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计的问题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6.56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1.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答:如果密度计表面有油污,则油污对待测液体密度的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具体要看待测液体与油污的密度哪个更大。
若待测液体的密度较油污小,则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则其表面张力较小,油污表面张力则相对较大,从而使油污在密度计表面形成珠状,密度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会上浮,使测量结果偏大。
反之,若待测液体的密度较油污大,则其表面张力也比油污大,使油污分散在待测液体中,使得待测液体的平均密度比没有油污时小,导致密度计下沉,使测量结果偏小。
2.简述旋光度和比旋光度的概念,并简述变旋光作用。
答:旋光度: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叫做该物质溶液的旋光度。
比旋光度:当光学活性物质的浓度为1000g/L,液层厚度为100mm时所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光度。
变旋光作用: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溶解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然后逐渐慢慢变化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第六章1.高锰酸钾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原理:将一定量的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把二价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
经抽气过滤,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氧化亚铜被氧化为铜盐而溶解,硫酸铁被还原为亚铁盐。
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亚铁盐。
10FeSO4+2KMnSO4=5Fe(SO4)3+2MnSO4+K2SO4+8H2O。
根据滴定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计算氧化亚铜含量。
再从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时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的质量表中查出氧化亚铜相当的还原糖,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1该方法准确度和重现性都优于直接滴定法,但操作繁琐费时,需使用专用的检索表。
密度计标刻度在实验室中,密度计是一种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为了准确读取密度值,密度计通常配备有标刻度。
标刻度是指密度计上的刻度线,用于表示不同密度值。
本文将探讨密度计标刻度的设计和使用。
密度计标刻度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刻度应该具有一定的间隔,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读取密度值。
其次,刻度线应该清晰明确,以免产生读取误差。
最后,刻度的单位应该清晰标示,比如克/毫升或克/立方厘米等。
为了使密度计标刻度的使用更加便捷,一些辅助设计可以被考虑。
例如,在一条主刻度线的一侧可以设置辅助小刻度,用于更精确地读取密度值。
此外,可以在刻度上方或下方标示不同液体或物质的名称,以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密度值。
对于液体的密度测量,用户可以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然后观察液面上升到的刻度线位置。
读取刻度线位置即可得到液体的密度值。
为了准确度更高,需要注意液面与刻度线之间的背景对比清晰度,以避免视觉误差。
对于固体的密度测量,用户可以将密度计放入水中,记录水面上升到的刻度线位置。
然后将待测固体放入容器中,使水面上升到相同位置,并记录此时的刻度线位置。
通过比较两次刻度线位置的差值,可以计算出固体的密度值。
在使用密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使用前应确保密度计的干净与完整,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其次,在读取刻度线位置时,需要保持垂直视角,以减少视觉偏差。
最后,在进行多次测量时,需要注意清洁密度计,以避免不同样品间的交叉污染。
总结起来,密度计的标刻度设计和使用对于准确读取密度值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标刻度设计可以保证用户方便、准确地读取密度值,而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密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在实验室中使用密度计时,需要注意标刻度的清晰度、单位的明确性以及配备辅助设计。
同时,合理操作密度计可以提高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的探讨摘要:通过对粘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的探讨,提出更节省时间的方法。
关键字:颗粒分析密度计法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st of density on clay meter method, this method is more time saving.Key words: particle density analysis methodC33颗粒分析试验是为了研究土中不同颗粒含量对其性质的影响,确定土的级配,并借以确定土的种类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
密度计法是用来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
试验依据密度计法是根据斯托克斯(Stokes)定律进行测定的。
当土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较大的颗粒下沉较快,而较小的颗粒下沉则较慢。
一般认为,对于粒径为0.2~0.002mm的颗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做等速运动,这符合斯托克斯定律。
试验步骤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颗粒分析实验密度计法的步骤5为:将冷却后的悬液移入烧杯中,静置1min,通过洗筛漏斗将上部悬液过0.075mm筛,遗留杯底沉淀物用带橡皮头研杵研散,再加适量水搅拌,静置1min,再将上部悬液过0.075mm筛,如此反复倾洗(每次倾洗,最后所得悬液不得超过1000mL)直至杯底砂粒洗净,将筛上和杯中砂粒合并洗入蒸发皿中,倾去清水,烘干,称量进行细筛分析,并计算各级颗粒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1]。
