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4.49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概论第一章汽车发展概况汽车的发明人:卡尔本茨,戴姆勒第二章汽车总论汽车的概念:指不用轨道,不用架线,而用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轮式车辆。
第一节汽车分类一按用途分类:轿车,客车,货车,越野汽车,专用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竞赛汽车。
二按通用性分类:乘用车,商用车。
第三节汽车总体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一汽车总体构造1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2 底盘:传递动力,使汽车按驾驶人操作意图行驶。
3 车身:容纳驾驶人,乘客,装载货物。
4 电气设备:分为汽车电源和用电设备。
保证汽油机点火,发动机启动,汽车照明,仪表指示和信号报警,保障正常工作。
二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 汽车性能参数①最高车速②最大爬坡度③平均燃油消耗量(单位里程100km耗油升数)2 汽车质量参数①整车整备质量(不包括人和货物) ②最大装载质量(乘坐人数) ③最大总质量(①+②)第四节汽车行驶原理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轮-驱动力一汽车驱动力Ft二汽车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Ff2 空气阻力Fw3 坡度阻力Fi4 加速阻力Fj (低速行驶滚动阻力占绝大部分;高速行驶空气阻力占主导地位)三汽车行驶条件1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Ft≥Ff+Fw+Fi,加速行驶Ft=Ff+Fw+Fi,匀速行驶Ft≤Ff+Fw+Fi,不能起步或者减速至停车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Ft≤F(附着力)3 汽车正常行驶条件Ff+Fw+Fi≤Ft≤F(附着力)第三章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的概念和功能: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
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功率大,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易启动。
第一节发动机概述一发动机的分类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行程数不同:四冲程,二冲程。
按燃料不同:汽油,柴油,其他。
按发火方式不同:点燃式(汽油),压燃式(柴油)按冷却方式不同:水冷式,风冷式按汽缸数不同:单缸,双缸,多缸。
按气缸布置形式不同:单列式,双列式,水平对置式。
汽车概论大纲要求:1.了解汽车分类及车辆识别号(VIN)的组成、意义和作用;2.了解车辆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结构参数;3.应知汽车的总体构造和行驶原理;4.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5.掌握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7.了解车身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其他附件;知识点梳理:1.汽车分类及车辆识别号(VIN)的组成、意义和作用;(1)汽车分类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规定,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乘用车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人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商用车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GB/T3730.1—1998的分类。
轿车根据发动机排量V(升,L)分级;客车根据车长L(米,m)分级;货车根据汽车总质量M(吨,t)分级。
(2)汽车型号汽车的产品型号由企业名称代码、车辆类别代码、主参数代码、产品序号组成,必要时附加企业自定代码。
不应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中的“I”和“O”。
对于专用汽车及专用半挂车还应增加专用汽车分类代码。
例:EQ1141:EQ代表生产企业名称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一个1代表汽车类型为载货汽车,后面的14代表主参数为总质量14t,最后的1代表生产序号为1(或者为第二代产品)。
(3)VIN码①组成VIN码由17位字符组成。
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及组装地点等信息。
②位置检查驾驶座挡风玻璃下方的仪表板是否有一个小标牌。
查看驾驶座车门是否有一个标签。
它也可能出现在引擎缸体前面,通常打开引擎盖就能看见。
打开驾驶座的车门,检查门边的柱子(侧视镜附近)。
旧款汽车的VIN码也可能出现在其它地方,例如转向柱、散热器支架或左侧内车轮拱罩。
③含义第1个字符标明地理区域。
如果首个字符为A、B、C、D、E、F、G或H,表示车辆产于非洲。
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百年的发展,汽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汽车的概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汽车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动力系统、车身工艺、汽车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1.1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即蒸汽动力驱动的"本茨三轮汽车"。
这辆汽车的诞生标志着汽车的诞生,也为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内燃机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汽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研发,汽车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
同时,汽车产业也成为当时的新兴产业之一。
1.3 汽车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汽车成为了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
同时,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4 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开始逐渐出现。
