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构图5
- 格式:doc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7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与排版在平面设计中,构图和排版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素。
构图指的是如何将不同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衡、吸引人目光的整体;而排版则是指如何将文字和其他元素放置在设计中的方式。
构图在平面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指将不同的元素如图片、文字、图形等进行有意识地组合,以形成一个有序、协调的整体。
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吸引力和传达信息的效果。
构图中的对称和平衡是一个常用的原则。
对称构图可以让设计有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能够让人感到舒适。
而平衡则是指在设计中平衡不同元素的视觉权重,使得整体看起来不会倾斜或失衡。
构图中的重点突出和层次感也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
通过巧妙地处理元素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可以使某些元素突出出来,吸引人们的目光。
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层次,可以使整个设计作品呈现出一种有深度的空间感。
构图还需要考虑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设计中往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因此,在构图中,我们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使得设计作品更加鲜明、生动。
与构图相伴的,是排版的重要性。
排版是将文字和其他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通过合理地进行排版,可以使文字更加易读,信息更加清晰明了。
在进行排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文字的字号、字体和行距的选择。
字号和字体的选择需要根据设计的整体风格和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合理搭配。
行距的设置则可以使得文字之间更加稳定、易读。
排版要考虑文字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文字与图片、图形等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关系,能够决定整个设计作品的观感。
通过合理地排布文字和其他元素,可以形成一个平衡的界面。
排版还需要考虑文字的对齐方式和版面的布局。
文字的对齐方式可以使得排版更加整齐、规则。
而版面的布局则可以决定整个设计作品的结构和流程。
总结起来,构图和排版是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好的构图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目光,传达信息的效果更好;而合理的排版可以使文字更加易读,信息更加清晰明了。
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有哪些巧妙地使用对比构图来突显主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那么下面和我来看看这篇平面〔制定〕的构图方法有哪些的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中心构图中心构图方法是最为普遍的,这种构图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主题特别和清楚,画面也容易达到左右平衡的效果,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央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因此最重要的信息应该放在中央,这样有助于信息传递。
二、中央构图要注意的问题1.采纳中心构图法时,要选用相对饱满的主体,所占比例要稍大一些。
单条形体不宜采纳中心构图,容易显得突兀。
但主题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依据具体状况而定。
2.背景不能是杂乱的,适当的背景可以很好地烘托主题,这在采纳其他构图方法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中心构图法不仅用于点,还用于面。
三、平衡构图平衡构图就是要平衡画面中的元素,这种构图也很考验制定者的功底。
目前最常用的平衡构图法是对称平衡,对称的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和谐。
但同时由于它的方正规矩,也会让人觉得很乏味。
另外还有一种是不对称平衡,不对称平衡就是画面是平衡,但它是不对称的,这种处理不好的话就很影响美观,所以很考验制定师的功底。
四、巧妙使用对比构图巧妙地使用对比构图来突显主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通过明暗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凹凸对比,刚柔对比和颜色对比等几种对比来丰富画面。
五、主次分明构图想要表达中心思想,并且主题清楚,这就必须要很强的图片感染力,但制定讲究的是搭配,恰当的取舍和主次分明。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前景、中景和背景,然后配合色彩的层次、距离和位置等,达到主次分明,让观众对你想要表现的主角产生深入的印象。
六、构图要稳重其实就是不能使画面的头大身细或上重下轻,虽然不是每一幅制定作品都要不偏不倚,但至少不要让人感觉"东歪西倒',这和上述的对称平衡也有关系。
七、曲线构图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展性和变化性,使人看起来有节奏感,产生优美,雅致,和谐的感觉。
