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的时间意象与生命意识
- 格式:pdf
- 大小:219.27 KB
- 文档页数:4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摘要】秦观是宋代词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感伤意境而著称。
在秦观的词中,感伤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离别主题、孤独意境、孤寂情感描写以及悲伤氛围等元素贯穿始终。
秦观的词充满了对人生沉思的思辨,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忧伤。
他通过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孤独和忧伤,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动人的情感共鸣。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展现出了词人高度敏感的心灵世界,让人在阅读中不禁沉浸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细腻感人之处。
秦观词以其独特的感伤之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引言:秦观词的感伤意境正文1:秦观词的感伤情感表达正文2:秦观词中的离别主题正文3:秦观词中的孤独意境正文4:秦观词的孤寂情感描写正文5:秦观词中的悲伤氛围结论1:秦观词的感伤意境深邃动人结论2:秦观词表达细腻感人之处1. 引言1.1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秦观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细腻而深沉的感伤意境而著称。
在他的词中,表达了对生活、对情感、对人生的沉思和感慨。
秦观的词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常常让人感叹不已。
他的词中,感伤意境深邃动人,令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秦观的词作大多表现了对人生沧桑变换的感叹,对离别、孤独、悲伤的体验,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描绘出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画面,使人不禁沉浸感受其中的忧伤与美丽。
秦观的词作中蕴含着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他的词语情真意切,触动人心,展现了一种感伤意境下的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
2. 正文2.1 秦观词的感伤情感表达秦观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感伤情感表达,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在秦观的词中,感伤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磨难和辛酸。
他的词作通常以离别、孤独、悲伤等主题展开,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对世事变幻的深刻领悟。
在秦观的词中,常常运用哀怨之辞来表现出感伤情感。
苏轼与秦观词中所彰显出的生命悲剧意识陈蓉【摘要】苏轼、秦观在词中通过泪、月、春景、秋景等意象,把个体的生命悲剧感引向命运慨叹的深度。
词里既承继艳情思致,又结合各自身世表现出各自的人生观,进而在这个外忧离愁内忧生命的模式中渗透了生命的悲剧意识。
虽然苏轼、秦观二人的家世、经历境遇大同小异,但由于人生观不同,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也是互有异同。
苏轼的豪放旷达,让他超越现实,使其理想、抱负酣畅淋漓地宣泄。
秦观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因而感伤凄婉,令人凄绝。
%Through the images of tears, moon, spring scenery and autumn landscape in their poems, Su Shi and Qin Guan presented the tragedy sense of individuals'life into the depth of the sigh of destiny. Their poems ex- pressed erotic ideas and their respective outlook on lif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s. This mode of conveying their concerns for life in their deep hearts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ir sadness for separation reflected their tragedy sense for life. Though Su Shi and Qin Guan have similar family backgrounds and life experiences, their tragedy sense of life ha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views of life. Su Shi's boldness and broad- mindedness made him go beyond reality and gave utterance to his dreams and ambitions with ease and verve. On the contrary, Qin Guan could not get rid of the perplexity of reality. Thus, his poems are sentimental and plaintive, making readers feel his mournfulness and desperation.【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苏轼;秦观;悲剧感;人生态度;审美理想【作者】陈蓉【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蕴涵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质素。