智能汽车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标志着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的结构组成2.1 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动力源泉。
按照动力类型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大类。
内燃机又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往复式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电动机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动力形式,它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2.2 变速器变速器是汽车的传动系统,它通过变换齿轮的组合,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在不同速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原理的不同,变速器可以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5.原理:发动机工作时,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通过空气流量计(L 型)、节气门体进入进气总管,再通过进气歧管分配给各缸。
原理:电动燃油泵将汽油自油箱内吸出,经滤清器过滤后,由压力调节器调压,通过油管输送给喷油器,喷油器根据电脑指令向进气管喷油。
燃油泵供给的多余汽油经低压回油管流回油箱。
6.1.低压电路通电时当分电器断电触点闭合时,电流自蓄电池正极→点火线圈的低压线圈→触点→蓄电池负极。
电流在接通瞬间,会产生磁场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磁场同时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但此时,低压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使低压线圈的电流增长速率降低,使磁场变化率不足,不能产生出高的感应电动势,也就不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而产生电火花。
2.低压电路切断时在断电触点断开瞬间,低压线圈中的电流突然中断,引起磁场的迅速变化,使两线圈中都产生出较高的感应电动势。
但由于低压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同,这不但在触点张开的瞬间,在触点间会形成强烈的火花而烧坏触点,并且阻碍低压电流的迅速消失,从而降低磁力线的变化速度,造成高压线圈上产生的电动势仍达不到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
为解决上面两个问题,通过在触点间并联一电容器,使在触点断开时,低压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这既可避免触点烧坏,又可加速低压电流的消失,提高磁场变化率,保证高压线圈中产生出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电动势,点燃混合气。
7.其构造如图4-23所示,其中离心块(亦称调节锤)的一端固定在与分电器轴同步旋转的托板上,另一端通过销子嵌入凸轮托板的槽内。
低速时,由于离心力小,离心块被弹簧拉住,因此不能产生提前角,当发动机转速提高时,离心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伸张,带动拨销推动凸轮托板连同凸轮一起顺分电器轴旋转方向转过一个角度,此时由于触点的位置没改变,故凸轮提前顶开触点,使点火提前角增大。
其构造及工作原理如图4-24所示。
真空调节器由真空膜片盒及拉杆组成。
汽车概论知识点全总结一、汽车发展历史1. 蒸汽车的诞生和衰落2. 内燃机汽车的兴起与发展3.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4.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二、汽车结构1. 发动机a. 内燃机类型及工作原理b.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及性能曲线c. 发动机的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 变速器a. 变速器的种类及原理b. 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及工作过程c. 变速器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3. 底盘a. 悬挂系统的种类及原理b.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c. 转向系统的种类及工作原理4. 车身a. 车身材料的种类及特点b. 车身结构的种类及设计原理c.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作用5. 电气系统a. 蓄电池的种类及原理b.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c. 点火系统的种类及工作原理三、汽车性能1. 动力性能a. 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概念及意义b. 加速性能的评定方法c. 制动距离与制动性能的关系2. 经济性能a. 百公里油耗的评定方法b. 油耗影响因素及节油方法c. 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对经济性的影响3. 操纵性能a. 转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b. 悬挂系统对操纵性能的影响c. 胎压和轮胎对操纵性能的影响四、汽车维护1. 日常维护a. 发动机机油的更换周期及注意事项b. 发动机冷却液的更换方法及保养要点c. 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和空调滤清器的更换方法2. 常见故障a. 发动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b. 发动机异响的检修方法c. 制动系统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方法3. 综合维护a. 发动机大修的原因和处理方法b. 底盘结构故障的处理方法c. 电气系统故障的排查方法五、汽车安全1. 车辆 pass 安全测试项目及评价标准a. 正面碰撞测试b. 侧面碰撞测试c. 翻滚测试2. 安全驾驶技巧a. 驾驶员在车外保持安全距离的意义b. 弯道驾驶技巧及注意事项c. 雨雪天气驾驶技巧3. 主动安全技术a. ABS 制动系统的原理及作用b. ESP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原理及作用c. 胎压监测系统的原理及作用六、汽车环保1. 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a. 国内尾气排放标准及发展历程b. 欧洲尾气排放标准及发展历程c. 美国尾气排放标准及发展历程2. 新能源汽车发展a.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b.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c.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3. 低碳出行理念a. 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势及发展前景b. 