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冷却系统最全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371.61 KB
- 文档页数:4
变压器冷却器工作原理
变压器冷却器是用于冷却变压器的一种装置,其工作原理可简单描述如下:
变压器冷却器一般采用风冷或油冷的方式进行冷却。
风冷变压器冷却器主要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风扇冷却来降低变压器温度。
油冷变压器冷却器则是通过循环冷却油来实现。
风冷变压器冷却器中,变压器的主体通常被设计成一个具有散热器翅片的金属箱体。
通过将凉爽的空气经过散热器翅片引导,在翅片上产生对流,从而将浸在翅片中的热量带走。
这种对流通常是由于热气体的密度低于冷气体,使得热空气上升,而冷空气下沉产生的。
油冷变压器冷却器中,变压器的主体被浸泡在绝缘油中。
绝缘油除了用于绝缘和冷却外,还起到了传输热量的作用。
冷却油被泵送到变压器内部进行循环,通过冷却油与变压器主体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变压器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地传递到冷却油中。
随后,冷却油被送回冷却器进行冷却,循环传输热量。
无论是风冷还是油冷变压器冷却器,其作用都是将变压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使得变压器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
因此,在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冷却器的工作十分重要。
变压器冷却系统变压器的ON AN冷却方式为内部油自然对流冷却方式。
第一个字母:与绕组接触的冷却介质。
O--------矿物油或燃点大于300℃的绝缘液体;K--------燃点大于300℃的绝缘液体;L--------燃点不可测出的绝缘液体;第二个字母:内部冷却介质的循环方式。
N--------流经冷却设备和绕组内部的油流是自然的热对流循环;F--------冷却设备中的油流是强迫循环,流经绕组内部的油流是热对流循环;D--------冷却设备中的油流是强迫循环,至少在主要绕组内的油流是强迫导向循环;第三个字母:外部冷却介质。
A--------空气;W--------水;第四个字母:外部冷却介质的循环方式。
N--------自然对流;F--------强迫循环(风扇、泵等)。
电力变压器常用的冷却方式一般分为三种:油浸自冷式、油浸风冷式、强迫油循环。
油浸自冷式就是以油的自然对流作用将热量带到油箱壁和散热管,然后依靠空气的对流传导将热量散发,它没有特制的冷却设备。
油浸风冷式是在油浸自冷式的基础上,在油箱壁或散热管上加装风扇,利用吹风机帮助冷却。
加装风冷后可使变压器的容量增加30%~35%。
强迫油循环冷却方式,又分强油风冷和强油水冷两种。
它是把变压器中的油,利用油泵打入油冷却器后再复回油箱。
油冷却器做成容易散热的特殊形状,利用风扇吹风或循环水作冷却介质,把热量带走。
这种方式若把油的循环速度比自然对流时提高3倍,则变压器可增加容量30%采用强油冷却方式的变压器的注意点:应当注意冷却器全停的问题,因为强油冷却方式通常都是大型变压器,其发热量比较大,一旦冷却器全停后温度上升很快,一般最高不允许超过75摄氏度,而且有些变压器出于对变压器保护接有温度保护,一旦冷却器全停后会延时跳闸。
变压器冷却方式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起着将电力转换为适合传输和分配的电压的作用。
在运行过程中,变压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散热,会导致设备过热、损坏甚至起火。
因此,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对于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变压器冷却方式进行讨论。
1. 自然风冷却自然风冷却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冷却方式。
变压器通常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
变压器外壳设计有许多散热片,利用空气流动在散热片间产生对流热交换,将变压器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变压器或者运行负载较小的情况。
2. 强制风冷却强制风冷却是在自然风冷却的基础上增加了风扇系统,通过强制对流来加速热量的散发。
一般情况下,变压器内部设置有风扇,它们可以通过空气对流将热量迅速从变压器内部带走。
这种冷却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变压器,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变压器运行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冷却效果,防止设备过热。
3. 油冷却油冷却方式是将变压器内部的绕组和铁芯完全浸泡在冷却油中,通过油的循环流动来吸收和散发热量。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冷却效果,可以适应大功率变压器的散热需求。
冷却油通常是绝缘的,除了具有冷却功能之外,还能提高绝缘性能,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4. 水冷却水冷却方式是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水的流动来带走变压器产生的热量。
水冷却方式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可以适应大功率和超高压变压器的需求。
相比于油冷却方式,水冷却方式更加环保,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但是水冷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考虑到水的供应和排放问题。
5. 油-水混合冷却油-水混合冷却是将油冷却和水冷却两种方式相结合的一种冷却方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油和冷却水的热交换来实现散热效果。
在设计中,通常将油和水分别流过变压器内部的不同部位,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这种冷却方式相对于单独采用油冷却或水冷却,能够提供更高的散热能力。
