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22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演变,了解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分析与研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教学重点】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休谟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幼稚工业保护论外贸乘数理论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2.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演变1.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2.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三、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考虑因素2.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般执行方式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一、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明显不同: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以政府干预为主的重商主义的限入奖出政策到18世纪末开始的贸易自由化运动,再到当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以后的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开始趋于复杂化,表现为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混合体,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自由贸易是主要倾向;70年代中期开始起,新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政策呈现新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虽然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开始于英国。
以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时期。
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谷物。
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生产。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发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济增长率。
国际贸易政策第一章简介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对国际贸易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
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政府可以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进行干预,同时还可以维护国家的贸易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
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反倾销措施等等。
第二章关税关税是指各国政府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关税可以增加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产品的进口量,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不同国家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其高低与产品类型、国家间的贸易协定和地区开发状况等因素有关。
第三章配额配额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进口量设定的限制。
配额制度可以控制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供求关系,从而保证本国的产业不会被过量进口的产品冲击。
但是,过度的限制也会导致国内市场竞争不足,影响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章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各种不涉及税费的措施,如技术标准、规范、标签、质量检验以及进口许可证等,用于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
非关税壁垒属于间接限制性措施,不容易被发现,且易于触犯国际贸易规则。
第五章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其它国家对于一种或多种进口商品的税、禁、限等不能被接受的手段进行拉锯战,即所谓的反倾销战。
美国与日本、欧盟之间就曾多次因反倾销问题闹过贸易战。
反倾销措施的调查、施行及维护通常都十分复杂,同时对于被反倾销的企业也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第六章总结以上就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一些基本知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日益活跃,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各利益方的利益需求,遵循公平、开放、透明的原则,才能实现共赢的目标。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是国际商务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际商务》课后习题中第五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贸易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贸易政策也可以通过限制进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情况,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2. 贸易壁垒与自由化贸易壁垒是指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各种手段,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的存在会导致国际贸易的成本增加,限制跨国贸易的规模。
贸易自由化是指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例如,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各国可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3. 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平衡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通过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
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保障本国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平衡是指国际贸易双边进出口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实施贸易政策,国家可以调整贸易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4.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将资源配置于产业上,从而实现最大化产出。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应该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以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比较优势,还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策略。
5. 国际贸易政策的案例分析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
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为例,美国自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限制中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