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群文阅读讲座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感谢学校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互相研究,共同成长的机会,今天我想和老师们探讨一个新的课题:群文阅读。
这也是我们学校课题组老师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那么如何上好一堂群文阅读课呢?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跟老师们交流研究。
一提到阅读教学,我们以为常的方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
然而,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学生阅读文本量的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研究过程,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台湾XXX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可见,“群文阅读”已逐渐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儿童研究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让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更多,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讲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
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研究阅读。
二、如何设计一堂好的群文阅读课在设计一堂好的群文阅读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文章:文章要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匹配,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说课稿设计一、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群阅读能力,以及个人阅读能力•增强学生阅读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平衡群阅读和个人阅读能力的培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使用群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群体讨论和思考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群体阅读和个人阅读•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解读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学生将进行一次群阅读。
2.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并告诉他们本课程的阅读部分会占用大部分时间。
2. 阅读(30分钟)1.将阅读材料分配给学生,建议在每组选择两位主要的发言人。
2.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材料。
3.给学生讨论和发言时间。
3. 分组讨论和总结(30分钟)1.让学生依照分组进行讨论并记录重要的信息。
2.要求每组两位发言人对他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3.鼓励学生在总结中进行提问和对其他分组发言的评论,以建立文本的多样性和辩证性。
4. 个人阅读和总结(30分钟)1.给学生足够时间自行阅读材料,并对他们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总结。
2.爱好阅读的学生可以自行阅读其他类似作品,并对现有的讨论和论点做出评论或者反驳。
5. 课程结束(5分钟)总结群阅读的收获,陈述下一次课的主题,并询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还可以进行评价,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是否提高了群阅读和个人阅读的能力。
2. 教师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在课堂讨论和总结中的学生表现和为此付出的时间,判断学生对群阅读的掌握程度,并且根据学生总结的内容来判断学生的阅读和文本分析能力水平。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群阅读课程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写一篇短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还可以使用这次课程的获得技能和技巧,或者使用其他群阅读的方法,在小组中共同研究更多的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种策略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它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若干篇相关联的文章,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形式。
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群文阅读来代替传统的语文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群文阅读要发展“引读”“让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习得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提供内容、点拨引导的作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是活跃课堂氛围。
首先,群文阅读拓宽了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教师可以将一些新奇有趣的文章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其次,群文阅读由于丰富了阅读素材,学生们对文章的体会与理解也相应变得更为丰富,这促使师生互动更频繁,学生之间的讨论更深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三是丰富阅读方式。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单篇阅读是最常用的一种阅读方式。
一课时或两课时精讲一篇课文,老师带领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品?~析句,含英咀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归纳文章主旨。
我们确实需要细嚼慢咽式的慢读,因为这能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但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速读。
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不同体裁、内容的阅读素材,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是小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而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实现。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最终目的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应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
一、巧妙组文,发挥群文优势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我与群文阅读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带给大家的是对群文阅读的一些理解和分享,也是参加种子教师培训的汇报。
种子能在阳光雨露中成长,发芽,长叶、结果、今天我在这里就是一粒种子,虽然还没长成大树,但却想把自己汲取的养分与诸位老师分享,让我们这个群文阅读的种子越来越多,群文阅读的大树越来越茁壮。
一、结缘——因为名字(出示)分享的题目是《我与群文阅读》,当时没有想好具体的内容就先定的题目,其实我与群文也是刚刚开始,我们之间还没有发生太多的故事,只是我从听到它的名字时就觉得很特别。
(出示)“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众多。
”(出示)《论语》中提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是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和他人争强斗胜,聚集在一起团结却不结党营私。
