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7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是一种用于规划和管理施工项目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项目的不同任务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匡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项目进度。
一、网络图的基本概念1. 节点:表示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或者活动,通常用圆圈或者方框来表示。
2. 弧线: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通常用箭头来表示。
3. 里程碑:表示项目中的重要节点或者阶段性成果,通常用菱形来表示。
二、网络图的绘制步骤1. 确定项目的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即项目的开始和结束。
2. 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或者项目计划,确定每一个任务的名称和持续时间。
3. 根据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绘制节点和弧线,形成初始的网络图。
4. 根据项目团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网络图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定义每一个任务的前置任务和后续任务,以确保任务的顺序和逻辑正确。
6. 确定每一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EST)、最早完成时间(EFT)、最晚开始时间(LST)和最晚完成时间(LFT)。
7. 根据任务的持续时间和依赖关系,计算每一个任务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以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和潜在风险。
8. 根据项目的时间约束和资源限制,对网络图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控性。
9. 根据网络图,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分配计划,以指导项目的实施和监控。
三、网络图的应用1. 项目规划:通过网络图,可以清晰地了解项目的任务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匡助项目团队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
2. 项目控制:通过网络图,可以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度和风险,及时调整资源和任务的分配,以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3. 项目沟通:通过网络图,可以向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清晰地传达项目的发展和计划,促进沟通和合作。
4. 决策支持:通过网络图,可以对项目进行摹拟和分析,评估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网络图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a. 直观:网络图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项目的任务和活动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5-1 网络图的概念及其参数计算③表示具体工序:如墩台施工中的支模、扎筋、浇混凝土等,用于绘制局部网络图。
箭线表示的具体内容取决于网络图的祥略程度。
箭线代表整个工作的全过程,要消耗时间及各种资源,一般在网络图上表注的是消耗时间的数量。
(2)节点:前后两工作(序)的交点,表示工作的开始、结束和连接关系。
是瞬间概念,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图中第一个节点,称始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称终节点;其它节点称中间节点。
节点沿箭线由左到右从小到大。
a 一项工作中与箭尾衔接的节点,称工作的始节点。
一项工作中与箭头衔接的节点,称工作的终节点。
b 其它工作的箭头与某工作的始节点衔接,该工作称紧前工作。
其它工作的箭尾与某工作的终节点衔接,该工作称紧后工作。
①②:a为b的紧前工作。
②③b为a的紧后工作。
图中用i、j两个编号表示一个工作,称双代号。
如用i一个节点序号表示一项工作,则称单代号。
在此先介绍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3)线路:line指网络图中从原始节点到结束节点之间可连通的线路。
a 两节点间的通路称线段。
b 需工作时间最长的线路,称关键线路。
①②④⑤⑥c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关键工作。
3虚箭线的运用:从上面的图中大家可以看到一种虚箭线,它表示的是虚工作,是一项虚设的工作。
其作用是为了正确的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虚工作即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如上例中的虚工作仅表示扎筋1和扎筋2之间的关系。
即扎筋2不仅应支模2后开始,同时也应在扎筋1之后才能开始。
又例:a的紧后是c、d,b的紧后是d。
绘制网络关系图:A B C D引入虚箭线表示a、d的关系。
同时要注意半约束关系的绘制方法先绘制a的紧后工序c,b的紧后工序d,然后运用虚箭线表示出a和d的关系。
两工作的前后约束关系不一样,不能画在一个始(或终)节点上。
c的紧前工作是a、b,d的紧前工作是b。
