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期末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1)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8道小题)1. ()的应用为系统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A)运筹学(B)辩证唯物主义(C)哲学(D)系统工程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2. 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A)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B)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C)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D)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你选择的答案:B[正确]3.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A)实现最优化(B)求得满意解(C)调查比较或学习(D)建立概念模型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4. 从事系统分析时,除了用工程和数学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外,考虑到资料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还常常要凭借( )进行判断和优选.(A)系统模型(B)运筹学(C)哲学理念(D)价值观念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5.()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A)建立模型(B)建立方案(C)明确目的(D)收集资料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6. 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
(P121)(A)地方(B)点(C)结合部(D)交叉点7. 为了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统一评价或者将若干个小目标统一为一个较大的目标,这种工作称为( )(A)多目标评价(B)多目标分析(C)目标体系建构(D)目标体系评价8.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信息构成和程序构成().(A)系统要素集分析(B)系统相关性分析(C)系统阶层性分析(D)系统整体性分析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9.(A)递阶控制(B)分布控制(C)分散控制(D)集中控制10.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成本较低、承担中长途客货运输主力任务的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11.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能够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的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12. 水路运输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 )(A)大气污染(B)放射性辐照(C)交通噪声(D)交通振动(E)交通水体污染13.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 )(A)工农业生产布局(B)人口分布(C)消费水平(D)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14.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比原来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的变化情况是( )(A)比原来的均衡运价高(B)比原来的均衡运价低(C)与原来的均衡运价相等(D)不确定你选择的答案:D[正确]15.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国的上海、大连属于()(A)陆路运输枢纽(B)滨海运输枢纽(C)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D)湖泊运输枢纽你选择的答案:B[正确]16. 按主要交通运输于戏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兰州属于()(A)终端式枢纽(B)伸长式枢纽(C)辐射形枢纽(D)辐射环形枢纽17. 按主要交通运输于戏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郑州、徐州属于()(A)终端式枢纽(B)伸长式枢纽(C)辐射形枢纽(D)辐射环形枢纽你选择的答案:C[正确]18.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B)人口数量、地域位置和大小(C)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和习惯(D)思想观念、自然条件和收入你选择的答案:A[正确]19.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选择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的地区并进行()(A)合理规划(B)合理组织和布局(C)合理配置(D)合理优化你选择的答案:B[正确]20. 系统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称为系统的()。
西南交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课程代码 0244050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闭卷阅卷教师签字: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 ( )A 目标B 替代方案C 模型与模拟D 指标与评价标准E 决策2、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运载量大B 运价较高C 运输成本较低D 灵活性强E 送达速度较快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 ( )A 铁路系统B 公路系统C 港口系统D 内河系统E 民航系统4、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的 ( )A 整体性B 集合性C 相关性D 层次性E 衍生性5、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 )A 交通运输行业规划B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C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D 交通运输布局规划E 交通运输专项工程规划6、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A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B 经济发展水平C 自然资源的分布D 旅行费用E 居民消费水平7、在供需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结构产生收敛结果的原因是 ( )A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大B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C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D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小E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B 交通流密度较大C 具有方向性D 由线路和港站构成E 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9、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类,交通运输枢纽包括 ( )A 横列式枢纽B 混合枢纽C 陆路枢纽D 地方枢纽E 中转枢纽10、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 )A 开放性B 复杂性C 深入性D 连通性E 互补性班 级 学 号 姓 名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3、 什么是交通运输供给?它具有哪些特点?4、 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5、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