变压器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1. 变压器的基本概念说到变压器,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电力系统中的那个“黑乎乎”的大家伙。
其实,变压器就像是一位勤劳的搬运工,专门负责把高压电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用的小电压。
这样一来,家里的电器才能愉快地工作,不至于变成“电器葬礼”。
但是,变压器在运转的时候可不是轻轻松松的,里面可是要经历一番热闹的“过山车”。
1.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主要是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工作的。
当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桥”,把电能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可是,嘿,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这个过程中,变压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就像人跑步的时候出汗一样。
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把热量处理掉,变压器就会“中暑”,甚至烧坏。
1.2 冷却系统的重要性所以,冷却系统就应运而生了,简直是变压器的“救星”。
它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多余的热量迅速带走,确保变压器在一个安全的温度下工作。
冷却系统就像是一位勤快的空调,负责给变压器降降温,不让它在工作时热得像个“火锅”。
2. 冷却系统的组成接下来,咱们聊聊这个冷却系统是怎么运作的。
冷却系统一般分为两种类型: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
前者就像是一位文静的老奶奶,依靠自然环境的气流来带走热量;后者则像是年轻小伙子,主动出击,利用风扇或者水泵来加速冷却。
无论是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变压器凉快下来。
2.1 自然冷却自然冷却一般是通过变压器外壳的设计来实现的,通常会有一些散热片或者通风孔。
这样一来,热空气就能顺利流出,凉爽的空气也能进来。
虽然这方法简单,但在一些大型变压器中,光靠自然冷却可不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老奶奶的力量有时候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2.2 强制冷却这时,强制冷却就大显身手了。
它通过风扇或水泵将冷却介质(通常是油)不断循环,迅速带走热量。
油在变压器里不仅能绝缘,还能有效地带走热量,就像是个“超级清洁工”,把热气一网打尽。
这样一来,变压器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工作,不怕“热气腾腾”。
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要求主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变压器在长期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进行有效的冷却以保持其正常运行温度。
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到主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要求。
1.散热效果好主变压器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效果不好,就会导致主变压器过热,影响其正常运行。
因此,主变压器冷却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能够有效地将主变压器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主变压器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2.保持油温稳定主变压器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绝缘油,通过绝缘油来传导和散热。
因此,主变压器冷却系统必须能够保持绝缘油的温度稳定,避免因温度波动过大而影响主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持油温稳定,主变压器冷却系统需要根据主变压器的负荷变化及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冷却介质的流量和速度。
3.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在主变压器长期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如短暂过载、外部故障等,这些情况会导致主变压器热量急剧增加,需要快速有效地散热。
因此,主变压器冷却系统必须能够应对这些突发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避免主变压器过热。
4.能够节能减排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求主变压器冷却系统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即在保证主变压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主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时应考虑采用高效节能的冷却设备,如风冷式散热器、蒸发式冷却器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耐高温性能好综上所述,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要求包括散热效果好、保持油温稳定、能够应对突发情况、节能减排以及耐高温性能好。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主变压器冷却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保证主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变压器冷却系统的运⾏1.变压器冷却系统的运⾏。