循环经济理念对汽车制造的影响c. 节能减排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引导作用七、汽车行业管理1. 汽车市场形势a.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市场占有率预测b. 汽车共享模式的发展前景c. 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趋势2. 企业管理模式a. 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转型发展策略b. 新兴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c. 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汽车行业的影响3. 政府政策支持a. 新能源汽车政策及补贴的调整和发展b. 传统燃油汽车的淘汰政策及实施进展c. 汽车尾气排放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八、汽车文化1. 汽车运动文化a. 汽车赛事的种类及影响b. 赛车文化对汽车制造业的推动作用c. 高性能车型对消费者购车心理的影响2. 汽车生活方式a. 驾驶习惯对汽车维护的影响b. 车辆改装文化的兴起及发展前景c. 车友文化对汽车品牌影响力的推动作用3. 汽车美学a. 汽车设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b. 汽车颜色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c. 汽车品牌形象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结语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结构、性能、维护、安全、环保、行业管理及文化等方面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汽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一、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 汽车的起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汽车由蒸汽机驱动的“蒸汽车”开始诞生,并逐渐演变成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 汽车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蒸汽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电动车时代的演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二、汽车的构成部分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类型,其中内燃机根据燃料不同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2.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轴和差速器等部件。
3. 底盘系统:汽车的底盘系统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
4. 车身:包括车身结构、车身外观、车门、车窗、车顶、车灯等部分。
5. 内饰:包括座椅、方向盘、控制装置、音响系统等。
三、汽车的动力系统1. 内燃机动力系统: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最终传动装置组成,内燃机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2. 电动机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和电动车的充电设施。
四、汽车的控制系统1. 发动机控制系统: 包括点火系统、供油系统和排气系统。
2. 制动控制系统: 包括制动器、制动辅助系统和制动控制装置。
3. 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控制装置和转向辅助装置。
五、汽车的安全系统1. 被动安全系统:包括车身结构、气囊系统、安全带系统等,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事故时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
2. 主动安全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P)等,主要作用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高行车安全性。
六、汽车的环保技术1. 排放控制技术:包括三元催化器、尾气净化装置等,主要用于控制和净化发动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
2. 能源节约技术:包括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车技术、轻量化技术等,主要用于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尾气排放。
七、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未来汽车将更加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
2. 电动化:未来汽车将更加电动化,包括电动车的推广和发展。
汽车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汽车的历史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车速慢,驾驶技术不完善。
到了20世纪30年代,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发动机技术、车轮制造技术和车辆结构设计的不断革新,汽车的性能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到了20世纪70年代,汽车产业进入了成熟期,各种新型汽车不断涌现。
而到了21世纪,汽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智能化、电动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汽车的构造汽车是由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电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的。
其中,车身是汽车的骨架,它包括底盘、车架、车身、车门、车顶、车窗等;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驱动汽车行驶,其中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等;传动系统是汽车的动力来源之一,它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动齿轮等组成;电器系统包括了起动系统、点火系统、充电系统、电子点火系统等;制动系统用来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包括了脚刹、手刹、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等;悬挂系统用来支撑汽车的重量,它由弹簧、减震器、悬挂臂等构成。
