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石化223事故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34
223事故调查报告最新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年月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实践报告、活动总结、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actice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23事故调查报告最新6篇调查报告可以是定量研究的统计数据分析,也可以是定性研究的案例分析,调查报告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23事故调查报告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
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
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
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
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2.23”事故,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领导讲述“2.23”事故时,我的心情仍然非常沉重,思绪万千。
想到八位死去的受害者,十九位轻重伤人员及其他们家属,承受巨大的失去亲人的悲痛、饱受病魔的折磨、心灵的创伤,妻子没有了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父母没有了儿子……事故原因:经过深入的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认定这起事故的直接罪魁祸首是一块不合格的玻璃视镜。
由于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导致大量的乙烯气体瞬间喷出,溢出的乙烯又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发生了爆炸。
一、事故经过2004年8月31日8时,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停车检修,更换催化剂。
2004年9月6日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检修结束后,组织开车,并对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此时该装置未投料),装置运行平稳无异常。
2004年9月6日18时40分,操作人员在对装置进行正常巡检时,突然听到从高压分离器处传来一声闷响,正准备下班的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工程师周文昌接到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报告后立即到现场,安排当班班长张明和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佩带好正压式呼吸器对现场进行查寻漏点。
19时左右,当二人检查至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时,从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二段(该液位计共三段,由日本科林公司制造)右侧高压垫片泄漏点处喷出的高压氢气突然着火。
张明全身被烧,张明转身跑下装置。
现场人员立即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总经理沈殿成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灭火,张明被救护车送到辽化医院进行抢救。
泄漏点的泄漏物含有高浓度硫化氢,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必须进行燃烧、泄压,达到安全浓度后方可灭火。
19时40分,辽化消防支队将火扑灭。
在此期间火势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张明经辽化医院诊断烧伤面积为84%(浅三度),因张明出现多脏器并发症,抢救无效,于2004年9月23日11时40分死亡。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9.65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中间段一侧的石墨金属增强垫片(中间部分)呲开,造成了物料(高压氢气、15.8兆帕)泄漏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而着火。
这是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辽阳市科林仪表有限公司对发生事故的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进行了检修并出具了合格证。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组认定,该公司将玻璃板液位计的垫片更换为国产件,给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的安全运行留下了事故隐患,在该装置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时,国产的垫片呲裂,氢气泄漏,这是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辽阳石化“6.28”爆炸事故案例分析2005年6月28日,辽阳石化烷基铝厂在对E451换热器进行清洗时,突然发生爆炸、着火事故,一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直接损失25万元。
一、事故经过烷基铝厂E451换热器在三乙基氢化铝生产工艺中位于氢化釜和闪蒸罐之间,用于冷却氢化反应产物二乙基氢化铝,以供闪蒸器进行闪蒸。
由于氢化反应后物料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固态物质,主要是未反应的铝和氧化铝。
在长期的连续生产过程中逐渐沉积在冷却管程内壁上(φ45㎜蛇形盘管),造成导热差和出料不畅,因此安排在停产期间清洗。
2005年6月24日,烷基铝厂由副厂长顾守发和工艺工程师胡春生制定了E451清洗方案。
6月26日按处理方案对E451进行工艺处理,27日8时当班人员按照清洗方案对E451进行断口处理,自然氧化2小时后,开始用99.99%、6Mpa的氮气进行吹扫。
