(m+4)(m-4)C.x29b2=(x+9b)(x9b)D.16x2=(4+x)(4x)2.因式分解:(1)a2-4=_________________(2)-9s2 +t2=_____________(3)0.25q2-12ip2__________________(4)4x3-36x=________________3.已知a+b=4,a-b=3则a?—b2=______________4.已知x+y=2,则x2-y2+4y的值为______________5.先化再求值:(2a+3b)2—(2a—3b)2,其中a=7]-.bb环节(六)课后习巩固拓展作业1.[2017春•穿城县期末]多项式x2(x—2)+(2—x)因式分解的结果是()A.(X—2) (x2+1)B.(x-2)(x2-1)C.(x-2) (x+1)(x-1)•教学反思D.(x—2) (1+x)(1—x)2.因式分解:(1)[2017•河池]x2-25=(2)[2017•湘潭]tn?-n2=.⑶[2017-大庆]X,一4x=・(4)[2017•扬州]3x2一27=.(5)[2016•贺州](x—2)+m(2—x)=3.把多项式25(m+n)2—16(m —n)2因式分解为4.若x?—9=(x—3)(x+a),则a=.5.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0.49p2-144;(2)(2x+y»—(x+2y».。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1.理解平方差公式,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重点)2.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难点)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能很快知道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与大家交流.2.你能将a 2-b 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类型一】 判定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a 2+(-b )2B .5m 2-20mnC .-x 2-y 2D .-x 2+9解析:A 中a 2+(-b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B 中5m 2-20mn 两项都不是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C 中-x 2-y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D 中-x 2+9=-x 2+32,两项符号相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分解因式:(1)a 4-116b 4;(2)x 3y 2-xy 4. 解析:(1)a 4-116b 4可以写成(a 2)2-(14b 2)2的形式,这样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而其中有一个因式a 2-14b 2仍可以继续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x 3y 2-xy 4有公因式xy 2,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解:(1)原式=(a 2+14b 2)(a 2-14b 2)=(a 2+14b 2)(a -12b )(a +12b ); (2)原式=xy 2(x 2-y 2)=xy 2(x +y )(x -y ).方法总结:分解因式前应先分析多项式的特点,一般先提公因式,再套用公式.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因式为止. 【类型三】 利用因式分解整体代换求值 已知x 2-y 2=-1,x +y =12,求x -y 的值. 解析:已知第一个等式左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x -y 的值.解:∵x 2-y 2=(x +y )(x -y )=-1,x +y =12,∴x -y =-2. 方法总结:有时给出的条件不是字母的具体值,就需要先进行化简,求出字母的值,但有时很难或者根本就求不出字母的值,根据题目特点,将一个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可使运算简便.探究点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因式分解解决整除问题248-1可以被60和70之间某两个自然数整除,求这两个数.解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找出范围内的解即可.解:248-1=(224+1)(224-1)=(224+1)(212+1)(212-1)=(224+1)(212+1)(26+1)(26-1).∵26=64,∴26-1=63,26+1=65,∴这两个数是65和63.方法总结:解决整除的基本思路就是将代数式化为整式乘积的形式,然后分析被哪些数或式子整除.【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利用因式分解计算:(1)1012-992;(2)5722×14-4282×14. 解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再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1012-992=(101+99)(101-99)=400;(2)5722×14-4282×14=(5722-4282)×14=(572+428)(572-428)×14=1000×144×14=36000. 方法总结: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如果通过变形可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则可以使运算简便.【类型三】 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如图,100个正方形由小到大套在一起,从外向里相间画上阴影,最里面一个小正方形没有画阴影,最外面一层画阴影,最外面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cm ,向里依次为99cm ,98cm ,…,1cm ,那么在这个图形中,所有画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多少?解析:相邻两正方形面积的差表示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而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以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解:每一块阴影的面积可以表示成相邻正方形的面积的差,而正方形的面积是其边长的平方,这样就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则S阴影=(1002-992)+(982-972)+…+42-32+22-12=100+99+98+97+…+2+1=5050(cm2).答: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5050cm2.方法总结:首先应找出图形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三、板书设计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首先应注意每个公式的特征.分析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然后再确定公式.如果多项式是二项式,通常考虑应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可提,应先提取公因式,而且还要“提”得彻底,最后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因式要化简;二是分解因式时,每个因式都要分解彻底。
因式分解教案5篇2023因式分解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平方差分解因式;知道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方差特点的辨析,培育观看、分析力量,训练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育逆向思维力量,在分解因式时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公式法或已经学过的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推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假如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大家知道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是互逆关系,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大家先观看下列式子:(1)(x+5)(x-5)=,(2)(3x+y)(3x-y)=,(3)(1+3a)(1-13a)=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探究新知同学独立思索或者与同桌争论。
引导同学得出:①有两项组成,②两项的符号相反,③两项都可以写成数或式的平方的形式。
提问1:能否用语言以及数学公式将其特征表述出来? 2023因式分解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2、熟悉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㈠、情境导入看谁算得快:(抢答)(1)若a=101,b=99,则a2-b2=___________;(2)若a=99,b=-1,则a2-2ab+b2=____________;(3)若x=-3,则20x2+60x=____________。
㈡、探究新知1、请每题答得最快的同学谈思路,得出最佳解题方法。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活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因式分解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对公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实际的因式分解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能够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并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如何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平方差公式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方差公式。
例如:已知多项式x^2 - 4,请将其因式分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结构,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例如多项式的乘法、求解方程等。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a+b)(a-b)=a2-b2 (1)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a2-b2=(a+b)(a-b) (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
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2、公式讲解如x2-16=(x)2-42=(x+4)(x-4)。
9 m 2-4n2=(3 m )2-(2n)2=(3 m +2n)(3 m -2n)四、精讲精练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5-16x2; (2)9a2- b2.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m+n)2-(m-n)2; (2)2x3-8x.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六、作业1、教科书习题2、分解因式:x4-16 x3-4x 4x2-(y-z)23、若x2-y2=30,x-y=-5求x+y《平方差公式》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第五节公式法第二课时内容。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贯穿、渗透在各种代数式问题之中,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和方程组及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和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之后,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而得到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又是因式分解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对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和后面即将要学习的分式化简和计算,对九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二次函数,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学好本节课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学习的整式运算的基础知识,在前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初步体会到了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的互逆关系,通过对乘法公式(a+b)(a-b)=a2-b2的逆向变形,容易得出a2-b2= (a+b)(a-b),但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进行因式分解对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难度,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
【指导思想】以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逐步过渡到新知,进一步应用生活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学有用数学的理念,贯穿类比、换元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讲解习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文字语言应用和准确应用数学符号表达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点,掌握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并能熟练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过程;培养探究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化逆向思维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
提公因式与平方差公式在同一个题中显现时,要先考虑提公因式法,再考虑平方差公式;同时每个因式都要分解完全.
