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 格式:pdf
- 大小:184.88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坐标图的判读技巧作者:李荣国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18-02高中地理坐标图中的点、线(曲线、折线)、柱等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可反映其发展变化趋势。
读图时要积极思维,精确把握,既会定量认识,又能作定性分析。
判读此类统计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
图名能够说明该图的主题内容,有些题目甚至在图中没有图例,此时只能通过图名来获取信息。
二、读坐标、看图例看清纵、横坐标所示要素和图例内容,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单位。
三、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根据柱、线等高矮大小所示数字信息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时间或空间变化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概率为0,离中心点越远概率越高,常见的如风频玫瑰图。
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变化规律。
读数值的大小时要读准读全,关注极大值、极小值、转折点等特征值及它们随时空变化的规律,全面比较其量化信息,否则会导致判读错误,如对比两幅降水量柱状图,不仅要看柱的高度,还要看清坐标单位数值是否一致。
四、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从中把握事物联系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找出图中不同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
1.柱状图的判读与应用柱状图是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线或方柱表示地理数字、事物大小的图形。
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用柱(线)的形态表现出来,具有直观性。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①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②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2020高考地理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大全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
地理统计图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线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折线图、坐标图、风玫瑰图等。
统计图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正确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等信息;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与相应知识联系对照,并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注意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因为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可以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一、坐标图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形。
常见的是三角坐标图,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
对于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应注意:三角坐标反映的是构成现象,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三角坐标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不可以任意增减;三角坐标图中的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由低到高的递增方向一致,即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分布。
判读步骤:首先找出三个坐标轴的原点,然后过某点分别作平行于和每一个坐标轴的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例1、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2)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A.农业B.工业C.商业D.旅游业解析:首先根据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小,不难看出图上部曲线表示的是泰国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比重高,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低,图下部是德国产业构成人口的历史演变曲线。
教学经验2018年第18期 :鉸蜱泰f 小议地理直角坐标曲线图的判读赵兴(甘肃兰州二中,甘肃兰州730030)摘要:直角坐标曲线图是高中地理试题中常见的地理图像,表达地理要素变化特点、呈现要素间相互关系、遵循数学法则是该类图像的基本特点,理解和把握直角坐标曲线图基本特征,在判读过程中重点把握“关系”“变化”“最值点”“拐点”“交点”等关键词,能够准确获取图像信息,进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关键词:曲线图;地理试题地理试题中的直角坐标曲线图(以下简称“曲线图”)是应用数学方法呈现地理问题。
曲线图既能 直观地表现地理要素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又能培养学 生基本的读图能力,所以曲线图是高中地理试题中的 “常客”。
笔者就如何正确判读曲线图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_、曲线图的特点一般而言,单要素曲线图,重在表达地理要素在 某一维度上的变化,包括数量变化、速度变化、变化幅 度等。
如图1“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图像要 表达河流径流量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包括水量的大小 变化,时间变化、水量年变化幅度、变化速度等。
变化 过程是该类图像表达的重点,所以判读的重点是看“变 化”;多要素曲线图既要表达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又 要表达两个或多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图2“全球 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该图既表达了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在纬度空间上变 化,又要表达雪线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而且“关系”是重点。
该类曲线图中地理要素不是简单机械的 组合,要素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或“类函数”关系),图像将这种对应的数量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用一 定的数学法则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多要素曲线图。
由此 可见,表达地理要素的变化、呈现要素间相互关系、遵 循数学法则是地理曲线图的基本特点。
流量(m3/s)图1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经过哪些环节?你能把这个过程画下来吗?什么是水循 环?水循环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等问题。