A B C D总结:两工作的前约束关系不一样,不能画在一个始节点上;两工作的后约束关系不一样,不能画在一个终节点上。
3.1 网络图的基本介绍网络图是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由箭线和节点组成。
网络图有多种表示方式,最常见的有双代号网络(Activity On Arrow,AOA)和单代号网络(Activity On Node,AON),其中双代号网络在国内工程项目中较常用。
3.1.1 基本定义 (识记)(1)节点(Node)。
它是指网络图中箭线端部的圆圈或其他形式的封闭图形。
在双代号网络图中,它表示一个事件;在单代号网络图中,它表示一项工作。
(2)线路(Path)。
它是指网络图中从起点开始,沿箭线方向连续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到达终点节点所经过的通路。
(3)网络图的图形符号的基本形式,如表 3-1 所示表 3-1 网络图的图形符号的基本形式(4)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是以节点或该节点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详见课本31页图 3-2所示:(5)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箭线式网络图,是以箭线或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详见课本31页图3-3所示:3.1.2 项目工作间的逻辑关系(理解)项目工作之间存在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即逻辑关系,或称时序关系。
项目工作之间先后顺序的确定涉及对组成项目的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识别和说明。
(1)紧前工作(Front Closely Activity):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
表 3-2(课本32页) 所示的输人关系中,A1 、A2、A3 都是 B 的紧前工作。
(2)紧后工作(Back Closely Activity):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
表 3-2 (课本32页)所示的输出关系中, B1 、B2、B3都是 A 的紧后工作。
(3)平行工作(Concurrent Activity):可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如表 3-3(课本32页) 序号 2 中 B 和 C。
(4)先行工作(Preceding Activity):自起点节点至本工作之前各条线路上的所有工作。
1.网络图基本知识横道图:横道图用一条水平线来表示一个工作,线的开始表示工作的开始,线的结束表示工作的结束。
横道图表示很简单,但是只能表示各工作的开始、结束时间,以及较为简单的工作制约关系。
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如时差等数据就很难提供,且当一个项目太大时很难把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表示清楚。
单代号网络图:以方框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间的工作关系。
在方框中标有工作的名称、代码及工作的参数,箭线可以清楚地表示工作间的制约关系。
由于单代号网络图不带有时间标尺,在工作数量较多时,也很难看清楚工作的开始、结束的顺序。
双代号网络图以箭线表示工作,以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及结束,且前后节点还用来表示工作间的开始顺序等。
在双代号网络图在,可以使用节点、实线、虚线,能够很简单准确地表示出项目中的工作关系。
由于双代号网络图的表达习惯,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项目中每一个工作的开始、结束顺序,使项目管理者能够方便地对项目中的工作进行控制。
双代号网络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双代号网络图的表达机制比较复杂,在手工绘制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绘制一张双代号网络图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2.软件使用到的几种工作介绍智通工程进度管理系统使用到了实工作、虚工作、辅助工作、挂起工作、子网络几种类型的工作。
另外,几个工作还可以组成组件工作,实工作还有延时等功能以完成网络图所需要的各种工作关系。
1)实工作:实工作是构成网络图最重要的工作。
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实工作还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
在绘制网络图过程中,不一定要输入其占用的资源数量。
2)虚工作:与实工作对应,不需要消耗时间,不占用资源,仅是为了能够正确地表达双代号网络图中的工作关系而设置的工作类型。
3)辅助工作:在一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有一类工作要伴随整个项目或部分项目长时间间断、随时进行,如后后勤供应、思想工作或建筑项目中的水电保障等工作。
需要一定的资源,但不是整个项目中均占有固定的资源,且在网络图中不会成为关键线路,没有工作时间、延时等属性。
网络图基本概念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一、基本概念1. 网络图 完成一项计划(或工程),需进行许多工作(或施工过程)。
用一个箭杆表示一项工作,工作的名称写在箭杆上方,工作的持续时间写在箭杆下方,箭尾表示工作开始,箭头表示工作结束。
箭头、箭尾衔接处画圆圈并编号,用箭尾、箭头的号码作为这项工作的代号,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双代号法。
将所有工作(或施工过程)按顺序及相互关系从左向右画成网络状图形,称为网络图。
2. 工作工作(或施工过程)的划分根据需要可粗可细。
根据资源及时间的消耗,工作可分为:工作——消耗时间,消耗资源。