试验步骤的探讨在实际生产中,按国标用密度计法测定时,每个土样都需反复倾洗杯底的沉淀物,并且倾洗总悬液还不得超过1000mL,在倾洗和倒入悬液的过程中,需特别小心液体溅出,这样大大延长了试验时间。
综合上述原因,在用密度计法时,我们可以将风干试样或洗盐后在滤纸上的试样,倒入500mL锥形瓶,注入纯水200mL,浸泡过夜,然后置于煮沸设备上煮沸,煮沸时间宜为40min[1]。
冷却后的悬液直接移入1000mL量筒,用纯水将烧杯的沉淀冲干净,一并移入量筒中,再加4%六偏磷酸钠10mL,注入纯水至1000mL。
STEM理念下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中的应用——以“自制密度计”为例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理念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以“自制密度计”为例,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中的应用。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探索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自制密度计”为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物体密度的测量,并制作一个可以准确测量密度的仪器。
整个过程涉及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探索物体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对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其次,学生需要设计密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他们可以根据密度的测量原理,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准确测量密度的仪器。
他们需要考虑到何种原理可以测量密度,如何构建相应的结构,以及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这一过程涉及到工程和物理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学生需要收集材料并制作密度计。
根据他们对密度计的设计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密度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工具和材料,并锻炼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测试密度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已知密度的物体进行测试,比较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评估密度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测试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密度测量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整个“自制密度计”的PBL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还是知识的构建者和运用者。
光学密度计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流体力学是涉及流体运动和行为的分支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应用场景,从飞机和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到生物流体力学和微流体力学。
在这些领域,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流体的不同性质,如压缩性、粘性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种称为光学密度计的仪器,并探讨它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光学密度计?光学密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密度的仪器,它是一种基于原理,利用光学方法进行测量的技术。
它的实现原理是将一个光束照射到流体中,然后测量光线通过流体的程度,从而推断流体的密度。
对于同一种流体,其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因此光学密度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温度和压力。
光学密度计的应用光学密度计在流体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与您分享一些重要的应用场景:研究激波流体动力学激波流体动力学是研究高速流体和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流体在压缩、增压和膨胀等情况下的动态响应。
因此,光学密度计是用于研究激波流体动力学的主要工具之一。
例如,研究飞行器进入大气层所经历的压强变化、航空引擎的燃烧过程等。
监测流体运动监测流体运动在生物流体力学、海洋学、化学工程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光学密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流体的速度、位置和形状等参数。
例如,可以将光学密度计安装在船舶上,用于监测海洋中的潮汐和流速;还可以将其应用于研究细菌和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运动情况,以及工业过程中的混合器;或是在地下水流动中利用光学密度计跟踪其流向和速度等信息。
测量流体物性在化学工程、石油工业和制药行业等领域,测量流体物性是至关重要的。
流体物性是指液体或气体的各种性质,如密度、粘度、热导率、热容量等。
因此,光学密度计可以用于测量流体的物性,进而研究流体中的化学反应、物理特性、传热和传质等过程。
总结光学密度计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测量技术,在流体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其高精度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描述流体的各种性质和运动特性,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密度计的刻度特点分析莫滨(南京市第十八中学,210022)原载《中学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10期摘要:密度计的刻度值和刻度位置是非线性关系,比较难于解释。
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但是其中仍有不妥之处,一是没有能够把问题解释清楚,二是采用的方法也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此,对密度计刻度特点从数学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也提供了比较便于学生理解的简易方法。
