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专利申请状况的分析-江苏科技统计
- 格式:pdf
- 大小:338.30 KB
- 文档页数:6
22省专利数据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引言专利是创新活动的产物,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近年来,中国各省份对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都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这也反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断进步。
本文将对22个省份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省份的专利数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22省专利数据概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2个省份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从整体趋势来看,专利数量与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二、22省专利数量情况分析1. 高专利数量省份分析我们关注的是专利数量较高的省份。
从数据上看,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专利数量位居前列。
这些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链,吸引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资金投入,因此专利数量成绩突出。
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2. 低专利数量省份分析我们关注的是专利数量较低的省份。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专利数量明显不足,这可能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关。
这些地区在科技投入和创新环境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了专利数量的不足。
这些地区需要在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环境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三、22省专利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专利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当中,因此专利数量较高。
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因此专利数量也相对较少。
为了提高专利数量,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影响专利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如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吸引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资金投入。
这些政策支持对于提高专利数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专利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科 技 统 计 报 告第16期(总第431期)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 2008年12月5日2007年江苏省专利申请与授权状况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间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在经济和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江苏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有了快速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江苏省专利申请与授权有以下特征: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位居全国前三甲近年来全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2007年全国专利申请量586734件,比上年增长24.7%;专利授权量301632件,比上年增长34.7%。
江苏专利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了88950件和31770件,占全国总数的15%和11%,比上年增长67%和64%,增长速度列全国首位。
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图1 2001-2007年江苏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2007年,全国专利申请量排在前五名的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分别为102449件、88950件、68933件、47205件和46849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7.5%、15.2%、11.7%、8.0%、8.0%,以上五个省市国内专利申请量合计已占全国总量的六成以上,达到60.4%。
江苏排在广东之后,名列全国第二。
2007年江苏专利授权量31770件,全国排名第三。
前五名的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专利授权量分别为56451件、42069件、31770件、24481件和22821件,占全国专利授权总量比重分别为18.7%、13.9%、10.5%、8.1%和7.6%。
虽然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总量上分别排在广东和浙江之后,但在同比增长速度上,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最快,列全国首位。
专利统计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公司在过去一年内专利申请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详细介绍我们的专利统计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过去一年内的专利申请数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们
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共申请了100项专利,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0%。
这一数字表明
了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努力。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专利申请的领域分布情况。
在过去一年内,我们的专利
申请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生物医药领域。
这些领域是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我们公司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我们还要关注专利的质量。
在过去一年内,我们公
司共获得了50项授权专利,这表明我们的专利在技术创新和实用性方面得到了认可。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专利的有效性和保护范围,这需要我们在专利申请和审查过程中加强技术评估和法律风险管理,确保专利的有效性和保护力度。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专利申请和保护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专利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专利管理和运营,提升专利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公司在过去一年内的专利统计情况表明了我们在技术创新和知
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加强专利管理和运营,提升专利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专利指数报告1. 引言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专利创新在其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针对江苏省的专利指数进行分析和报告,以了解江苏省的专利创新水平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江苏省专利局提供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据。
我们将使用专利数量、专利分类、创新领域等指标进行分析,并计算江苏省的专利指数。
3. 专利数量分析首先,我们将对江苏省的专利数量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江苏省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开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是专利申请量最大的两个领域。