又如在学 习热力环流一节内容时,可以播放火烧葫芦略的视频,学生看着兴趣盎然,此时可设问为什么此时会天降甘 霖,上天真的会如此眷顾司马懿父子吗?你能结合物理 学和顏学知綱学地騰吗?大气运动除了上的流 外还有哪些气流?原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大 气运动吗?能否举例说明。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1.坐标图的判读2.立体图的判读3.等值线图的判读(2016·天津文综 )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中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市中心向边缘递减的 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 题,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由图可看出该城西北与东 北地区地租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地租梯度变化较小,反映其交通通达度高,故A 项错误, C 项正确。
地租相 [ 典题示例 ]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远,故 B 项错误。
东南方向地租梯度较大,说明距离市中心相等距离的区域,其地租水平低于其他方向的地区,所以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差,D项错误。
第 2 题,甲地交通通达度较好,位于中心区附近,地租较高,适宜布局对交通环境要求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钢铁、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占地面积大,不适宜布局在中心城区。
[ 对点练习](2018·东北三校联考)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 题。
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A.OA B.OBC.OC D.OD2.O处最可能是(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答案 1.A 2.B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地理坐标图的判读步骤2011-1-14 22:49阅读(55) 麦小王•赞•评论(3)•转载(11)•分享(12)•复制地址•编辑地理中很多量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坐标图是地理中常用的一种图,且有很多的变式,必须较好地掌握。
另外,柱状图、折线图等图也具有坐标图类似的特点,如果熟悉坐标图,那么这些图的判读也相对容易了。
一个最基本的坐标,包括坐标轴、基点(不是原点,因其值不一定为零)和方向。
有些坐标轴还有单位。
所有的坐标图都是围绕这个几个要素构建的,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是掌握其他变式的前提。
坐标图所表示的量,有各种组合:一个坐标图中,可能表示几个量,而这几个量有可能存在几种关系,一是相关的关系,一是计算上的关系。
还有的坐标体系中,由几个小坐标组成。
而坐标的变式,包括方向的变化、坐标轴的增添与组合、原点的设置等。
判读坐标图的需要一定的步骤,否则,对于一些复杂的图,是无从适从的。
按照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快速地切入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看清坐标图的标题。
标题实际告诉了我们这幅图的目的是什么,这就为我们读图指出了方向。
第二,找出坐标轴,看清坐标轴的特点。
坐标轴有几个?坐标轴的方向是怎样的?坐标轴表示的是什么量?单位是什么?基点在哪里(是否坐标轴的交点即基点?不同坐标轴的起点是相同的吗?)?坐标轴实际告诉我们坐标体系有什么量以及这些量的度量方式。
第三,找出坐标轴里有几个量,从总体上去把握这幅图的内容。
第四,从中抽取一个量,读取这个量的变化。
一般自左向右去看这个量的变化,并用“随着A量的某变化(增大、减小),B量在发生某变化(增大、减小)”去描述。
在此过程,特别注意以下方面:此量的最大值(或极大值)、最小值(或极小值)是多少?或者换句话说,此量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这些转折点包含有什么意义?这些转折点把这个量划分成几个节段?每个节段有什么意义?此量是否全程存在(即在某个节段此量消失)?这些量的连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我们大致吃透了这个量的变化特点。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
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
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一、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概念和大小(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特点:图幅比例尺范围内容相同大小详细(4)缩放2.方向(1)八字定向法(2)指向标(3)经纬网3.图利和注记二、等高线地形图1.计算相对高度 (n-1)d≤H<(n+1)d坡度 tanα=h/l井的深度 h=a-b2.等高线的特点(1)同线等高(2)全图等高距一致(3)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顶、盆地、见高则高、见低则低)(4)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5)密陡稀缓(6)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3.常见的地貌类型山顶、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三、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水系、水文特征:河流流向、相互补给(地下水与和流水的补给)2.气候特征: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3.选点(气象站、疗养院)、线(公路、铁路,输油、输气、输水)、面(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农业区位规划等《世界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世界海陆分布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陆分布大势——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澳大利亚大陆最小高三2轮复习之专题二---地理图表的阅读一、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①根据分母进行比较:不同的比例尺,都可以转换成数字比例尺合再进行比较。
而数字比例尺可以看成是分子为1的分数,比较其大小实际上就是看其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根据地图表示的范围进行比较:对于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
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浙江地图相比较,浙江地图比例尺较大。
高三地理坐标判读方法分享三角坐标图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统计图。
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它的正确判读方法,很容易失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坐标判读方法,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坐标判读方法一这类统计图的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阅读步骤: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1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注意:在图1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举例说明于下:例1(福州市2005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图2表示我国西部地区某乡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情况图(a点代表70年代,b点代表90年代)。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各数据趋于减小的是()A.粮食总产量B.人均粮食占有量C.耕地面积D.粮食单产【解析】按照上述步骤分别读出a、b两点各自的三个坐标;再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答案为D。
只是在第一步划出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时,需要注意本题与一般的三角形坐标图有所不同:一般的三角形坐标图三个箭头为顺时针方向,而这里为逆时针方向(如图2所示)。