平面设计师考试试题大全附答案一、单选题:70题.1、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的是(A )A、红色*B、白色C、黄色D、紫色2、按住Ctrl键在Photoshop中的空白区域双击可以实现( C )A、新建一个空白文档*B、新建一幅图片C、打开一幅图片D、只能打开一幅扩展名为.psd的文件3、在Photoshop7.0中,文件菜单中的”打开为"菜单项的作用是( B )A、打开一个新的图片B、只能打开一个扩展名为。
psd的文件*C、打开一个新建文件D、打开所有格式的图片文件4、色彩深度是指在一个图像中( A )的数量。
A、颜色B、饱和度*C、亮度D、灰度5、色彩中最为被动的颜色是( B ),属中性色,有很强的调和对比作用。
A、橙色B、灰色*C、黑色D、白色6、下列颜色中,亮度最高的是( C )A、红色B、蓝色C、黄色*D、白色7、在Photoshop7.0中,为了确定磁性套索工具对图像边缘的敏感程度,应调整的数值是:( B )A、容差B、边对比度*C、颜色容差D、套索宽度8、在平面设计构图的五大关系要素中,( C )构成形态之间的横竖、正斜、平行、成角等方向差异。
A、形状关系B、位置关系C、方向差异*D、层次关系9、在Photoshop7。
0中,变换选区命令不可以对选择范围进行哪个编辑:(C )A、缩放B、变形C、不规则变形*D、旋转10、Photoshop7.0中,在路径曲线线段上,方向线和方向点的位置决定了曲线段的:(B )A、角度B、形状*C、方向D、像素11、平面设计构图基本形式中,凸现科技感与时尚感的是:(C )A、指示型B、交叉型C、几何型*D、散点型12、在Photoshop7.0中,若想使各颜色通道以彩色显示,应选择下列哪个命令设定:( A )A、显示与光标*B、图像高速缓存C、透明度与色域D、单位与标尺13、Photoshop7.0中的Alpha 通道最主要的用途是:( C )A、保存图像色彩信息B、创建新通道C、用来存储和建立选择范围*D、为路径提供的通道14、在Photoshop7。
12种平⾯构图形式是关于⼆维空间的视觉艺术设计,依据不同的设计⽬的、不同视觉信息的传递,平⾯设计总是呈现出不同的设计形式,⽽不同的设计需要有⼀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作为各种视觉元素和视觉信息的统领和载体,需要建⽴在⼀个视觉平⾯的架构体系之上,需要相应的构图形式来承载和⽀撑。
构图的基本特点在平⾯设计中,和设计意图的体现、设计信息的传递都需要建⽴在⼀个视觉平⾯的架构体系之上,需要有⼀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作为各种视觉元素和视觉信息的统领和载体,这种结构形式和载体就是构图。
如果说视觉元素是视觉信息的载体,那么构图就是视觉元素的载体。
在平⾯设计中,图形、⽂字、是平⾯设计构图的基本视觉元素,设计构图通过这些元素来表现⾯设计的形式美感,传递平⾯设计意图与设计信息。
以图形、⽂字、⾊彩作为基本构图元素来进⾏思考和构图,在四条直围成的⼆维构图空间中,平⾯设计的视觉元素可在构图的上、下、左、右、前、后进⾏调整和布局。
设计构图注重设计理念、设计美感和设计意图的体现。
形式在平⾯设计中,依据平⾯设计构图外框长、宽的⽐例关系以及视觉元素的组合⽅式,构图可分为中⼼式均衡型构图和偏中⼼特殊性构图。
中⼼式均衡型构图中⼼式指的是整个构图以平⾯的中⼼部位作为构图和视觉的中⼼;均衡指的是视觉元素聚散、疏密搭配的平均、平衡;中⼼式均衡型构图是⼀类构图形式的总称。
中⼼式均衡型构图以设计平⾯的中⼼部位作为整个视觉中⼼来进⾏设计构图。
对构图中⼼部位视觉元素给予重点表现,对视觉边缘的图形、⽂字进⾏相应的虚化处理。
中⼼式均衡型构图采⽤长⽅形和正⽅形的构图框来进⾏构图,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分述于下:三⾓形三⾓形构图,有崇⾼、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如埃及的⾦字塔;长三⾓形使⼈有向上、飞驰的感觉,⼀般画⾯的⾼潮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视觉中⼼并不⼀定是画⾯中央,⽽是指视觉上最有情趣的中⼼。
⽅形⽅形构图形式是视觉元素以⽅形⾻架或外形呈⽅形重复排列形成的构图形式。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原则在平面设计中,构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良好的构图,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有条理、易于理解和传达设计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平面设计中的几个常用的构图原则,包括对称、平衡、节奏和重点,以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
对称是一种常见的构图原则,它是指将设计元素沿着中轴线或其他直线进行对称排列。
对称构图可以使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整洁、稳定和平衡。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设计中使用相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元素来实现对称效果。
同时,对称构图也可以传达出稳定、庄重和正统的感觉。
平衡是另一个重要的构图原则,它可以平衡设计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视觉重量。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设计中的元素在中轴线两侧呈现对称的分布,而不对称平衡则是指元素在设计中以不对称的形式分布,但保持视觉平衡。
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来实现平衡效果。
节奏是指设计中元素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良好的节奏,设计作品可以呈现出活力、动态和流动的感觉。
设计师可以利用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创造节奏,例如重复使用相同的形状、颜色或线条。
利用大小、位置和间距的变化也可以产生节奏感。
重点是设计中需要强调的主要元素或信息。
重点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更快速地理解设计的目的和信息。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颜色的对比、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来营造重点。