三、汽车的工作原理汽车的工作原理是由发动机产生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由车轮驱动汽车行驶。
发动机通过燃烧混合气产生爆发力,由此推动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曲轴传递给变速器。
变速器通过齿轮组合能调节输出扭矩和驱动轮疾速。
通过电器系统控制点火咬合、起动和充电等功能。
制动系统通过脚刹或手刹控制驱动轮制动,并通过减震器和悬挂系统控制车身在行驶中的稳定性。
四、汽车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汽车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按用途可以分为货车、客车、越野车、运动车等;按驱动方式可以分为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按车身结构可以分为轿车、跑车、越野车、卡车等。
五、汽车的使用汽车的使用要注意车辆的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机油、刹车油、变速箱油、冷却液及电瓶等,保持发动机和零部件的良好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行车安全,包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间距、避开堵车、驾驶中不要分散注意力等。
汽车基础知识概论汽车基础知识概论第⼀章总论第⼀节汽车的类型汽车的分类⽅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法是按照汽车的⽤途来分类。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汽车分为以下⼏种类型:1. 货车⼜称为载货汽车、载重汽车、卡车。
主要⽤来运送各种货物或牵引全挂车。
货车按载重量(1.8吨、6吨、14吨)可分为微型、轻型、中型、重型四种。
2. 越野汽车主要⽤于⾮公路上载运⼈员和货物或牵引设备,⼀般为全轴驱动。
按驱动型式可分为4×4、6×6、8×8⼏种。
3. ⾃卸汽车指货箱能⾃动倾翻的载货汽车。
⾃卸汽车有向后倾卸的和左右后三个⽅向均可倾卸的两种。
4. 牵引汽车专门或主要⽤来牵引的车辆。
可分为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
5. 专⽤汽车为了承担专门的运输任务或作业,装有专⽤设备,具备专⽤功能的车辆。
6. 客车指乘坐9⼈以上,具有长⽅形车厢,主要⽤于载运⼈员及其⾏李物品的车辆。
根据车辆的长度(3.5⽶,7⽶,10⽶,12⽶),可将客车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型、特⼤型五种。
7. 轿车乘坐2⾄8⼈的⼩型载客车辆。
根据发动机排量⼤⼩(1升、1.6升、2.5升、4升),可分为微型、普遍级、中级、中⾼级和⾼级轿车五种。
第⼆节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般由四部分组成:1.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装置。
其作⽤是使燃料燃烧产⽣动⼒,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驶。
发动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机构和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系、起动系组成柴油发动机的点⽕⽅式为压燃式,所以⽆点⽕系。
2. 底盘底盘作⽤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使汽车产⽣运动,保证正常⾏驶。
底盘由传动系、⾏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 车⾝车⾝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1、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2、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5、1956年,生产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现中国通用汽车分类:(按用途分为: 1、乘用车2、商用车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一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发动机的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
当前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的是活塞式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燃机。
它一般是由机体和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进排气系统、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用于汽油发动机)、起动系等部分组成。
二底盘:作为汽车的基体,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及各种附属设备都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底盘上。
它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传动系(2)行驶系(3)转向系(4)制动系整车装备质量: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汽车行驶的总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附着力:表示轮胎与路面附着情况。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是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1热力发动机2内燃机3外燃机——不直接以燃料燃烧所生成的燃烧产物为工质的热力发动机活塞式内燃机分类:1)按活塞运动方式:往复活塞式、旋转活塞式2)按使用燃料的不同分:汽油机、柴油机、气体燃料发动机3)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行程数:四行程发动机、二行程发动机4)按冷却方式不同:水冷、风冷5)按气缸数:单缸、多缸6)按进气方式分类:自然吸气式、强制吸气式7)按汽缸的排列形式分类:单列式发动机、双列式发动机(V型发动机、对置式发动机)上止点: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置,称为上止点。
下止点: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置,称为下止点。
活塞行程: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S,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
汽车的发展概况一、汽车的类型: 1.轿车。
按所用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排量),可分成:a 微型轿车排量<1.0L b 普通级轿车,排量 1.0~1.6L 。
c 中级轿车,排量 1.6~ 2.5L 。
d 中高级轿车,排量 2.5~ 4.0L 。
