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心理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心理学是人类研究人类自己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一门科学。
而AP心理学可以为60多个专业提供基础知识。
而在美国,心理学受到社会的极大重视,在其研究成果方面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囊括了各个方面。
而这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可以适合理科和文科的学生备考。
下面就为正在进行AP心理学学习的朋友一点帮助——一些知识点汇Q1. AP心理学考试介绍: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各知识点所占的比重?以上就是AP心理学主要考察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到各个章节所占的考察比例没有很大的落差,重点则在第2、3、7、14章。
Q2. AP心理学容错率多少?(容错率每年均有变化,图片仅供参考) Q3. AP心理学获得5分容易吗?想获得5分有什么技巧?2018年AP心理学5分比率是21.1%,排名较为靠前。
AP心理学不难,而且非常有意思,主要考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把AP心理学的Princeton 和Barron 研究透彻,考试时基本可以保证选择题部分90%的正确率,如果有老师带,那就更有趣更EASY了!心理学近年来考纲变化不大,适合早下手早准备。
Q4. AP心理学国内有考点么?报名时间是?报名时间目前还未公布,根据往年报名时间推断:AP学校考生大概是12月中旬至1月初报名;社会考生大概1月初至1月底报名。
报名网址香港地区报名时间目前还未公布,大约2019年1月初-3月底报名网址美高学生美高学生报名时间及方式,以自己学校公布的规则为准。
如果校内不开设AP课,或者不作为考点,可查询官网的咨询电话之后,询问本州的AP考点负责人报名事宜。
Q5. AP心理学考试日期,考试时长?考试时间2019年5月9号,下午考试时长是2小时。
其中多项选择题是70分钟,自由答卷部分是50分钟,特别是多项选择题,一共有100道题,平均下来每道题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做完,这就要求考生的答题速度及准确性。
Q6. AP心理学备考用那些辅导书?各个版本参考书的优劣对比?有推荐的中文教材么?【Princeton】Princeton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都是部分内容的大框,比较适合科普,不推荐用于AP心理学的备考,但是它的keyterms可以用于最后的查漏补缺,查看自己哪一块内容有盲点,当然对于重点内容我们也会整理,在各类平台上定期发给大家。
第一章心理学简介与历史(核心问题)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核心概念)心理学是一个包括许多专长的广泛领域,但根本上,心理学是对行为和精神(处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以试验为依据的研究方法[Empirical apporoach]:一种通过谨慎的观察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探索来实施的研究方法。
•大部分人只使用大脑的百分之十左右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
我们每天都使用大脑的所有部分。
•在我们做最逼真的梦的时候——它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除了那些控制眼部的肌肉,我们身体里的随意肌是瘫痪的。
•新生婴儿有着全部的内置能力和保护性反射,远不是一块“空白的石板”。
“空白的石板”这个不真实说法还忽视了婴儿在基因上的潜能。
•与仅仅几年前科学家们所认为的相反,大脑的一些部分在整个人生中都持续生成新细胞。
•占星术已经被彻底驳斥过了,笔迹学也一样。
·伪心理学[pseudopsychology]:被看成科学(原文是“科学的”,其实用“真正的”来翻译会比较通顺。
)心理学的错误主张或做法。
“常识”终归导致了很多人不论对错地接受了测谎器、特定种族的优越性、精神疾病的成因之一是恶魔附体、有时被叫做“脑叶切断术”(lobotomy)的大脑手术以及这个信念——令人震惊的恶行(比如最近在伊拉克发生的虐待囚犯事件)都只是一些“烂苹果”做出来的。
伪心理学的有害影响首先,那些不加考虑地接受了伪心理学的断言的人冒着剥夺自己得到一些甚至更有趣也更有用的真正的心理学上的了解的风险。
第二类和伪心理学有关的问题就涉及到了(受到)更严重的伤害的可能。
它(伪心理学)给诈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它还消减了公众对真正的心理学的支持。
•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这名词实在不知道怎么翻了= =。
)对补充和证实我们的信念或期望的证据加以留心,却忽视相反证据的倾向。
危险的疗法:“交流促进法”的惨败•自闭症[autism]:一种可严重损害注意力、语言能力及社会正常运作能力的发育障碍。
心理学笔记20篇1.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了与自身价值观、信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该理论探讨了认知失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提出了条件反射在研究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情绪和成就的影响,并提供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来研究和模仿行为。
该理论还探讨了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自我认知。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整过程。
该理论研究了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记忆过程和研究动机。
7.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该理论研究了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社会认同对个体自我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8.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力。
该理论探讨了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9.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的产生过程。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决定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10.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探讨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1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探讨了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机和动机养成的方式。
12.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学霸分享AP心理学满分秘籍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没有门槛,且作为综合学科,文理交融,更重要的是它贴近生活,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而AP心理学是一门偏重记忆的入门级心理学学科,考察对心理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涉及范围广,但总体难度不是很大,容错率也相对比较高我在去年用大约两个月时间自学了AP心理学并考到了5分满分,在这里就分享一些关于AP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经验。
