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汉语2》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任务和目标1、课程性质中国文化宝库——中文(Curriculum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是一门全面性的、有系统性的、综合课程。
它体现了汉语及其文化的丰富多彩特征,是公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
2、任务中文课程的任务主要有3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汉语普通话基本技能,使普通话读写能力得到有效发展;(2)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字文化意识、欣赏和创造能力;(3)扩大学生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地方方言与语言文字文化,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树立当代中国文化的自尊自豪和正确的中华文化的认识。
二、内容与重点1、内容(1)语言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学习汉语书面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音节、字的形声、偏旁部首,词的种类、形态特征及词语搭配;句子的种类及结构;语法事项,如:时态、语态、句子成分等; SKIT口语表演技能,及范文写作技能等。
(2)文字知识和文化意识详细学习汉字自身知识,主要基于课本内容,如名家小字,故事中的熟语、古诗文思想等。
培养学生的文字文化意识及文字文化胆识,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汉字文化内涵,发展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2、重点(1)针对重点音节和音节在汉字中的特点;(2)词、词组及句子,尤其是长句的分析与翻译;(3)熟悉汉字本身包含的文字文化内涵,如小字、熟语及古诗文思想等;(4)深入学习文言文,培养分析、钻研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基本策略一、教学原则1、突出教育的历史性。
要重视学生在文字学习中的历史进程,确立文字功能了解,体会历史发展。
2、注重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提倡采用以实践为主导、以游戏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教学方法(1)演示性教学通过示范、影像记忆等技术,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发展过程,提高它在各自层次的能够掌握和精通的意识。
《现代汉语》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 Modern Chinese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周学时 / 学分: 3,34.讲课对象:对外汉语专业5.使用教材: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第一版社 2002 年 7 月二、课程简介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正外汉语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课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照,贯彻理论联系实质的原则,系统地讲解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培育和提升学生理解、剖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对外汉语教课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包含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共六部分。
绪论部分:简要地叙述现代汉语概略,新期间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叙述相关一般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一般话语音系统有完好的认识,拥有实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行一般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叙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能关,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汉字的整理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对于文字的目标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
词汇部分:叙述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素的剖析和运用、语义场、语境和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问题,使学生掌握必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说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升用词的能力。
语法部分:叙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种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种类,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使学生拥有辨别词性、剖析句子和鉴别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修辞部分:叙述词语和句式的采用,常用的修辞方式,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适合地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汉语表达能力,改良文风,逐渐达到正确、鲜亮、精华、生动的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语教学大纲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正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人学习的对象。
为了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汉语教学大纲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分析其基本组成部分,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便制定有效的教学大纲。
一、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汉语作为全球第一或第二语言的人数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制定一份完善的汉语教学大纲对于推动汉语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汉语教学大纲是一份规范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文件,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汉语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提供统一的教学标准制定一份汉语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统一的教学标准,确保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保持一致。
这有助于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一致的教学质量和标准。
2. 促进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方案。
通过在教学中明确规定不同阶段学习者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
3. 强调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汉语教学大纲应该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得到综合的语言训练,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4. 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汉语教学大纲应该涵盖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言言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汉语教学大纲的基本组成部分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汉语教学大纲的核心,它明确了学习者需要达到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背景和需求制定,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调整和细化。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汉语教学中需要涵盖的知识和技能。
《综合汉语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31034课程英文名称:ElementaryChineeCoure2课程总学时:128讲课:96实践:32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22.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综合汉语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一年级的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训练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级汉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并系统讲授汉语的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全部声、韵、调,初步掌握3000左右词汇和280个左右语法项目。
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使其具有基本的运用汉语的能力,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社交活动的需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综合汉语2教学大致分为语音、语法和语汇三个阶段。