交通运输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交通运输的主要任务是()。
A. 组织运输生产B. 组织运输服务C. 组织运输管理D. 组织运输经营答案:A2. 交通运输系统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A.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枢纽B.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组织C.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服务D. 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企业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交通运输的特点?()A. 广泛性B. 连续性C. 复杂性D. 独立性答案:D4. 交通运输业属于()。
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第四产业答案:C5.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
A. 先行作用B. 支撑作用C. 保障作用D. 替代作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交通运输的分类方式包括()。
A. 按运输方式B. 按运输对象C. 按运输距离D. 按运输目的答案:ABCD7.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包括()。
A. 综合化B. 快速化C. 智能化D. 绿色化答案:ABCD8. 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运输需求预测B. 运输网络规划C. 运输设施规划D. 运输政策规划答案:ABCD9. 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A. 运输组织B. 运输调度C. 运输安全D. 运输服务答案:ABCD10. 交通运输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运输咨询B. 运输代理C. 运输保险D. 运输信息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答案:正确12. 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一产业。
()答案:错误13. 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作用、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
()答案:正确14.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答案:错误15. 交通运输规划只涉及运输需求预测。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
答案: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包括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学考试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1、在交通运输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构成运输过程的基本要素?A.运输线路B.运输工具C.运输参与者D.运输对象2、下列哪一项不是铁路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A.覆盖范围广B.速度快C.节能环保D.灵活性强3、下列哪一项不是公路运输的特点?A.门到门的运输B.快速响应C.大量长距离运输D.高效的时间管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水路运输的特点?A.运输成本低B.运输能力大C.受自然条件影响大D.运输速度慢E.适合长距离运输2、下列哪些是航空运输的特点?A.速度快B.安全性高C.覆盖范围广D.运输成本低E.受天气影响大三、简答题1、请简述交通运输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2、请比较交通运输中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学的范畴?()A.大气污染B.水污染C.生态系统的破坏D.古代文化的保护2、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工业生产B.交通运输C.农业活动D.太阳辐射3、下列哪一项是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A.减少污染源B.开发新资源C.全部关闭污染企业D.无限制地发展经济4、下列哪一项是对环境保护的正确理解?()A.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无关B.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全民参与C.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对立面,不能同时进行D.环境保护是自然演化的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5、下列哪一项是对环境破坏的正确描述?()A.环境破坏是可逆的,可以自然恢复B.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通过人为手段恢复C.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无法通过任何手段恢复D.环境破坏是可逆的,可以通过任何手段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请描述一下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3、请简述一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一下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主要是指()A.运输设备能力协调B.运输方式能力协调C.“线”能力协调D.“点”能力协调E.“点”“线”能力协调2.含有随机(模糊)参数的数学规划称为随机(模糊)规划,二者统称为()A.非线性规划B.整数规划C.动态规划D.不确定规划3.我国公路运输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式是()A.集中控制B.递阶控制C.分散控制D.分布控制4.系统工程中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基本观点包括()等A.综合观点B.整体观点C.层次观点D.发展观点E.价值观点5.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A.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B.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C.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D.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6.