适当运用空间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重点,并使之与其他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以上几个常用的构图原则,还有其他一些构图原则可以用来提升设计作品的品质。
例如,比例是指设计中元素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通过合理运用比例,可以使设计更加美观和平衡。
层次感是指设计中元素的前后次序和深浅关系。
通过合理地排列元素的前后层次,可以使设计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平面设计中,构图原则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易于理解和传达设计意图。
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同时提供清晰的信息传达。
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构图原则,并通过反复尝试和实践来不断提高构图的水平。
五种设计构图原则详解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和科学的领域,构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和有效传达信息。
以下将详细解析五种设计构图原则。
对称构图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原则之一。
对称构图指的是将元素以两侧或中心线对称分布,形成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这种构图常见于正式场合和传统设计中,因为它给人一种稳定和整齐的感觉。
同时,对称构图也能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设计的主题和信息。
不对称构图则是一种相对于对称构图的反义词。
不对称构图指的是通过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或位置的元素来创造紧张或有趣的效果。
不对称构图常见于现代设计中,它能够给人一种活力、创新和非传统的感觉。
不对称构图也可以用来强调某个特定元素,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三,黄金分割是一种基于数学比例的构图原则。
黄金分割指的是将设计元素按照黄金比例(约为1:1.618)分割,以达到最理想的平衡和美感。
黄金分割常被应用于摄影、绘画和平面设计中,因为它能够产生令人愉悦和自然的感觉。
使用黄金分割构图的设计作品通常被认为具有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和谐。
第四,对角线构图是一种通过将元素沿着对角线排列或分布来创造动感和层次感的原则。
对角线构图常见于摄影、插画和网页设计等领域,因为它能够拉伸图像并吸引观众的目光。
对角线构图也可以用来传达运动、能量和紧张的感觉。
重复构图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创造节奏和统一感的原则。
重复构图常见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中,因为它能够形成一种视觉的一致性和品牌识别。
重复构图也可以用来强调某个特定元素,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息。
总之,构图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恰当运用对称、不对称、黄金分割、对角线和重复构图原则,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有吸引力、有力量、有效传达信息的作品。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构图原则,以达到更好地表达设计目的的效果。
十种构图方法详解十种构图方法详解1、平行构图:平行是一种最基本的构图形式,也是构图中最常用到的形式,它可以使作品具有统一性,简便明快。
在构图时,采用平行构图时,可以让作品表现出宽阔的感觉,同时也能够突出画面的主体物。
平行构图中,通常以水平、垂直或斜线来连接组成构图,比如可以将画面中的物体沿水平、垂直或斜线等形式连接成一定的构图。
2、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构图方式,它是根据构图中的物体两边所形成的对称,使画面具有统一性并呈现出结构化感。
对称构图可以使作品具有完整性,也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画面的对比度,对于把握画面细节的能力会更强。
3、三角构图:三角构图是构图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将画面中的主要物体组合成三角形的构图形式。
三角构图可以让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立体,而且可以通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来表现出更多的变化。
4、圆形构图:圆形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它可以让作品具有圆滑流畅的感觉,而且也可以把画面中的物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圆形构图中,可以使用的形式有圆形、椭圆形等,以及上下左右的组合等,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变化。
5、节点构图:节点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它是把画面中的物体以节点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可以让作品具有立体性,同时也能够表现出画面的变化。
节点构图中,可以使用的形式有直线、曲线、圆等形式,以及上下左右的组合等,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变化。