关键词:密度计 密度测量 刻度值中学阶段学习的密度计,通常是指浮子式液体密度计,其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即F 浮 = G 。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需要漂浮,才能使用。
测量时,取密度计和液面相交处刻度进行读数,其刻度值表示的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比值。
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并且刻度间隔是“上疏下密”。
密度计按照使用的范围不同,又可分为比轻计和比重计,也称之为轻表和重表。
通常在实验室里测量密度小于水的液体所用的密度计叫做比轻计,测量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所用的密度计叫做比重计。
比轻计的1.0刻度线在最下面,比重计的1.0刻度线在最上面。
有关密度计的这些特点已经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但是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总体上值得商榷。
其具体表现在:以学生为阅读对象,过于繁琐,所采用的计算分析过程超出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以教师为阅读对象,有失严谨。
本文拟先进行严密的理论分析,然后再提供便于学生理解的叙述方法。
1理论分析首先对测量工具的刻度值问题,阐述如下:一类是刻度值与刻度位置成线性关系,例如弹簧测力计应用的就是胡克定律F =kx 。
另一类是非线性关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刻度值均匀,但是刻度位置呈不均匀分布,例如密度计和量杯。
另一种是刻度值和刻度位置都不均匀分布,例如万用表的电阻档标示的刻度。
密度计的实物构造如图1所示,下部C 处装铅丸或水银是为了降低重心,以使得密度计能竖直漂浮于液体中。
AB 处为粗细均匀的空心玻璃管,内装一纸条,上而标有刻度值。
空气密度测量实验技术的使用要点解析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实践中,准确测量物质的密度对于了解物质性质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而针对空气这样一种常见而又关键的物质,如何进行准确的密度测量成为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空气密度测量的实验技术使用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测量设备的选择在进行空气密度测量实验时,合适的设备选择是关键。
常见的测量设备包括气体密度计、比重计和质谱仪等。
根据实验需要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设备能够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实验目的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空气密度测量方法有浮力法、测量质谱仪间隔时间和体积法等。
在实验前需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环境的控制对于空气密度测量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因素会影响空气的密度,因此,需要事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标定和调整。
确保实验室环境稳定,并严格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能够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四、样品的准备在进行空气密度测量实验之前,样品的准备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样品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例如纯度高、杂质少,以及形状统一等。
同时,对样品的密度测量前后需要进行校准和标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实验过程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根据实验目的和测量方法,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平均值计算、误差分析等。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异常值和误差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应用是空气密度测量实验的最终目的。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相关理论和背景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空气性质和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结论:空气密度测量实验是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常见的实验之一。
密度计量程一、引言密度计量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而密度计则是实现密度计量的关键设备。
了解密度计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密度计量程的确定因素,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密度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密度计的基本原理、分类、密度计量程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二、密度计的基本原理密度计是一种利用浮力原理或振动原理等测量物质密度的设备。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因此,密度计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或通过测量液体的振荡频率来推算物体的密度。
三、密度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密度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测量原理可分为浮力式密度计和振动式密度计;按应用场合可分为实验室型密度计和在线型密度计;按测量介质可分为液体密度计和固体密度计。
四、密度计的计量程密度计量程指的是密度计能够测量的密度范围。
密度计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而定,同时还要考虑介质性质、测量原理、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
在选择合适的密度计量程时,需要综合考虑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以及成本预算和技术要求等实际因素。
五、应用实例密度计量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石油工业中,密度计可用于测量油品的密度,以便进行质量监控和成本控制;在化学实验室中,密度计可用于测量化学溶液的浓度和配比;在食品工业中,密度计可用于检测液态食品的浓度和成分。