e 高级轿车,排量 4.0L 以上;2.客车,客车用于载运乘客及所携带的行李。
按长度分类:a 微型客车,总长度不超过 3.5m。
b 轻型客车,总长度 3.5~7.0m 。
c 中型客车,总长度 7~10m 。
d 大型客车,总长度大于 10m。
e 特大型客车;3.货车,货车是运载货物的汽车,又称载重汽车或卡车。
按最大总质量分类:a 微型货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 1.8t 。
b 轻型货车,最大总质量 1.8~6.0。
c 中型货车,最大总质量 6.0~14.0t 。
d 重型货车,最大总质量 14t以上。
二、汽车的总体构造: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构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三、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原理:四冲程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
2. 活塞行程S:当活塞运动到气缸最高位置,即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处称为上止点。
当活塞运动到气缸最低位置,即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近处为下止点。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3.气缸工作容积Vh:活塞由上止点移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4.发动机排量Vl: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Vl=Vh×i;5.燃烧室容积Vc: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以上的容积;6.气缸总容积Va:活塞下止点时,活塞顶以上的容积Va=Vc+Vh;7.压缩比ε: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ε=Va/Vc=1+Vh/Vc,他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在气缸工作容积和缸数相等的条件四、四冲程汽油机:一般结构: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1.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对比不同点:(1)可燃混合气的形成(2)点火方式;2.机体组的具体结构:a 平底式(一般式)b 龙门式c 隧道式;3.活塞连杆组:(1)活塞:大部分采用铝合金材料,活塞包括顶部、头部和裙部(2)活塞环:活塞环包括气环和油环。
1.汽车定义由动力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货物及一些特殊用途。
2.汽车总体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3.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汽车发动机输出的转矩经底盘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车轮,在地面附着条件支持下,产生推动汽车前进的驱动力,用于克服汽车行驶的各种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和加速阻力等),推动汽车前进。
4.汽车分类(1-15)5.汽车主要操纵机构:汽车离合器、制动踏板及加速踏板6.变速器操纵杆代号:P-R-N-D 功能(驻车-倒-空-前进)7.汽车之父:1886年1月29日,苯茨(Benz )发明了第一辆三轮汽车;1886年,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8.汽车车身外形:箱形车身-甲壳虫形-船形-鱼形-楔形9.充气轮胎的发明:1895 年,法国的米其林兄弟发明了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
10.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 :汽车诞生于德国-汽车成长于法国-汽车成熟于美国-汽车兴旺于欧洲-汽车挑战于亚洲11.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及商标:通用汽车公司(公司总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 通用汽车子公司(分部)及其品牌及商标----凯迪拉克别克 雪佛兰等等)其它:欧宝-悍马(Hummer )丰田汽车公司-雷克萨斯(Lexus )-皇冠等-福特汽车公司(林肯(Lincoln)-马自达(Madza)- 捷豹(Jaguar) 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陆虎(Land Rover)大众汽车集团:奥迪(Audi)- 宾利(Bentley) 兰伯基尼(Lamborghini )斯柯达(Skoda ) 布加迪(Bugatti)雷诺-日产联盟现代(Hyundai )汽车集团本田汽车公司(Honda):阿库拉(Acura)PAS 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道奇(Dodge) 吉普(Jeep )宝马汽车集团BMW :劳斯莱斯 (ROLLS-ROYCE) 迷你(Mini)戴姆勒-奔驰公司(迈巴赫(Maybach )精灵(Smart )菲亚特集团:法拉利--玛莎拉蒂保时捷公司12.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及车标: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汽集团总部在上海,在柳州、烟台、沈阳、青岛、仪征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汽车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定义1.2 汽车的构造和分类1.3 汽车的动力系统1.4 汽车的驱动形式1.5 汽车的结构特点二、汽车发动机2.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2.3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2.4 发动机的燃烧室形式2.5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2.6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2.7 发动机的点火系统2.8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三、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种类3.2 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3 变速器的种类和结构3.4 差速器的作用和结构3.5 离合器的种类和结构3.6 传动轴的结构四、汽车底盘系统4.1 底盘系统的构成4.2 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3 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4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结构4.5 轮胎的分类和结构4.6 轮毂的结构和分类五、汽车电气系统5.1 电气系统的组成5.2 