28日早7时30分,顾守发副厂长告诉班长王小峰把E451排净管接好。
大约上午9时左右,王小峰带领卢阳和张开政接好了排净管。
9时10分左右,在现场指挥的顾守发副厂长告诉王小峰氮气溜着,把水阀打1/4开度,向E451换热器内注水。
注水时顾守发副厂长站在E451换热器厂房大门口外的2米左右,生产部长郑维良站在顾守发副厂长左侧不远,张开政和卢阳站在大门口右边,班长王小峰到右侧工房打开水阀后,站到大门口的左边。
注水约3分钟左右,E451换热器突然发生爆炸、着火。
顾守发副厂长被爆炸冲击波击倒在大门正前方7米处。
厂领导及职工听到爆炸声后立即赶到现场抢救伤员,120急救车将顾守发送到辽化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顾守发抢救无效,于当日9时30分死亡。
事故直接损失25万元。
二、事故原因E451蛇形盘管内物质为铝粉、氢气、二乙基氢化铝。
管外充满导热油。
二乙基氢化铝的主要特性:是无色不易挥发的油状液体,沸点为194℃,加热至120℃就会分解;遇空气即自燃并放热冒烟;易溶于己烷、汽油等溶液之中,浓度低于15%时就不会自燃,比较安全。
辽阳石化“2000.7.24”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0年7月24日15时40分,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污水车间开始对污泥沉淀池进行清污泥作业,用泵往池外抽污泥。
16时40分左右,污泥即将抽干,剩下的污泥用水稀释后再抽。
这时该车间运转二班班长,一班班长等人往池内注消防水。
注水结束后(此时二班班长站在池内临时搭设的铁梯子上,一班班长等人站在池上边),当二班班长转身准备从梯子往上上时,由于梯子有油污,不慎滑跌落入沉淀池内(池内污泥水深约1.5米)。
站在池上边的一班班长马上下去抢救,头部不慎撞到池壁上也落入池内。
现场的其他职工急忙将二人从池内救出,并送往医院抢救。
一班班长于当晚脱离危险;二班班长经过抢救无效,于7月27日5时3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
1.二班班长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进入危险场所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考虑梯子上有油污很滑,就转身上梯子,导致不慎跌入污泥水中,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污水车间在这次清池前没有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方案,没有向员工进行安全交底,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措施;有章不循,没有办理作业票,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管理原因。
3.该车间和该炼油厂平时对车间员工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管理不严,规章制度落实不好,部分人员安全职责不清,部分基层领导和员工安全素质较差,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三、预防措施:
要进一步强化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按规定办理各种作业票,认真吸取这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
今后在进行动火、进入有限空间、临时用电等直接危险作业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向员工交底、并予以落实,才能作业。
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
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
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
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
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2.23”事故,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领导讲述“2.23”事故时,我的心情仍然非常沉重,思绪万千。
想到八位死去的受害者,十九位轻重伤人员及其他们家属,承受巨大的失去亲人的悲痛、饱受病魔的折磨、心灵的创伤,妻子没有了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父母没有了儿子……事故原因:经过深入的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认定这起事故的直接罪魁祸首是一块不合格的玻璃视镜。
由于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导致大量的乙烯气体瞬间喷出,溢出的乙烯又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发生了爆炸。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通用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通用版)辽阳石化分公司2002年2月23日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
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
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
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
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223年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1. 引言近期发生的223年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事故的原因和教训,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该事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对此次事故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2. 事故概述该事故发生于223年某某工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在工厂的生产车间,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设备故障导致的火灾爆炸。