布置作业
课本P45习题12.5第1题中(3)(4)(5),第3题3.通过总结能够让学生对因式分解有更进一步的明白得.
【知识网络】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框架图式总结,更
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A.新课导入□B.情形导入□
导入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假如多项式是二项式,通常考虑应
用平方差公式;假如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可提,应先提取公
因式,而且还要“提”得完全.
②[讲授成效反思]
A.重点□B.难点□C.易错点
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第一应注意每个公式的特点.分析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然后再确定公式.
③[师生互动反思]
师生出示幻灯片后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摸索求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各种错误进行评析.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因式分解教案9篇因式分解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综合运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高次指数的转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案例:我们数学组的观课议课主题:1、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2、如何使学困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___,如何用语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过来就得到_____,如何用语言描述2、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吗若能,请写出分解过程,若不能,说出为什么①-2+y2 ②-2-y2 ③4-92④ (+y)2-(-y)2 ⑤ a4-b43、试总结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是什么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3y-y因式分解吗5、试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是什么师巡回指导,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
生交流热情很高,但把全部问题分析完已用了30分钟。
生展示自学成果。
生1: -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为(y+)(y-)生2: -2+y2=-(2-y2)=-(+y)(-y)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种方法提出负号后,一定要注意括号里的各项要变号。
生3:4-92 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为(2+9)(2-9)生4:不对,应分解为(2+3)(2-3),要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化为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 a4-b4可分解为(a2+b2)(a2-b2)生6:不对,a2-b2 还能继续分解为a+b)(a-b)师:大家争论的很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须化为两个数或两个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反思:这节课我备课比较认真,自学提示的设计也动了一番脑筋,为让学生顺利得出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我设计了问题2,为让学生能更容易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我又设计了问题4,自认为,本节课一定会上的非常成功,学生的交流、合作,自学展示一定会很精彩,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很少,作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独立完成,反思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 我在备课时,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问题2中的③、④、⑤ 多数学生刚预习后不能熟练解答,导致在小组交流时,多数学生都在交流这几题该怎样分解,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难点、重点不突出,若能把问题2改为: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吗为什么可能效果会更好。
《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新民中学赵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4.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看谁算得快:
1、992—1=
2、10032—10022=
你想知道怎样算得快吗?(学生讨论)
我们知道(a+b)(a—b)=a2-b2,是否有结论a2-b2=(a+b)(a
—b )?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学生相互讨论下列问题:
1、公式有什么特点?
2、用语言叙述公式。
3、公式中的a ,b 可以表示什么?
4、根据你对公式的理解,请举出几个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例子,并指出多项式中谁相当于公式中的a ,谁相当于公式中的b ?
以上问题,尽量让学生探索、发现。
(三)、指导运用,巩固知识。
1、判断正误:
(1)x 2+y 2=(x+y )(x –y ) ( )
(2)–x 2+y 2=–(x +y )(x –y ) ( )
(3)x 2–y 2=(x+y )(x –y ) ( )
(4)–x 2–y 2=–(x+y )(x –y ) ( )
2.例题讲解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 2;
(2)9a 2-41
b 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
(2)2x 3-8x .
(3)x 4 –16
以上例题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 、b 不仅可以表示数而且可以表示代数式,引导学生体会多项式中若含于公因式,就要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进一步分解,直至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强化训练,深化知识。
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2b 2-m 2
(2)(m -a )2-(n+b )2 (3)x 2-(a+b -c )2
(4)–16x 4+81y 4
3、如图,在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用a 与b 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并求当a=3.6,b=0.8时的面积.
(五)、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方法?
1、 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的关系。
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3、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满足的条件
(六)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2.4:1(1)(3)(5)(7)2(1)(3)(5)
【板书设计】
§2.3 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a
b
定义:1、平方差公式
2、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例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5–16x 2 (2)9a 2–241b 例2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1)9(x –y )2–(x +y )2 (2)2x 3–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