6、五线构图:五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它是根据画面中的物体的位置绘制五条线,使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五条线也能够把画面中的物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7、横向构图:横向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它是把画面中的物体沿着横向的方向组合起来,使画面具有宽阔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把画面中的物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8、纵向构图:纵向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它是把画面中的物体沿着纵向的方向组合起来,使画面具有高度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把画面中的物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平面设计—平面构图学(一)一、定义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
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
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二、构图法则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故简述之) 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
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A.点、线、面的对比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
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中的经典作品。
点彩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点像。
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远看整体感强,走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
丰丰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原理与表现手法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创造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来产生感知体验。
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构图,通过巧妙的构图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优美、有层次感、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下面我将从构图的原理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平面设计中的构图。
一、构图的原理构图的原理可以理解为规律和技巧的集合,这些规律和技巧是从人类感官和感知机制中总结出来的。
下面是一些基本原理:1. 对称性对称性是指构图中用于平衡各个元素的原则,通过对称性可以使布局更加美观、整洁。
对称性分为轴向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
轴向对称是基于水平或垂直线对称,通常用于传统的正式设计,中心对称则圆心为轴心,布局中心对称。
2. 平衡性平衡性是指构图中通过不同元素的大小、样式、颜色等来为整个设计作品带来平衡感,使它看起来更加和谐和统一。
平衡性分为均衡和不均衡,均衡是元素大小和位置相等,而不均衡是通过调整元素大小和位置,使得不同元素的视觉重量相等。
3.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构图中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和对立性来创造的视觉效果,如黑白对比、颜色对比、纹理对比等。
对比度会增加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4. 重复性重复性是指相同或相似元素在构图中不断出现的情况。
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可以给人以认知上的安全感,使整个设计更具连贯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构图的一些原理,不同的设计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运用不同的原理来创作出自己的设计作品。
二、构图的表现手法构图的表现手法是指设计师使用各种视觉元素的技巧来排列艺术效果,以达到创意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1. 坐标法坐标法是指通过网格线进行约束,在网格线的交点处划分空间,使元素更容易排列。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视觉层次的设计,例如像素版或笔画图标。
2.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构图中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术,用它可以将整个画面划分成两个按照黄金比例(约为0.618:1)分割的区域,可以利用黄金比例使画面明显且具有层次。
平面设计构图知识点归纳平面设计是一门通过排列和组合色彩、形状、图像和文字等元素,营造出视觉效果的艺术与技巧。
构图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作品的视觉吸引力和传达信息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平面设计构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技巧。
一、平面设计构图的原则1. 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对称性构图是将元素沿中轴线进行对称排列,通常能够营造出稳定、平衡的感觉。