1.1.主变压器采⽤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冷却装置,其运⾏过程中,冷却装置必须可靠投⼊运⾏。
1.2.变压器冷却装置的两路电源应确保可靠供电,冷却装置的控制、信号电源也应全部投⼊,其装置控制回路按下列规定执⾏: 1.2.1.主变冷却装置控制柜内的动⼒电源采⽤两回路电源供电,且互为备⽤,⼯作⽅式:⼀路⼯作、⼀路备⽤。
1.2.2.正常运⾏时,主变冷却器控制柜内各组冷却器的动⼒电源空⽓开关均应合上,各组冷却器运⾏⽅式切换开关有四个位置可供选择。
1.2.2.1.⼯作:冷却器投⼊运⾏。
1.2.2.2.辅助:运⾏中的变压器当负荷电流达到三分之⼆值且上层油温达到55℃,或绕组温度上升到65℃时⾃动投⼊,上层油温降⾄45℃以以下⾃动停⽌。
1.2.2.3.备⽤:⼯作冷却器或⾃动投⼊的辅助冷却器运⾏中事故跳闸,达到辅助冷却器启动条件,辅助冷却器未启动或启动后油流异常时,备⽤冷却器⾃动投⼊。
1.2.2.4.停⽌:冷却器停⽌运⾏。
1.2.3.正常运⾏时,投冷却器2组运⾏(⽓温低或轻载时可只投运1组),1组备⽤,1组辅助。
如环境温度过⾼,可以投3组运⾏、⼀组备⽤或全部投⼊运⾏,各组冷却器运⾏⽅式应定期切换。
1.3.为防⽌油流静电,变压器油应尽量避免在35~45℃温度区域内运⾏。
1.4.冷却器油泵不能同时投⼊,应逐台启动,避免形成湍流。
1.5.主变冷却器控制箱加热元件,可根据温度和湿度情况投退,建议⽤⼿动⽅式。
1.6.主变压器冷却器电源⾃投回路应在开机前等情况下进⾏⾃投试验,试验⽅法为:⼿动断开⼯作电源空开,备⽤电源应投⼊正常,合上⼯作电源空开,备⽤电源应跳闸。
⼀般情况下电源I做为⼯作电源,电源II做为备⽤电源。
1.7.启备变和⾼变冷却装置正常投⼆组运⾏,视环境温度可做适量增减。
电源⾃投试验⽅法同主变,冷却装置正常投“⾃动”⼯作状态。
在“⾃动”⽅式下:油温60℃时启动1、3、5组风扇、50℃返回,油温70℃时启动2、4组风扇、60℃返回;在“⼿动”⽅式下:直接启动1、3、5组风扇,60分钟后启动2、4组风扇。
干式变压器冷却方式
干式变压器冷却方式
目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有空气自冷和强迫风冷两种。
强迫风冷方式根据风机安装的不同形式分为底吹方式、顶抽方式和底吹顶抽方式。
干式变压器进行强迫风冷时,较有效的方式是底吹顶抽方式,即冷空气在经过绕组表面时将绕组产生的热量吸收,吸收了热量的热空气在浮升力及底部风机向上吹力和顶部风机向上抽力的相互作用下向上运行,从而带走绕组产生的热量。
干式变压器冷却结构
根据对流散热理论,当绕组表面附近的空气处于层流状态时,绕组表面局部散热效率与绕组表面热边界层厚度成反比,而热边界层的厚度又与流经绕组表面空气的主流流速成反比,所以绕组表面局部散热效率随绕组表面的空气的主流流速的提高而提高。
当绕组表面的空气处于湍流状态时,绕组表面局部散热效率要高于层流状态时绕组表面局部散热效率,并且基本与流。
变压器冷却系统可分为:(一)油浸自冷式较小容量的变压器采用这种结构,它分为平滑式箱壁,散热筋式箱壁,散热管或散热器式冷却三种形式。
(二)油浸风冷式在大、中型变压器的拆卸式散热器的框内,可装上风扇,当散热管内油循环时,依靠风扇的强烈吹风,使管内流动的热油迅速得到冷却,冷却效果比自然冷却的效果好得多。
(三)强迫油循环冷却这是变压器最常用的冷却方式,它又分为强油循环风冷却和强油循环水冷却两种方式,详细介绍如下:1.强油循环风冷却器强油循环风冷却的变压器均装有风冷却器,见左图,装用冷却器的数量是按变压器总损耗选择的。
风冷却器是用潜油泵强迫油循环使油与冷却介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器,它由冷却器本体、潜油泵、风扇电动机、导风筒、流速继电器、冷却器支架(或拉杆)、联管、活门及塞子、分控箱等组成。
风冷却器本体为一组带有螺旋肋片的金属管,两端各有一个集油室,金属管的端部在集油室的多孔板上。
由于冷却器是多回路的;在集油室内焊有隔板,用以形成多回路的油循环路径。
潜油泵装在本体的下方,导风筒在本体的外侧,风扇电动机装在风筒内,流速继电器装在潜油泵出油端的联管上,如果油的流速低于规定速度,流速继电器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每台变压器有一个总控制箱,每组冷却器装一个分控制箱,可以控制油泵和风扇的自动投入或切除。
. 强油循环水冷却强油循环水冷却的变压器上均装有YS型水冷却器,按变压器的总损耗选择的。
强油循环水冷却器是用潜油泵强迫油循环使油与冷却介质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器,它是由水冷却器本体、潜油泵、净油器、压差继电器、流速继电器、电动阀门、普通阀门、压力计、温度计等组成。
每台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均有一总控制箱。
水冷却器本体是由一个油室和两个水室构成。
油室为一圆钢筒,两端为多孔端板,两端板间装有冷却铜管,管内通水。
管外空间沿高度方向有数块横隔板,形成曲折通道,热油流由进油口流入油室,在冷却铜管外自上向下流动,且被横隔板阻隔从而呈“S”形流动。
主变冷却器工作原理摘要:主变冷却器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主变进行散热降温,确保主变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主变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冷却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主变承担着电能的传输功能,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主变的温度就会升高,进而影响主变的正常运行。
主变冷却器的作用就是降低主变的温度,确保其运行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变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
一、主变冷却器的类型主变冷却器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却器和油冷却器两种类型。
1.水冷却器水冷却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冷却器之一。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水冷却器中的循环水循环流动,将主变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