语音阶段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声母、韵母、音节、声调、轻声、儿化及变调、语调等主要的发音技能。
同时学会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为能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语法学习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
语法阶段通过实用的会话,以句子为基本的技能训练单位,进行语法结构、意义和语用功能的教学。
通过会话课文来学习汉语的基本语法,使学生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掌握句子或语段,具备初步的会话能力。
语汇阶段是通过生动有趣的短文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训练成段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要求是学习结束后,能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语法大纲》所规定的二级标准。
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能力,为升入高年级后的汉语学习和相关专业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三)实施说明1.综合汉语2共计128学时,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零起点的学生,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与内容不相关的部分可自行安排讲授顺序;5.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多手段教学。
汉语教程第二册教案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汉语教程第二册,适用于已经掌握基础汉语的学生。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增强汉语交际能力,了解中国文化。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掌握更多的汉字、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
2. 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3. 文化知识: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4.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汉语交流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文、词汇、语法、练习和阅读等部分。
1. 课文:选取贴近生活的场景和话题,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 词汇:学习新词汇,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用法。
3. 语法:讲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设计各类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技能水平。
5. 阅读:提供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课文、词汇、语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练习口语表达。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对话练习。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5. 作业与反馈:布置作业,及时批改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评估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言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3.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5. 培养科学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语言学导论- 课程介绍- 语言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单元:语音学-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语音的分类和描述方法-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则- 语音变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第三单元:词汇学-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词法变化和语义变化- 词汇的产生与演变- 词汇的记忆和组织第四单元:句法学-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句法结构和句子类型- 词序和短语结构- 句法规则和语法关系- 句法分析和句法理论第五单元:语义学-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义和句义的表示和解释- 语义关系和语义推断- 语义变化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第六单元: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话语的结构和功能- 话语行为和话语援引- 话语规范和话语权力-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语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进行语言学研究和项目实践。
4.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示和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汉语初级综合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汉语初级综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讲人:姜苏娟授课对象: 2019级大一留学生先修课程:《汉语初级综合一》后修课程:《汉语中级综合》《汉语高级综合》授课时间:2020年3月-2020年6月30日二、教学目的初级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定的一年级的标准。
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能力,为他们升入高年级继续汉语学习和进入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打下语言基础。
初级汉语教学目的还包括适当地介绍和讲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减少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1、语言知识方面:1.1语音:学习并掌握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必轻声词)、儿化韵(必儿化韵词,如:玩儿、画儿、这儿、哪儿等)词重音、句重音、语调、语气、语流音变。
朗读和说话的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1.2词汇:学习《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大纲》(本大纲附件)规定的一级词和二级词2800左右,要求能正确读出,掌握其基本义项和常用义项及用法,掌握率为90%以上。
1.3汉字:学习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的甲级字和乙级字1600个,讲授汉字笔顺、笔画、部件和书写规则,分析常见汉字的基本组成要素。
掌握率为90%以上。
1.4语法:学完《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大纲》(本大纲附件)规定的语法项目。
(120项)。
掌握率为90%以上。
2.语言技能方面:2.1听:掌握精听、泛听和搜索听的技能。
初级阶段结束时,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在160到180个字,生词不超过2%,新语法点不超过1%的非图象性语言材料。
理解正确率应达80%以上。
2.2说:能够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交活动中,或就某项专业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意见,能进行比较流利的成段叙述,借助讲稿进行较完整的篇章表达,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134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租房只要一个条件》教学设计■赵丽君/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本篇论文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第二版)》的第二课《租房只要一个条件》作为教学示例进行教学设计。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教材分析、课型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课时安排和教学用具的准备六个方面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第二课《租房只要一个条件》作出详细分析;第二部分是《租房只要一个条件》的具体教学设计;第三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级综合课 教学设计一、《租房只要一个条件》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第二版)》是由徐桂梅主编2012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二)教学对象本课教学对象为汉语中级班的留学生,他们中有三个人来自泰国,三个人来自韩国,一个来自朝鲜,一个来自英国。
他们兴趣爱好大致相同,具有相似性,因而教学内容的素材易于选取。
(三)教学内容(1)生词:学习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语言点:本课语法点“想……就……”;掌握语言点的使用规则,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
(3)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帮朋友租房,有很多条件很优越的房源,但是朋友提出租房只要旁边有书店或者图书馆这一个条件。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词的学习,能够正确朗读本课生词,并注重学生汉语发音的准确性。