而不对称性构图则追求一种不对称平衡,通过巧妙地安排元素位置和大小,带来视觉上的张力和动感。
2.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古老而被广泛运用的构图原则,将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为1:1.618)进行排列,能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
3. 线的运用线条在构图中起到了引导视线、划分空间和营造节奏的作用。
通过运用直线、曲线、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
4. 色彩的运用色彩在构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直接影响观者的情绪和感知。
通过明暗对比、色彩搭配和色彩饱和度的运用,能够突出重点、增强整体视觉效果。
5. 图形的运用几何图形在构图中经常被运用,能够创造出节奏感和稳定感。
通过变换形状、大小和位置,能够打破单调和呆板,创造出更有趣、有动感的构图效果。
二、平面设计构图的技巧1. 对比通过对比大小、颜色、形状、纹理等元素的不同,能够增加构图的丰富性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例如,通过对比大小差异明显的元素,可以突出主题或者重点内容。
2. 重复与模式通过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元素,能够创造出一种统一感和节奏感,增加构图的整体性和视觉效果。
同时,通过创造出模式和纹理,也能够丰富作品的视觉层次和观赏性。
3. 空白与留白空白与留白在构图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增强作品的平衡感和清晰度。
适当地运用空白和留白,能够为主题元素提供更好的呈现空间,让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4. 比例与层次通过设置不同元素的大小和位置,能够营造出明确的比例和层次感。
平面设计构图法则平面设计是一门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设计领域,它以使用平面上的各种元素和视觉效果来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平面设计中,构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巧,它决定了设计的布局和整体效果。
构图法则是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的一套基本原则和准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将元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使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和有效传达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平面设计构图法则: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构图是指将设计元素均匀地分布在设计画面的两侧,使其左右对称。
这种构图法则传达出一种稳定和平衡的感觉,适用于一些正式和庄重的设计。
不对称构图则是指将元素不均匀地分布在设计画面上,打破了对称性,营造出一种不稳定和动感的感觉。
这种构图法则适用于一些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设计。
2. 重点与平衡:在构图中,重点是指吸引观众眼球的关键元素。
通过巧妙地运用大小、颜色、形状等因素,设计师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想要表达的重点上。
平衡是指在设计中保持元素的均衡和谐,避免某一部分过于突出而导致整体失衡。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在构图中要根据设计目的和所传达的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平衡方式。
3. 色彩与对比:色彩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使设计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在构图中,设计师需要考虑色彩的对比,即将明暗、冷暖、亮度、饱和度等因素进行巧妙地组合,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和平衡。
色彩对比可以增强设计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让设计更加有吸引力。
4. 间隔与布局:间隔是指设计元素之间的空白区域,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在构图中进行分割和组织元素。
适当的间隔可以增加元素的清晰度和可读性,防止设计过于拥挤和混乱。
布局是指将设计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效果。
在构图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比例关系,以实现最佳的布局。
5. 运动与流线:运动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重点等元素,设计师可以在静态的画面中营造出动感和活力。
平面设计中的排版构图原则在平面设计中,排版构图是一项关键的技巧和原则,它能够帮助设计师有效地传达信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提升设计的可读性和美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排版构图原则。
1. 对齐:对齐是一种重要的排版构图原则。
通过将文本、图像和其他元素在页面上对齐,可以带来整体的和谐感。
常用的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居中对齐和右对齐。
选择适合设计风格和目的的对齐方式,并保持一致性,可以使设计看起来更专业和精致。
2. 行间距:行间距是指相邻行之间的垂直距离。