下面举两个应用实例来说明密度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实例一:油品密度测量在石油工业中,油品密度的测量对于生产监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密度计,可以实时监测油品的密度,确保油品质量符合要求。
在油品生产过程中,密度计可以用于测量原油、成品油和润滑油的密度,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对不同批次油品的密度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油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批次间的差异,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实例二:化学溶液浓度测量在化学实验室中,溶液浓度的准确测量对于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36 规划研究【摘要】经营性用地建筑密度是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科学地计算建筑密度,能够保护公共利益和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本文以有永久性顶盖的加油站、车棚、货棚、站台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一些建筑物的建筑密度核算为例,探索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以维护公共利益并兼顾建设单位的利益。
【关键词】建筑密度;核算建筑密度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城市居住等环境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参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密度意味着房屋的间距大小、绿地、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少、采光通风等卫生条件及消防条件的优劣和居住环境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影响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
因此建筑密度成为当今规划建设,特别是商业、居住开发建设中极为敏感的指标。
随着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的深化和规划管理的日趋规范,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如何解决环境与效益、规划与开发的矛盾,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尤为重要。
规划管理部门对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审查工作也将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规划管理实践中遇到些难以确定的建筑密度问题,如有永久性顶盖的加油站、车棚、货棚、站台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的建筑密度如何计算等。
制定统一的计算尺度是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开发强度规划和规范规划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们进行尝试性探讨和研究。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建筑密度是“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在规划管理实践中,有永久性顶盖的加油站、车棚、货棚、站台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一些建筑物、构筑物按照建筑密度的定义来计算建筑密度有不科学之处。
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如何兼顾建设单位的利益,我们作出如下探索。
一、对有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加油站、车棚、货棚、站台等建筑的地块建筑密度的核算据建筑密度的释义,有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加油站、车棚等建筑因其底层占地面积仅计算基底柱、支撑结构的面积与基地面积比率,建筑密度微乎其微,以此来计算建筑密度很显然是不科学的。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密度测量与分析方法导言:密度是一个物质的基本属性,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密度测量与分析方法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密度测量的原理、方法以及分析密度数据的不确定性评定等方面的内容。
一、密度测量的方法1.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通常采用两种常见的方法:称重法和浮力法。
称重法是将待测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秤托上,测量其质量,并测量物质所占据的体积。
然后通过密度公式d=m/V计算出密度。
称重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适用于大部分固体材料的密度测量。
浮力法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其所受重力的平衡关系测量密度。
通过称量固体物质在空气中的重量,并将其浸入液体中测量上浮的重量,然后通过公式d=m/V计算密度。
浮力法的优点是适用于不适合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如多孔材料和不规则形状的物体。
2.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通常采用比重计和密度计两种方法。
比重计是基于测量物质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的原理来计算密度。
通过称量一定体积的实验物质,并放入已知密度的参比液体中测量其所受浮力,通过比重公式d=d0*(F/F0)计算出密度。
密度计是利用流体静压力原理测量密度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降低密度计所浸入液体的液位来计算密度。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密度计分为振动式密度计、压力式密度计和回声式密度计等多种类型。
二、密度测量的原理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它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因此,密度测量的原理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从微观角度看,密度可以由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和相互作用力来解释。
例如,固体的密度通常较高,因为它的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或原子更加密集。