学习资源:Barron和Princeton出的AP Psychology的辅导书我都看了,结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大致相同,细微的风格差别在于Princeton比较深入浅出,而Barron逻辑比较严密,练习题难度要稍大一些。
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先看Princeton然后用Barron来进行复习和查漏补缺。
Practice Test的话可以做一做Barron和Princeton上的练习,但重点还是官方放出的四套选择题真题和历年的free response题目网上公开课,有空的时候看一看听一听对加深印象很有帮助。
可以选择大学的Psychology Intro课程,但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网站,它在简短的视频里用动画的形式来解释很多概念,非常生动。
Flashcards: 网上和App Store里面有很多提供AP Psychology Flashcards的应用,也可以自己用Flashcards亲手制作记忆卡片,主要是帮助记忆心理学的各种概念,在后期复习的时候很有用。
备考时间规划:第一阶段:一个月时间用Princeton进行第一轮学习。
大概每天花一个多小时看一章的内容,边看边作笔记,把书读薄,抓出重点概念。
另外,每一天可以简单过一下前一天的key words。
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和记忆。
第二阶段:接下来20天的时间进行第二轮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和串联知识点,因为第一遍学下来脑海中许多概念是散的,容易记混或记不清,结合Flashcards用Barron快速地再过一遍内容,把结构理清楚,巩固重点概念。
AP考试之心理学解题思路AP考试难不难?初次准备AP考试的同学都会问这样的问题。
美国AP考试分为很多部分,今天小编主要来为大家分享一下AP考试中的心理题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准备AP考试,以下是关于AP考试心理学答题的答题思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P考试难不难,关键在于大家如何备考。
美国AP考试心理学大题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建议1、术语知识准备不足。
表现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熟练,因此,在AP考试答题时缺少清晰解释。
建议大家熟悉掌握巴郎教材中出现的词汇。
2、思维能力不强。
3、表现在:一是审题不清,抓不住问题的中心和要点;二是答题思维混乱,层次不清,没有依据。
答题之前要写提纲---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例子。
对跨章节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3、理论不会结合材料。
理论联系实际是心理学的生命,缺少对原材料的理解,不能有效应用。
阅读材料时,可以边读边用铅笔标注,对核心事件或者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应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
4、时间把握不好,不能有效利用时间。
考前一定要限时练习,找到自己的答题节奏。
不要觉得自己会了就可以了,小伙伴们一定要勤动手。
记住每道题只有25分钟哦。
i Self-efficacyii Many people engage in superstitious behavior, such as wearing lucky socks, in the belief that the superstitious behavior will lea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Explain how a superstitious belief might be related to a higher level of self-efficacy.1.首先要回答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
MethodsResearch Methodstwo types of research:i.applied research:to conduct research in order to solve practicalproblemsii.basic research:to explore questions that are of interest to psychologistsbut not to be intended to have immediate real-worldapplicationterminology1)hypothesis:express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ariables2)theory:aiming to explain some phenomenon and allowing researchers to generate3)dependent variable depends on4)independent variable.In testing a hypothesis,researchers manipulat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measure the dependent variable.5)operational definition:the method used to measure a variable6)validity:the accuracy-the research measures what the researcher set out to measure7)reliability:the consistency-the research can be replicated8)population:anyone or anything that could possibly be selected in the sample9)participants:individuals on which the research will be conducted10)sampling:the process by which participants are selected11)random sampling:every member of the population has an equal chance of beingselectedadvantage:to maximize the chance that a sample will represent the populationand that one can generalize the findings to the larger population12)stratified sampling:a process that allows a researcher to ensure that the sample representthe population on some criteria.advantage:an additional action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a sample willrepresent the larger population1.Experimental Methoda.two types of experiments:boratory experiments:are conducted in a lab,a highly controlledenvironmentadvantage:they can be highly controlledii.field experiments:are conducted out in the worldadvantage:they are more realisticb.problems during experiments:①②③①confounding variables: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onditions,except