适当的行间距可以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和舒适感。
太小的行间距会让文字看起来拥挤,而太大的行间距则会影响段落的连贯性。
根据设计的需求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行间距,使文本易于阅读。
3. 字间距:字间距是指相邻字母之间的水平距离。
通过控制字间距,可以使文本更易读和美观。
过小的字间距会使字母之间过于紧凑,难以辨认,而过大的字间距则会破坏单词的整体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字体的类型和大小,选择适当的字间距,确保文本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4. 字体选择:字体选择是排版构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的字体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风格,选择适合的字体。
同时,要避免在一个设计中使用过多的字体,以免造成视觉混乱。
5. 多样性和层次感:在平面设计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字体、文字大小、颜色等来增加多样性和层次感。
多样性和层次感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设计更有趣和吸引人。
设计师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颜色和大小,以及在合适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体。
6. 前景与背景:在排版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对比非常重要。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元素之间创造明确的对比,使设计更具吸引力和焦点。
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平衡、流畅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
7. 空白和留白:空白和留白是排版构图中需要注意的重要要素。
合理利用空白和留白可以使设计看起来更清晰和有序。
它们可以帮助分隔不同的元素,使设计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一、构图示意图1.平衡式构图2.对角线构图3.井字构图4.垂直式构图5.曲线构图6.框架式构图7.斜线式构图8.放射式构图9.三角形构图10. 交叉线构图11. X形构图二、构图简介1.圆形构图2.三角形构图3.S形构图4.L形构图5.对角线构图6.框式构图三、数码资源网/search.asp?word=%C9%E3%D3%B0%B9%B9%CD%BC&field=21、图解摄影构图技术2、摄影小百科丛书摄影构图3、摄影家参考丛书摄影构图的最佳选择4、摄影构图纵横谈5、摄影构图与表现方法6、摄影构图学7、摄影构图8、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构图1.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平衡式构图示例平衡式构图示例2.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对角线构图示例对角线构图示例3.九宫格构图也叫井字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井字构图示例4.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垂直式构图示例垂直式构图示例5.曲线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曲线构图示例6.框架式构图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
平面设计的构图原理与规律平面设计构图最初是由绘画构图发展来的,,遵循绘画的构图法则,关心绘画的美学价值,不重视构图的视觉传达效果,这适应当时经济不发达,信息量小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各种媒体信息充斥人们视野的今天,平面设计必须把视觉传达效果放在第一位,从视觉信息传达的立场出发,研究构图与视觉\心理的关系,处理好美与传达效果的关系, 在摄影中,构图被人们理解为经营位置,是解决形象与空间的关系,他的任务和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德形式.显然这不符和现代平面设计的第一原则的,这也是我们必须从摄影构图的思维中走出来的原因和必要性.美与信息传达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即有利于传达的形式必须是美的,然而美的形式不一定是有利于信息传达的.如调和是一种美,但调和的形与色在调和的环境里就必然丧失视觉冲击力.因此,只有构成视觉冲击力,又有为受众所接受的形式,才是平面设计的内涵.2.平面设计构图与视觉构图要诉诸视觉,必须遵循视觉认识的规律.视觉注意在没有心理需求的情况下是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的.视觉注意一般有两种形式: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被动注意是人们尚无主观意识,没有内在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平面设计大多情况下属于被动注意.所以在这样的刺激中,需要注意以下即各方面(1) 足够的面积同一构图中,主要信息的面积要大于次要信息的面积(2) 适度的对比把握对比的度,,也要避免过激(3) 简练简练的形式易被感知,切忌画蛇添足.(4) 新颖适应与视觉特点,新颖的构图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切忌墨守成规.3.构图与心理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如青少年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女性喜欢优雅的形式,而老年人喜欢稳重平和的形式,因此平面设计要对不同的特定受众和信息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易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4.