蓄电池的结构和种类5.3 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4 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5 灯光电路的种类和原理六、汽车车身系统6.1 车身的结构特点6.2 车门的结构和种类6.3 窗玻璃的种类和结构6.4 车窗的结构和种类6.5 车顶的结构和种类6.6 座椅的结构和种类6.7 仪表盘的结构和功能七、汽车安全系统7.1 安全带的结构和作用7.2 安全气囊的种类和安装位置7.3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结构7.4 ABS系统的作用和原理7.5 ESP系统的作用和原理7.6 车辆防盗系统的种类和功能八、汽车节能环保技术8.1 发动机节能技术8.2 传动系统节能技术8.3 制动系统节能技术8.4 轮胎节能技术8.5 电气系统节能技术8.6 新能源汽车技术九、汽车维护保养9.1 发动机的维护保养9.2 传动系统的维护保养9.3 制动系统的维护保养9.4 底盘系统的维护保养9.5 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9.6 车身系统的维护保养十、汽车驾驶技术10.1 转向技术10.2 加速减速技术10.3 公路驾驶技术10.4 偏斜公路驾驶技术10.5 夜间驾驶技术10.6 高速公路驾驶技术十一、汽车事故处理11.1 车辆事故的分类11.2 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11.3 交通事故的处置程序11.4 交通事故的报警和救护11.5 交通事故的调解和赔偿11.6 交通事故的鉴定和处理总结:上述为汽车理论背诵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包括对汽车概述、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车身系统、安全系统、节能环保技术、维护保养、驾驶技术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的总结。
汽车概论知识点简述总结汽车是一种以机动方式运行的交通工具,它可以通过发动机驱动,载人和货物在道路上快速移动。
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的构成汽车通常由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车轮等组成。
车身是汽车的外部结构,用于容纳乘客和货物,同时起到保护内部构件和增加车辆稳定性的作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来源,通常以燃油或电力驱动。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使汽车运动起来。
悬挂系统起到缓冲和支撑车身的作用,能够使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道路上更加舒适和稳定。
汽车的分类根据用途和结构不同,汽车可以分为轿车、SUV、卡车、客车、货车等不同类型。
轿车是常见的小型乘用车,适合城市通勤和家庭出行。
SUV是运动型多用途车辆,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适合越野和户外活动。
卡车是用于货物运输的大型车辆,通常具有较大的载货空间和较强的运输能力。
客车是专门用于运送乘客的车辆,通常用于长途旅行和公共交通。
货车通常用于货物运输,包括轻型货车和重型货车。
汽车的动力汽车的动力通常来源于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
燃油发动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大类,它们通过燃烧燃料产生能量驱动车辆。
电动汽车则使用电池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通过电能产生运动能量。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的安全汽车安全包括 passively safety 和 active safety 两个方面。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保护车内人员不受伤害的能力,包括车辆结构和安全气囊等设计。
主动安全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避免事故的能力,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等。
汽车的环保汽车的环保性能是评价汽车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汽车的排放口径越小、燃烧效率越高,车辆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小。
为了减少汽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各国对汽车的排放标准和能耗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推动汽车制造商提高环保性能。
1、汽车的分类与编号及主要技术特性。
分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编号:首部——企业识别号(两位字母,如CA、EQ、SY、SH );中部——4位数字;尾部——专用汽车分类号+企业自编号。
2、汽车的总体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12V、24V)3、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机体2机构5系统)及作用。
机体组:发动机中用以承载各种运动部件的零件。
例如:缸体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完成工作循环、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配气机构: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次序,定时开关进排气门,实现换气过程。
燃料供给系统:根据发动机要求,将一定量的混合气或燃料送入气缸。
冷却系统:将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的适宜工作温度进排气系统:新鲜空气或混合气进入及废气的排出装置。
润滑系统:输送润滑油对运动零件进行清洗、冷却和润滑。
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中,定时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起动系统:完成发动机起动过程所需得外力加载装置。
4、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燃烧过程)排气行程5、发动机的名词术语:上止点: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向上运动到的最高位置。
下止点: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向下运动到的最低位置。
活塞行程:活塞在两个止点间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气缸工作容积: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差,即活塞在上下止点间运动所扫过的容积。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燃烧室容积:活塞处于上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