秦观研究:秦观词意象五题(3)秦观研究:秦观词意象五题咏游子春愁,为词人被贬州时所作。
词人在美好的春天时光登楼,所见的却是残阳红满、柳丝淡淡、落英缤纷,春光正冉冉而去。
词人不用“落日”、“夕阳”而用隐含血红色调的.“残阳”,带有衰飒、感伤的色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使意象更具情绪色彩,容易产生人生易暮、韶华难留,一切无可挽回的悲感,蕴涵多舛人生的隐喻悲感,是词人生命意识本真的流露。
吐绿的柳枝象征着绵绵不尽的相思,词人心中的怅恨可想而知。
娇艳的桃李不禁料峭的春风,引发片片飞红“无限”,是词人失路之悲的心理投射,也是游子对亲人的牵挂。
远方的的佳人,是否也如眼前的桃李,在凄风苦雨中陨落消瘦?此情此景,直逼出三句沉痛的结尾:“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作为空间意象和具历史积淀意义的“楚天”,在这里出于表达内心感受和感伤情绪需要而出现,体现了鲜明的情感倾向。
游子身置迷离遥远的“楚天”之中,更渲染了悲哀凄楚的情调,不由令人“肠断”!词人用饱情感浓汁的残阳、柳条、桃李、落英与楚天等意象遣词造句,“似直而迂,似达而郁”[4](P7),创造出蕴凄婉哀伤的意境,主体情意浓烈,看似平易,却为用力者所不能到。
《踏莎行》一词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春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同样为词人贬州所时的作品。
在这里,人的思想、意绪和情感融进了楼台、津渡、春馆、杜鹃、斜阳等物象中,流进了江,使它们变成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意象群,象物浑然一体,成为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
迷茫的大雾、朦胧的月光、遥不可及的桃源、春寒夕阳中杜鹃的悲啼的意象,便是词人用以寄托内心悲哀愁苦的比兴之物。
词人将悲苦的心情转移到景物上,以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作品内情外景融成一片,情怀缱绻,伤情无限,创造出凄迷的意境,描绘出经心灵熔铸的世界,倾诉了身处异乡、举目无亲的黯然心情,充满着痛楚不堪的孤独之感。
秦观《千秋岁》诗歌鉴赏
秦观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以细腻、深情和富有哲理著称。
其中,他的《千秋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鉴赏。
《千秋岁》是一首反映岁月更迭和人生沧桑的诗篇。
诗的开头即以"千秋岁"四个字显露出了长时间的流逝和人类历史的变迁。
整首诗正式以此展示了人们面对时间无法逆转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秦观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岁月不可征服的力量,如"玉树临风纷纷白"和"驰道池鱼跃得恣",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和时间的无情。
同时,他也通过运用"吴宫花草埋幽径"和"锦水维城将绕青"等意象来表现人类生命的短暂和尊严。
在表达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中,秦观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以"书生意气素最通"表达了自己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他将自己置于岁月更替和人生低谷之中,通过思辨来表现出超越物质追求的远见和境界。
此外,诗中还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
秦观提到"何处笛声悲古翠"和"斑骊白驹复何年"等意向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千秋岁》直抒胸臆,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深情地触及人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秦观以他独特的情感和哲理触动人心,令人深思和共鸣。
这首诗也成为
了流传于历史的经典之作,赞美了秦观丰富的内涵和对人生的思考。
论秦观的词学思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所谓“词心”者,除了认为秦观在词人之词、学人之词和才人之词三者中,乃是一位纯粹的词人外,当还包括词人对词之所以为词的独到的用心和深切的体认。
作为一代词坛大家,秦观没有词论传世,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间接的理论和作品本身来窥探其词学思想,事实上,词人创作的巨大成功,已经有力地验证了其词学思想的客观存在及其价值。
秦观的词学思想更多地体现在词的艺术表现上。
首先,他在创作上的“渐变”,使他有意识地将相思相恋的香艳题材与身世感慨的严肃主题结合起来。
《谈记》中说秦观论赋有:“言语须当用意屈(曲)折”一语,一旦引之于词学,这在北宋词坛还是极为少见的言论。
只有注意到了内容的严肃性,才有可能强调表现手法的含蓄性。
秦观关于作品要含蓄曲折的思想,在词作赋笔的运用上得到了体现。
秦观的赋论与他早年为赋的功力是密切相关的,《单骑见虏赋》、《黄楼赋》等都是他出仕前的代表作。
将抒情小赋的笔法引进词坛,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盖词之表达因其句式的长短不齐,与诗之表达颇有不同,诗一句一意,颇多跳宕,长于比兴,叙述、抒情、议论、描写无不可,词之小令以五、七言为主,故与诗相近,但随着慢词长调的步入词坛,侧重于外在描景状物之铺陈的赋笔已成为作词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然而赋笔的运用细细体会,还是有所区别的。
秦观的慢词受柳永的影响很明显,但在赋笔的运用上他更多地继承了温庭筠的外在的客观描写,从而使其作品更显曲折含蓄。
请看其《望海潮》一首词: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秦观词赏析善感之心,婉转情词在整个词史上,秦观的词是一颗不太耀眼而迷人的明星。
它细腻的光线不是无穷无尽的,但只有一束光线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它,享受它的温柔与醇厚,它的真诚与深邃,它的非凡之美。