(2)通过对语法点的学习,能够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想……就……”。
(3)学习课文时,能够理解课文讲述的内容及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能大致复述课文内容,注意学生朗读课文时读音是否正确。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现场设置一个场景或语境,在情境中操练生词、语法点。
在语法点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情景教学法较多。
(2)演示法:一些较为简单的名词(设施、小区、美容院、健身房等)直接ppt 展示图片。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大纲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留学生初级班(零起点留学生)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初级汉语综合课是一门汉语综合技能课,是针对零起点或只能用汉语进行简单而有限交际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的综合性课程。
它是我校留学生进入到专业学习前的非学历基础阶段的汉语进修课程。
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Ⅰ)。
本课程主要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和语言材料出发,结合学习者当前的生活、学习需求及中国文化知识,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进行综合训练,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基本的问题。
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汉语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能力,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相关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为一学年(两学期),实际教学时间为40周,每周4学时,共计160学时。
初级汉语综合课的任务是通过一年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级汉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并系统讲授汉语的语音、语法及汉字知识,使学生达到HSK三级水平,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进行语言交际,满足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基本语言需求。
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二、教学基本要求初级汉语综合课主要教授汉语和汉字的基本知识,其教学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在语音方面,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汉语语音知识和汉语发音技能、初级阶段常用词汇、汉语的基本句型。
2.在汉字方面,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基本结构,能够书写所学汉字。
3.在语言技能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解决日常生活和汉语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4. 在交际能力方面,使学生具备简单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初步了解与汉语交际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1.在教学过程中,本大纲所列的教学内容应相互结合分布在各课时讲授,每课都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2.本课程为综合技能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多听、多练,从零基础到能开口说汉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目的。
课程名称: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对象: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授课时间:1课时 45分钟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汉语缩略语的各方面知识,领会并使用本课所学内容,并能闻一知十。
2、通过对重点、难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在交际中正确使用缩略语。
3、重点讲解课文,并在讲课文中讲解语法。
4、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二、教学要求1、让学生掌握汉语中的缩略语并能熟练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2、区分英语和汉语缩略语的不同,以免学生产生学习上的负迁移。
三、教学重点和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2、通过具体的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生词和语法规那么。
3、采用互动式,边讲语法边应用,在理解的根底上强化记忆。
四、具体教学流程一、课前调整〔自我调整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分钟二、复习旧课 5分钟1、以随机抽查的方式提问语法点。
2、听写生词。
3、讲评并纠正错误,给与适当的表扬。
三、学习新课1.引入新课3分钟提问:USA〔美国-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K〔英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PRC〔中国-中华人名**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通过提问众所周知的这三个缩写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2、讲解生词10分钟机关干部参加复习希望以便生活治疗欢送古典把本节课要用到的生词写到黑板上。
首先带着学生朗读,让学生不断练习,教师帮助纠正,直到每个学生都朗朗上口为止,然后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讲解词语使学生理解,例如上面的“机关〞,教师可以列举出一些常见的中国机关部门,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讲解语法10分钟1〕缩略语的定义缩略是词汇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语言现象,它是汉语词汇开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汉语词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量缩略语的出现和使用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和更大的表现力。
缩略语,也叫“合称〞或“并称〞,是联语的紧缩形式,即由两个以上并列的词或词组,经过紧缩而形成的词语。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1、目得《大纲》就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得梳理与描述,旨在为汉语教学机构与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学习者语言能力评测与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与参考标准。
2、原则2、1科学性原则《大纲》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为指导,参考与借鉴了多种外语与第二语言教学大纲得经验与成果,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学得经验,并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调研。
在制定方法上力求既凭借经验,又注重实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得科学性、典型性。
2、2实用性原则《大纲》从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得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及学习者所应具备得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与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
同时还提供了《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举例表》、《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汉语教学任务活动示范列表》、《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与声调》、《常用汉语800字表》、《常用汉语1500高频词语表》等大量具有实用参考价值得附录。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参考、选择并增加所需要得相关内容,制订出个性化得教学大纲或教材编写纲目。
2、3针对性原则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从专业化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得发展趋势,《大纲》在别写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兼顾到小学、中学及社会人士等不同使用对象得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汉语学习得难度,对目标等级也做了适当调整,突出汉语交际能力在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得地位,以适应国际汉语教学得实际情况。
2、4通用性原则《大纲》参照《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以及《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等国际认可得语言能力标准,从跨文化语言教学得角度,吸收了现阶段国际汉语教学得成果与经验,对典型得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得示例建议,以便于更多得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参考使用。