for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that might affect the dependent variablei.participant-relevant confounding variablescontrolling method:1.random assignment2.group-matching:a method used to ensure that the experimental andcontrol groups are equivalent on some ii.situation-relevant confounding variablescontrolling method:equivalent environment(1)experimenter bias:the unconscious tendency for researchers to treat membersof the experimental an control groups differently toincrease the chance of confirming their hypothesiscontrolling methods:double-blind procedur e:neither the participantsnor the researcher are able to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research(2)demand characteristics:participants use cues about the purpose of study totry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3)response/participant bias:the tendency for subjects to behave in certain ways#social desirability:give politically right answerscontrolling method:single-blind procedure:only the participants do notknow to which group theyhave been assigned②Hawthorne effect:merely selecting a group of people on whom to experiment has beendetermined to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at group,regardless of what isdone to those individualscontrolling method:placebo method:the method to separate physiological effects frompsychological effects by giving the control groupsubstitutes for thing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③Order effects:a confounding variable caused by the order of experimentscontrolling method:counterbalancing:having half the subjects do A first and half thesubjects do B first2.Correlational Methoda.types of correlationsi.positive correlations:the presence of one thing predicts the presence of the otherii.negative correlations:the presence of one thing predicts the absence of the other b.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no independent/dependent variable--->CANNOT reveal a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CAN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c.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i.ex post facto study:the assignment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has beenpredetermined,researchers seek to control all other aspects ofthe research processii.survey method:asking people to fill out surveysdisadvantages:1)cannot control participant-relevant confounding variable2)cannot control situation-relevant confounding variable3)obtain a random sample will be difficult(low response rate)3.Naturalistic Observationnaturalistic observation:to obser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s without interactingwith them at alladvantages:can get a realistic an rich picture of the participants'behaviordisadvantages:control is sacrificed4.Case Studiescase study method:to get a full,detailed picture of one participant or a small group ofparticipantsadvantages:it allows researchers to get the richest possible picture of what they arestudyingdisadvantages:the focus on a single individual or small group means that thefindings cannot be generalized to a larger populationStatisticsDescriptive Statistics①descriptive statistics:statistics simply describing a set of datafrequency distribution:line graphs called frequency polygons or bar graphs know ashistogramsmean,median,mode:measure central tendency②extreme scores or outliers can distort the accuracy of mean as a measurement of central tendencyi.positive skew:when a distribution includes an extreme score that is very highii.negative skew:when a distribution includes an extreme score that is very low③Z score: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a score from the mean in units of standard deviation④normal curve:a theoretical bell-shaped curve for which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lyingbetween any two z scores has been predetermined.