而这正是因为它的主人有一颗多愁善感、细腻的心灵!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秦观的政治遭遇也与老师如出一辙,一生坎坷多难。
然而他们的词风却大不一样,秦观笔下抒写的多是哀婉悲凄之情,这样看来他倒更像柳永的弟子。
想来这也是性格的原因。
苏轼乐观开朗,洒脱豁达,善于自我化解人生的苦难,在逆境中也能够随缘自适,因而词风豪放旷达。
秦观则不一样。
他是位天生多情,气格纤弱而敏感的诗人。
再加上仕途坎坷,一贬再贬,脆弱的他,经受不了人生的肆意嘲弄,愈加消沉绝望。
在被贬雷州的时候,竟然自作了《挽词》。
更可惜的是,这不久后秦观就郁郁离世。
可见他对自己的生命是何等绝望。
正是这种气质和性格造就了秦观词的微妙风格。
《冷斋夜谈》曾评论说,“少了爱情旅行,所以它的诗是酸涩的。
”这种“苦涩”是对他的诗歌的最好描述,他的诗歌“让人感到苦涩”,尤其“感人”。
他的诗也因其“委婉”而被视为“少女诗”和“小词”。
然而,他的词不仅仅是诗,悲怆和悲伤已经成为词情的主旋律。
在题材上,他早年只写了更多关于孩子们的柔情,专门写离别的悲伤和离别的仇恨,情绪低落而优雅。
例如,在《丑陋的奴隶》中,“当你晚上醒来时,你没有梦,你的悲伤取决于你的阑尾,露珠是轻而冷的,雨打着芙蓉的眼泪而不干”,这只是一种清晰的悲伤。
然而在被贬之后,以羁旅行役、悲怨伤感为题材,词风更见凄婉悲苦。
王国维称之“变而凄厉矣”。
著名的几句词句有“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人人尽道断肠初。
那堪肠已无。
”如海的愁绪,满江的泪水这些都以夸张的手法来写伤愁,却不让人觉得虚假。
一到飞红万点、飞絮落花时节便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何等伤心的泪水和揪心的愁恨,难怪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秦观是宋代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秦观词的风格独具一格,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的词作多以抒发爱情之苦、离别之痛为主题,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种凄美的描写方式,表达了深情厚意,打动了无数读者。
秦观词的特色之一是以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为主。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独特的写景和抒情方式,使词作更加生动、具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到:“人看看,我看看,转眼成空。
万籁此都付阙中。
”这种精炼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人生的短暂。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使词作更富有意境和哲理。
例如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写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抒发,更是对人生苦短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他在词中常常表达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的感叹和思考。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种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使秦观的词作更具有深度和哲理性。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艺术风格、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千秋岁秦观范文一:我们在中学时学过许多古文,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文言文就是《千秋岁》,这是明朝文学巨匠秦观所作。
文中描写了岁月流逝、人事沧桑的主题,结尾含泪设问“反甚至于死而后已!”,让人深思。
此文今天仍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有几点:首先是文笔。
秦观在文中运用词藻华丽的句式,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
比如文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都极富诗意;其次是思想深度。
秦观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剧,在人们庆祝胜利之际,也有不可避免的失落和疲惫。
这种思想深度是古代文学的常见主题;最后是写作手法。
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四季和自然来传达时光的逝去,引人深思和反省自己的生命。
在这篇文章中,秦观也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和比喻来展示主题。
比如,他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表述,来形容人参天地的转瞬即逝;又比如他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这句话作者通过比喻描述时间的无情,其中的良人是用“人”来代表时间;还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的“明月”,用来比喻人生如明月一般短暂,情感深沉。
总之,此文的价值在于其思想深度,文笔华丽,以及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篇文章,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范文二:《千秋岁》是秦观创作的一篇名篇,属于宋元明清四大爱情传统叙事曲之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段千年之约里的情感,是一篇既有美丽的爱情又有苦涩的人生哲学的佳作。
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有几点:首先是爱情。