相比之下,气体的密度通常较低,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从宏观角度看,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
根据物质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同,密度的测量方法也有所差异。
几个有关“密度计”问题的探讨季卫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 211102)摘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自制的密度计对比,实际应用中的密度计,为什么有奇特的构造呢?为什么要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型号呢?密度计的刻度线间距为什么是不均匀的呢?又该如何增加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呢?本文就几个有关“密度计”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答疑解惑.关键词:密度计;刻度线;分布;均匀;构造;比重计;比轻计1 问题的提出图1 图2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与浮力”安排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如图1所示.而实际应用中的密度计却是如图2所示.对比这两种密度计的外形发现: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整体是规则的圆柱体,而实际应用的密度计整体外形不是规则体.因此,很多学生和教师都错误地认为:由于实际应用的密度计外形不是规则的圆柱体,所以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而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整体是规则的圆柱体,所以刻度分布是均匀的.文献[2]发表了题为“介绍一个自制简易密度计”的文章.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2 密度计的刻度线间距为什么是不均匀的? 图3以自制的简易密度计为例,使其竖直漂浮在水中,如图3所示.设吸管的横截面积为S,测出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若该密度计漂浮在其他液体中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由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知道,该密度计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水=ρ水gV排水=ρ水gSH.该密度计浸在其他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液=ρ液gV排液=ρ液gSh. 又因为该密度计在水和其他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所以F水=G物和F液=G物,所以就有ρ水gSH=ρ液gSh,即h=ρ水ρ液H.下面,可以有两种方法证明“密度计的刻度线 图4间距是不均匀的”.方法1:例举数值法.如图4所示,密度计漂浮在水(密度为ρA=1.0×103 kg/m3)中,对应刻度线A,浸入深度为H;漂浮在液体C(密度为ρC=0.8×103 kg/m3)中,对应刻度线C,浸入深度为h1;漂浮在液体B(密度为ρB=1.2×103 kg/m3)中,对应刻度线B,浸入深度为h2.将ρA=1.0×103 kg/m3和ρC=0.8×103 kg/m3、ρB=1.2×103 kg/m3分别代入h=ρ水ρ液H中,可以得到h1=1.25 H和h2=0.83 H,则AC刻度线之间间距为h1-H=1.25 H-H=0.25 H,AB刻度线之间间距为H-h2=H-0.83 H=0.17 H. 因为液体A、B、C密度相差都是0.2×103 kg/m3,是均匀的;而0.25 H>0.17 H,是不均匀的,所以刻度不均匀,而且越向下刻度线分布越密.方法2:数学函数图像法. 图5由表达式h=ρ水ρ液H,可知ρ水H是定值(常数),所以h与ρ液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像如图5所示.由图像特点可以看出:①当ρ液<ρ水时,随着密度的等幅减小,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快速增加;同时说明刻度线之间间距变得越来越大;也就是刻度线分布变的稀疏.②当ρ液>ρ水时,随着密度的等—14—幅增加,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快速减小;同时说明刻度线之间间距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刻度线分布变得密集.以上两种方法,方法1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而方法2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较难.3 如何增加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如果希望密度计精度提高,则需要增加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那么如何增加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呢?还是以自制的简易密度计为例进行探讨.方法1:减小吸管的直径.如图3所示的密度计,如果不考虑减小吸管的直径导致吸管重力的变化,由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可以知道F水=G物.同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该密度计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水=ρ水gV排水=ρ水gSH.所以可得ρ水gSH=G物,则H=G物ρ水gS.当G物、ρ水和g保持不变时,由于S减小,所以得到H增大的结果.根据第1点得到,AC刻度线之间间距0.25 H和AB刻度线之间间距0.17 H可知,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必然也随之增加.方法2:增加密度计的配重.由以上方法1的推导结果H=G物ρ水gS可知,当ρ水、g、S不变时,G物增加,则H也会增加,那么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必然也随之增加.4 密度计为什么有奇特的构造?常见的密度计如图6所示(甲是比重计、乙是比轻计).结构简图如图7所示.A B段上下粗细均匀,该部分是用来标画刻度线的;BC段做成体积较大的玻璃泡,用来增加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CD段的玻璃管做得又细又长,最下端的玻璃泡E内装有较多的小铁珠,用于使密度计能竖直立于液体中.为什么密度计不做成如图1所示上下粗细均匀的形状而要做成如图7所示的特殊形状呢?主要原因还就是可以使密度计在液体中能较快、较容易竖直立定.CD段和玻璃泡E配合,可以使密度计的重心尽量下移;BC段的玻璃泡做得较大是为了让密度计浮在液面上时浮力能较为集中在该处.这样,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点之间距离增加了,如果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发生左右摇摆时,重力和浮力就会在较大力臂帮助下快速使密度计停止摆动,如图8所示,从而便于读数.