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期末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1)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8道小题)1. ()的应用为系统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A)运筹学(B)辩证唯物主义(C)哲学(D)系统工程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2. 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A)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B)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C)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D)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你选择的答案:B[正确]3.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A)实现最优化(B)求得满意解(C)调查比较或学习(D)建立概念模型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4. 从事系统分析时,除了用工程和数学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外,考虑到资料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还常常要凭借( )进行判断和优选.(A)系统模型(B)运筹学(C)哲学理念(D)价值观念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5.()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A)建立模型(B)建立方案(C)明确目的(D)收集资料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6. 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
(P121)(A)地方(B)点(C)结合部(D)交叉点7. 为了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统一评价或者将若干个小目标统一为一个较大的目标,这种工作称为( )(A)多目标评价(B)多目标分析(C)目标体系建构(D)目标体系评价8.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信息构成和程序构成().(A)系统要素集分析(B)系统相关性分析(C)系统阶层性分析(D)系统整体性分析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9.(A)递阶控制(B)分布控制(C)分散控制(D)集中控制10.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成本较低、承担中长途客货运输主力任务的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11.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能够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的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12. 水路运输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 )(A)大气污染(B)放射性辐照(C)交通噪声(D)交通振动(E)交通水体污染13.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 )(A)工农业生产布局(B)人口分布(C)消费水平(D)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14.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比原来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的变化情况是( )(A)比原来的均衡运价高(B)比原来的均衡运价低(C)与原来的均衡运价相等(D)不确定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15.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国的上海、大连属于()(A)陆路运输枢纽(B)滨海运输枢纽(C)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D)湖泊运输枢纽你选择的答案:B[正确]16. 按主要交通运输于戏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兰州属于()(A)终端式枢纽(B)伸长式枢纽(C)辐射形枢纽(D)辐射环形枢纽17. 按主要交通运输于戏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郑州、徐州属于()(A)终端式枢纽(B)伸长式枢纽(C)辐射形枢纽(D)辐射环形枢纽你选择的答案:C[正确]18.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B)人口数量、地域位置和大小(C)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和习惯(D)思想观念、自然条件和收入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19.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选择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的地区并进行()(A)合理规划(B)合理组织和布局(C)合理配置(D)合理优化你选择的答案:B[正确]20. 系统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称为系统的()。
西南交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课程代码 0244050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闭卷阅卷教师签字: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 ( )A 目标B 替代方案C 模型与模拟D 指标与评价标准E 决策2、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运载量大B 运价较高C 运输成本较低D 灵活性强E 送达速度较快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 ( )A 铁路系统B 公路系统C 港口系统D 内河系统E 民航系统4、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的 ( )A 整体性B 集合性C 相关性D 层次性E 衍生性5、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 )A 交通运输行业规划B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C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D 交通运输布局规划E 交通运输专项工程规划6、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A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B 经济发展水平C 自然资源的分布D 旅行费用E 居民消费水平7、在供需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结构产生收敛结果的原因是 ( )A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大B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C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D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小E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B 交通流密度较大C 具有方向性D 由线路和港站构成E 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9、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类,交通运输枢纽包括 ( )A 横列式枢纽B 混合枢纽C 陆路枢纽D 地方枢纽E 中转枢纽10、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 )A 开放性B 复杂性C 深入性D 连通性E 互补性班 级 学 号 姓 名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3、 什么是交通运输供给?它具有哪些特点?4、 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5、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
交通运输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交通运输的主要任务是()。
A. 组织运输生产B. 组织运输服务C. 组织运输管理D. 组织运输经营答案:A2. 交通运输系统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A.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枢纽B.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组织C.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服务D.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企业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交通运输的特点?()A. 广泛性B. 连续性C. 复杂性D. 独立性答案:D4. 交通运输业属于()。
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第四产业答案:C5.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
A. 先行作用B. 支撑作用C. 保障作用D. 替代作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交通运输的分类方式包括()。
A. 按运输方式B. 按运输对象C. 按运输距离D. 按运输目的答案:ABCD7.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包括()。