综合评价的原则()A.自治性原则(一致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相对性原则D.目的性原则E.可比性原则7.按主要交通运输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我国的郑州、徐州属于()A.辐射环形枢纽B.辐射形枢纽C.终端式枢纽D.伸长式枢纽8.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等子系统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管道运输D.水路运输E.公路运输9.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B.思想观念、自然条件和收入C.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和习惯D.人口数量、地域位置和大小10.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性质,称为系统的()A.集合性B.阶层性C.相关性D.环境适应性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DE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ABCDE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ABCDE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BCDE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D。
A .基本通行能力B .可能通行能力C .实用通行能力D .设计通行能力 6.设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为 ,则该车流的最大流量为( )。
A.1210辆/h B.968辆/h C.1320辆/h D.1000辆/h 7.美国道路服务水平分为( )级,我国道路服务水平一般分为( )级,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6/4 B.6/6 C.4/4 D.4/6 8.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模型较为合适( )。
A.重力模型法 B.弗雷特法 C.平均增长率法 D.均衡增长率法 9.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
A.交通密度为0 B.交通密度很小 C.交通密度适中 D.交通密度很大 10.道路上车流行驶车速为30km/h ,测得的平均车头间距为20m ,则该路段的交通量是( )。
A.1500辆/h B.1600辆/h C.1400辆/h D.1800辆/h 二、填空题:(10×1分=10分) 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_______。
3.人们把______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4.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________、_____、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______、______。
5.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_____和______。
6.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_______。
评分人 得分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_______位小时交通量。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
答: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是由一系列的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交通电视监控(TNS);交通信息服务(TIS);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的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和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的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的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的拥挤程度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的组成和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的卫星,三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所组成;GPS的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
3、APTS的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5、快速公交系统(BRT0);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4、停车收费带来的效益主要有哪些?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的问题;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④提高停车的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和停车管理费用。
装 订 线 ●●●《交通系统分析》课程期末考试(A)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
1. 地点车速 2. 时间平均速度 3. 基本路段4. 信号交叉口延误5. 跟驰理论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总分20分)。
1. 稳态延误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2. 系统评价理论基础? 3. 驾驶员的反应四过程? 4. 交通稳定性的内容?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总分20分)。
1. 协调控制与孤立信号交叉延误模型的区别?2. 以信号交叉口为例,试给出信号交叉口模拟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
四、计算题题(总分45分)。
1.一列车队在道路上行驶,车速为36km/h ,流量为720辆/h 。
车队行驶到一交叉口处遇红灯。
停车时,车头空距为8米,红灯时间为30秒,求:红灯时间停车车辆数。
(10分)2. 某一运输问题的产销平衡表和单位运价表如下图所示:求:(1)用西北角法建立初始调运方案;(2)找出该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
(15分)3.已知某快速干道上车流速度(KM/h)与密度(辆/KM)具有: u 0.103=1.547-0.00256K 之关系。
现知一列u 1 =50KM/h 的车流中插入u 2 =12KM/h 的低速车,并不能超车而集结形成速度为u 2的拥挤车流。
此低速车在行驶2KM 后离去,拥挤车队随之离散形成具有速度u 3=30KM/h 的状态。
试求: (20分) 1.拥挤车队消散的时间t s ; 2.拥挤车队持续的时间t j ; 3.拥挤车队最长时的车辆数N m ; 4.拥挤车辆的总数N ;5.拥挤车辆所占用过的道路总长度L ;6.车流速度从V 1降低至V 2而延误的总时间T 。
交通系统分析》课程期末考试(A)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
1. 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的瞬时车速。
2. 时间平均速度;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3. 基本路段: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有()A.综合运输功能B.生产功能C.旅客运输功能D.国防功能E.国民经济循环功能2.()就是传递信号的通道。