主变内部的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到冷却水上,然后通过冷却器中的冷却管路回流到主变,形成一个循环循环。
水冷却器一般由水泵、冷却管路、冷却塔等组成。
2.油冷却器油冷却器主要用于油浸式变压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油冷却器中的循环油循环流动,将主变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
油冷却器通过冷却器中的冷却管路将热油带到冷却塔中冷却,然后再回流到主变,实现热量的散发。
二、主变冷却器的工作原理主变冷却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传热的原理。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来散发主变内部产生的热量。
1. 传导散热传导是指热量沿着物体的传导路径传递的过程。
主变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介质传递到冷却器表面,然后通过冷却器外表面的材料传导到环境空气中。
传导散热主要取决于导热介质的导热系数和传热面积。
2. 对流散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如水或油)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主变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固体与流体(冷却介质)的交界面传递到流体中。
对流散热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流速、流过散热器的面积以及流体的冷却能力。
3. 辐射散热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递的过程。
主变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冷却器表面,然后再通过辐射传递到周围的环境空气中。
变压器冷却系统最全讲解
电力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包括两部分:内部冷却系统,它保证绕组、铁芯的热量散入到周围的介质中;外部冷却系统,保证介质中的热散到变压器外。
根据变压器容量的大小,介质和循环种类的不同,变压器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
一、冷却方式的表示
表1 冷却种类的表示
变压器的冷却方式一般采用四个代号组合来表示,按照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如下:
表2 变压器的冷却方式表示方法
例如:ONAN表示油浸自冷式,即内部油自然循环,外部空气自然循环
二、变压器的冷却方式
6天前
电气专家联盟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冷却方式,按其容量的大小,冷却系统可分为:油浸自冷式、油浸风冷式、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强迫油循环水冷式等几种。
1、油浸自冷式
油浸自冷式冷却系统没有特殊的冷却设备,油在变压器内自然循环,铁芯和绕组所发出的热量依靠油的对流作用传至油箱壁或散热器。
按变压器容量的大小,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
1.1、平滑式箱壁。
容量很小的变压器采用这种结构,箱壳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箱壁是完全平滑的;
1.2、散热筋式箱壁。
在平滑箱壁上焊接一些散热筋,扩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适合于容量稍大的变压器;
1.3、散热管或散热器式冷却。
容量更大些的变压器,为了增大油箱的冷却表面,则在油箱外加装若干散热器,散热器就是具有上、下联箱的一组散热管,散热器通过法兰与油箱连接,是可拆部件。
图1所示为带有散热管的油浸自冷式变压器的油流路径。
变压器运行时,油箱内的油因铁芯和绕组发热而受热,热油会上升至油箱顶部,然后从散热管的上端入口进入散热管内,散热管的外表面与外界冷空气相接触,使油得到冷却。
冷油在散热管内下降,由管的下端再流入变压器油箱下部,自动进行油流循环,使变压器铁芯和绕组得到有效冷却。
油浸自冷式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广泛用于容量10,000kVA以下的变压器。
图1 油浸自冷式变压器油流路径
1一油箱;2一铁芯与绕组;3一散热管
2、油浸风冷式
油浸风冷式冷却系统,也称油自然循环、强制风冷式冷却系统。
它是在变压器油箱的各个散热器旁安装一个至几个风扇,把空气的自然对流作用改变为强制对流作用,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它与自冷式系统相比,冷却效果可提高150%~200%,相当于变压器输出能力提高20%~40%。
当负载较小时,可停止风扇而使变压器以自冷方式运行,当负载超过某一规定值,例如70%额定负载时,可使风扇自动投入运行。
这种冷却方式广泛应用于10,000kVA以上的中等容量的变压器。
图2 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冷却系统结构
3、强迫油循环风冷式
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冷却系统用于大容量变压器。
这种冷却系统是在油浸风冷式的基础上,在油箱主壳体与带风扇的散热器(也称冷却器)的连接管道上装有潜油泵。
油泵运转时,强制油箱体内的油从上部吸入散热器,再从变压器的下部进入油箱体内,实现强迫油循环。
冷却的效果与油的循环速度有关。
如图2所示为大型变压器使用的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冷却系统种的冷却结构。
4、强迫油循环水冷
强迫油循环水冷却系统由潜油泵、冷油器、油管道、冷却水管道等组成。
工作时,变压器上部的油被油泵吸入后增压,迫使油通过冷油器时,利用冷却水冷却油。
因此,这种冷却系统中,铁芯和绕组的热先传给油,油中的热再传给冷却水。
这种冷却方式效果很好,但变压器的密封要求很高,而且冷却过程中油压必须高于冷却水的压力。
如图3所示强迫油循环水冷式冷却系统结构。
图3 强迫油循环水冷式冷却系统结构
1-变压器;2-潜油泵;3-冷油器;4-冷却水管,5-油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