A. 综合化B. 快速化C. 智能化D. 绿色化答案:ABCD8. 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运输需求预测B. 运输网络规划C. 运输设施规划D. 运输政策规划答案:ABCD9. 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A. 运输组织B. 运输调度C. 运输安全D. 运输服务答案:ABCD10. 交通运输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运输咨询B. 运输代理C. 运输保险D. 运输信息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答案:正确12. 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一产业。
()答案:错误13. 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作用、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
()答案:正确14.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答案:错误15. 交通运输规划只涉及运输需求预测。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
答案: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包括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学考试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1、在交通运输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构成运输过程的基本要素?A.运输线路B.运输工具C.运输参与者D.运输对象2、下列哪一项不是铁路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A.覆盖范围广B.速度快C.节能环保D.灵活性强3、下列哪一项不是公路运输的特点?A.门到门的运输B.快速响应C.大量长距离运输D.高效的时间管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水路运输的特点?A.运输成本低B.运输能力大C.受自然条件影响大D.运输速度慢E.适合长距离运输2、下列哪些是航空运输的特点?A.速度快B.安全性高C.覆盖范围广D.运输成本低E.受天气影响大三、简答题1、请简述交通运输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2、请比较交通运输中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学的范畴?()A.大气污染B.水污染C.生态系统的破坏D.古代文化的保护2、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工业生产B.交通运输C.农业活动D.太阳辐射3、下列哪一项是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A.减少污染源B.开发新资源C.全部关闭污染企业D.无限制地发展经济4、下列哪一项是对环境保护的正确理解?()A.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无关B.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全民参与C.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对立面,不能同时进行D.环境保护是自然演化的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5、下列哪一项是对环境破坏的正确描述?()A.环境破坏是可逆的,可以自然恢复B.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通过人为手段恢复C.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无法通过任何手段恢复D.环境破坏是可逆的,可以通过任何手段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请描述一下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3、请简述一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一下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主要是指()A.运输设备能力协调B.运输方式能力协调C.“线”能力协调D.“点”能力协调E.“点”“线”能力协调2.含有随机(模糊)参数的数学规划称为随机(模糊)规划,二者统称为()A.非线性规划B.整数规划C.动态规划D.不确定规划3.我国公路运输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式是()A.集中控制B.递阶控制C.分散控制D.分布控制4.系统工程中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基本观点包括()等A.综合观点B.整体观点C.层次观点D.发展观点E.价值观点5.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A.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B.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C.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D.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6.综合评价的原则()A.自治性原则(一致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相对性原则D.目的性原则E.可比性原则7.按主要交通运输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郑州、徐州属于()A.辐射环形枢纽B.辐射形枢纽C.终端式枢纽D.伸长式枢纽8.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等子系统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管道运输D.水路运输E.公路运输9.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B.思想观念、自然条件和收入C.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和习惯D.人口数量、地域位置和大小10.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性质,称为系统的()A.集合性B.阶层性C.相关性D.环境适应性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DE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ABCDE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ABCDE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BCDE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D。
A .基本通行能力B .可能通行能力C .实用通行能力D .设计通行能力 6.设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为 ,则该车流的最大流量为( )。
A.1210辆/h B.968辆/h C.1320辆/h D.1000辆/h 7.美国道路服务水平分为( )级,我国道路服务水平一般分为( )级,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6/4 B.6/6 C.4/4 D.4/6 8.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模型较为合适( )。
A.重力模型法 B.弗雷特法 C.平均增长率法 D.均衡增长率法 9.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
A.交通密度为0 B.交通密度很小 C.交通密度适中 D.交通密度很大 10.道路上车流行驶车速为30km/h ,测得的平均车头间距为20m ,则该路段的交通量是( )。
A.1500辆/h B.1600辆/h C.1400辆/h D.1800辆/h 二、填空题:(10×1分=10分) 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_______。
3.人们把______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4.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________、_____、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______、______。
5.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_____和______。
6.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_______。
评分人 得分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_______位小时交通量。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
答: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是由一系列的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交通电视监控(TNS);交通信息服务(TIS);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的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和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的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的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的拥挤程度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的组成和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的卫星,三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所组成;GPS的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
3、APTS的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5、快速公交系统(BRT0);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4、停车收费带来的效益主要有哪些?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的问题;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④提高停车的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和停车管理费用。
装 订 线 ●●●《交通系统分析》课程期末考试(A)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