A.译码B.信道C.信源D.信宿3.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A.项目B.自然C.系统D.工程4.整数规划可分为()几类A.非线性整数规划B.线性整数规划C.目标整数规划D.多目标整数规划E.0-1规划5.交通运输枢纽内的协调形式包括()A.经济协调B.法规协调C.技术设备协调D.技术作业协调E.信息协调6.信息理论可分为()方面A.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基本信息理论B.以编码为中心的信息理论C.以程序为中心的信息理论D.以信号为主要对象的信息理论7.交通运输系统可划分为()A.航空运输系统B.管道运输系统C.水上运输系统D.地面运输系统8.综合评价的原则()A.自治性原则(一致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相对性原则D.目的性原则E.可比性原则9.()是由若干种运输(其中包括不少于两种干线运输)所联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完成着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和地方作业。
A.车站B.编组站C.交通运输枢纽D.中转站10.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A.结合部B.点C.地方D.交叉点11.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比原来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的变化情况是()A.比原来的均衡运价高B.比原来的均衡运价低C.与原来的均衡运价相等D.不确定12.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系统元素和功能的()A.阶层分布B.环境优化C.协调关系D.功能目标13.系统思想的丰富实践内容来自()A.运筹学B.经济学C.系统科学D.系统工程14.生产布局又称()A.资源配置B.结构配置C.生产配置D.生产结构E.生产分布15.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A.静态系统B.概念C.封闭系统D.动态系统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主要包括()A.生产功能(货运)B.旅客运输功能(客运)C.循环功能(国际、国内流通)D.国防功能2.交通运输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旅客和货物()的需要。
2005试题A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 A 、B 、C 为任意随机事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答C 】A. 若A 与B 互不相容,B 与C 互不相容,则A 与 C 互不相容.B. 若A 与B 独立,B 与C 独立,则A 与C 独立.C. 若A 包含B ,B 包含C ,则A 包含C.D. 若A 与B 对立,B 与C 对立,则A 与C 对立.2. 有下面的随机试验:记录一个小组(共8人)一次交通运输统计课程考试的平均成绩(小组各成员的成绩以百分制整数记录)。
其样本空间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 【答C 】A. 100B. 101C. 801D. 8003. 如果将一枚骰子连掷两次,记X =“出现的点数之和”,则概率P {X ≥8}的值等于 【答A 】A. 15/36B. 18/36C. 10/36D. 21/364.. 判断以下两个命题:①样本均值是总体数学期望的无偏估计,②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则正确的判断是 【答A 】A. ①正确,②正确B. ①正确,②错误C. ①错误,②正确D. ①错误,②错误5. 通常所说的“三对比”分析法,不包括 【答C 】A. 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B. 本期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对比C. 本期实际数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D. 本期实际数与去年同期实际数对比6. 下列指标中,属于正指标的是 【答A 】A. 学生平均学分绩点B. 运输成本C. 教学班学生缺勤率D. 列车晚点率7. 某客车标记客位为29座,则其属于 【答B 】A. 大型客车B. 中型客车C. 小型客车D. 微型客车8.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答D 】A. 全路客运量等于各铁路局客运量之和.B. 空车走行率等于空周距与全周距之比.C. 全路工作量等于各铁路局工作量之和.D. 全路换算周转量等于各铁路局换算周转量之和.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 1. 试回答用最小二乘法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思想。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2.列车的客运周转指标有()。
A.列车周转时间B.运用车辆数C.断面客流量D.车辆平均日车公里3.下列哪项不属于车辆客运组织的目的?()A.保证客流运送的安全B.大程度缩减客流运送的过程C.尽量减少乘客出行的时间D.避免拥挤,及时疏散大客流4.二分格运行图常用于()。
A.编制新运行图时B.调度指挥时C.市郊铁路运行图D.日常指挥中绘制实绩运行图5.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的类型有()。
A.集中统一的总、分公司型B.事业总部制的总、分公司型C.事权分设置的独立法人型D.多元互补性企业集团型6.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有()。
A.增加列车运能B.增强售检票能力C.采取临时疏导措施D.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7.8.关于设计能力的等式,正确的为()。
A.设计能力=线路能力×每列车车辆数×每辆车定员数B.设计能力=每列车车辆数×每辆车定员数C.设计能力=线路能力×每辆车定员数D.设计能力=线路能力×每列车车辆数9.线路能力主要取决于()。
A.最小列车间隔B.最小列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C.车站停留时间D.高峰发散系数10.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为()。
A.>40000人B.>30000人C.>20000人D.>10000人1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有两种工况:牵引及制动。
()A.错误B.正确12.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明晰企业各个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为基本内容,以确定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为核心的一种企业制度。
()A.错误B.正确13.下列不属于直线制组织结构的特点()。
A.设置简单、权责分明B.行政领导逐级负责,高度集权C.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D.信息沟通方便14.运行阻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交通运输工程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试述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和系统管理的主要策略。