这说明江苏省在制造业和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非常活跃。
4. 专利分类分析除了专利数量,我们还对江苏省的专利进行了分类分析。
根据专利分类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的专利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医药生物等。
这表明江苏省的创新活动涉及到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特点。
5. 创新领域分析除了具体的专利分类,我们还对江苏省的创新领域进行了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江苏省在新能源、高新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较高。
这说明江苏省在这些领域的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专利指数计算与分析基于以上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将计算江苏省的专利指数。
专利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专利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江苏省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并结合专利分类和创新领域的情况,我们可以计算出江苏省的专利指数。
7. 专利指数结果与意义根据计算结果,江苏省的专利指数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说明江苏省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利创新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的高专利指数说明了其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8. 结论综上所述,本报告对江苏省的专利指数进行了分析和报告,从专利数量、专利分类、创新领域和专利指数等多个角度揭示了江苏省的专利创新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无锡市(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数据洞察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专利授权总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现状 (1)第二节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指标分析(均指本市) (3)一、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占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同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指标分析(均指本市) (7)一、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占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无锡市专利授权总数量同全国专利授权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无锡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知识产权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不特定公众的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保护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构性地描述了江苏省整体的知识产权现状,1、公众对知识产权了解程度调查显示 , 对知识产权了解程度总体较高 , 一般了解的占大多数,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不特定公众的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保护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构性地描述了江苏省整体的知识产权现状。
通过对调查结论的分析表明,解决江苏省公众知识产权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拓宽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推广和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着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激励平台。
关键词:江苏省;知识产权;调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持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还存在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发展质量不高,制度能力不强等问题,了解公众知识产权认知状况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
调研受访者主要分布在19-30岁和30岁以上两个年龄层,各占50%。
受访者学历统计中,具有本专科学历的约为7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约为15%,具有初、高中学历的约为14%;从受访者的职业分布来看,受访对象主要来自公务员(12%)、公司企业员工(25%)、学生(20%)、教师(18%)、工人、农民、自由职业等(25%)。
二、江苏省公众知识产权认知调查数据分析1、公众对知识产权了解程度调查显示 , 对知识产权了解程度总体较高 , 一般了解的占大多数。
2、公众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了解程度仅有3%的人知道我国于1985年4月1日施行《专利法》。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2013年是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第六年,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兴国的国策,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首要关注点。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极,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中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建设,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并成为首个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创建省。
本研究将通过对江苏省专利资源信息的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出江苏省专利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了解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对专利的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发展江苏省专利事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江苏省2007-2012年来专利资源的总体状况江苏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区域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在全国各省名列前茅。
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由第四位上升至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下面将从专利申请与授权总量、R&D 经费投入来分析近年来江苏专利资源的总体状况。
多年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使得江苏省在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的现象。
1.1专利申请、授权总量江苏省2007-2012年的专利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2012年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专利授权数量突破二十万件大关,达到269944件。
发明专利申请量2012年比2007年增长了10.67倍。
(见表1)表12007-2012年江苏省三种专利的申请授权量变化单位:件但从专利申请的结构来看,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所占比例很小,虽然比例在逐年递增,但一直不到25%。
其比例分别为18.64%、17.66%、18.24%、21.32%、24.31%、23.30%。
而从专利授权的结构来看,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的比重更小,最高也只占到总量的7.9%,发明专利的申请成功率不高。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比例开始处于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较大,而后趋于持平。