构图与创造设计是一门创造的艺术.独特的个性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生命.克服思维惰式,开发创造思维的能力是现代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二.平面设计构图的构成要素平面设计是将各种信息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为视觉语言进行传播,从这一意义上将讲,其构成要素是由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两类构成1.内容要素(1)内容包括文字、插图、标志文字文字一般可分为标题、内容、落款三部分,构图时处理好主次,引导视觉有序阅读插图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不受文化背景限制,有利于提高兴趣和注意力.标志商标,如企业的形象标志\注册码\会议标志\防伪标志等(2).内容要素的形态转化内容要素必须转化为点线面等形态要素,才能按照平面构成的原理构成画面..在形态化的过程中,以准确传达信息为第一要素,切忌不能一味的追求形式的美感.文字的形态化点线面的字母的形象组合状态表现,重要的信息文字,如商品的品名牌名等,为了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形态。
【设计基础教程】平面设计构图技巧(转~编)平面设计构图技巧1:对称和平衡构图——平面设计的入门学问。
做好这一点,需要把握一些技巧。
很多初学者关心这些问题,借这个机会我为大家安排了几篇教程,来对“构图技巧”这一初学者关心的问题运行讨论,抛砖引玉,开拓大家的思路。
在本组教程中,将为大家讲解到六种常用的构图技巧:对称和平衡、重复和群化、节奏和韵律、对比和变化、调和和统一、破规和变异。
在这一篇教程中步骤1为大家讲到的是构图技巧是对称和平衡。
1. 对称和平衡1.1什么是对称对称是照片沿中轴左右或上下重复的状态。
在自然界中,我们到处可看见对称的形式,如蝴蝶、蜻蜓、树叶、花朵等等。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的朴素美感,很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对称图形。
例如过节时点的红灯笼,各种各样的标志照片等等。
1.2 什么是平衡对称图形由于过于完美,缺少变化,会给人一种呆滞,单调的feel。
所以,人们会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调节其部分元素,使画面具有变化性。
由于事物在运动中,时常处于不对称的状态,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对称的平衡现象。
如下图。
平衡相对于对称具有更为丰富的形态。
当画面的对称关系被打破时,可调整力的重心使画面达到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可分为下方三种情况:●当两个事物相同时,力的重心位于两个事物中间位置,形成了绝对的平衡关系。
我们也称这种绝对的平衡关系为对称。
如下图广告作品中,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使画面达到了绝对的平衡关系,给人一种安定平和的形式美感。
●当两个事物量感达到平衡时,形象上可有所差别。
例如下图汽车广告中,位于汽车左右的字母,虽然形象上不同,但却给人相同的重量feel。
这样处理的画面,不仅具有了变化性同时又使保持了平衡性。
注意:这里说的差别是在保持力的平衡的前提下的差别,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两个事物量感不同时,可调节力的重心使之达到平衡。
例如下图广告作品中,浅灰色较纯黄色会给人量轻的feel,所以画面在处理时,使灰色的面积大于黄色的面积,从而使画面取得了平衡。
平面设计理论之平面构图学(五)
四.色彩与构图
色彩的对比应充分利用对比色,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选其相对的色彩背景,这样可以使主体更突出。
色彩的纯度越高,相对色之间的对比越强烈,视觉冲击力越大。
1.为了使图象色彩和谐,应避免对比生硬和过于强烈,这时要充分利用相关色和调和色。
对于单一色调的图象,由于主要由不同纯度和亮度的单一色彩所构成,图象反差小,显得单调、呆板,此时应注意引进黑白,以增强反差,活跃图象。
2.为了表达环境气氛,常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确定整个图象的基调色彩。
基调色彩在图象上往往占
有较大的面积,在整体上先声夺人。
作为基调色彩,应适应主题需要,具有概括力和象征意义。
如黄色基调——丰收的秋天;绿色基调——春天的生机。
3.不同色彩的面积分布,应避免等量、对称和凌乱。
等量则无主次之分,对称则平淡无味,零乱使人生厌。
色彩的分布要有大小、主次、轻重之分。
五.空间分割
画面通常由主体,陪体,环境(分前景和背景),和空白组成。
画面的布局就是研究如何使各种画面成分占有合理的位置,同时使之有主有次,相互关联地构成一个整体。
主体:主体即指画面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重心。
其它景物都围绕他来配置。
结构画
面首先要确立主体。
主体的表现手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即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突出的地位,最佳照明效果。
将主体以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予以突出。
间接表现则着重于环境气氛的烘托或渲染。
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有:
(1)较大的物体比较小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但是物体放大一倍并不等于注意增加一倍。
(2)刺激强度大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
(3)在画面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
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的优势区,画面上的优势区见下各图:
1.“黄金分割律”也叫“黄金律”。
