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一框。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本课时安排第一目的内容。
第一目“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本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人类发展和未成年人自身特点等角度,认识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本目主要讲述两层意思:其一,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其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二、教学目标1.认识到未成年人自身特点和社会地位,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增强避免伤害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增强避免伤害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全国人大定期开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执法检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 D )A.在校大学生B.家庭有困难的人C.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D.未满18周岁的公民2.国家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的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 C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②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A.①②③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为效预防和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需要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D )A. 地震来临时,应选择电梯尽快逃生B.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并打电话报警C. 遇到不法分子抢劫,要勇敢地与他拼到底D. 陌生网友邀约见面,不要轻易答应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锦囊妙计: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呢?。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伴我们成长》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教育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片面,理解不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认识法律,了解法律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教育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法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4.巩固(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法律,提高法治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案例中的法律知识,我们还能从生活中学习到哪些法律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设计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一、教材分析《法律为我们护航》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第一框内容。
本课主要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角度阐释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措施中,感受法律的关爱,进一步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追求新鲜刺激,但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初中生权利意识较差,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应享有的权利。
因此,此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律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2.能力目标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3.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体会法律的特殊关爱和保护。
2.教学难点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于未成年人的规定,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还是未成年人,为下面学习未成年人需要保护做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未成年人吗?你们属于未成年人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补充: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七年级学生还未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受到了许多保护和关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环节二】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律伴我们成长》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
但同时,他们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掌握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的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教学难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法治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还不够深入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探究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4.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3.讨论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4.知识讲解: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5.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法律知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法律的作用2.法律的保护3.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1.★未成年人含义.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护为什么特别的爱要给特别的你(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水平较弱,区分是非水平和自我限制水平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易受侵害的原因)(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开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 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3)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3.★★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公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4.★★★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证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5.★★★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是什么(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4)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责任,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注意:对象是犯罪的未成年人.6.★★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怎么做)未成年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7.★★★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呢(1)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为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2)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的社会环境.(3)家庭:以正确的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尽到家长的监护责任.(4)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做好消防、地震等各种平安演练.(5)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水平,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1. ★★谈谈你对法律保证功能的理解.(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证人们的幸福生活.(2)、法律保证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 会有什么后果.2. ★★★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2)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果断保卫者.3. ★★法治意识的含义是什么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4.★★★树立法治意识有什么意义(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证,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3)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5.★★道德在法治时代的作用是什么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6.★★法治对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1)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5、★★★在建设法治中国中,青少年如何做(1)、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和观念,认真学习法律,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2)、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认真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3)、积极宣传法律,法律鼓励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果断不做,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奉献.。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法律保护合法权益,做到学法、守法、护法,维护法律尊严。
【能力目标】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
学会辨识四个保护,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学习并掌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法律规定。
【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对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未成年人体会法律的特殊关爱和保护。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材料,思考:2017年2月,陈某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某中学附近接手了一家早餐店。
为降低成本,陈某在生产红糖馒头时,添加了一种含有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添加剂,也就是俗称的“甜蜜素”。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甜蜜素属于国家限制使用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制作馒头。
2018年7月2日,缙云县人民检察院以陈某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提起诉讼。
由于陈某的早餐店开在某中学附近,购买早餐的大部分为未成年人和附近居民,缙云县人民检察院以侵害了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害了众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陈某支付销售金额10倍的赔偿金2万元以及在丽水市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1)你平时遇到过类似的事例吗?你知道在学校周边购买的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吗?提示:茫然、摇头,不知所措。
教师过渡: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而我们未成年人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国家立法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
【新课讲授】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1.阅读教材P95“运用你的经验”,思考:(1)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还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和关爱?提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等。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2015年4月3日,南京市民徐某在网上发布了数张一名男童遍体鳞伤,疑似遭虐待的照片,引发了一场“养母疑似殴打养子”的轩然大波。
几天后,养母李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后变更为取保候审。
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以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浦口区法院提起公诉。
2015年9月30日下午2点,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谁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提示:司法机关。
教师讲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指出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法律与未成年人
活动一:情景再现——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95“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与关爱?
提示: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保护、学校方面的保护、社会方面的保护、司法方面的保护等。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提示:①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花朵,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呢?
提示:可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等角度进行回答。
相关链接:
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家庭: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到家长的监护职责。
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做好消防、地震等各种安全演练。
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目标导学二:感受法的关爱
活动二:未成年人保护法
(多媒体播放教材P98相关链接)
思考:
(1)你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了几道防线?
提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
(一)家庭保护
案例分析:小林的父母经常在家叫几个朋友一起来搓麻将,甚至有时候让小林也“搭一搭手”,慢慢地小林学会了搓麻将,成绩也直线下降。
(1)小林的父母有什么错?
提示:小林的父母亲应该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而不应该误导子女。
(2)你如何帮助小林解决这个问题?
提示:小林可以通过老师与父母沟通;自我提醒,告诉自己不能参与赌博活动;还可以要求父母不再搓麻将特别是在家搓麻将……
(3)家庭应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提示:家庭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做工……
(二)学校保护
相关链接:
(1)学校保护的作用: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①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板书)
②学校教育是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板书)
(2)学校保护的含义: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学校保护的内容: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介绍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适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③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三)社会保护
相关链接:
(1)社会保护的重要性及作用: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还经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一些消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则可能会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消极影响,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
因此,国家必须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全社会都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保护的含义: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也不同于学校环境,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指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
②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四)司法保护
相关链接:
(1)司法保护的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国家司法机关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机关部门。
(2)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板书)
①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免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保证其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法律知识教学,法律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两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多给学生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