具体的事故经过和损失情况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描述。
3. 事故调查3.1 事故现场勘查调查组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勘查,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的拍照和录像,并采集了相关的物证和证言。
通过勘查,我们确认了事故的发生位置、范围以及火灾爆炸的特点,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3.2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记录的分析,调查组初步确定事故的原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火灾爆炸。
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设备存在使用年限过长、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此外,工厂的应急预案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也存在一定问题。
3.3 相关责任人调查针对事故的发生,调查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包括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工厂负责人等。
调查发现,设备操作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缺乏紧急处理能力等问题;维护人员存在维护保养不到位、未能及时排查设备隐患等问题;工厂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不够重视。
4. 教训总结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教训和总结:4.1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加强,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4.2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4.3 加强工厂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4.4 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责任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4.5 加强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和采纳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
辽阳石化烧伤事故案例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一、事故经过2004年8月31日8时,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停车检修,更换催化剂。
2004年9月6日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检修结束后,组织开车,并对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此时该装置未投料),装置运行平稳无异常。
2004年9月6日18时40分,操作人员在对装置进行正常巡检时,突然听到从高压分离器处传来一声闷响,正准备下班的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工程师周文昌接到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报告后立即到现场,安排当班班长张明和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佩带好正压式呼吸器对现场进行查寻漏点。
19时左右,当二人检查至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时,从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二段(该液位计共三段,由日本科林公司制造)右侧高压垫片泄漏点处喷出的高压氢气突然着火。
张明全身被烧,张明转身跑下装置。
现场人员立即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总经理沈殿成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灭火,张明被救护车送到辽化医院进行抢救。
泄漏点的泄漏物含有高浓度硫化氢,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必须进行燃烧、泄压,达到安全浓度后方可灭火。
19时40分,辽化消防支队将火扑灭。
在此期间火势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张明经辽化医院诊断烧伤面积为84%(浅三度),因张明出现多脏器并发症,抢救无效,于2004年9月23日11时40分死亡。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9.65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中间段一侧的石墨金属增强垫片(中间部分)呲开,造成了物料(高压氢气、15.8兆帕)泄漏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而着火。
这是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辽阳市科林仪表有限公司对发生事故的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进行了检修并出具了合格证。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组认定,该公司将玻璃板液位计的垫片更换为国产件,给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的安全运行留下了事故隐患,在该装置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时,国产的垫片呲裂,氢气泄漏,这是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辽阳石化“2001.11.05”物体打击事故一、事故经过2001年11月5日,辽阳石化分公司某聚酯厂化工二部PTA装置精制乙班中班接班后,根据装置的安排,该班进行隔离G1—1221泵的作业。