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引言本报告针对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字分析为大家展示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如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发明专利有效数,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概况 (1)第二节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占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五、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六、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七、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八、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同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指标分析 (7)一、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8)五、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8)六、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9)七、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9)八、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指标分析 (11)一、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12)五、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13)八、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14 第五节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指标分析 (15)一、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 (15)三、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 (15)四、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16)五、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17)八、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18图表目录表1:江苏省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占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5-2017)统计表 (4)表6: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5-2017)统计表 (5)表8: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江苏省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同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表 (8)表14: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表 (9)表16: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江苏省发明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表 (11)表21: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表 (12)表22: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表 (13)表24: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江苏省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表 (15)表28: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表 (15)表29: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表 (16)表30: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表 (17)表32: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江苏省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同全国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专利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我国专利发展现状、分析专利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专利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专利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公开的专利数据,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专利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1)筛选:筛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专利数据,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分类:按照专利类型、申请人、技术领域、申请年份等分类,便于后续分析。
(3)统计:对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专利维持率等。
三、中国专利发展现状1. 专利申请量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2019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到351.5万件,同比增长12.9%。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7.3万件,同比增长13.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达146.4万件,同比增长12.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达57.8万件,同比增长10.4%。
2. 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量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
2019年,我国专利授权量达到204.4万件,同比增长9.9%。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6.6万件,同比增长8.3%;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达123.3万件,同比增长10.2%;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达4.5万件,同比增长7.3%。
3. 专利维持率专利维持率是衡量专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2019年,我国专利维持率为68.1%,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其中,发明专利维持率为63.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用新型专利维持率为74.3%,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外观设计专利维持率为81.4%,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无锡市技术转移服务的发展与思考一、无锡市及周边技术转移的发展现状1.无锡市:无锡市截至2023年7月备案登记技术转移机构共28家,省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入库8家。
从单位性质来看,28家技术转移机构中23家为企业,2家民办非企业,3家高校研究院;从业务范围来看,有9家为科技金融服务机构,10家创业孵化服务机构,18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家科技咨询服务机构。
无锡市的技术经纪(经理)人主要指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以个人名义从事居间、经纪或者代理活动并取得合理佣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截止到2023年7月共有738人取得了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登记培训结业证书。
2.全省: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以规范技术经理人从事技术转移服务为抓手,设立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吸纳及挂靠技术经理人开展业务,包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协会、新型研发机构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5家技术经理人事务所。