3、内容3、1总目标国际汉语教学课程得总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得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得,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得能力,形成有效得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课程名称:《发展汉语》二、课程性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2.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说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对象:对外汉语学习者五、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六、教学内容:1. 语音:-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及拼读- 语音的声调、声韵调配合规律- 语音的轻声、儿化音、变调现象- 语音的语流音变规律2. 词汇:- 常用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词汇的分类与搭配- 词汇的联想与扩展3. 语法:- 基本句型结构- 常用语法现象- 语法错误的纠正与预防4. 听说:- 基本听力的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听说对话与交际5. 阅读:- 基本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阅读材料的分析与鉴赏6. 写作:- 写作基本技巧-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写作能力的培养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汉语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则。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堂练习等。
2. 作业与测验:定期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教材与教学资源:1. 教材:《发展汉语》系列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
2.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图书资料等。
十、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表。
十一、课程实施与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教学设施与资源:完善教学设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汉语国际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为了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教育部、国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机构,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一、背景和目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国际化水平。
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引导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工作,明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确保教学大纲与中国的语言文字教育体系衔接,与国际汉语教学标准接轨。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2.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按照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需求,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同时,提供多样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方法,如综合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 评估与认证:提供明确的评估标准和认证方式,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学习进步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个性化学习计划。
4. 教师培训和发展:指出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基础,提供了教师培养、专业发展和教学指导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5. 资源支持和国际交流合作:强调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国际交流项目,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大纲的影响教学大纲的制定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可比性和可持续性。
教学大纲的实施将促进全球汉语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各国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上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教学大纲的发布也将促进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了解和认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一、教学的性质汉语课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课程。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原则、规律和特点有不同于母语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课程之一,它又是整个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一环,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
二、教学的对象汉语课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民族的、正在用本民族语学习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标准也不相同。
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即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般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的能力,使他们能较自由地用汉语交流信息。
同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学习习惯。
四、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由于各地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入学前汉语的能力不同,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
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如下:小学阶段A、基本要求小学毕业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初等一级标准。
具体要求为:话题内容: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有限的学习活动和简单的社会交际。
语言范围: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甲级汉字800个;复用式掌握甲级词1000个,领会式掌握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
语言能力:具有初步的读、听、说、写能力。
(1)阅读能力能够认读和理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范围内的甲级词1000个、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及其所涉及的全部甲级汉字800个。
能够阅读简单的记叙文,其内容同课文类似,长度为300字左右,无关键性生词和新语法点,阅读速度不低于10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90%以上(即理解主要内容和细节);阅读含1%生词、无关键性新语法点的同类短文时,速度不低于8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
《综合汉语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31034
课程英文名称:Elementary Chinese Course 2
课程总学时:128 讲课:96 实践:32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综合汉语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一年级的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训练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级汉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并系统讲授汉语的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全部声、韵、调,初步掌握3000左右词汇和280个左右语法项目。
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使其具有基本的运用汉语的能力,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社交活动的需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综合汉语2教学大致分为语音、语法和语汇三个阶段。
语音阶段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声母、韵母、音节、声调、轻声、儿化及变调、语调等主要的发音技能。
同时学会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为能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语法学习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
语法阶段通过实用的会话,以句子为基本的技能训练单位,进行语法结构、意义和语用功能的教学。
通过会话课文来学习汉语的基本语法,使学生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掌握句子或语段,具备初步的会话能力。