(10%)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1)优先发展策略公交专用道、多乘员车辆优先服务(2)限制发展策略限制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耗高的车辆(3)禁止出行策略禁止进入某些区域,交叉口、路段禁行(4)经济杠杆策略通过中心区高额停车收费、拥挤收费等来平滑交通量,调节出行方式、出行时间2、交通系统管理策略(1)节点交通管理策略交叉口控制方式-无控制、信号控制、环形、立体交叉口管理方式-进口拓宽、渠化、信号配时优化交叉口转向限制方式-禁止左转(2)干线交通管理策略单行线、公交专用线、货运禁行线、自行车专用线、自行车禁行线、“绿波”线(3)区域交通管理策略区域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二、试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前景和设想。
(2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从市场导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由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发展的关键阶段,局部地区出现集中爆发式增长,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定进步全面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3)充电设施发展环境更加完善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发展较快,相比于以前更加完善,但是充电设施数量相对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仍然偏少。
(4)商业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创新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取得很多的创新,包括在车辆研发生产、车辆租赁销售和充电使用等环节都有新的探索。
(5)当前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核心技术提升缓慢、过度依靠政府补贴、基础设施不足、存在地方保护顽疾市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发展前景和设想:(1)集中资源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2)加快发展并合理规划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3)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体系(4)加快新能源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及城镇地区的销售推广随着世界各国对汽车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必走之路,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大发展阶段。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车型,由于其能够长途行驶优势,未来一段时期仍有较大市场,纯电动、燃料电池、氢发动机汽车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学》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城市交通新形式有(呼叫公共汽车)、(轨道公共汽车)、(干支兼容公共汽车)、(信息化公共汽车)、(共用公共汽车)五种;2.现代五种运输方式是指(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3.大客车按用途可分为(市区)公共汽车、(市郊)公共汽车和(长途)公共汽车;4.基本客票可分为(成人)票、(未成年人)票、(免)票、(特殊身份人)票;5.客流调查一般有(问卷)法、(观察)法和(问询)法;6.按照货物运输过程,港站货运作业可分为(始发港站)、(运输途中)、(终点港站);7.1899年,第一辆公共汽车在(英)国问世;8.低速公共交通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9.从发展层次看,公共交通可以区分三个阶段:(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现代化)阶段;10.售票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方便)、(准确)、(迅速)、(及时);11.低速公共交通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快速公共交通有(地铁)、(轻轨)、(城市铁路)、(单轨车)等;二、判断题1.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我国的冯如在民国时期发明的,他驾机回国参加北伐战争时因飞机失事牺牲;(×)2.钢轨之间必须留下空隙,不然的话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会使钢轨受到损坏;(√)3.桥隧是指桥梁、隧道的简称;(×)4.正在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的“深圳号”战舰是我国常见的以城市命名的海军惯例;(√)5.枢纽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6.船舶的丈量主要是为了确定船舶的大小。
通常有两种方法;(×)7.依据客票购买的人身保险费也应成为附加票的内容;(√)8.牵出线调车,是铁路运输中最重要的调车作业方式;(×)9.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时刻表的图解表示格式;(√)10.航行管制是对空中交通的管理与控制;(√)三、单项选择题1.计划车容量的计算公式为(A)A.Q*=Q×yB.Q*=Q/yC.Q*=Q+yD.Q*=Q-y2.高度层是指(C)A.高度B.海拔高度C.飞行高度D.前面三项的总称3.动载重利用率=(A)A.(完成的货物周转量/有载总行程)X100%B.(完成的货物周转量+有载总行程)X100%C.(完成的货物周转量-有载总行程)X100%D.(完成的货物周转量X载总行程)X100%4.未成年人免票或减票的依据是(A)A.身高B.体重C.年龄D.性别5.水翼船是指(B)A.能在水中飞行的船B.高速行驶时产生升力C.低速行驶时产生升力D.中速行驶时产生升力6.挂车是指(A)A.自身没有原动力B.自身有原动力C.有时自身没有原动力D.有时自身有原动力7.飞机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飞行是由(C)兄弟完成的A.卡特B.瓦特C.莱特D.亨特8.我国绝大多数线路的轨距为(C)mm.A.1676B.1000C.1435D.7629.滚装船是指用来装运(C)为单元的船舶。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确定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要充分利用区域的各种运输资源,发挥其潜力,形成()A.设备运输能力B.综合运输能力C.线路运输能力D.最大运输能力2.()就是传递信号的通道。
A.译码B.信道C.信源D.信宿3.水路运输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A.放射性辐照B.大气污染C.交通水体污染D.交通振动E.交通噪声4.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A.结合部B.点C.地方D.交叉点5.整数规划可分为()几类A.非线性整数规划B.线性整数规划C.目标整数规划D.多目标整数规划E.0-1规划6.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比原来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的变化情况是()A.比原来的均衡运价高B.比原来的均衡运价低C.与原来的均衡运价相等D.不确定7.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有()A.综合运输功能B.生产功能C.旅客运输功能D.国防功能E.国民经济循环功能8.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主要是指()A.运输设备能力协调B.运输方式能力协调C.“线”能力协调D.“点”能力协调E.“点”“线”能力协调9.交通运输系统的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关系?()A.矛盾目标、相关目标、互补目标B.独立目标、矛盾目标、相关目标C.对立目标、独立目标、互补目标D.互补目标、独立目标、相关目标10.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阶段A.模型变换B.数据准备C.建模D.仿真试验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ABCDE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BCDE8.参考答案:CDE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ACD。