秦观在文中把爱情这个主题处理得非常紧凑,使用一系列的词语,如绝、悲、离、该、守等,表现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感情。
因此,整篇文章都是因为爱情而生的;其次是人生。
文章中使用了很多的反思和感慨,表达了秦观对人生极端悲观的态度。
这种悲观主义的态度在古代文学中时常出现;最后是优美的语言。
秦观用深入人心的语言,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文章极致优美。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表达:秦观善于通过细腻、婉约的笔触,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深入人心,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表达离别之情。
2. 意象构筑:秦观的词作注重意象的构筑,善于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星辰、银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构筑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象世界。
3. 语言优美:秦观的词作语言优美,用词精准,音韵和谐。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词作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 风格婉约:秦观的词作风格婉约,以柔美、细腻见长。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柔婉、含蓄、深沉的美学风貌。
5. 文化底蕴:秦观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其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他善于引经据典,化用前人诗句,使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意象构筑、语言优美、风格婉约和文化底蕴等方面。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1049-1100)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观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秦观词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他写下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对国家沉沦的悲愤之情。
其次,秦观词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
他的词作不仅在意境上深邃,而且在思想上也丰富多彩。
他常常从人生、情感、自然等方面进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秦观词还具有精致的艺术表现。
秦观的词作在艺术上追求精致、细腻,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加优美动人。
他的词作在音乐性和节奏感上也极为出色,使得词的朗诵更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最后,秦观词融汇了南唐词和北宋词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承袭了南唐词的豪放奔放和北宋词的婉约细腻,融合了两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总的来说,秦观词以其爱国情怀、深沉思想、精致艺术表现和独特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词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论秦观词中的意象【摘要】诗言志,词抒情,在宋代时期,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秦观,字少游,是北宋的文学家、词人,被推为婉约派的巨擘,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秦观少游作的《淮海词》一卷,清丽凄婉,纵观秦观一生,他感情较为细腻,思想较悲观,也曾年少气盛,但在仕途上遇到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因此也造就了他错综复杂的世界观。
秦观词现存八十首左右,其中大部分以闺思艳情入词,擅于将怀才不遇的苦衷写于艳情词中。
而意象是情思的一个载体,秦观在他的词作中赋予了意象的生命力,更生动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关键词:意象分析;诗风;燕子;花1 燕子意象自古以来,鸟类意象常被用于诗词中,鸟类文化是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鸟儿也被人民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秦观词中多用鸟类意象,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而鸟也被少游寄予了丰富的情感。
在大自然中,燕子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总会激起人们想与恋人双宿双飞的情感,却也容易让人忆起离别的故事。
秦观词中大量地用到了燕子这一意象,常用来写美好的春光美景,以衬托自己浓烈的愁绪,也常用来写女子的思念之苦,词句含蓄轻柔,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少游落寞之心的苦涩,可想而知,作者对燕子这一意象是有着独特情感的。
秦观词笑令中的《灼灼》和《盼盼》都用到了燕子的意象。
从两首词的内容上看,都是写爱情中女子的相思之苦,抒发自己对爱人的无尽的思恋,和自己无尽的怨情。
《灼灼》中写美女灼灼和御史裴质的爱情故事,一句“肠断,绣帘卷,妾愿身为梁上燕”,而这一句化用了冯延已《长命女》中的“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长命女以燕子的双飞双栖为寓意,而秦观在这里从灼灼的角度,表达出想像燕子一样,常栖在裴质家的梁上,只求每天能看他一眼,灼灼却未提出愿与裴质永远在一起,从灼灼舞女和裴志御史的身份来说,灼灼在这段爱情里面是卑微的,却也是忠贞的,一句“愿为梁上燕”永远成了灼灼殷切的希望。