在《新约全书》中记载,耶稣问污鬼说:“你名叫什么?”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多的缘故。
”这让我想到“三人为众”,《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既然多,肯定好玩,肯定有看头。
(出示)“文”在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文,错画也。
今字作纹。
”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出示)而《左传》说“文”是“五章以奉五色”,文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
“群文”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十分有意思,它的名字真正体现了他的内涵,但我当时并不了解,不知道群文其实就像许慎所说的文,是整体素描,是一种整体的教学,不是一篇一篇的学习,只是当时一听他的名字,就觉得是一个有内涵,有故事的“群文”,好玩的群文,所以学校要成立群文阅读的子课题时我便义无反顾地向它奔去了,这应该算我们的缘起。
二、接触——雾里看花(出示)因为名字的吸引,让我希望去进一步了解他,知道“群文阅读”课题研究最早就起源于四川德阳。
老师们最先将一个有主题的单元进行整组教学,然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多元共识。
群文阅读--课例--说课稿第一篇:群文阅读--课例--说课稿群文阅读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的模式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
二、教材分析《古诗四首》是我选取的四首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
这四篇分别是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牧的《泊秦淮》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三、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欣赏歌曲《精忠报国》虽然说,古人的“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结,却滋养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在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最强音!四、初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同桌互相评价。
学生示范朗读根据同桌和小组推荐,找同学范读,四首诗任意选择。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评价学生和老师的示范朗读。
结合范读,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五、质疑发现四首诗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但各有什么侧重?即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要找出依据。
同学可以自由评价。
老师归纳明确(老师仅示范《春望》,另外三篇学生自己做答):《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
(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泊秦淮》通过一个“犹”字,表达一个“愤”字。
(抒发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
(表达自己还愿意为祖国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现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六、合作探究这四首诗歌在课文中的编排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四首诗的相似之处,以及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
七、拓展延伸那么,作为学生的你,打算怎么做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呢?八、作业设计1、收集整理爱国的诗词名句、名人故事等。
五年级群文阅读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就五年级群文阅读课程进行说课,课程的主题是“探索自然,感受生命”。
【课程导入】课程开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如山川、河流、森林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我会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为接下来的群文阅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阅读材料包括:- 《森林的呼唤》:一篇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散文。
- 《河流的故事》:一篇讲述河流对人类文明影响的文章。
- 《山的传说》:一篇关于山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1. 自主阅读:首先,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些材料,鼓励他们边读边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小组讨论:接着,学生将分组讨论各自的阅读体会,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主题探讨: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围绕“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
4. 情感体验:最后,我会组织一个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然。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 反思性学习: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我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自然,学会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谢谢大家。
【附录】- 阅读材料《森林的呼唤》、《河流的故事》、《山的传说》。
“群文阅读”教学初探——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发言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来说说群文阅读这个话题。
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现就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一二单元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由《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四篇课文组成。
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单元由《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四篇课文组成,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美德的各个侧面以及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与内容,我确定了这样几个群文阅读课题:“爱国诗词集”“爱国人物传记”“恪尽职守”。
《负荆请罪》则以课本剧+延伸阅读形式进行。
忽略曾作为课外阅读出现过的课文《爱之链》。
“爱国诗词集”的群文阅读包括第一课现代诗《我们爱你啊,中国》,第四课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现代诗歌,其中有许多涉及祖国地理、物产等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交流,以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合并教学练习一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学生在歌声中,体悟祖国大家庭的繁荣昌盛。
合并教学练习一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
学生在交流后,形成书面资料,合并成集,放在班级图书角中,以备同学阅览。
第四课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陆游的《示儿》,两首诗一悲一喜,揭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对比阅读,结合唐宋的时代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补充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感受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中的爱国情感。