气缸总容积:活塞处于下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
压缩比:气体压缩前容积与压缩后容积之比值,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表示气体的压缩程度。
四行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部分负荷特性曲线:6、发动机的编号规则首部:系列符号+换代标志符号中部:缸数符号+汽缸排列形式符号+行程符号+缸径符号后部:结构特征符号+用途特征符号尾部:区分符号7、汽油发动机供给系的组成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和油管,用以完成汽油的贮存、输送及清洁的任务;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在轿车上有时还装有进气消声器;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化油器;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
第三章汽车基本构造§3-1汽车发动机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发动机类型(1)内燃机根据其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型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类。
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的方式又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A、B)两种。
(2)根据所燃用的燃料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分为汽油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和其它燃料发动机三种。
汽油机叫强制点燃式发动机。
柴油机所用燃料是轻柴油,叫压燃式发动机。
(3)根据冷却方式的不同,发动机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4)发动机有单缸和多缸之分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单缸四行程汽油机的基本构造⏹②气缸容积a.过程。
曲轴每转动半圈(即180º),活塞完成一个行程的运动。
b.距离。
行程等于曲柄长度的2倍。
即s = 2r⏹③压缩比:ε=(Vh+Vc)/Vc3、四行程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汽油机由两个机构和五个系统组成的,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起动系统柴油机没有点火系统。
其供给系统中装有高压喷油泵和喷油器,将雾状高压燃油直接喷入汽缸,在缸内与空气混合并燃烧。
⏹现代汽车柴油机中,还装有高科技的新结构,如进气增压和中冷系统。
4、发动机的产品编号规则⏹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企业名称代号——与汽车编号相同汽缸数——用数字表示汽缸数。
汽缸直径——汽缸的直径,mm。
(二位或三位,小数不计)⏹特征和用途符号——用一位字母表示。
Q:汽车用,T:拖拉机用,C:船用,Z:增压,F:风冷。
⏹产品序号——用数字表示改进或变型次数,由生产厂家定。
若汽缸是V型排列,则在缸数与缸径之间加字母“V”。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二、发动机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2)活塞连杆组⏹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和连杆等部件组成①活塞是一圆柱形部件,其主要结构可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三部分②活塞环装在活塞头部的环槽中。
汽车概论复习考试以汽车构造部分为主, 主要填空/选择/简答/名词解释/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曲轴带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进气门打开,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气缸,至活塞到达下止点,进气冲程结束。
曲轴带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混合气被压缩,压力和温度升高,至活塞到达上止点,压缩冲程结束。
压缩冲程即将结束,活塞到达上止点前的某一刻,点火系统提供的高压电作用于火花塞,火花塞跳火,点燃气缸的混合气,因为活塞的运行速度极快而迅速的越过上止点,同时混合气迅速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下行,带动曲轴输出动力,到达下止点,作功冲程结束。
曲轴带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经排气门排出。
排气结束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
曲轴飞轮组,活塞连杆组,机体组
配气相位;
气门从开始打开到完全关闭所经历的曲轴转角叫做配气相位
发动机的点火顺序;
凸轮轴的传递方式;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柴油机三大偶件;
柱塞、出油阀、油嘴
曲轴箱通风的目的;
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减少摩擦零件的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
排出漏入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与废气
发动机的排量;
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排量
压缩比;
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λ=燃烧1kg燃料实际所供给的空气质量/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充气效率;
发动机各个机构的作用与组成;
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润滑脂润滑
底盘部分:
四大总成的功用,组成以及分类;
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
车轮定位参数;
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
差速器的功用;
满足汽车转弯和在不平道路上行驶的需要,使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变速器的功用;
改变行驶速度、中断动力传递、实现倒行;
万向传动装置;
动力传递路线;
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动力经离合器传给变速器,然后经万向传动装置传给驱动桥内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最后传给驱动车轮
车桥的分类;
悬架的分类与组成;
转向系统;
操纵装置,转向器,传动装置
第四章底盘部分重要知识点