如扎筋、立模、浇混凝土等; 间歇——只消耗时间,不消耗资源,包括工艺间歇及组织间歇,如混凝土养护、油漆干燥、测量放样等。
虚工作——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仅为了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而引入,用虚箭杆表示。
箭杆的长度一般可不按比例绘制(除时间坐标网络图外),方向也可任意,但为了整齐箭头通常向右向下。
3. 事件(节点)表示(计划)工作开始、结束或连接关系,用圆圈表示,节点又分:原始节点——表示一项计划开始;结束节点——表示一项计划结束;起点节点——表示一项工作开始;终点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结束;中间节点——一项计划中除原始、结束节点外都是中间节点,它既是紧前工作的终点节点,又是紧后工作的起点节点。
4.线路从原始节点至结束节点经过的通道称为线路,一个网络计划有若干条线路,如:第一条:1—2—3—7—9—10 持续时间为10d;第二条:1—2—3—5—6—7—9—10 持续时间为11d;第三条:1—2—3—5—6—8—9—10 持续时间为10d;第四条:1—2—4—5—6—7—9—10 持续时间为10d;第五条:1—2—4—5—6—8—9—10 持续时间为9d;第六条:1—2—4—8—10 持续时间为7d。
其中第二条的持续时间最长,为11d,可作为该工程的计划工期,该路线上的工作拖延或提前,整个工程的完成时间将发生变化,故称为“关键线路”,其余为非关键线路。
数据可视化中网络图的使用方法数据可视化一直以来都是数据分析和展示的重要工具之一,而网络图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合理运用网络图,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网络图的基本概念、构建方法和使用技巧。
一、网络图的基本概念网络图,又称为图论图或关系图,是一种用节点(节点代表实体或对象)和边(边代表节点间的关系或连接)表示数据关系的可视化图形。
在网络图中,节点代表数据中的元素,例如人物、地点、事件等,而边则代表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节点和边的连接方式,网络图能够反映出数据中元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交互。
二、构建网络图的方法1. 数据准备:网络图的构建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数据。
一般来说,数据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每一行代表一个节点,每一列代表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源和格式。
2. 选择适合的网络图工具:根据数据的复杂程度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网络图工具是关键。
常见的网络图工具包括Gephi、Cytoscape、NetworkX等。
3. 导入数据并构建网络图:根据选定的网络图工具,将准备好的数据导入工具中。
一般来说,工具会提供可视化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拖拽、连接等方式构建网络图。
同时,工具还会提供丰富的布局算法和视觉样式设置,帮助用户根据需求调整网络图的形态和样式。
三、网络图的使用技巧1. 节点和边的属性表达:网络图中的节点和边可以根据其属性进行不同的表达。
例如,节点的大小可以表示其重要程度,节点的颜色可以表示其类别,边的粗细可以表示关系强度等。
合理运用节点和边的属性表达,能够增加网络图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2. 布局算法的选择:布局算法决定了网络图的整体结构和形态。
常见的布局算法包括力导向布局、环形布局、层次布局等。
选择合适的布局算法可以让网络图更具美观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现节点和边的关系。
3. 交互与动态效果:网络图的交互与动态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探索体验。
施工组织设计网络图施工组织设计网络图是指在建造施工过程中,为了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和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风险,需要绘制的一种图表。
该网络图以时间为横轴,施工活动为节点,通过箭头表示活动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
一、网络图的基本概念1. 节点:表示一个施工活动,通常用圆圈或者方框表示,每一个节点有一个惟一的编号。
2. 弧线:表示施工活动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通常用箭头连接两个节点。
3. 活动时间:表示完成一个施工活动所需的时间,可以是小时、天、周等。
4. 关键路径:指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决定了整个施工项目的最短工期。
二、绘制施工组织设计网络图的步骤1. 确定施工活动:根据施工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施工流程,确定需要进行的施工活动,例如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等。
2. 确定活动的先后关系:根据施工活动的依赖关系,确定活动之间的先后顺序,例如某些活动必须在其他活动完成后才干开始。
3. 估算活动时间:根据施工经验和技术要求,估算每一个活动完成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在相应的节点上。
4. 绘制网络图:根据确定的活动和活动之间的关系,使用网络图软件或者手工绘制网络图,将节点和弧线连接起来。
5. 确定关键路径:根据网络图,计算每一个路径的总工期,找出最长的路径,即为关键路径。