班长签发了工作票,设备人员更换G1—1221泵。
21时32分,对该泵送电、打通工艺流程;同时控制室安排现场岗位人员启动G1—1221泵。
现场人员先点动一下G1—1221泵,试试该泵的正反转后停止。
21时42分,第二次启动该泵后,伴随着“轰”的响声,泵盖与泵体连接处突然崩开,3.15兆帕、242℃的高温水喷出。
班长等人立即从控制室赶到现场,看到1名现场操作人员脸上流血,从现场摇晃地走来。
班长等人将G1—1221泵的出、入口阀关闭后,现场蒸汽逐渐散去,发现另一名现场操作人员躺在地上,处于昏迷状态。
现场人员迅速将2人送到辽化医院。
经辽化医院诊断:1人颅骨多处骨折,1人右额部挫裂伤(缝合3针)。
虽经辽化医院的全力抢救,其中1人终因伤势过重,于11月7日22时20分许死亡。
二、事故原因1.发生事故的G1—1221泵是由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检修分公司从10月8日到10月18日检修完的备用泵。
该泵的泵盖是由旅顺第二化纤机械厂按原进口件测绘制造的国产新泵盖。
由于在泵盖与泵体安装时,作业人员使用连接螺栓的规格错误,即泵盖螺孔(共16个)为7/16″英制螺纹,应采用7/16″英制螺栓,而安装时误用M10的公制螺栓,造成螺栓脱扣,连接强度大大降低。
泵盖与泵体在压力下瞬间突然崩开,酿成了事故,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2.检修作业人员在使用螺栓组装泵盖与泵体过程中,发现螺栓有疑虑时没有对螺栓的规格进行检查、确认,设备管理人员也没有认真核对,使错误的螺栓安装在泵盖与泵体上,这是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3.聚酯厂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向备件公司索要检修、组装G1—1221泵新泵的图纸,在布置检修、组装G1—1221泵的工作时也没有交待新泵盖零部件尺寸设计上没变化的细节,加上新泵盖制造上有偏差,造成了检修作业人员误判断,这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The most heartbreaking distance is not that you say indifferently that you no longer care, but that you let go, butI will always live in regrets and cannot forge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辽阳石化公司“2010.11.28”闪爆事故2010年11月28日11时25分,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三车间新建污水提升池进行P02A 事故提升泵单机试运过程中,发生一起闪爆事故。
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轻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三车间主要负责新建100万t/a加氢裂化、200万t/a柴油加氢精制、3万t/a脱硫及硫磺回收三套装置的开车组织和运行管理。
2010年9月建成中交,11月12日装置具备了开车条件。
事发期间,车间正在组织三套新装置进行生产试车的各项工作。
污水提升泵站(含油污水池)是新建三套炼油加工装置的配套环保工程。
污水池主要负责接收新建三套炼油加工装置的含油污水,并通过污水泵提升到动力厂440污水处理装置和450事故池进行环保处理。
污水池采用整体浇注方式,总容积为1008.5m3、净深6.4m、池顶板设置一个300的罩型通气管。
污水池共有4台输转水泵(P01A/B、P02A/B),在正常工况下,由P01A/B泵通过DN80的管线将污水送往440污水处理装置,泵的流量为30m3/h;在紧急情况下,由P02A/B泵通过DN408管线将污水送往450事故池,泵的流量为630m3/h;该污水池设有液位指示报警、联锁。
2010年6月8日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开工建设。
2010年9月10日,作为配套系统的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因池内表面防腐和污水泵安装工程进度滞后,没有随200万t/a加氢精制项目中交。
2010年11月12日,工程余项施工结束后,开始对污水提升泵站进行调试工作;11月13日,P01A/B工艺流程贯通,P02A/B泵因用水量过大没有进行单机试用;11月15日,200万t/a加氢精制装置投入石脑油进行冷油循环,进而产生出含油污水,P01A/B正常投入运行,并按正常生产流程将含油污水送至440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国内事故石油化工辽宁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2•21”中毒事故1993年2月21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南催化裂化装置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13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对相关管线进行防冻排液处理时,未关闭管线上的阀门即打开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的硫化氢经进料管线从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致使在泵房更衣室的4人中毒,在救援过程中又有9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辽宁省辽阳石化烯烃厂“2•23”爆炸事故2002年2月23日,辽宁省辽阳石化烯烃厂聚乙烯装置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52.78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大量的乙烯气体喷出,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混合,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爆。