1.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组成。
2.汽车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上坡阻力、加速阻力和空气阻力四个部分。
3.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包括:发动机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后置后
驱(RR)、中置后驱(MR)、全轮驱动(nWD)
4. 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
离合器 -> 变速箱 -> 万向传动装置 -> 主减速器 -> 差速器 -> 半轴
5.离合器:功用,组成(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
膜片弹簧起到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
膜片弹簧与螺旋弹簧相比的优缺点
1.变速器
(1)功能:改变行驶速度、中断动力传递、实现倒行;
(2)变速器的三个锁止装置:自锁装置、互锁装置、倒档锁、各自作用2.万向传动装置
(1)功能
(2)分类:不等速万向节(十字轴式)、
准等速万向节(对联式)、
等速万向节(球笼式球叉式)
3.车桥
(1)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
(2)主减速器的功能:减速增矩、改变传动方向;
(3)差速器的功能:同一车桥相连的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4)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半轴齿轮等;
(5)汽车直线行驶时:行星齿轮绕半轴轴线公转;
汽车转弯行驶时:行星齿轮既绕半轴轴线公转,也绕行星齿轮轴自
传;
(6)半轴为一根实心轴,一端与半轴齿轮相连,另一端与驱动车轮相连。
4.行驶系统包括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四个部分。
5.车桥
(1)按功能分类: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支撑桥。
(2)前轮定位: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
6.悬架
(1)功能
(2)组成: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
(3)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7.转向系统
(1)功能
(2)组成:操纵装置、转向器、传动装置;
(3)转向传动装置为梯形机构;
(4)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
(5)看图识结构。
8.制动系统
(1)功能
(2)制动系统的组成
(3)制动器的类型
(4)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5)液压制动系统图
第六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三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元件)
2、汽车发动机有哪些电子控制技术? MPI、GDI、FSI等缩写的含义?
3、汽车自动变速技术有哪些?理解AT、CVT、AMT的含义及特点?
4、汽车悬架电控技术?(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对悬架阻尼、刚度和车体高度调节。
)
5、 EPS, SBW名称缩写?
6、ABS是什么?其作用及组成?ASR、EBD、ESP名称缩写?
7、SRS名称缩写?
8、电动汽车包括哪些?(EV、HEV、FCEV)注意概念和组成的区别?
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包括: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
10、探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第八章汽车标准法规与汽车性能
1. 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调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2. 技术法规: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可以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实施规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是为政府法制化的行政管理活动服务的。
3. 标准和法规的区别:
1)目的:标准是保障行业、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管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克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法规是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3个方面来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
2)制定批准管理机构:标准:不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有关机构或组织;技术法规:政府颁布,政府或授权机构执行、监督、管理。
3)内容:标准:一般为纯技术内容;技术法规:设计技术内容,并包括管理需要而制定的行政规则。
4)适用范围:标准:可跨区域,非强制性;技术法规:国家主权范围内,强制性。
4. 标准分类:按层次分为国际标准、国际区域型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按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非强制性标准。
按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5. 汽车技术法规主要包括:汽车安全性、汽车污染控制、汽车节约能源三个方面的内容。
6. 认证:有第三方通过检验评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样品型式试验来确认企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是否具备持续稳定的生产符合标准要求产品的能力,并给于书面证明的程序。
7. 美国认证可归纳为“自我认证,强制召回”;日本对大量生产的车进行形式认证,对形式多样数量不多的车和进口车还有一些特殊条款,是独特的形式认证制度;欧洲采用形式认证,自愿召回。
8. E标志是推荐性的,e标志是强制执行的。
E标志不涉及整车,e标志涉及整车、零部件、系统等。
9. 中国认证:《公告》、《CCC认证》、《国家环保目录》、《地方环保目录》4种认证形式并存。
10. 3C认证:中国强制认证。
11. 召回和三包的区别:一些在设计或制造时造成的缺陷只有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发现后可以用召回的方式来消除这些可能造成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
三包针对的是个别的、偶然的问题,召回解决的是某一批次中的同一性的不合理危险。
这三种制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