运输管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输管理中,货物运输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安全性B. 及时性C. 经济性D. 随机性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运输管理的主要功能?A. 运输规划B. 运输执行C. 运输监控D. 产品制造答案:D3. 在运输管理中,以下哪项不是运输成本的组成部分?A. 直接成本B. 间接成本C. 固定成本D. 变动成本答案:D4. 运输管理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高运输效率B. 降低运输成本C. 增加运输风险D. 提升客户满意度答案:C5. 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基于以下哪些因素?A. 货物类型B. 运输成本C. 运输时间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运输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货物从_________安全、及时、经济地运输到目的地。
答案:起点7. 运输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成本预测;成本控制8. 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货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价值。
答案:重量;体积9. 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责任包括确保货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安全;完整10.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关于运输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决策支持。
答案:信息;数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运输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答案:运输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是确保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高效、安全、及时,同时控制运输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
12. 描述运输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步骤。
答案:风险管理在运输管理中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识别、评估和控制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减少损失和提高运输效率。
实施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13. 解释什么是多式联运,并说明其优势。
答案:多式联运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进行货物运输的过程。
交通运输教师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障国家安全C.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交通运输的基本要素?A. 运输工具B. 运输对象C. 运输时间D. 运输人员答案:C3. 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运输效率B. 减少运输成本C. 保障运输安全D. 以上都是答案:D4. 交通运输管理中,哪个环节是最为关键的?A. 运输计划制定B. 运输过程监控C. 运输结果评估D. 运输资源配置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交通运输中的运输方式?A. 公路运输B. 铁路运输C. 航空运输D. 地下运输答案:D6. 交通运输中的“绿色交通”主要指的是什么?A.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排放B. 提高运输速度C. 降低运输成本D. 提高运输工具的载客量答案:A7. 以下哪项是交通运输中常用的优化方法?A. 线性规划B. 非线性规划C. 动态规划D. 以上都是答案:D8. 交通运输中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含哪些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通信技术C. 信息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9. 交通运输中的“多式联运”指的是什么?A. 单一运输方式的运输B. 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使用C. 只使用铁路运输D. 只使用公路运输答案:B10. 以下哪项是交通运输中的安全问题?A. 运输工具的故障B. 运输过程中的事故C. 运输人员的失误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交通运输中的运输工具包括哪些?A. 汽车B. 火车C. 飞机D. 轮船答案:ABCD2. 交通运输中的运输对象主要有哪些?A. 旅客B. 货物C. 信息D. 资金答案:ABC3. 交通运输中的运输方式按运输媒介可分为哪些?A. 陆运B. 水运C. 空运D. 管道运输答案:ABCD4. 交通运输中的运输效率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A. 优化运输路线B. 提高运输工具的速度C.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延误D. 增加运输工具的载客量或载货量答案:ABCD5. 交通运输中的运输成本包括哪些?A. 燃料成本B. 人工成本C. 维护成本D. 管理成本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共5分)1. 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06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交通运输系统除了具有作为一般大系统的基本属性外,其独特之处还表现在,交通运输系统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运输生产过程和时间的连续性B 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C 网络型的结构特点D 动态性特点E 成本较低的特点2、不同的运输方式各有优势,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各有其适用性。
