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西汉(BC 206~23) 三国~晋(220~316) 人 唐~元(618~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民国 (1912~1949) 20世纪末(1999) 十二五期间 -2015 未来 2030 2000万人 6000万人 1600~2500万 3000~5900万人 >1亿 4.1亿 4.5亿 12.6亿 13.9亿 16.0~17亿
(2)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粮食安 全的时限保障程度(粮食安全时限指数)可表示为:
FSt=PiTi/PT
式中, FSt 表示粮食安全时限指数, Ti 表示缺
粮时限,Pi 表示缺粮人口,P表示总人口,T表示考
核时限,若以天为考核时限,则 i=1,2,3…365,若
以月为考核时限,则i=1,2,3…12 .
依据:
– 人口增长 – 生活水平提高 – 城镇化加快 – …….
生产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耕地减少、 质量下降、水约束、环境污染、天气变 化等
(二)乐观派
粮食有缺口,但是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 构成威胁 朱希刚、梅方权等 缺口:0.25-0.91亿吨 黄季琨(2004):我国不存在对粮食安 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是粮食最安全 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式中, Vi 表示第 i 年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 ,Yi 表示第 i 年的 实际粮食产量, Yˆ i 表示第i年的趋势产量(用时间序列资料计 算出的预测值)。
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②政治; ③社会及经济因素;社会及经济因素对粮食生
产的波动造成影响,有时远甚于自然因素。一个
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与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
粮食 危机 0
五、地区粮食安全问题 1、是否存在地区粮食安全问题? 2、地区粮食安全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基石 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 粮食产销区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