【答案】D例2根据土壤中粘土、粉砂、砂的比例,将某区的土壤分为子~亥十二种类型。
某块田地的土壤,粘土、粉砂、砂的比例分别为:10%、20%、70%,该土壤应该属于哪一种类型()A.子B.申C.辰D.戌【解析】这实际上是本文所述方法的变形运用。
如图4,在①轴(砂)上过70%的坐标点作③轴的平行线(注意:不是②轴的平行线,因为这样与箭头②的方向相反。
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虽与箭头②平行但与箭头②方向不一致)。
在②轴(粘土)上过10%的坐标点作①轴的平行线(注意:不是③轴的平行线)。
地理动态曲线图的判读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借助图示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揭示要素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使学生建立确切的空间概念。
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距,常对表示某地理要素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几何曲线的判读是粗枝大叶,观察多注重表面现象,造成不少失误。
特别是对动态曲线图象相似情况下的判读,就更有迷惑性。
这就需教师教会学生用图、读图,使学生能够具有判断的能力。
现以河水补给中的几幅曲线图为例。
浮光掠影地粗粗一看,有时两图象的几何曲线似乎差不多,实际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河水补给形式。
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读图,方法上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首先让学生明白图形所表现的地理要素的关系:一般以横轴表示时间顺序(各个月份),纵轴表示河流流量,曲线表示该河流多年各月河水平均流量的变化。
读图时针对性的目标是曲线的水量变化和汛期高峰表示的月份与流量的大小。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就可判读出河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假如再通过列上表比较,记忆就更为深刻了。
同样的道理,可以对双峰的几何曲线图象进行判读,有的汛峰在3~4月份,正是春暖融雪的季节,有的汛峰在7~8月份,正是我国普遍高温多雨的夏季,从“融雪”和“雨季”二个因素上可以判断是东北地区的河流。
同时在二个汛峰高低所表示的水量,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河流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但学生往往会有个错觉,认为凡有二个汛峰曲线所表示的河流都在东北地区。
根据其曲线变化所表示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可以知道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第一个汛期发生在6月,正值夏季风北进、形成江淮之间的梅雨季节,7月雨带北移而进入伏旱天气,所以水位降低,8~9月正是台风季节和锋面在南方的活跃时间,带来了丰富的降水,造成第二个汛期,可见这是长江流域的河流。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把曲线图与有因果关系的图示重叠起来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成因。
这种复杂的重叠关系图,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明显比用文字描述更方便,更清楚。
2020届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一、典题示例
下图为我国天山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图,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麓地带,降水量不到600 mm
B.山顶地区7月均温在0℃以下
C.冬季南坡的温度总是比北坡高
D.山顶的海拔不到4 000米
(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大气环流
D.山地坡向
解析第(1)题,析图可知,该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腰地带,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山顶7月均温在一5℃左右;由于逆温的影响,该山1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坡海拔1 900米左右;读图可知,该山山顶的海拔在4 500米左右。
选B。
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月、7月均温相差不大,降水量差异较明显。
甲地年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乙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从图中看甲、乙两地海拔大致相同,其水平距离相差220千米,说明其纬度只相差2°,因此纬度、大气环流对两地降水差异影响较小,造成甲、乙两地
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山地坡向。
甲地位于天山南坡,地形闭塞,受海洋影响很小,降水少;乙地位于天山北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到达这里,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
选D。
答案(1)B (2)D
二、方法总结
坐标图的判读步骤
步骤说明
1.读图名、看图示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
2.读坐标轴、图例通过坐标轴、图例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思考坐标图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注意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防止读数据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注意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高矮或长短判断数值的大小;明确坐标轴表示的是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例
3.读数据一要读准大小,关注起点、终点、转折点、峰值;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把握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和规律,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5.综合分析数据趋向、原因在分析坐标图时,对地理事象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变化特点,要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和蕴含的地理规律
三、跟踪训练
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解析第(1)题,2002年~2015年,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减少,C对。
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受到控制,但同期人均GDP不断上升,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A错;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同步增长,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GDP不断上升,B、D错。
第(2)题,从2002年~2015年,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经济增长没有放缓迹象,A错;尽管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但仍然是正值,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规模还在扩大,B错;2005年,我国环保政策发生变化,各地区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开始下降,C对;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生产萎缩必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而事实上我国人均GDP在持续上升,D错。
答案(1)C (2)C
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