(Figure2.2,P64)⑤percentile:the distance of a score from0Correlations①correlation coefficient:the strength of a correlation,range from-1to+1-1--->is a perfect,negative correlation+1--->is a perfect positive correlation0--->no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②line of best fit/regression line:the line drawn through the scatter plot that minimizedthe distance of all the points from the line.(Figure2.3,P65) Inferential Statistics①inferential statistics: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findings can be applied to the largerpopulation from which the sample was selected②sampling error: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ample differs from the population③p value:the smaller the p value,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results④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 result with a p value lower than0.05。
1、心理学的科学基础在本单元同学们将了解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即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并了解心理学家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所占考试比例为10%-14%。
课程可能包括:心理学的主要历史人物描述行为的理论方法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家使用的各种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道德准则2.生物学行为基础从生物学角度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并探索人类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所占考试比例为8%-10%,课程可能包括:遗传特征,环境和进化在塑造行为中的相互作用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脑功能,神经放电和药物的影响研究大脑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技术意识状态,包括睡觉和做梦成瘾和药物依赖3.感觉与感知将研究人类如何通过感官来感知和处理周围的世界,并将这些观察转化为影响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感知。
所占考试比例为6%-8%,课程可能包括:人类如何体验和处理刺激的基本原则经验和文化在感知中的作用5种感官和感觉障碍的机制4.学习了解心理学领域,研究人类和其他动物如何学习,以及学习如何在一生中发生变化。
所占考试比例为7%-9%,课程可能包括: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和学习理论着名学习实验的结果学习的类型调理的类型及其影响学习中的社会和认知因素5.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智力和其他心理过程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所占考试比例为13%-17%,课程可能包括:•构成记忆的认知和生理过程•遗忘和典型的内存错误•短期和长期记忆的生物学基础•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中的偏见和错误•定义和测量情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的物理和社会变化如何从各种角度影响行为和心理过程。
所占考试比例为7%-9%,课程可能包括:儿童期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的发展和挑战成年和衰老道德发展理论性别和性取向7.动机、情感与个性通过行为和心理过程的镜头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产生个体的个性来研究人格。
所占考试比例为11%-15%,课程可能包括:人类和动物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论主要的情感理论压力的影响人格概念,包括行为主义,社会认知,人文主义和特质理论衡量人格的研究和评估8.临床心理学了解心理学家如何评估,研究和治疗一系列心理障碍。
ap心理学第一章笔记AP心理学是一门深入探讨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以下为AP心理学第一章的笔记内容,主要涉及导言和历史背景。
心理学导言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思维的科学。
它寻求理解行为的原理和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人类生活。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临床、咨询、工业/组织、社区、发展、动物行为等。
心理学的分支:例如,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
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哲学起源: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对思考、感觉和行为的本质进行了探究。
科学方法的引入:19世纪,随着科学方法的引入,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重要学派与人物:+ 行为主义:以John B. Watson 和 Skinner 为代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不可观察的内部心理过程。
+ 认知心理学:强调对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如信息处理和决策制定。
其代表人物包括 Alan Turing 和 Noam Chomsky。
+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由意志,以 Carl Rogers 和 Abraham Maslow 为代表。
+ 心理动力学:探究无意识的动机和驱力如何影响行为,以 Sigmund Freud 为代表。
AP心理学的内容和结构:AP心理学通常涵盖导言、生物学基础、感知、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动机和情绪、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以及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等内容。
以上仅为AP心理学第一章的简要笔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或教师授课内容有所不同。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参考相关的教材或权威资料,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AP心理学万字知识点精讲,好好看你一定能考5分干货福利History of PsychologyPsychology一词来自希腊语,psyche是灵魂的意思,logos是语言的意思。
所以字面上来看Psychology就是研究人的灵魂、意志和思想啥的(哇真的好厉害哦)。
其实从古希腊理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年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人类的思想了。