图6图7图8另外,比重计和比轻计通过观察BC段玻璃泡大小也能进行区分.当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时,由F液=ρ液gV排液=G物.可知,当ρ液较大时,需要的V排就较小;当ρ液较小时,需要的V排就较大.由于比重计测量的液体密度较大,所以需要的玻璃泡较小,即BC段玻璃泡小;比轻计测量的液体密度较小,所以需要的玻璃泡较大,即BC段玻璃泡大.5 密度计为什么要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型号?实验室使用的密度计一般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如图6所示.比重计,用于测量密度大于水的液体的密度;比轻计,用于测量密度小于水的液体的密度.密度计为什么要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型号?为什么不制造既能测量大密度,又能测量小密度的密度计呢?由于比重计和比轻计测量对象不同,所以其刻度标度也不同.如图7所示,如果1.0标度在F点,则比重计的刻度线在FB段;而比轻计的刻度线在AF段.如图7所示,如果要精确测量密度较小的液体时,则AF段必须做得很长;如果要精确测量密度较大的液体时,则FB段必须做得很长;这样AB段势必很长.在这种情况下,若要密度计竖直站立,必须把CD段做得很长.这样一来,密度计整体长度就很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同时,还要考虑到这样的密度计在使用时,对容器来说,也需要特定的深度,一般的量筒和透明盛液筒很难达到此要求.为了方便起见,实验室使用的密度计一般就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了.6 结束语笔者就“密度计”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备课—24—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朱小青(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中山 528400)摘 要:本文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提问中存在的“满堂问”、“单向问”、“假提问”等若干误区,强调为保证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注重差异性和全面性,突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了几种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方法.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对于吸引学生注意、获取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的误区1.1 满堂问将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已经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似应被彻底抛弃,然而,在“探究教学”、“自主学习”等口号下,很多物理课堂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在最需要认真实验、静心观察、冷静分析、深度思维的物理课堂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热热闹闹的提问.笔者曾经听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课,40min的课堂上,教师单独提问学生达32人次.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的提问和解答.1.2 惩罚问不少教师喜好赋予提问惩罚违纪违规现象的功能.教师将提问作为管理课堂纪律的惩罚措施之一,故意对那些听课不认真、开小差的学生提问.例如,突然故意叫醒课堂上睡觉的学生,要求其回答问题.又如,对那些喜欢出“风头”、“干扰教师教学思路”的学生,故意提问一些难题、甚至怪题,使学生出洋相.1.3 急切问提问时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物理是最需要思维时间的学科.我们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解答时间,提问后很快就讲评.有人研究过,一个具有物理思维容量的问题,学生回答的等待时间应该不少于10s,并且等待时间的增加,显著改善学生回答的品质.1.4 傻瓜问提的问题没有任何思维容量.将机械的背诵记忆混淆为物理提问.例如,某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或复习完后,教师立即提问学生,要求其叙述刚刚学习的概念、规律的内容.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瞬间记忆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很快就遗忘,因此,这种“即学、即问、即答”式的提问,即使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其有效度也很低.1.5 统一问无层次性、无启发性.例如,我们有些物理课堂,教师安排学生做完一些习题后,要求按题目的次序,每个学生负责一道题,依次叙述每个题的解答情况,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1.6 糊涂问提问不明确,提问时机不当,提问难度不适.脱离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例如,在一节“汽油机”教学中,一开始教师便提问“同学们,请说说哪些事和汽油机有关?”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到底要求学生回答什么?又如,有些教师提问学生公开叙述包含了数学计算的物理解题过程,这就是为难学生了.一般说来,稍微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过程,口头表达起来很不方便,使用时能够正确书写就可以了.组讨论、相关文献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有关密度计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形成此文,多有不足之处,期待与同仁继续探讨.参考文献:1 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8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2 金申.介绍一个自制简易密度计[J].物理教师,2007(5).(收稿日期:2014-06-12)—34—。
液体食品密度测定方法探讨李国鑫【摘要】通常测定液体食品试样的密度可用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和密度计法。
GB/T5009.2—2003规定测定液体食品试样的密度的第一法为密度瓶法,第二法为密度天平法(即韦氏天平法),第三法为密度计法。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1页(P20-20)【关键词】液体食品;密度;测定方法【作者】李国鑫【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鸡西 158100【正文语种】中文密度瓶法是测定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但不适宜测定易挥发液体食品试样的密度。
1.1 原理。