补充同为宋代诗人的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结合时代背景,与课文对比阅读,了解当时人们的爱国之情。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语文核心素养之群文阅读自今春以来,“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界关注励行的一个热词,之后“群文阅读”又成为一个时髦词而进入语文学人的视野。
近读浙江大学《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的文章,激起自己对群文阅读的深层思考,撩开群文阅读神秘的面纱,发现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包括自己早已在语文教学中施行探索,说浅白直捷一点,群文阅读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比读、类读、点读、扩读方法,现不妨简说如下:比读。
即比较阅读,也即是在课本学习中找一篇与之内容、形式有机联系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
如我写《迷人的月光——苏轼、张岱写月诗文比析》,又如《“怪石”不“怪”,“丑石”不“丑”——苏轼〈咏怪石〉与贾平凹〈丑石〉对比谈》亦是,还有将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比读的也不乏其人。
我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进入张岱的内心世界,我采用了比读的方法,将柳宗元《江雪》一诗与本课作一对比,让学生说明它们所写内容的异同。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师:要我说,又冷又不冷。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张岱内心说,他感到人世间象这雪天一样冷彻肌骨。
张岱生活的年代,明亡清兵入关,他躲进深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连亲戚见到他都当作野人,当作洪水猛兽。
为什么说不冷呢?大家把《江雪》诗头一个字连读一下。
生:千万孤独。
师:冰天雪地中的钓鱼的老人孤不孤独?生:孤独。
师:自然界和内心冷不冷?生:冷。
师:对!张岱也和这位蓑笠翁一样感到“冷”。
但张岱和蓑笠翁不同的是不冷,一是内心热,热恋西湖雪景,热爱大好河山,二是知音热,没想到和自己一样,人世间有知音,知音难求,知音难逢,你说张岱“热”不热?生:热。
师:所以称得上“内心热,知音热”。
通过诗文的异同比较,学生很快领会了张岱所处时代、置身环境“冷”的内含,以及张岱对故国山河、人间知音热爱的情怀。
另外,我在高中戏剧单元《雷雨》、《茶馆》两篇精典戏剧学习后,从戏剧形式上比较两篇课本的异同,不仅深层次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深层次地学习了戏剧形式的基本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授课教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所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
本节课的主题是“绿色环保”,通过对一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现在,请允许我开始我的说课。
【导入】我将采用一个视频片段作为导入,该片段展示了大量动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的情景,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关注。
随后,我将简要介绍绿色环保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预习导引】在导入之后,我将分发阅读材料给学生,并请他们预读文章的标题、段落小标题以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并与同桌讨论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意,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预测技巧。
【正文】1. 阅读策略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我将向他们介绍一些阅读策略。
例如,快速浏览段落标题和第一句话,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段落的主题;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提醒学生留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数字、地名等等。
2. 分段阅读本节课的文章共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小标题。
通过分段阅读,我将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帮助他们提炼核心信息。
3. 交流合作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在每个段落阅读完毕后,我将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与同桌合作讨论并找出答案。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4. 解读重点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我将特别解读一些重要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
我会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并引导他们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推理和推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将提供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和事例,并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和事例,进一步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归纳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向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环保。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讲座材料:以说明文为例浅谈小学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第一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讲座材料:以说明文为例浅谈小学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文体”引路:开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新征程——以说明文为例浅谈小学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是《“文体”引路:开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新征程》。
群文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单枪匹马”式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化的阅读理念,其本质就是语文课程内文本整合的教学。
基于我校课程整合改革和汉堡课程的建设,我对群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我就以说明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从目标定位、内容构建、策略探究三方面谈谈自己对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的想法:一、聚焦“文•生”,定位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群文阅读教学是多文本整合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有别于单篇文本的教学目标,强调的是文本整合后的总目标,它既要达到群文教学的大局目标,又要兼顾单篇课文的个性目标。
那在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准确定位其目标呢?第一,要以群文为基,关注文体特征定位目标。
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要立足于说明文文本的语言,紧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力求通过群文的求同整合,达到点面结合的教学目标。