但是由于当时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局限了,很多这样的问题都是在哲学层面研究的。
到了近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学科发展的比较完善之后,人类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人对于人自己的研究才得以兴起了,心理学也才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新的科学,发展时间非常短暂。
1879年德国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旁边的一间公寓里)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心理学家,心理学就此诞生。
冯特的主要理论包括解构主义[Structuralism],认为人的感觉是可以分割的,就像分子可以被分割成原子一样。
他认为人其实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感觉的:比如说你现在在听着肖邦吃着兰州拉面喝着小酒唱着小歌,因为你的感觉是可以分割的,所以你就一定能够把你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的某一个感觉上,也就是说冯特认为你吃拉面的时候耳朵会选择无视肖邦弹出来的月光……(当然解构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思想在很多观点中都能得到体现,就像冯特的一个观点认为心理是由主观的情绪和客观的感受构成的,解构主义的内涵不需要掌握,但是冯特的主要观点必须记住)为了验证自己的冯特当时发明了个方法叫做自省法[Introspection],即让参与实验的人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事实是过于主观的实验其实是不严谨的!冯特的理论随后很快会被推翻)。
冯特的学生铁钦钠[Edward Titchener]也是这一观点的忠实簇拥,铁钦钠的一个成就就是他在康奈尔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p心理学提纲摘要:1.AP 心理学简介2.心理学的重要性3.AP 心理学课程内容4.学习AP 心理学的建议正文:AP 心理学简介AP 心理学是一门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AP 心理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情感和心理过程,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他人理解能力。
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此外,心理学在很多领域,如教育、健康、社会和职业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学习心理学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AP 心理学课程内容AP 心理学课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治疗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为将来深入学习心理学打下基础。
学习AP 心理学的建议1.提前预习:在正式开始学习AP 心理学之前,可以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正式学习做好铺垫。
2.课后复习:学习心理学需要不断地回顾和总结,通过课后复习,可以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3.实践应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4.参加讨论和交流:心理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讨和交流的学科,可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5.做题巩固:通过做题,可以检验自己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总之,学习AP 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能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
3、认识自己,这既是心理学的根源,也是心理学的目标。
4、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才的活动。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固有规律。
2、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精神活动的基本形式和机制,最初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灵魂,后来转为人的心灵,再隶属于哲学(心灵哲学)。
3、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他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
一、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分成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2、(两者关系)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体心理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方面。
(三者关系)A、心理过程1、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①认知活动3、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4、感觉:5、知觉:6、记忆:7、想象:8、思维:9、②情绪活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10、情绪是11、③意志活动12、心理学把人自学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叫做意志。
B、心理状态1、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性质。
2、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紧张、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特征,能够对刺激、信息进行选择、整合、调节,是心理过程的必需前提和基本条件。
C、个性心理1、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这就是个性心理。
ap心理学提纲摘要:一、AP 心理学简介1.AP 心理学考试概述2.考试结构与内容3.考试难度与备考策略二、AP 心理学知识点梳理1.心理学基本概念a.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b.心理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2.认知心理学a.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与主要理论b.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实际应用3.生物心理学a.生物心理学的定义与基本原理b.生物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与进展4.社会心理学a.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b.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5.发展心理学a.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b.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及其启示6.异常心理学a.异常心理学的定义与分类b.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与治疗方法三、AP 心理学备考策略与建议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2.整合教材与课外资源3.加强练习与自我检测4.提高学术写作能力5.调整心态与应对考试压力正文:一、AP 心理学简介AP 心理学是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举办的一项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以及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考试包括两个部分:选择题与论文写作。