6. 优化施工计划:根据关键路径和其他路径的工期,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三、施工组织设计网络图的应用1. 确定施工进度:通过网络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个施工活动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工期,匡助项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网络图,可以分析每一个施工活动所需的资源,匡助项目管理人员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预测施工风险:通过网络图,可以识别关键路径和风险活动,匡助项目管理人员提前预测和应对施工风险,减少项目延误和额外成本。
4. 协调施工进度:通过网络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施工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匡助项目管理人员协调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一、基本概念
1.网络图
完成一项计划(或工程),需进行许多工作(或施工过程)。
用一个箭杆表示一项工作,工作的名称写在箭杆上方,工作的持续时间写在箭杆下方,箭尾表示工作开始,箭头表示工作结束。
箭头、箭尾衔接处画圆圈并编号,用箭尾、箭头的号码作为这项工作的代号,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双代号法。
将所有工作(或施工过程)按顺序及相互关系从左向右画成网络状图形,称为网络图。
2.工作
工作(或施工过程)的划分根据需要可粗可细。
根据资源及时间的消耗,工作可分为:
工作——消耗时间,消耗资源。
如扎筋、立模、浇混凝土等;
间歇——只消耗时间,不消耗资源,包括工艺间歇及组织间歇,如混凝土养护、油漆干燥、测量放样等。
虚工作——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仅为了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而引入,用虚箭杆表示。
箭杆的长度一般可不按比例绘制(除时间坐标网络图
外),方向也可任意,但为了整齐箭头通常向右向下。
3.事件(节点)
表示(计划)工作开始、结束或连接关系,用圆圈表示,节点又分:
原始节点——表示一项计划开始;
结束节点——表示一项计划结束;
起点节点——表示一项工作开始;
终点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结束;
中间节点——一项计划中除原始、结束节点外都是中间节点,它既是紧前工作的终点节点,又是紧后工作的起点节点。
4.线路
从原始节点至结束节点经过的通道称为线路,一个网络计划有若干条线路,如:
图中有几条路线:
第一条:1—2—3—7—9—10 持续时间为10d;
第二条:1—2—3—5—6—7—9—10 持续时间为11d;
第三条:1—2—3—5—6—8—9—10 持续时间为10d;
第四条:1—2—4—5—6—7—9—10 持续时间为10d;
第五条:1—2—4—5—6—8—9—10 持续时间为9d;
第六条:1—2—4—8—10 持续时间为7d。
其中第二条的持续时间最长,为11d,可作为该工程的计划工期,该路线上的工作拖延或提前,整个工程的完成时间将发生变化,故称为“关键线路”,其余为非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
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用粗黑线或双线表示。
关键线路的性质:
1)一个网络图有一条或几条关键线路,它们的持续时
间相等;
2)关键线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
3)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非关键线路上也可能有关键工作,但至少有一项是非关键工作;
4)非关键工作有富裕时间—时差,可利用时差对计划间歇调整或优化。
工作、事件(节点)、线路称为网络图的三要素。
三、网络图的绘制
1.正确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各工作在工艺上的先后顺序及施工组织圆圈的各工作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下表中为常见的逻辑关系及表示方法:
1.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
(1)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箭杆从同一节点出发且同时指向同一节点。
表达工作间平行关系时,要引入虚工作。
(1)一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原始节点或一个结束节点。
如图12—6、12—7、12—8。
(2)在网络图中不得存在闭合回路。
如图12—9。
(3)同一项工作在一个网络图中不能重复表达。
如图12
—10、12—11。
(4)表达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时不允许从箭杆中间引
出另一条箭杆,如图12—12。
(5)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双向箭杆和无箭头箭杆。
如图
12—1。
(6)网络图的编号应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保证箭尾编
号小于箭头编号,编号也可不连
续,以便以后修改补充。
(8)当网络图的某节点有多条引出箭杆或有多条箭杆同时指向某节点时,可采用母线法绘制。
如图12—15。
(9)绘制网络图时,应避免箭杆交叉。
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断线法。
(10)平行搭接的工作,在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分段表示。
如钢筋加工与钢筋绑扎分三段施工,可画成:
也可画成:
(11)网络图应条理清楚,布局合理,最好以水平及垂直线条为主,如图12—18。
(12)比较大的项目,为方便绘制,可将网络图分成几部分绘制,然后拼接,分段应在箭杆和节点较少处,注意分段处节点编号一致。
如图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