语汇阶段是通过生动有趣的短文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训练成段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要求是学习结束后,能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语法大纲》所规定的二级标准。
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能力,为升入高年级后的汉语学习和相关专业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三)实施说明
1. 综合汉语2共计128学时,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零起点的学生,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与内容不相关的部分可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5.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多手段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完成综合汉语1学习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教材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汉语晚会和比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综合汉语2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和汉语运用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成功之路》,隋岩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速成汉语初级教程》,郭志良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中文摘要
综合汉语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一年级的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训练课,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年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级汉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并系统讲授汉语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具有基本的汉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词语用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40 讲课:40 实践:0 上机:0
具体内容:
讲授词语的划分及类型,具体讲解实词和虚词中具体词语的用法。
重点:
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难点:
虚词的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1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教学(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特点及用法
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
难点:
所学动词和形容词的具体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数词、量词、代词教学(讲课6学时)
具体内容:
数词、量词、代词的用法。
重点:
量词和代词的用法。
难点:
所学量词和代词的具体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3部分副词、介词、连词教学(讲课6学时)
具体内容:
副词、介词、连词的用法。
重点:
副词、介词和连词的用法。
难点:
所学介词的具体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4部分助词、叹词和拟声词教学(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助词、叹词和拟声词的用法。
重点:
助词、叹词和拟声词的用法。
难点:
所学助词的具体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5部分主谓短语、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教学(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主谓短语、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的用法。
重点:
主谓短语、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的构成与用法。
难点:
使用偏正短语和补充短语的能力。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6部分联合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教学(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联合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重点:
联合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的构成与用法。
难点:
使用联合短语和介宾短语的能力。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7部分数量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固定短语教学(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数量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固定短语
重点:
数量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固定短语的构成与用法。
难点:
使用兼语短语和固定短语的能力。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8部分按功能划分的短语教学(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教学。
重点:
短语的构成与用法。
难点:
使用短语的能力。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主课文的讲授
总学时(单位:学时):56 讲课:56 实践:0 上机:0
具体内容: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题材范围内最常用的词语和句式,培养听说读写言语技能,发展对话和叙述的交际能力。
重点:
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重点词组和句型。
难点:
自己组织语言来复述课文的内容,并能进行相关内容的作文写作。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1部分生词、短语教学(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生词表中所列的生词、短语,以及习惯用法,做到会读能写。
重点:
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的具体用法。
难点:
动词、副词和介词的具体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2部分句型教学(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各种语法句型和用法。
重点:
基本语法句型的用法。
难点:
把字句、被字句等特殊语法句型的用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3部分课文教学1(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可以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中的会话内容,在日常语境中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课文的背诵以及转述。
难点:
分角色表演课文。
第2.4部分课文教学2(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可以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中的会话内容,在日常语境中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课文的背诵以及转述。
难点:
分角色表演课文
第2.5部分课文教学3(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可以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中的会话内容,在日常语境中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课文的背诵以及转述。
难点:
分角色表演课文。
第2.6部分根据实际情况演练课文(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句式,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会话练习。
重点:
掌握各种句式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第2.7部分习题课(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部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
总学时(单位:学时):32 讲课:0 实践:32 上机:0
第3.1部分听的训练(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用所学课文相近的题材进行听力训练,难度略低于或者相当于正课文的原版有声教学资料。
第3.2部分说的训练(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在指定时间内,让学生就指定题目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进行2-3分钟的叙述,要求内容充实、言语连贯。
第3.3部分读的训练(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让学生朗读课文,进行精读和略读的训练。
第3.4部分写的训练(讲课8学时)
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短文写作,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方法,使学生
能写叙事文及简单的应用文。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