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组 动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00.00 KB
- 文档页数:37
动态分析的方法一、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分析和注水井动态分析,以研究阶段性的分层调整管理措施为主。
油田的变化总要通过单井反映出来,所以管好油、水井是管好油田的基点。
油井分析以所管某一油井为重点联系到周围有关的注水井和相邻油井进行综合分析。
注水井分析则以所管某一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的油、水井进行综合分析。
现分述如下。
(一)油井动态分析对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说,油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达到一定采油速度的前提下实现三稳迟见水。
三稳就是产量稳、地层压力稳、流动压力稳。
迟见水就是无水采油期长、无水采收率高。
油井动态分析方法可综合为以下几点:第一,清点油层。
对所管油井的各小层要进行清点,了解全井射开的油层数、有效厚度和产能系数;了解射开各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连通)、弹性层(与注水井不连通,与其它油井连通)、“土豆”层(与邻井全不连通)和“危险”层(与注水连通特别好,有见水危险);了解每个单层的渗透性、厚度和储量,掌握油层特性,胸中有数,分析就主动了。
第二,核实资料。
油井的生产特点和变化规律,总要通过观察现象和整理资料才能掌握。
在平时就必须取准油井动态资料,如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流动压力、地层压力、产油量、油气比和油样分析资料(含水、含蜡、含砂等)。
及时观察记录油井变化情况如结蜡软硬、原油乳化、出砂、油井间歇出液现象。
新的变化情况出现后,要先从地面查清原因,弄清情况,落实资料,然后再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联系历史。
油井的每一变化都是有其根源的,要结合油井开采历史进行分析。
一方面要熟悉井史,结合钻井、固井、诱喷等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要应用采油曲线,研究每个开采时期的生产指标变化特点,由它的过去,分析它的现在,由它的现在预测它的将来。
分析哪些是一贯的规律,哪些是突然的变化,便于综合考虑,得出系统概念。
第四,对比邻井。
首先要和注水井对比,如果见到注水效果或者见水,就要顺着连通层追踪到注水井,综合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单井动态分析基本上以生产动态分析为主。
而井组动态分析则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并重的分析内容。
注采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井为重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井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
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
从油井的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的效果。
因此,一般是先从注水井分析入手,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解平面矛盾,改善层内矛盾,也就是说井组分析以找出和解决三大矛盾为目标。
来改善油井的生产状况,提高油田的注采管理水平。
本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注水井的分析,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方法、步骤、及井组动态分析的案例。
第一节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当注水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一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
而中低渗透层或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矛盾。
一、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1.层间矛盾层间矛盾就是高渗透性油层与中、底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也是注水开发初期的根本问题。
生产开发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明显,表现为产油能力高,担负全井产量的大部分。
中、底渗透性油层则由于渗透率底,连通性差,表现为产油量底,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这样在油井中出现了层间压差。
图7-1层间矛盾示意256257在注水井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强,可占全井吸水量的30%~70%以上。
水线前缘很快向生产井突进,形成单层突进,如图7-1所示。
因此,渗透率高、连通好的油层,由于注得多,采的多,生产井很快见到注水效果,含水很快上升。
高渗透油层见效及见水后,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明显上升,形成高压层,严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致使这些层少出油或不出油,全井产量递减很快,含水上升。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主要包括油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对应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井下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1、日产液量变化;2、综合含水变化;3、日产油量变化;4、压力变化(静压、流压、生产压差)变化;5、气油比变化;6、对应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7、深井泵工作状况;8、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1、概况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3、主要动态变化首先总体上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以下内容。
3.1日产液量变化3.1.1变化态势:主要分析日产液量在分析对比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主要有液量上升、液量平稳、液量下降三种态势。
判定变化的标准(推荐)为:日产液量大于50t,波动幅度在±8%;日产液量在30-50t之间,波动幅度在±12%;日产液量在10-30t之间,波动幅度在±20%;日产液量小于10t,波动幅度在±30%;如果日产液量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日产液量运行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产液量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日产液量呈下降态势。
水驱稀油油藏井组动态分析(教案)第一章井组动态分析常用名词解释第二章油田动态分析的基本常识第三章单井动态分析第四章井组动态分析第一章井组动态分析常用名词解释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根据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可以统计、整理出一系列能说明油田开发情况的数据,叫做开发指标。
从开发指标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可以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分析。
在进行井组动态分析过程中要经常用到这些开发指标。
一、油田产量指标1、产油量:在开发过程中,表示油田(区块、井组、单井)实际产量大小。
在动态分析中,为了对比不同阶段、不同区块或不同井组的开采状况和水平,常常采用折算产量,当我们知道日产油量或月产油量,就可以计算年产油量,即:折算年产油量=日产油量×365折算年产油量=月产油量×122、油田产量递减幅度递减幅度是表示油田产量下降速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下一阶段产量与上一阶段产量相比的百分数。
月产量之比叫做月递减幅度,年产量之比叫做年递减幅度。
B=Q1/Q0*100%式中B—递减幅度;Q0—上阶段产量,t/d或t/年;Q1—下阶段产量,t/d或t/年。
3、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是衡量一个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
1)采油速度表示每年采出的油量与总地质储量的比值,在数值上等于年采出油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也常用折算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100%采油速度=地质储量折算采油速度是表示按目前生产水平开采,所能达到的采油速度。
用它可以分析不同时期的采油速度是否达到开发要求。
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采出程度是指油田开采到某一时刻,总共从地下采出的油量(即这段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累计采油量×100%采出程度=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可以理解为不同开发阶段所达到的采收率。
4、采油指数为了解油田不同开发时期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我们采用采油指数这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