在规定温度20℃时,分别测定充满同一密度瓶的水及试样的质量,由水的质量和密度可以确定密度瓶的容积即试样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定义,由此可计算试样的密度:式中:mY——20℃时充满密度瓶的试样质量,g;Mb——20℃时充满密度瓶的水的质量,g;pY=(mY×pB)/mB1.2 仪器。
1.2.1密度瓶:密度瓶法测定密度的主要仪器是密度瓶。
密度瓶有各种形状和规格(如图1所示)。
普通型的为球形,见图l(a),标准型的是附有特制温度计、带有磨口帽的小支管的密度瓶,见图1(b)。
容积—般为5、10、25、50mL等。
1.2.2分析天平。
1.2.3恒温水浴等。
1.3 操作方法。
1.3.1密度瓶洗净并干燥,连温度计及侧孔罩一起准确称量,得m0。
1.3.2取下温度计及侧孔罩,用新煮沸并冷却至约20℃的蒸馏水充满密度瓶,不得带入气泡,插入温度计,将密度瓶置于(20.0℃±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约30min,至密度瓶中样而温度达到20℃,并使侧管中的液面与侧管管口对齐,立即盖上侧孔罩,取出密度瓶,用滤纸擦干其外壁的水,立即置于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得ml。
1.3.3将密度瓶中的水倒出,并干燥后用同样的方法加入液体食品试样并难确称量,得m2。
1.4 方法讨论。
几个有关“密度计”问题的探讨季卫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 211102)摘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自制的密度计对比,实际应用中的密度计,为什么有奇特的构造呢?为什么要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型号呢?密度计的刻度线间距为什么是不均匀的呢?又该如何增加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呢?本文就几个有关“密度计”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答疑解惑.关键词:密度计;刻度线;分布;均匀;构造;比重计;比轻计1 问题的提出图1 图2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与浮力”安排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如图1所示.而实际应用中的密度计却是如图2所示.对比这两种密度计的外形发现: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整体是规则的圆柱体,而实际应用的密度计整体外形不是规则体.因此,很多学生和教师都错误地认为:由于实际应用的密度计外形不是规则的圆柱体,所以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而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整体是规则的圆柱体,所以刻度分布是均匀的.文献[2]发表了题为“介绍一个自制简易密度计”的文章.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2 密度计的刻度线间距为什么是不均匀的? 图3以自制的简易密度计为例,使其竖直漂浮在水中,如图3所示.设吸管的横截面积为S,测出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若该密度计漂浮在其他液体中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由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知道,该密度计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水=ρ水gV排水=ρ水gSH.该密度计浸在其他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液=ρ液gV排液=ρ液gSh. 又因为该密度计在水和其他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所以F水=G物和F液=G物,所以就有ρ水gSH=ρ液gSh,即h=ρ水ρ液H.下面,可以有两种方法证明“密度计的刻度线 图4间距是不均匀的”.方法1:例举数值法.如图4所示,密度计漂浮在水(密度为ρA=1.0×103 kg/m3)中,对应刻度线A,浸入深度为H;漂浮在液体C(密度为ρC=0.8×103 kg/m3)中,对应刻度线C,浸入深度为h1;漂浮在液体B(密度为ρB=1.2×103 kg/m3)中,对应刻度线B,浸入深度为h2.将ρA=1.0×103 kg/m3和ρC=0.8×103 kg/m3、ρB=1.2×103 kg/m3分别代入h=ρ水ρ液H中,可以得到h1=1.25 H和h2=0.83 H,则AC刻度线之间间距为h1-H=1.25 H-H=0.25 H,AB刻度线之间间距为H-h2=H-0.83 H=0.17 H. 因为液体A、B、C密度相差都是0.2×103 kg/m3,是均匀的;而0.25 H>0.17 H,是不均匀的,所以刻度不均匀,而且越向下刻度线分布越密.方法2:数学函数图像法. 图5由表达式h=ρ水ρ液H,可知ρ水H是定值(常数),所以h与ρ液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像如图5所示.由图像特点可以看出:①当ρ液<ρ水时,随着密度的等幅减小,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快速增加;同时说明刻度线之间间距变得越来越大;也就是刻度线分布变的稀疏.②当ρ液>ρ水时,随着密度的等—14—幅增加,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快速减小;同时说明刻度线之间间距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刻度线分布变得密集.以上两种方法,方法1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而方法2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较难.3 如何增加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如果希望密度计精度提高,则需要增加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那么如何增加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呢?还是以自制的简易密度计为例进行探讨.方法1:减小吸管的直径.如图3所示的密度计,如果不考虑减小吸管的直径导致吸管重力的变化,由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可以知道F水=G物.同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该密度计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水=ρ水gV排水=ρ水gSH.所以可得ρ水gSH=G物,则H=G物ρ水gS.当G物、ρ水和g保持不变时,由于S减小,所以得到H增大的结果.根据第1点得到,AC刻度线之间间距0.25 H和AB刻度线之间间距0.17 H可知,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必然也随之增加.方法2:增加密度计的配重.由以上方法1的推导结果H=G物ρ水gS可知,当ρ水、g、S不变时,G物增加,则H也会增加,那么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必然也随之增加.4 密度计为什么有奇特的构造?常见的密度计如图6所示(甲是比重计、乙是比轻计).