如《鲸》、《松鼠》和苏教版第十册的《麋鹿》组成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以文本为基,定位以下两点目标:(1)群文共学中品读文本内容,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性,并领悟文章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在比较阅读中悟得三篇说明文表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要以学生为本,着眼能力发展定位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因而,在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中,要以学 1生阅读能力发展为教学本位,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制高点。
如《鲸》、《松鼠》和《麋鹿》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定位以下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了解动物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
群文阅读这样做
11月24日和25日上午,我在哈尔滨参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群文阅读”。
省教育学院的老师说,群文阅读将在全省推广。
所以,了解群文阅读,是每一个教语文的老师都需要做的事情。
在培训中,来自西南大学的于泽元教授为老师们做了《群文阅读的内涵与特质》的讲座,来自台湾的李玉贵老师为老师们做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的讲座,还有五位教学副校长进行了经验交流。
一天半的时间,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
正巧我29号要上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陶罐和铁罐》,我想,那就试试群文阅读吧。
可是事实证明,一天半的时间,并不足以把群文阅读的精髓学到,有些东西好像是听懂了,但是自己操作起来,会遇到各种困难。
拿起课文,我怎么也没有设计思路。
我又上网,看了一个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讲座,听了他的一节群文阅读课,还有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的一节群文阅读课,好像有点头绪了,可是设计完后自己都感觉到乱七八糟的,但是时间很紧,没有时间让我深思熟虑了,我想到了培训中的一个教研员的话,她说:“我提供不了成功的例子,还提供不了失败的例子吗?”这么一想,我释然了。
果然,上完课后,我感觉到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
不过,这失败的课至少有了群文阅读的影子,至少让我知道了这么上是不行的。
跟大家分享我失败的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接受一个新事物,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们不能长时间的等待,有些时候,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要开始去做,做着做着,就有头绪了。
现在,我结合培训的内容和自己上网学习以及看书学习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进行的多文本的阅读教
学。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需要解析一下:
较短的时间——一个班级一个星期读了三四篇文章,然后围绕这几篇文章展开讨论,这不是群文阅读。
因为这个阅读跟日常的自由阅读没什么区别,在阅读速度、阅读目的上没有压力和要求。
那么,较短的时间要短到什么程度呢?从教学习惯上来看,一般指一节课或者两节课。
议题——群文阅读课上让孩子们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放在一起的。
他们放在一起肯定是有依据的。
这个依据就是议题。
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我们的教材多是以人文性为主题的,也可以是作者、体裁、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等。
多文本——与群文阅读相对应的是单篇阅读,因此,群文阅读课上,教学文本至少要用到2篇,一般是3——5篇,而且文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群文阅读和单篇阅读有什么不同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
二、群文阅读对老师的意义
群文阅读带给学生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对老师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1,实施群文阅读的老师会逼着自己去阅读。
我印象很深的是培训中李玉贵老师在ppt中出现很多绘本故事中的图画,然后问老师们,这是哪本故事中的,没有一个老师知道,她问一次,就说一句“老师们,你们读的书太少了哦。
”每一次的问都会让我有坐不住的感觉,我读的书真的是太少了。
最起码,要求孩子读的书,我们要先读一遍。
2、强势改变课堂结构。
一节课上一组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发起太多讨论。
因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
三、群文阅读的操作方式。
群文阅读的操作方式有三种: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课外多篇。
一篇带多篇:一般需要两课时。
一课时来精读,读的就是教材里的一篇文章,一课时用来群文阅读,读的就是有“这篇文章”引申出来的一组文章。
课内多篇:这对老师的要求会高一些,对教材做调整,比如调整顺序,调整议题,调整选文,调整时间。
比如人教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组一共四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
第一课时,精读穷人,第二课时,精读《别饿坏了那匹马》,然后进行两课时的群文教学,可以围绕两条线索进行,第一条:帮助别人有方法。
读四篇课文,思考里面的“帮助”有什么共同点,讨论,我们该如何帮助别人。
第二条,读四篇故事,发现故事里的伏笔。
在这两课时里,这四篇课文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
课外多篇:老师可以自己定议题。
小学的孩子喜欢读童话故事。
我们可
以把童话分成几个类型,比如“王子公主型”“三个儿子型”“故事新编型”“屌丝逆袭型”“尺寸比赛型”等等。
四,群文阅读的结构化。
群文阅读是一个结构化的阅读,发现并利用多文本所带来的理解结构,一切都迎刃而解。
案例:“骗人”的狐狸。
可以用来结构化的元素:形式因素的结构化:《故事密码》《奇妙的中心句》、《童话中的反复》、《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内容信息的结构化:《“骗人”+的狐狸》《一样送别,几多离情》、《历史书中的英雄》、《古诗中的志向》……
我们来梳理一下我所讲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进行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第二,群文阅读对老师的意义。
1,实施群文阅读的老师会逼着自己去阅读。
2、强势改变课堂结构。
三、群文阅读的操作方式。
群文阅读的操作方式有三种: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课外多篇。
四,群文阅读的结构化。
总体来说,群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是安静的课堂,也许没有小手林立的场面,但是孩子们都很忙,因为他们在忙着阅读,忙着思考,忙着书写。
如果有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定要告诉其他的孩子,眼睛要看着他,认真地听,觉得他说得对,可以点头表示,要听到最后,坚决杜绝有人回答有人举手并存的现象出现。
其实,无论是“海量阅读”“主题阅读”还是“群文阅读”,中心意思都
是要让孩子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学会表达。
最后,我想把李玉贵老师的做法告诉大家,她在带一年级的时候,向上级部门提出一年要带领孩子看100本书,然后,她把100本书的名字打印在纸上,把所有孩子的名字也打印在纸上,谁看完了哪本书,就向老师报告,台湾的家长上班的时间要比学生上学的时间晚,每天都会有家长当义工,来听孩子们讲书的主要内容。
她要求一年级的孩子讲不少于两分钟,二年级的孩子讲不少于3分钟,三年级的孩子讲不少于5分钟,然后家长在表格上签字,写上这个孩子讲述的时间。
孩子们可以通过表格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和同学读书的情况,无形之中就促进了孩子们互相比着读书。
一年以后,他们真的看完了100本书。
有的老师可能要问,哪有那么多时间让孩子看书啊?还是那句话,只要他想看了,他自己就会见缝插针找时间看了,就像我们大人看微信一样,总会有时间的。
还有我们现在都不出去阳光体育了,老师们可以当那半个小时的时间是偏得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个时间,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看书,我们也可以看。
有兴趣研究群文阅读的老师,可以上网搜索蒋军晶老师群文阅读培训的视频,他讲得又幽默又实在,比我讲得好多了。
他还上了一节比较著名的群文阅读课《创世神话》,大家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