选择题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异常心理学等知识点。
论文写作要求考生针对一个心理学相关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
二、AP 心理学知识点梳理为了更好地应对AP 心理学考试,考生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首先,要了解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异常心理学等领域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际应用。
三、AP 心理学备考策略与建议备考AP 心理学,考生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整合教材与课外资源,加强练习与自我检测,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并调整心态与应对考试压力。
ap心理学提纲
【原创版】
目录
1.AP 心理学简介
2.心理学的分支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正文
AP 心理学,全称为 Advanced Placement Psychology,即高级心理学,是一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学课程。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心理学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
1.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2.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如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3.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如人际关系、团体行为等。
4.生物心理学:探讨生物因素对心理过程的影响,如神经科学、遗传学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下的心理现象进行控制和观察,来验证研究假设。
观察法和调查法则分别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教育、健康、社会、职业等。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心理健康领域,心理学可以指导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AP 心理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1页共1页。
第一章心理学简介与历史(核心问题)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核心概念)心理学是一个包括许多专长的广泛领域,但根本上,心理学是对行为和精神(处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以试验为依据的研究方法[Empirical apporoach]:一种通过谨慎的观察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探索来实施的研究方法。
•大部分人只使用大脑的百分之十左右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
我们每天都使用大脑的所有部分。
•在我们做最逼真的梦的时候——它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除了那些控制眼部的肌肉,我们身体里的随意肌是瘫痪的。
•新生婴儿有着全部的内置能力和保护性反射,远不是一块“空白的石板”。
“空白的石板”这个不真实说法还忽视了婴儿在基因上的潜能。
•与仅仅几年前科学家们所认为的相反,大脑的一些部分在整个人生中都持续生成新细胞。
•占星术已经被彻底驳斥过了,笔迹学也一样。
·伪心理学[pseudopsychology]:被看成科学(原文是“科学的”,其实用“真正的”来翻译会比较通顺。
)心理学的错误主张或做法。
“常识”终归导致了很多人不论对错地接受了测谎器、特定种族的优越性、精神疾病的成因之一是恶魔附体、有时被叫做“脑叶切断术”(lobotomy)的大脑手术以及这个信念——令人震惊的恶行(比如最近在伊拉克发生的虐待囚犯事件)都只是一些“烂苹果”做出来的。
伪心理学的有害影响首先,那些不加考虑地接受了伪心理学的断言的人冒着剥夺自己得到一些甚至更有趣也更有用的真正的心理学上的了解的风险。
第二类和伪心理学有关的问题就涉及到了(受到)更严重的伤害的可能。
它(伪心理学)给诈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它还消减了公众对真正的心理学的支持。
•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这名词实在不知道怎么翻了= =。
)对补充和证实我们的信念或期望的证据加以留心,却忽视相反证据的倾向。
危险的疗法:“交流促进法”的惨败•自闭症[autism]:一种可严重损害注意力、语言能力及社会正常运作能力的发育障碍。
•交流促进法[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一种受到广泛赞扬的对自闭症的疗法,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交流促进法的使用不仅意味着更有效的疗法被推迟了,并且(导致了)许多家长在孩子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对治疗有所回应的时候责怪自己。
美国心理学协会(有名的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宣布交流促进法是一场失败。
从事心理学(行业)的三种方法1 试验心理学家[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s]:对于基本的心理学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和应用心理学家相反;也叫研究心理学家[research psychologists]。
2 心理学教师:主要工作是教学——经常是在高中、学院和大学里——的心理学家。
3 应用心理学家[applied psychologists]:运用试验心理学家得出的知识来解决人类问题的心理学家。
•I/O心理学家:工业[industrial]及组织[organizational]心理学家许多心理学家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没受过任何训练。
•精神病学[psychiatry]:一种医学专业,并非心理学的一部分。
主要关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病学家拥有医学博士学位[MD,Doctor of Medicine]。
他们有资格开处方药并进行其他的医学行为。
他们倾向于从医学的视角来看待患者。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训练关注于对研究方法的训练,同时还有特定心理学专业的更深研究。
(核心问题)心理学在历史上的根系是什么?(核心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观察到了情绪可以扭曲思考,以及我们的感知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演绎。