“黄金分割律”(golden section)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引入的,19世纪德国美学家柴侬辛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计算,而它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达。
芬奇等大师都花费大量精力寻找所谓美的形式,理在有了“黄金分割原理”。
学者们发现,一个长方形的长边(a)和短边(b)的比例,若与两边之和(a+b)与长边(a)的比例相等,即:a:b=(a+b):a。
这个长方形就具有多样的统一,且轻重匀称。
许多美学实验证明,多数人喜欢这种比例,认为最合乎美感的要求。
这个比例是一个常数,等于5比3,或8比5,或13比8。
现实生活所见的照片、银幕、电视荧屏和很多艺术品也都呈现这种比例。
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结构中心,即观众视线最集中的部位。
一般将主体物处理在画面结构的视
觉中心位置。
视觉中心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找出的画面上的四个点,如图所示。
这四个点我们称为视觉剌激点。
我们可以把所要表现的“趣味中心”或重点理解的东西安排在上述任意一点上或临近处,并保持向画面中心集中的方向性。
这样就能产生主体位置合适的美感作用,在拍摄静物时更应考虑这四个点。
将这四个美感诱发点连接起来,就能产生“九宫布局”(即井字分割)。
当拍摄贯通画面的地平线或垂直主体时,可把它们安排在井字分割线上或附近的位置上,可以避免画面被割裂的视觉感受而获得舒适、协调的构图。
古代绘画大师大都遵循“黄金分割律”作画。
黄金分割律在构图中被用来划分画面和安排视觉中心点。
画面中理想的分割线需要按下列公式寻找:用0.618 乘以画布的宽,就能得到竖向分割线,用0.618乘以画布的高,就能得到横向分割线。
用上述方法共能得到四条分割线,同样也得到四个交叉点。
这四个交叉点常被画家用来安排画面的主要物象,使之形成视觉中心点。
如委拉斯开兹的《崇拜耶稣》,其中小耶稣的头部正好处在黄金分割线的一个交叉点上,如图
当然,黄金分割法只是一般的构图方法,而不是绝对的构图规则,往往反常的构图更能吸引人。
六.利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①大小对比:任何一个均匀的构图中,能够打破其均匀性的某一个部分,就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如在一个均匀的由方块组成的画面中,要突出某一方块为主体,可以把它放大或缩小,打破原来整齐的行列,使其周围空间发生变化,产生差异。
②明暗对比:使主体变暗。
由明暗产生差异,如果把大小对比和明暗对比结合起来,则主体更为突出。
③形状对比:通过形状的改变取得画面上的新异刺激点,则这个刺激点具有更强的刺激强度,会形成注意中心。
④动静对比:电视画面最大的特点是“动”。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尽量地把主体安排称运动的物体。
运动的物体更能引人注目。
七.空白的留取
摄影画面上除了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空白部分,它们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所组成,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
单一色调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于运用各种摄影手段的原因,它们已失去了原来实体形象,而在画面上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其它的实体对象。
空白虽然不是实体的对象,但在画面上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
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使画面章法清楚,段落分明,气脉通畅,还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画面空白部分的处理及其所起的作用:
1、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要使主体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拍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而将人物安排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
因为,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之中,就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精美的艺术品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2、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不同的空间安排,能体现不同的呼应关系。
所谓呼应,总是由两个对象之间有一定距离构成的,如两上对象紧挨在一起,也就无所谓呼应。
一切物体因开头不同,使用情况不同,线条伸展方向不同,光线照射不同等等情况,都会显出一定的方向性,有向背关系,要仔细观察物体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空白距离,以组织其相互的呼应关系。
3、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一般的规律是:正在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处,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心上也觉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人的视线也是一种具有合乎人们欣赏的心理要求。
我国古代绘画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也就是说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
空白的留舍及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的确是一项创造性的画面布局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