此外,还有于2013年成立江苏省技术市场协会,以培养省内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市场管理和技术转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整合各方资源,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业,截至目前全省协会成员共92家。
3.南京:将技术转移机构发展与各项政策紧密捆绑,降低备案准入门槛,以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分中心注册为身份确认,以机构实际业绩作为奖补依据,全市实际注册为技术转移机构身份的单位超300家。
近年来,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备案成功的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不到10家。
4.苏州:使用当地较为成熟的科技系统项目申报体系为技术转移机构确认身份,准入门槛低,奖补要求高,全面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发展。
全市经系统确认为技术转移机构身份的单位超70家,获得技术转移奖补的不足1/3。
近年来累计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备案的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不到8家。
二、无锡市技术转移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服务能力强的示范机构技术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也涵盖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使技术转移相对于其他的商品贸易更为复杂,也就更需要一大批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示范机构作导向,包括服务经验、运行模式、盈利方式等不同方面。
22省专利数据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22省专利数据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专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2个省份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表现也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这些省份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各省在专利申请数量、技术领域分布、专利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进而探讨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
研究背景中还包括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引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独特性。
对22省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的专利创新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22省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为各省之间的经济协作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促进中国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22个省份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各省在专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各省的专利数量、质量和技术领域分布情况,揭示各省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制定科技政策和促进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文将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各省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相关单位提供改进专利管理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策略建议。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专利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专利申请和技术转移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各省未来科技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各省在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水平提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22个省市的经济发展,专利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22省的专利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创新水平、技术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参考。
研究22省专利数据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各地区的技术创新状况,在全国层面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江苏院校专利工作现状及问题1引言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各国经济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知识产权是经济科技竞争的非常重要标志。
因而各国越来越重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我国高校承担了国家的主要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工作,是专利技术开发的重要源地。
但我国高校的专利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ChunjuanLuan,ChunyanZhou等[1](2010)指出中国大学的研究评估体系鼓励创造更多的专利,但却忽略专利的转化。
芶祯成,王喜梅等[2](2005)指出高校在最初的研究开发选题上,由于市场需求因素考虑较少,研究选题往往偏重技术与理论,较少考虑科研对国家经济的直接贡献。
本文以江苏高校为依托研究专利技术开发的价值导向问题。
羊玢,孙庆鸿[3](2005)江苏很大的优势在教育上,因此人才和科技也是江苏最大的希望。
江苏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度增加,但转化率不高,存在专利技术流失现象严重、专利实施率低、专利商业价值不高、失效专利量大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原因分析得出,江苏高校专利工作存在政策导向问题,专利意识淡薄,重论文、轻专利,专利实施机制不健全,不重视专利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徐棣枫,周元等[4](2010)指出目前高校的专利活动中并未将市场作为重要的因素,未能自觉运用市场机制,甚至脱离市场,科研和专利申请较少考虑市场需要和产业需求。
国外对专利的研究比国内要深入些。
BronwynHHall[5](2005)随着美国专利的广泛增加、欧洲专利的增长以及亚洲专利的迅速外来入侵,世界专利开发在迅猛激增。
MartinMeyer[6](2006)高校的专利已经并且不断深入地应用到了企业当中,而且不同科技领域的不同专利的应用在被广泛的开发中。
IrwinFeller,MaryannFeldman[7](2009)美国学术专利的商业化不断加深,同时也带动了高校专利的转化率的提高。
无锡专利申请状况的分析无锡市科技统计中心无锡是国内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2008年GDP已超过4400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9位。
然而与其它二线城市相比,无锡在专利申请量仍相对较不足。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若干城市的专利历史数据,并引入GDP与R&D支出等经济数据,试图对无锡专利发展状况进行一定分析,找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专利产出与GDP规模大小的关系专利作为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将城市的专利量与GDP规模进行联系,可以在同等GDP条件下比较各城市的专利产出大小。
专利产出量与GDP 规模可进行如公式(1)的双对数关联:Log(P)=Log A+n Log(GDP)(1)其中P为专利产出量,n为直线斜率,代表专利量随GDP的同步增长效率;A为直线截距,是专利产出绝对值,代表GDP之外的非经济因素对专利产出的影响,通常包括城市产业结构、科研人数等。
1.1专利申请量与GDP的关系图1各二线城市的专利申请量与GDP的双对数关系图1对国内7个二线城市2001-2008年间专利申请量与GDP进行双对数相关。
除苏州与深圳的GDP比无锡更大外,其余城市与无锡GDP相当。
图1发现多数城市的专利申请量随GDP正比上升,单位GDP所对应的专利产出量(n值)大体相同。
这说明上述城市的单位GDP 专利申请产出效率基本相当。
而东莞与佛山二城市的情况比较特殊:当GDP规模较小的时候,两城市的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其它二级城市(达到无锡的3倍)。
然而,当东莞与佛山的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后(GDP 总量>3000亿元),二城市的专利申请量开始出现拐点,专利申请量随GDP增长而明显下滑。