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2•17”闪爆事故2017年2月17日,吉林省松原市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在对汽柴油改质联合装置酸性水罐实施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企业春节后复工,组织新建装置试车,在未检测分析酸性水罐内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在罐顶部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引起酸性水罐内处于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主要成份为氢气)闪爆。
煤化工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氮气窒息事故2008年2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在生产准备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调试氮气储罐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使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线,加上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未关闭,另一个阀内存有施工遗留物关闭不严,致使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中。
辽阳石化“6.28”爆炸事故案例分析2005年6月28日,辽阳石化烷基铝厂在对E451换热器进行清洗时,突然发生爆炸、着火事故,一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直接损失25万元。
一、事故经过烷基铝厂E451换热器在三乙基氢化铝生产工艺中位于氢化釜和闪蒸罐之间,用于冷却氢化反应产物二乙基氢化铝,以供闪蒸器进行闪蒸。
由于氢化反应后物料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固态物质,主要是未反应的铝和氧化铝。
在长期的连续生产过程中逐渐沉积在冷却管程内壁上(φ45㎜蛇形盘管),造成导热差和出料不畅,因此安排在停产期间清洗。
2005年6月24日,烷基铝厂由副厂长顾守发和工艺工程师胡春生制定了E451清洗方案。
6月26日按处理方案对E451进行工艺处理,27日8时当班人员按照清洗方案对E451进行断口处理,自然氧化2小时后,开始用99.99%、6Mpa的氮气进行吹扫。
28日早7时30分,顾守发副厂长告诉班长王小峰把E451排净管接好。
大约上午9时左右,王小峰带领卢阳和张开政接好了排净管。
9时10分左右,在现场指挥的顾守发副厂长告诉王小峰氮气溜着,把水阀打1/4开度,向E451换热器内注水。
注水时顾守发副厂长站在E451换热器厂房大门口外的2米左右,生产部长郑维良站在顾守发副厂长左侧不远,张开政和卢阳站在大门口右边,班长王小峰到右侧工房打开水阀后,站到大门口的左边。
注水约3分钟左右,E451换热器突然发生爆炸、着火。
顾守发副厂长被爆炸冲击波击倒在大门正前方7米处。
厂领导及职工听到爆炸声后立即赶到现场抢救伤员,120急救车将顾守发送到辽化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顾守发抢救无效,于当日9时30分死亡。
事故直接损失25万元。
二、事故原因E451蛇形盘管内物质为铝粉、氢气、二乙基氢化铝。
管外充满导热油。
二乙基氢化铝的主要特性:是无色不易挥发的油状液体,沸点为194℃,加热至120℃就会分解;遇空气即自燃并放热冒烟;易溶于己烷、汽油等溶液之中,浓度低于15%时就不会自燃,比较安全。
辽阳石化分公司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
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
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
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
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2.23”事故,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领导讲述“2.23”事故时,我的心情仍然非常沉重,思绪万千。
想到八位死去的受害者,十九位轻重伤人员及其他们家属,承受巨大的失去亲人的悲痛、饱受病魔的折磨、心灵的创伤,妻子没有了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父母没有了儿子……事故原因:经过深入的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认定这起事故的直接罪魁祸首是一块不合格的玻璃视镜。
由于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导致大量的乙烯气体瞬间喷出,溢出的乙烯又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发生了爆炸。
辽阳石化灼烫事故案例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一、事故经过2001年10月12日,辽阳石化分公司下属某厂1#炉N90(仪表控制系统)改造后,决定点1#炉,检验整个锅炉仪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此时,机炉运行方式是:运行锅炉为2#、3#、6#、7#锅炉;运行机组为1#、4#、6#、7#、8#汽机。
2001年10月12日14时40分,该厂锅炉车间运行×班进行点1#炉的作业,然后进入烘炉、升压阶段(此阶段正常应持续5小时)。
当时1#炉的甲、乙侧主汽阀门,01号阀门,02号阀门,乙侧04号阀门处于关位,甲、乙侧03号阀门,甲侧04号阀门处于开位(这种运行方式属于正常运行方式)。
1#炉点火后,由于1#炉甲、乙两侧锅炉车间管理的6个阀门电动极限未定(因8月份停产检修准备调整时,配电盘改造停电未进行),因此,锅炉车间准备借此机会,调整1#炉甲、乙两侧01号阀门的电动极限。
锅炉车间运行×班员工受班长的安排,通知有关人员调整阀门的电动极限。
10月12日16时许,锅炉车间运行×班班长,电气车间2名电工,保运工程处1人一起进入汽机车间9米平台处,准备调整1#炉甲、乙两侧的01号阀门。
他们4人先调整了甲侧01号阀门后,到乙侧01号阀门进行调整作业。
16时40分,乙侧01号阀门关位的机械部分由保运工程处人员调整好。
1名电工去锅炉车间控制室送电,准备调整乙侧01号阀门的电动极限。
其他3人在乙侧01号阀附近等候。
当电工离开乙侧04号阀门(事故点)10多米远时,乙侧04号阀门(当时该阀门内介质为高压蒸汽,温度为540℃,压力为9.19兆帕,该状态属于正常状态)的阀体从靠压盖法兰处突然断裂,阀门调节支架连同电动装置垂直冲上距9米平台约7.5米高的楼板,撞击出直径约1米的孔洞后,落在04号阀门西南侧 2.8米处。
该阀门上的电动装置等物件及附近管线的保温层四处散落,高压蒸汽从04号阀门破裂的阀体大量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