《盼盼》中集中写了盼盼在尚书死后独居燕子楼的孤寂生活,有《永遇乐》词咏曰:“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语文教学:从伤心到词心——秦观的词意人生从伤心到词心——秦观的词意人生1093年,北宋元祐八年,哲宗亲政,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且辐射面巨大的罢黜旧党,以复新政为旨的运动,史称绍圣述绍。
在这场以往党锢史上绝无仅有的党争清理中,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风雨飘摇中等待死亡的召唤。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秦观被贬,临行前重游友人王诜家的西园,写下了《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今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1087年,秦观参加了驸马都尉王诜家里举行的西园雅集,当时苏轼和苏辙以及苏门四学士等十六人参加了这次文人聚会。
文士们吟诗对唱、风流俊朗,人们把这次聚会称为西园雅集。
这首《望海潮》写到了往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雅集的幸福时光,如今他成为宦海沉浮的牺牲品,因此通过这首长调慢词,用情景结合来表达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也传达了他隐居出世的心绪,这种失落无奈的心情是寂寞而伤感的。
这首词在上片末尾即时空换,从现在的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到长记误随车回忆昔日西园雅集时的良辰美景,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又回到现在,结尾处再回到现实之中,呼应开头。
这种今昔对照,通过交错的时空方式揭示了政局多变在秦观心中的失落和惶恐,使得词情婉曲动人。
绍圣元年,秦观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因新党重新上台,有人控告秦观主修的《神宗实录》记述不实,为此朝廷追回了他为杭州通判的前命,贬为处州酒税。
在新党耳目的紧盯下,秦观又因读佛书、败坏场务罪被贬往更加偏远的郴州编管。
秦观已料到自己也许有去无回,遂留下一家大小,只带了儿子秦湛随从南行。
一路舟行,两岸的风景虽然千帆过尽,但想起曾经的西园雅集,想起昔日的离别和爱恨,心中的块垒就难以抒发,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词赏析(之一)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简析】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
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
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水龙吟【宋】秦观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简析】清明时候,轻风微雨,小楼上佳人身穿春衫,卷帘望外,只见她的恋人跨上雕鞍,奔驰而去。
此时夕阳西下,离情万种,那清脆可见的卖花声慢慢从窗前过尽,剩下的唯有阵阵落花,飘向井台,这是她感情的外化。
郁伊惝恍,凄恻感人。
踏莎行【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简析】楼台的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
此刻,因受党争牵连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
斜阳下,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凄历辛酸,令人倍增伤感。
秦观南迁已过三年,北归无望,尽管驿站传来封封家书,但只是徙增离恨而已。
秦观词的时间意象与生命意识
梁德林
【期刊名称】《柳州师专学报》
【年(卷),期】2010(25)1
【摘要】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落花"、"东风"、"流水"等象征时间的意象.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总页数】4页(P52-54,62)
【作者】梁德林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浓郁的生命意识与悲凉的心态——古代文学中草意象的生命意识 [J], 彭雷生
2.流动的生命意识--试论林徽因诗歌的“时间”意象及其成因 [J], 谢圣婷
3.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词中的“红”意象分析 [J], 宋洁鑫
4.论秦观词的花意象及其生命意识 [J], 朱智萍
5.《离骚》的时间生命意识和意象型结构系统 [J], 韦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5卷第1期2010年2月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na l of L i uzhou T eachers Co ll ege V ol 125N o 11F eb 12010[收稿日期]2009-12-21[作者简介]梁德林(1955)),男(壮),广西大新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秦观词的时间意象与生命意识梁 德 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 要: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0,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0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0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0、/落花0、/东风0、/流水0等象征时间的意象。
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