1. 地点车速 2. 时间平均速度 3. 基本路段4. 信号交叉口延误5. 跟驰理论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总分20分)。
1. 稳态延误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2. 系统评价理论基础? 3. 驾驶员的反应四过程? 4. 交通稳定性的内容?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总分20分)。
1. 协调控制与孤立信号交叉延误模型的区别?2. 以信号交叉口为例,试给出信号交叉口模拟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
四、计算题题(总分45分)。
1.一列车队在道路上行驶,车速为36km/h ,流量为720辆/h 。
车队行驶到一交叉口处遇红灯。
停车时,车头空距为8米,红灯时间为30秒,求:红灯时间停车车辆数。
(10分)2. 某一运输问题的产销平衡表和单位运价表如下图所示:求:(1)用西北角法建立初始调运方案;(2)找出该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
(15分)3.已知某快速干道上车流速度(KM/h)与密度(辆/KM)具有: u 0.103=1.547-0.00256K 之关系。
现知一列u 1 =50KM/h 的车流中插入u 2 =12KM/h 的低速车,并不能超车而集结形成速度为u 2的拥挤车流。
此低速车在行驶2KM 后离去,拥挤车队随之离散形成具有速度u 3=30KM/h 的状态。
试求: (20分) 1.拥挤车队消散的时间t s ; 2.拥挤车队持续的时间t j ; 3.拥挤车队最长时的车辆数N m ; 4.拥挤车辆的总数N ;5.拥挤车辆所占用过的道路总长度L ;6.车流速度从V 1降低至V 2而延误的总时间T 。
交通系统分析》课程期末考试(A)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
1. 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的瞬时车速。
2. 时间平均速度;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3. 基本路段: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有()A.综合运输功能B.生产功能C.旅客运输功能D.国防功能E.国民经济循环功能2.()就是传递信号的通道。
A.译码B.信道C.信源D.信宿3.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A.项目B.自然C.系统D.工程4.整数规划可分为()几类A.非线性整数规划B.线性整数规划C.目标整数规划D.多目标整数规划E.0-1规划5.交通运输枢纽内的协调形式包括()A.经济协调B.法规协调C.技术设备协调D.技术作业协调E.信息协调6.信息理论可分为()方面A.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基本信息理论B.以编码为中心的信息理论C.以程序为中心的信息理论D.以信号为主要对象的信息理论7.交通运输系统可划分为()A.航空运输系统B.管道运输系统C.水上运输系统D.地面运输系统8.综合评价的原则()A.自治性原则(一致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相对性原则D.目的性原则E.可比性原则9.()是由若干种运输(其中包括不少于两种干线运输)所联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完成着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和地方作业。
A.车站B.编组站C.交通运输枢纽D.中转站10.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A.结合部B.点C.地方D.交叉点11.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比原来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的变化情况是()A.比原来的均衡运价高B.比原来的均衡运价低C.与原来的均衡运价相等D.不确定12.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系统元素和功能的()A.阶层分布B.环境优化C.协调关系D.功能目标13.系统思想的丰富实践内容来自()A.运筹学B.经济学C.系统科学D.系统工程14.生产布局又称()A.资源配置B.结构配置C.生产配置D.生产结构E.生产分布15.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A.静态系统B.概念C.封闭系统D.动态系统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主要包括()A.生产功能(货运)B.旅客运输功能(客运)C.循环功能(国际、国内流通)D.国防功能2.交通运输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旅客和货物()的需要。
西南交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0244050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闭卷
阅卷教师签字: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 ( )
A 目标
B 替代方案
C 模型与模拟
D 指标与评价标准
E 决策
2、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
A 运载量大
B 运价较高
C 运输成本较低
D 灵活性强
E 送达速度较快
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 ( )
A 铁路系统
B 公路系统
C 港口系统
D 内河系统
E 民航系统
4、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的 ( )
A 整体性
B 集合性
C 相关性
D 层次性
E 衍生性
5、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 )
A 交通运输行业规划
B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C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
D 交通运输布局规划
E 交通运输专项工程规划
6、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
A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
B 经济发展水平
C 自然资源的分布
D 旅行费用
E 居民消费水平
7、在供需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结构产生收敛结果的原因是 ( )
A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大
B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
C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D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小
E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
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
B 交通流密度较大
C 具有方向性
D 由线路和港站构成
E 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
9、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类,交通运输枢纽包括 ( )
A 横列式枢纽
B 混合枢纽
C 陆路枢纽
D 地方枢纽
E 中转枢纽
10、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 )
A 开放性
B 复杂性
C 深入性
D 连通性
E 互补性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
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3、 什么是交通运输供给?它具有哪些特点?
4、 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5、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
三、分析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1、已知某系统的元素P 1~P 8之间的关系由可达矩阵R 表示,请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求出该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写出完整的分析步骤。
⎥⎥⎥⎥⎥⎥⎥⎥⎥⎥⎥⎦
⎤
⎢⎢⎢⎢⎢⎢⎢
⎢⎢⎢⎢⎣⎡=11
1
1
1
11101001001000000011101100101010001001010000001000100001R 2、某运输企业对其产品策略进行调整,目前有2个方案,收益期均为10年。
A 方案为:只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1800万元。
B 方案为:先开发中、短途运输产品,投资800万元。
3年后,若经营状况好,则预计今后一直经营状况好,继续开发该产品,追加投资300万元。
若经营情况不好,或暂停经营该产品,此时每年损失10万元;或转而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500万元。
据预测,长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6,销路差的概率为0.4;中、短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9,销路差的概率是0.1。
相应产品的年损益值见下表。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材料1:京沪高速铁路两端连接我国两个较大的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是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带。
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材料2:现有的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
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预计将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形成快捷的大能力运输通道。
材料3:2008年4月18日,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
从开始论证到最终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走过了十几年漫长的历程。
在这过程中,京沪高铁到底是采用磁悬浮技术、轮轨技术,还是其它技术也经历了多次广泛讨论。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通道建设的思路,并对京沪高铁的技术选择问题建立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