结构简图如图7所示.A B段上下粗细均匀,该部分是用来标画刻度线的;BC段做成体积较大的玻璃泡,用来增加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CD段的玻璃管做得又细又长,最下端的玻璃泡E内装有较多的小铁珠,用于使密度计能竖直立于液体中.为什么密度计不做成如图1所示上下粗细均匀的形状而要做成如图7所示的特殊形状呢?主要原因还就是可以使密度计在液体中能较快、较容易竖直立定.CD段和玻璃泡E配合,可以使密度计的重心尽量下移;BC段的玻璃泡做得较大是为了让密度计浮在液面上时浮力能较为集中在该处.这样,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点之间距离增加了,如果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发生左右摇摆时,重力和浮力就会在较大力臂帮助下快速使密度计停止摆动,如图8所示,从而便于读数.图6图7图8另外,比重计和比轻计通过观察BC段玻璃泡大小也能进行区分.当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时,由F液=ρ液gV排液=G物.可知,当ρ液较大时,需要的V排就较小;当ρ液较小时,需要的V排就较大.由于比重计测量的液体密度较大,所以需要的玻璃泡较小,即BC段玻璃泡小;比轻计测量的液体密度较小,所以需要的玻璃泡较大,即BC段玻璃泡大.5 密度计为什么要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型号?实验室使用的密度计一般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如图6所示.比重计,用于测量密度大于水的液体的密度;比轻计,用于测量密度小于水的液体的密度.密度计为什么要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型号?为什么不制造既能测量大密度,又能测量小密度的密度计呢?由于比重计和比轻计测量对象不同,所以其刻度标度也不同.如图7所示,如果1.0标度在F点,则比重计的刻度线在FB段;而比轻计的刻度线在AF段.如图7所示,如果要精确测量密度较小的液体时,则AF段必须做得很长;如果要精确测量密度较大的液体时,则FB段必须做得很长;这样AB段势必很长.在这种情况下,若要密度计竖直站立,必须把CD段做得很长.这样一来,密度计整体长度就很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同时,还要考虑到这样的密度计在使用时,对容器来说,也需要特定的深度,一般的量筒和透明盛液筒很难达到此要求.为了方便起见,实验室使用的密度计一般就分为比重计和比轻计两种了.6 结束语笔者就“密度计”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备课—24—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朱小青(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中山 528400)摘 要:本文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提问中存在的“满堂问”、“单向问”、“假提问”等若干误区,强调为保证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注重差异性和全面性,突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了几种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方法.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对于吸引学生注意、获取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的误区1.1 满堂问将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已经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似应被彻底抛弃,然而,在“探究教学”、“自主学习”等口号下,很多物理课堂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在最需要认真实验、静心观察、冷静分析、深度思维的物理课堂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热热闹闹的提问.笔者曾经听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课,40min的课堂上,教师单独提问学生达32人次.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的提问和解答.1.2 惩罚问不少教师喜好赋予提问惩罚违纪违规现象的功能.教师将提问作为管理课堂纪律的惩罚措施之一,故意对那些听课不认真、开小差的学生提问.例如,突然故意叫醒课堂上睡觉的学生,要求其回答问题.又如,对那些喜欢出“风头”、“干扰教师教学思路”的学生,故意提问一些难题、甚至怪题,使学生出洋相.1.3 急切问提问时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物理是最需要思维时间的学科.我们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解答时间,提问后很快就讲评.有人研究过,一个具有物理思维容量的问题,学生回答的等待时间应该不少于10s,并且等待时间的增加,显著改善学生回答的品质.1.4 傻瓜问提的问题没有任何思维容量.将机械的背诵记忆混淆为物理提问.例如,某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或复习完后,教师立即提问学生,要求其叙述刚刚学习的概念、规律的内容.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瞬间记忆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很快就遗忘,因此,这种“即学、即问、即答”式的提问,即使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其有效度也很低.1.5 统一问无层次性、无启发性.例如,我们有些物理课堂,教师安排学生做完一些习题后,要求按题目的次序,每个学生负责一道题,依次叙述每个题的解答情况,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1.6 糊涂问提问不明确,提问时机不当,提问难度不适.脱离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例如,在一节“汽油机”教学中,一开始教师便提问“同学们,请说说哪些事和汽油机有关?”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到底要求学生回答什么?又如,有些教师提问学生公开叙述包含了数学计算的物理解题过程,这就是为难学生了.一般说来,稍微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过程,口头表达起来很不方便,使用时能够正确书写就可以了.组讨论、相关文献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有关密度计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形成此文,多有不足之处,期待与同仁继续探讨.参考文献:1 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8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2 金申.介绍一个自制简易密度计[J].物理教师,2007(5).(收稿日期:2014-0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