无锡的专利申请量在二线城市中位居中下游,其单位GDP对应的专利产出量(n值)与苏州、深圳相仿,这说明无锡同等GDP的专利申请量的产出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然而,无锡的非资金因素对专利贡献率(A值)太低,仅为东莞的1/2,杭州与南京的60-80%。
这说明无锡在产业结构较重、科研人员缺乏等问题上与国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无锡在投巨资引进海力士项目、建设创新载体之后,更需要优化高素质人员创新环境,真正发挥“科技创业家的摇篮”的创造优势。
1.2发明专利申请量与GDP关系图2各二线城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与GDP的双对数关系图2是各城市发明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双对数变化关系图。
发明专利作为三种专利中水平最高、申请难度最大的类型,真正代表着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佛山与东莞二城市不再保持专利申请/授权量的领先位置,发明专利申请量退居二线的平均值。
另外,各城市单位GDP对应的专利授权量(n值)大致相同,包括苏州在内各城市均未出现发明专利量随GDP 大幅增长的局面。
这说明发明专利作为较稳定的科技产出指标,较真实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不太容易随资金及其它影响因素在短期内发生明显波动(专利申请量却可以短期内迅速升高,如图1)。
但各城市发明专利申请绝对量(A值)顺序与图1有明显不同。
而南京与杭州的发明专利申请绝对量(A值)位居各城市的榜首。
这说明,南京与杭州作为科教资源丰厚的省会城市,在非经济因素方面对专利产出有较大优势。
苏州的发明专利绝对量最低,说明苏州的科技产出仍以投资要素推动为主,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非经济因素的贡献率较低(近两年有一定改善)。
二、专利产出与R&D支出的依赖关系表1各代表城市的R&D数据,R&D/GDP比例的比较城市统计值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无锡R&D(亿元)10.214.7426.2436.1946.285876.9690.68 R&D/GDP0.87%0.92% 1.38% 1.54% 1.65% 1.72% 2.00% 2.05%东莞R&D(亿元) 1.56 3.67 3.77 6.038.2915.823.133.2 R&D/GDP0.27%0.54%0.39%0.33%0.37%0.60%0.75%0.89%苏州R&D(亿元)10.5614.5619.3346.5852.3471.8295.12120.6 R&D/GDP0.60%0.70%0.70% 1.35% 1.30% 1.49% 1.69% 1.79%南京R&D(亿元)30.9438.1528.2268.1953.3370.0585.85104.85 R&D/GDP 3.09% 2.94% 1.82% 3.57% 2.21% 2.51% 2.62% 2.77%深圳R&D(亿元)60.275.290.65125.04160190.9221.9260 R&D/GDP 2.42% 2.53% 2.64% 2.92% 3.23% 3.35% 3.33% 3.33%图1、图2中列出了各城市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不同的变化趋势,为了解释不同城市专利产出差异的原因,我们引入各城市历史上的R&D支出数据,将专利产出与R&D数据进行统一。
2.1东莞(佛山)的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东莞作为GDP超3000亿元的工业强市,R&D支出却长期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
2008年东莞R&D支出强度(R&D/GDP的比重)实现历史最高值,但也仅为0.89%,低于其它二线城市(珠三角诸多城市均有R&D投入较低的问题,除深圳例外),也落后于世界公认的1%R&D 支出强度的企业生存线。
而且,在0.89%的R&D投入强度中,政府投入还占了很大比重,超过了10亿元;由东莞企业自主支出的R&D经费不足20亿元,远低于深圳(>200亿元)、无锡(>80亿元)等城市的企业研发经费。
这种较低R&D支出即导致东莞及佛山企业在2006年以后间专利申请量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
东莞及佛山的专利申请情况与众不同。
2006年之前,其专利申请量明显高于其它任何城市,2006年之后,东莞(及佛山)的专利申请量不增反降,落后于其它城市。
经分析发现,东莞(及佛山)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各城市平均水平,没有发生明显的下滑(图2),因此出现明显起落的主要是实用新型与外观专利(专利申请量减去发明专利量)。
这原因可以推测如下:2006年之前,东莞的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多以面向电子、机械、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粗放型增长方式、OEM引资模式为主,七成没有开展科技活动,八成没有建立科技机构。
为了占领市场,东莞企业集中申请了大量实用新型与外观专利,这些专利申请投入低、见效快,能在较低R&D支出代价条件下将专利申请总量推到极高的水平。
但随珠三角土地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治理成本日渐增高,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型企业被迫迁出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导致东莞/佛山的专利申请总量迅速回落到国内平均水平(图1);同一时期,东莞/佛山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一直没有大的波折(图2),这主要由于外迁的基本是产业链低端的制造型企业,外资企业、创新民企等高端研发型企业仍留在东莞,发挥着支撑发明专利产出量的作用。
2.2苏州R&D支出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苏州的情况恰好相反,2004年之前苏州单位GDP对应的专利产出量一直较低,但2004-06年间经历了一个骤然提升的过程。
这可以从该时期苏州的R&D支出明显增大得以解释。
2004年之前,苏州R&D支出强度非常低,R&D/GDP比重低于1%;然而从2004年开始,苏州R&D 支出迅猛增长(表1),使苏州的R&D支出强度从0.7%迅速攀升至1.35%。
R&D支出强度的增加导致苏州专利申请量从2004年4600件增长到2005年6800件,再到2006年13000件。
这种R&D支出增加主要以企业R&D投入为主。
表2显示,2004年苏州财政科技投入仅增长10%,而企业的R&D投入却增加173%。
正是苏州企业明显增大的R&D支出经费,才保证苏州专利产出量在04年后实现非常规增长。
表2苏州2001-2008年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R&D增长的比较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财政科技投入(亿元) 2.59 3.24 3.81 4.21 6.0510.3513.521.8增长率25%17%10%43%71%30%61%企业R&D(亿元)8.212.116.044.447.363.883.1100.3增长率42%37%173%9%32%32%21%2.3南京(杭州)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图4五个代表城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与R&D投入的双对数关系南京与杭州的特点在于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国内前列。
然而,R&D支出额并不是其发明专利申请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图4对比了五个城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与R&D支出的双对数关联,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市R&D支出与发明专利申请量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R&D资金并非南京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越其它城市的主要动力,一定有其它因素推动南京(与杭州)的发明专利产出优于其它城市。
发达国家经验认为,影响专利产出的关键因素除R&D资金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储备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以R&D投入更为不足的西安为例,2007年西安R&D投入仅30亿元,为无锡的1/3,但由于有庞大的科研储备力量,保障其专利申请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768与1886件,为无锡的94%与108%。
与此类似,南京(与杭州)作为科教资源密集的省会城市,拥有国内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南京的科研机构数是苏州、无锡的5倍,科研机构的R&D课题数是无锡的18倍,苏州的50倍(杭州也有相似的研发优势)。
南京每万人的R&D 人员数目达65人,超过无锡的2倍,苏州的2.5倍,东莞的6.5倍(表3)。
正是南京明显的科技人力资源优势,才保证有力量开展自主创新,并推动其发明专利申请量远超过其它二线城市。
表3各城市R&D人员数比较无锡南京苏州东莞深圳每万人中R&D人员数30652510602.4深圳是无锡学习的好榜样深圳的专利发展无论从哪方面都值得无锡学习,即使在较高的GDP规模上,深圳仍保持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位于国内优秀水平(图1、2),没有出现东莞、苏州等城市专利产出上下波动的现象,数量与质量水平均比较高。
因此,无锡未来专利发展的首选学习对象应该深圳。
对无锡知识产权发展的建议无锡专利产出量处于各二线城市的中流水平,与国内先进城市有相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