在柏拉图之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展出了关于感觉、感知、认知、记忆、问题解决以及伦理的理论。
希腊人还提出了一些现在看来古老而可笑的心理学观念。
大约同一时期,在亚洲,瑜伽和佛教开始探索知觉,他们试图通过冥想来控制(知觉)。
在非洲,其他对性格和精神疾病的解释开始从传统的精神方面的信仰中出现。
然而,还是希腊的传统以及后来的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起了最大影响。
奇怪地——并且意义非凡地——这些古代的思想家们从来没有把他们的推测放到试验中去。
当中世纪的教会控制了欧洲,神职人员开始尽可能地减少(人们)对人性的询问,因为他们对“尘世”的兴趣极少。
这种观点在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敢于断言人类感觉和行为都建立在神经系统的活动上之前一直处于上风。
他的观点和在动物神经系统方面的新发现非常契合。
(重点)现代心理学是从包括构造主义、功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这几种相互冲撞的传统中发展出来的。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科学的心理学的开始):一个历史上的心理学学派,致力于发现构成思维和想法的基本结构。
构造主义者寻找(构成)意识经验的“元素”。
塑造心理学早期发展的两个重大观念:1.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关于动物生理和行为的发现可以运用到人类身上)2.化学,人们注意到化学元素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模式,这使他们发展出了周期表。
冯特[Wilhelm Wundt],德国科学家,成为了自称“心理学家”的第一人。
冯特对(构成)意识的元素的追求被称作“构造主义”。
·内省[Introspection] :报告自己有意识的心理经历的过程。
(翻译过来比较别扭,其实就是跟研究者说自己的想法啊感觉啊之类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指着这个。
)尽管构造主义不再作为一个被承认的“学派”出现,心理学家仍然依靠着内省方法来收集梦境报告和感知改变的证据。
(总觉得“内省”这个词容易引起歧义。
这里的“内省”指的是被研究者。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一个历史上的心理学学派,相信用心理关于适应的目的和功能可以最好地理解心理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心理学应该包括功能[function],而不仅仅是结构[structure])(重点)一个著名比喻:一条“意识的河流”。
詹姆斯喜欢达尔文对个体适应[adapt]环境的强调。
他提议心理学应该解释人们如何适应——或无法适应——日常生活的世界。
功能主义者是最早的应用心理学家。
约翰•杜威[John Dewey],威廉•詹姆斯的追随者之一,开始了“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运动,强调用实际操作来学习。
(以上各处“功能主义”,也有译法为“实用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一个历史上的心理学学派,通过研究感知和感知的学习来了解大脑如何工作。
格式塔心理学家相信由知觉所得的印象[percept]是有有意义的整体(德语为“格式塔”)组成的。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包括研究视觉错觉和模糊形象的麦克斯•维特海梅尔[Max Wertheimer]和将格式塔心理学发展到洞察学习[insight learning]的科勒[Wolfgang Kohler]。
•行为主义[behaviorism]:一个历史上的心理学学派(同时也是一种现代观点),追求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只关注行为的客观的科学,排除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提出了意识根本就不应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的观点。
约翰•B•沃森[John B. Watson] 是行为主义运动的领导者。
可观察到的事件[observable events]:环境的刺激[stimuli] 和个体的反应[responses]。
(重点)行为主义拒绝内省方法。
(案例)阿尔伯特[Albert]——对带毛物体的恐惧。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一种建立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断言上的心理学方法,强调无意识的进程[unconscious process]。
这个术语被同时用来表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他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和他的信徒坚持心理学的定义应该被扩大,包括无意识部分。
内克立方体[Necker Cube]。
于1832年被瑞士地质学家路易•内克[Louis Necker]首次注意到。
1.展示了被广为诬蔑的内省法的过程。
2.显示出我们给自己的感觉添加意义[meaning]——一个叫做感知[perception]的过程。
我们并非简单地感觉这个世界像它“真实”的样子,我们添加自己的理解。
(核心问题)今天心理学家们采用的角度是什么?(核心概念)九种塑造了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角度:生物学角度、发展角度、认知角度、心理动力学角度、人文角度、行为角度、社会文化角度、进化/社会生物学角度以及特征角度。
•生物学角度[biological view]:一种研究心理学的角度,从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运作方面来寻找行为的原因。
生物学角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中有很深的根源。
生物心理学经常和生物学、神经学和其他关注大脑过程的学科一起被称作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致力于了解大脑如何制造思想、感觉、动机、意识、记忆以及其他精神过程的领域。
·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心理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以基因为生存和繁衍而做的适应来解释行为和精神过程。
•发展角度[developmental view]:一种研究心理学的角度,强调在人整个一生中出现的变化。
在这个角度看来,心理变化是由编写在我们基因中的遗传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提供的经历相互作用造成的。
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都关注于儿童发展。
(现在)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发展是如何开展的。
•认知角度[cognitive view]:这种研究心理学的角度强调精神过程,比如学习、记忆、感知以及思考都是信息加工的形式。
它提出我们的想法和行动都是从我们理解自己经历的方法而来的。
·认知[cognition]:精神过程,比如思考、记忆、感觉和感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还从语言学借来了一个观点,即我们大多数基本的语言能力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导入我们的大脑中了。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强调大脑活动是信息加工过程,涉及认知心理学、神经学、生物学、电脑科学、语言学和来自其他领域的对精神过程的大脑间的联系感兴趣的专家。
•临床角度[clinical view]:一种研究心理学的角度,强调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