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4章(战略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946.00 KB
- 文档页数:94
第4章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 √)2.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指标,可以将计划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具体计划既可以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也可以模棱两可。
(X )3.认识机会先于实际的计划工作开始以前,严格来讲,它不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真正起点,因为它预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4.再好的方案,必须要可以执行,否则就是空谈,负责计划工作的人员对计划前提了解得愈细愈透彻,并能始终如一地运用它,则计划工作也将做得越协调。
(√)5.评估实质上是一种价值颠覆,是完全脱离以前的思想前提下进行的,它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准所赋予的权重。
(X )二、单项选择题1.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称为(C)。
A.营销计划B.战术计划C.战略计划D.管理计划2.(B)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方法。
A.移动计划法B.滚动计划法C.图表计划法D.变化计划法3.在管理学领域,我们认为战略规划是企业一种长远计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形成自己的(D)。
A.营销优势B.生产优势C.管理能力D.核心竞争力4.我们强调目标必须是可考核的,而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之(A)。
A.定量化B.组织化C.行政化D.定性化5.在(C)中各分目标要保持与总体目标方向一致,内容上下贯通,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同时各分目标之间在内容与时间上要协调、平衡,并同步的发展,不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第四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科学而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计划是现实的开端,是目前组织的现状同组织想要达到的状况之间的桥梁。
计划工作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再次,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计划的特点与作用一、计划的定义名词意义上——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意义上——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广义和狭义的)计划:广义的计划是指对未来所要从事事业的谋划、规划和打算。
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层含义:从动态来看,它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某一活动预先作出的安排,包括确定行动的时间、方法、步骤和手段等,一般通常称之为“计划工作”。
从静态来看,就是指规划好的行动方案或蓝图。
狭义的计划,仅指未来有希望达到或实现的目标。
实际包括四个要素:核心是实现目标,目的是指导行动,内容是筹划和安排,着眼点是未来。
切实可行的计划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第二,计划工作必须先于其他各项管理活动而展开;第三,必须是准备付诸实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第四,必须有益于在总体上提高管理效益。
二、计划的特点(一)首位性:计划处于一切工作之首,计划相对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领先地位,居于主导地位。
它的影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控制工作的先导,它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向,又为控制工作提供了标准。
计划是实施其他各项管理职能的依据。
计划与未来有关,它不是过去的总结,也不是现状的描述,而是考虑未来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组织未来的活动,为实现未来的目标创造条件。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计划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解决解决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需要什么样的职工,何时需要怎样最有效的指导和领导职工提供控制标准(二)目的性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使组织使命、战略和目标实现。
第四章目标与战略第一节目标的含义和性质一、目标的性质目标是根据组织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组织)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通常称为SMART 特性:即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SPECIFIC),可以度量或测量(MEASURABLE),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VELANT),时间限定(TIMEBOND)。
(一)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
前者是指使生产水平或经营活动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后者是指使生产水平或经营活动水平维持在现有水平。
(二)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组织目标是分层次、分等级的。
图4—1 是目标层次的示意图。
社会经济目标使命整个组织的目标分专业目标分系统目标各部门的目标组织成员个人目标图4—1 组织目标的等级层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三个层次:(1)环境层——社会加于组织的目标。
(2)组织层——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一个系统的整体目标。
(3)个人层——组织成员的目标,例如经济收入、工作丰富化、兴趣爱好、荣誉和成就感等。
将组织目标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有助于搞清影响目标制定的各种因素,以及当各种因素相对力量发生变化时对组织目标制定的影响。
将组织目标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还有助于深入分析各层目标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认识各层次目标之间取得和谐一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以企业目标为例,环境层与组织层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实现自己的使命,向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承担起提供就业、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本途径。
环境层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组织层目标的实现效果。
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矛盾:一方面存在着企业只顾自己眼前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国家和社会在利益分配中“拿走”得过多,企业负担过重,无力进行自我积累和发展的问题。
外部一般环境
行业环境
竞争对手
企业自身
顾客(目标市场)
迈克尔。
波特;发明了价值链模型; 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输入物流、生产作
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
采购)
记忆技巧:输入物流、服务、生产,输出物流、服务销售,人源(人力资源)、采购、基础设施、搞技
术开发;
天一教材P104
总体环境;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竞争战略计划迈克尔。
波特提出;竞争战略有三个: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成本集中
战略、差异化集中战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天一教材P108)
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
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管理学》八大章节重点汇总(二)第四章战略管理一、SWOT分析法(重点)对组织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完成SWOT分析以后,管理者要准备制定合适的战略。
这些战略要;1、利用组织优势和外部机会2、减少或消除组织外来威胁3、弥补组织的主要劣势、二、公司业务组合分析(波士顿矩阵/BCG矩阵)(重点)作用:当组织的公司战略中包含多种业务时,管理者可以运用公司业务组合矩阵对业务组合进行管理。
通过BCG矩阵,管理者可以确定哪些业务可以提供较高的潜在收益,哪些业务在消耗公司的资源,BCG矩阵分析有助于理解多元化业务和帮助管理者建立资源分配决策的优先目标。
涉及两个维度:预期增长率(市场增长率):市场份额(相对竞争地位):现金牛(低增长,高市场份额)落在这个象限的业务可以产生大量的现金,但是它未来增长的潜力是有限的。
市场地位有利,盈利率高,本身不需要投资,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可以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
明星(高增长,高市场份额)这些业务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并且占有主导的市场份额。
在企业全部业务中,明星业务在增长和盈利方面有着极好的长期机会,但它们是企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大量的投资。
为了保护或扩展明星业务在增长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应该在短期内优先供给它们需要的资源,以支持它们的持续发展。
问号(高增长,低市场份额)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状态。
一方面,所在行业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相对市场份额较低,能够产生的先进较少。
因此,企业对“问号”业务的投资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判断时期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析其未来是否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
瘦狗(低增长,低市场份额)处于这个范畴的业务不产生或不消耗大量的现金,但这些业务只有低市场份额和低增长率。
如果这类业务还能够自我维持,则应缩小其经营范围,加强内部管理。
如果这类业务已经彻底失败,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清理业务或者退出经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