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学》生料均化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53
“水泥生料制备技术”课程任务书院(系)材料工程系班级水泥111、112 部门任务六任务下达日期:2012 年 6 月04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19 日任务题目:水泥生料的均化主要内容和要求:内容:根据总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合理选择生料均化方法及均化设施,对生料进行均化调整,以满足入窑生料的控制指标,并能降低煅烧过程的热耗,提高熟料的产量和质量。
要求1、合理选择生料均化方法和均化设施;(选择均化方式:机械倒库、间歇、连续;建议选连续式;均化设施选择:从各种不同类型的均化库中选出本组的均化库。
注:计算储量)2、选择合适的均化参数;(空气压力、时间及充气量)3、对生料进行均化;(叙述所选择均化库的工作过程)4、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设备,降低均化电耗,满足均化过程的技术经济要求。
(电耗、已使用厂家、同时对均化结果进行预测)指导教师:胡家林一、生料均化作用在水泥工业生料制备过程的“均化链”中,生料均化是最重要的链环,在生料制备四个主要链环中,生料均化年平均均化周期较短,均化效果良好。
又是生料入窑前的最后一个均化环节,其重要地位十分显著。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重视均化率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特别是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以来,在同湿法生产模式竞争中“均化链”的不断完善,支撑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发展和大型化,保证生产“均衡稳定”进行,其功不可没&。
因此,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生料制备过程“均化链”中,生料均化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二、生料均化原理主要是采用空气搅拌及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向下落降时切割尽量多层料面予以混合。
在不同流化空气的作用下,沿库内平行料面发生大小不同的流化膨胀作用,有的区域卸料,有的区域流化,从而使库内料面产生径向倾斜,进行径向混合均化。
工业所用的生料均化库都是利用三种均化作用原理进行匹配设计的。
例如:间歇式均化,就是采用空气搅拌原理,使生料粉按规定要求沸腾、翻滚达到搅拌混合均匀的目的,这种搅拌库虽然均化效果(H)高但耗电量大和多库间歇作业是其缺点。
生料均化技术电子教材物料均化是水泥干法生产中很重要的工艺环节,它对提高水泥熟料产质量和确保水泥质量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期水泥生产是采用立窑干法工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先后出现了干法和湿法回转窑工艺。
在物料均化问题没有获得很好解决以前,能烧制高质量熟料的湿法生产工艺开展迅速。
五十年代,间歇式分区充气均化库的出现,使生料粉均化度接近或到达料浆的均化度,根本解决了生料均化问题,为生料均化工艺的变革奠定了根底,同时也促进了干法工艺的开展。
随着悬浮预热器窑在国际上的普遍应用,干法工艺在水泥工业中又重新处于主导地位。
窑外分解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干法生产工艺发生了新的变革,不但窑产量成倍增长,而且最先进窑的熟料热耗只有湿法工艺的一半。
许多带分解炉的现代大型干法旋窑运转实践说明,窑型越大,生料均化度对熟料产质量和窑热工制度稳定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对生料均化度的要求也越高。
随着原料预均化技术的出现和Χ射线荧光分析仪—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配料上的应用,又促进了各种连续式均化库的研制和开展。
生料均化的根本原理生料均化的意义为了制成成分均齐而又合格的水泥生料,首先要对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均化。
但即使原料预均化得十分均匀,由于在配料过程中的设备误差、各种人为因素及物料在粉磨过程中的某些离析现象,出磨生料仍会有一定的波动,因此,必须通过均化进行调整,以满足入窑生料的控制指标。
如CaCO3波动±10%的石灰石,均化后可缩小至±1%。
生料均化得好,不仅可以提高熟料的质量,而且对稳定窑的热工制度,提高窑的运转率、提高产量、降低能耗大有好处。
生料均化程度对易烧性的影响生料易烧性是指生料在窑内煅烧成熟料的过程中相对难易程度。
生产实践证明,生料易烧性不仅直接影响熟料的质量和窑的运转率,而且还关系到燃料的消耗量。
在生产工艺一定、主要设备相同的条件下,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有生料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及其均化程度。
在配比恒定和物理性能稳定的情况下,生料均化程度是影响其易烧性的重要原因,因为入窑生料成分〔主要指CaCO3〕的较大波动,实际上就是生料各局部化学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
均化技术1. 物料的均化与预均化通过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达到降低物料的化学成分波动振幅,使物料的化学成分均匀一致的过程叫均化。
水泥生产过程中各主要环节的均化,是保证熟料质量、产量及降低能耗和各种消耗的基本措施和前提条件,也是稳定出厂水泥质量的重要途径。
实质上,水泥生产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均化的过程,每经过一个过程都会使原料或半成品进一步得到均化。
就生料的制备而言,原料矿山的搭配开采与搭配使用、原料的预均化、原料配合及粉磨过程中的均化、生料的均化,这四个环节相互组成一条与生料制备系统并存的生料均化系统——生料均化链。
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为原料的预均化和生料均化,这两个环节担负着生料均化链全部工作量的80%左右。
原料在存贮、取用过程中,通过采用特殊的堆、取料方式及设施,使原料的化学成分波动范围缩小,为入窑前生料成分趋于均匀一致而做的必要准备过程,通常叫做原料的预均化。
简而言之,所谓原料的预均化就是使原料在粉磨之前所进行的均化。
2. 预均化设备2.1 预均化堆场提高原料预均化效果的主要措施就是采用各类预均化堆场或预均化库来提高原料的预均化效果。
预均化堆场是一种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预均化设施。
送入预均化堆场中的成分波动较大的原燃材料,通过采用堆料机连续以薄层叠堆,形成多层(200~500层)堆铺料层的具有一定长度比的料堆;而取料机则按垂直于料堆的纵向实行对成分各异的料层同时切取,完成“平铺直取”,实现各层物料的混合,其标准偏差缩小,从而达到均化的目的。
预均化堆场的布置方式有矩形和圆形两种。
矩形预均化堆场矩形预均化堆场中一般设两个料堆,一个在堆料,另一个在取料,相互交替,每个料堆的储量通常可供工厂使用5~7天。
圆形预均化堆场圆形预均化堆场的料堆为圆环状。
原料由胶带输送机送到堆场的中心上方,用回转悬臂胶带堆料机作往返回转堆料,一般用桥式刮板取料机或桥式圆盘取料机取料。
在料堆的开口处,一端在连续堆料,另一端在连续取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