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关键词:秦观;词;时间意象;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020(2010)01-0052-04人称秦观与晏几道为/古之伤心人0(冯煦5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6),此言不虚,但二者的/伤心0有着不同的内涵。
叶嘉莹先生在5论秦观词6一文中说:/小山所写之伤心,原来只不过是对往昔歌舞爱情之欢乐生活的一种追忆而已,而秦观所写的-飞红万点愁如海.和-为谁流下潇湘去.一类的词,则所表现的便不仅是对往昔欢乐的追怀,而已是对整个人生之绝望的悲慨和对整个宇宙之无理的究诘。
0[1]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0的一个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0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0、/落花0、/东风0、/流水0等象征时间的意象。
一、几种主要的时间意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0(李商隐5乐游原6)夕阳西下,意味着白昼的结束。
因此,在古代诗词中,/斜阳0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时间意象。
秦观词中的/斜阳0意象多用以表现日暮的特定时刻。
如:/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0(5浣溪沙6)台湾学者黄永武先生认为:/时间上的-日暮.与空间上的-路远.,是中国诗人最喜用的两个表象,从周代的屈原开始,早已用作生命与理想的象征。
0/-日暮.象征生命的短促,-路远.象征理想的难成。
0[2]汉代的扬雄曾写下/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0(5反离骚6)的名句,以/日薄西山0比喻屈原自沉汨罗,了结一生。
在古代诗歌中,/夕阳0、/斜阳0、/落日0往往象征着人生到了暮年,生命即将结束。
前人曾认为秦观5踏莎行6词中/杜鹃声里斜阳暮0一句,/斜阳暮0语近重叠,或改为/帘栊暮0,或改为/斜阳度0,或称原本为/斜阳树0,或书之为/斜阳曙0,等等,不一而足(分别见张端义5贵耳集6卷下、沈雄5古今词话6、王楙5野客丛书6卷二十)。
其实,/见斜阳而知日暮,非复也0(杨慎5词品6卷三),/于理无碍0(王楙5野客丛书6卷二十)。
秦观的另一首5点绛唇6词中亦有/千里斜阳暮0之句,可见秦观并不回避/斜阳0与/暮0的连用。
秦观词5迎春乐6:/更春共、斜阳俱老。
0将/斜阳0与/老0字相接,其感叹人生之意,跃然纸上。
5踏莎行6作于晚年远徙郴州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秦观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0隐喻前途迷茫、理想破灭。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0则暗寓着误入仕途的悔恨。
/杜鹃声里斜阳暮0一句,显然不是单纯写景的句子,更是自己将在孤凄中度过余生的一种象征。
/落花0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象征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的离去,秦观词中的/落花0意象也不例外,它寄托着作者浓重的伤春情怀:/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0(5画堂春6)/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0(5如梦令6)在古代诗词中,春花又常常象征着人的青春年华,花落则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秦观5江城子6词曰:/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0登楼便添愁是因为看到/飞絮落花0,想到/韶华不为少年留0的缘故。
又如5千秋岁6:/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0/飞红0象征着/春去0,/朱颜改0则象征着青春的消逝,二者之间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
/东风0也是秦观词中常见的意象。
/东风0即春风,它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季节的变换,更意味着旧岁的结束,新年的开始,也意味着人又老了一岁,人生又少了一年。
秦词中的/东风0意象有时伴随着/年华0一词,其感叹衰老之意非常明显。
如:/梅英疏淡,冰澌溶洩,东风暗换年华。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0(5望海潮6),/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
0(5风流子6)/年华0的/暗换0与/行人0、/行客0的/渐老0是同步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5论语#子罕6)自从孔子发出这样的感叹之后,人们便常用/流水0象征流逝的时光,秦词中的/流水0意象也大多蕴含着同样的内涵。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处。
0(5蝶恋花6)此处的/流水0送走了春天。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细雨笼晴。
0(5八六子6)这里的/流水0带走了往日的欢娱。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0(5望海潮6)似乎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录,但/流水0与/往事0之间,显然有着特定的联系。
/斜阳0意味着白昼即将过去,/落花0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东风0象征着年华的变换,/流水0象征着时光的消逝,我们从这些意象里看到了一天、一个季节、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的逝去,感受到了词人对短暂人生的哀伤。