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 运载量大B 运价较高C 运输成本较低D 灵活性强E 送达速度较快3、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A 铁路系统B 公路系统C 港口系统D 内河系统E 民航系统4、交通运输需求结构包括()A 需求的数量分布B 需求的空间分布C 需求的时间分布D 需求的状态分布E 需求的客货运输结构5、运输供给对运输需求的限制主要来自()A 运输能力B运输价格C 运输技术D运输需求的时间性E 运输需求的空间性6、直接受技术影响的运输供给特征有()A 能力B 速度C 运营成本D 服务质量E 运营策略7、以下关于交通运输布局规划的描述,正确的有()A 确立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方向、性质和规模B 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空间分布C 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形式、用地结构和功能D 是交通运输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E 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投资规划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有()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B 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也可以组成运输通道C 具有方向性D 构成通道的系统要素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E 其服务的交通流的密集度和起讫点决定了通道的边界和起讫点9、交通运输系统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的基本条件包括()A 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B 设备能力相互适应C 作业时间相互协调D 减少主要交通流干扰E 有必要的组织、制度保证10、就技术设备而言,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各运输方式的干线B 各运输方式的站点C 联络线D 旅客换乘设备E 货物转运设备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举例说明系统分析的准则有哪些?2、 阐述系统环境、系统目标、系统结构三者关系。
西南交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0244050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闭卷
阅卷教师签字: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 ( )
A 目标
B 替代方案
C 模型与模拟
D 指标与评价标准
E 决策
2、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
A 运载量大
B 运价较高
C 运输成本较低
D 灵活性强
E 送达速度较快
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 ( )
A 铁路系统
B 公路系统
C 港口系统
D 内河系统
E 民航系统
4、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的 ( )
A 整体性
B 集合性
C 相关性
D 层次性
E 衍生性
5、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 )
A 交通运输行业规划
B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C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
D 交通运输布局规划
E 交通运输专项工程规划
6、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
A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
B 经济发展水平
C 自然资源的分布
D 旅行费用
E 居民消费水平
7、在供需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结构产生收敛结果的原因是 ( )
A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大
B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
C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D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小
E 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
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
B 交通流密度较大
C 具有方向性
D 由线路和港站构成
E 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
9、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类,交通运输枢纽包括 ( )
A 横列式枢纽
B 混合枢纽
C 陆路枢纽
D 地方枢纽
E 中转枢纽
10、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 )
A 开放性
B 复杂性
C 深入性
D 连通性
E 互补性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
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3、 什么是交通运输供给?它具有哪些特点?
4、 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5、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
三、分析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1、已知某系统的元素P 1~P 8之间的关系由可达矩阵R 表示,请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求出该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写出完整的分析步骤。
⎥⎥⎥⎥⎥⎥⎥⎥⎥⎥⎥⎦
⎤
⎢⎢⎢⎢⎢⎢⎢
⎢⎢⎢⎢⎣⎡=11
1
1
1
11101001001000000011101100101010001001010000001000100001R 2、某运输企业对其产品策略进行调整,目前有2个方案,收益期均为10年。
A 方案为:只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1800万元。
B 方案为:先开发中、短途运输产品,投资800万元。
3年后,若经营状况好,则预计今后一直经营状况好,继续开发该产品,追加投资300万元。
若经营情况不好,或暂停经营该产品,此时每年损失10万元;或转而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500万元。
据预测,长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6,销路差的概率为0.4;中、短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9,销路差的概率是0.1。
相应产品的年损益值见下表。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材料1:京沪高速铁路两端连接我国两个较大的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是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带。
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材料2:现有的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
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预计将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形成快捷的大能力运输通道。
材料3:2008年4月18日,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
从开始论证到最终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走过了十几年漫长的历程。
在这过程中,京沪高铁到底是采用磁悬浮技术、轮轨技术,还是其它技术也经历了多次广泛讨论。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通道建设的思路,并对京沪高铁的技术选择问题建立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