秦观还常常把这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0(5满庭芳6)/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0 (5临江仙6)这是/斜阳0、/夕阳0与/流水0的组合。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0(5点绛唇6)/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0(5水龙吟6)/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
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
0(5如梦令6)这是/斜阳0、/残阳0与/乱红0、/落英0的组合。
/流水落花无问处。
0(5蝶恋花6)/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0 (5江城子6)/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细雨笼晴。
0(5八六子6)这是/流水0与/落花0、/飞花0的组合。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0(5画堂春6)这是/东风0、/斜阳0、/落花0的组合。
应当说,这些意象在5花间集6以来的词作中并不鲜见,但它们在秦观词中反复频繁地出现,就反映了一种心理,即对时间的重视、对生命的珍惜。
二、秦观词的生命意识及其成因秦观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陈师道5淮海居士字序6载秦观语曰:/往吾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
顾今二虏有可胜之势,愿效至计,以行天诛,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流声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于是字以太虚,以导吾志。
0大凡胸怀大志者,都力图在有限的人生岁月中,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建功立业,留名青史。
正如晋人傅玄诗曰:/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0 (5杂诗三首6其一)陆机5猛虎行6也有/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0的诗句,将/日归0与/功未建0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志士0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就是秦观对时间特别敏感的重要原因。
仕途风波险恶,人生道路曲折,现实并不是象秦观想象那样/功誉可立致0、/天下无难事0。
三十岁举进士报罢,三十四岁应礼部试罢归,直至三十七岁方登进士第,四十六岁即因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此后一贬再贬,直至移送横州、雷州编管,从逐臣沦为罪犯。
对这一切,秦观是缺乏思想准备的。
宋人王直方曾说:/秦少游始作蔡州教授,意谓朝夕便当入馆,步青云之上,故作5东风解冻6诗云:-更无舟楫碍,从此百川通。
.已而久不见用,作5送和叔6云:-大梁豪英海,故人满青云。
为谢黄叔度,鬓毛今白纷.,谓山谷也。
说者以为意气之盛衰,一何容易。
0(5王直方诗话6)可见秦观心理之脆弱。
因此,原先的志向越大,后来的挫折感、失落感就越强烈,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他的词中流露出来。
经常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是秦观词的一个特点。
如:/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0(5梦扬州6)/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0(5满庭芳6)/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
0(5鼓笛慢6)/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0(5江城子6)在回忆往事的作品中,秦观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0(周济5宋四家词选6),/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0(5望海潮6),这是秦观词中常见的感叹。
如5长相思6:铁甕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镜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衰老之感,不遇之情,寄托在男女相思的描写中。
容易怀旧,是人的心理年龄变老的一个标志。
秦观被贬谪后所作之词,更常以当年在京城的燕游之乐,反衬今日的孤凄处境。
如绍圣元年(1094年)被遣离京时所作5望海潮6:/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0/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0将两年前的日游夜宴写得热烈欢乐,衬出今日的冷清孤寂:/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0绍圣二年春天,秦观在处州又写下了5千秋岁6词,词中曰:/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0慨叹/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0其实,两首词怀念的都是元祐七年(1092年)的赐宴。
5淮海集6有诗题曰5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官花酒以中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二首6,所谓/西园夜饮鸣笳0、/西池会0指的就是这次宴集。
时间虽然只过了两三年,作者就已经非常敏感地叹息/渐老0、/朱颜改0了。
这些词作表明,秦观的衰老意识与其在政治上的失意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年秦观与量移廉州途经雷州的苏轼相会时写了一首5江城子6: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当年/绿鬓朱颜0,意欲大有作为的师徒,如今/重见0时东坡年六十四,少游年五十二,已是/两衰翁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