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 有碴铁路轨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3.52 MB
- 文档页数:132
轨道⼯程课后题⽬解析第⼆章有砟轨道结构1.有砟轨道的主要组成及其功⽤?钢轨:直接承受列车荷载,依靠钢轨头部内侧⾯和机车车辆轮缘的相互作⽤,为车轮提供连续且组阻⼒最⼩的滚动接触⾯,引导列车运⾏,并依靠它本⾝的刚度和弹性将所承受的荷载分布传递于轨枕。
轨枕:承受来⾃钢轨的压⼒,并把它分布传递⾄道床;同时利⽤扣件保持钢轨的正确位置。
接头:⽤于钢轨与钢轨的可靠联结,保持钢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扣件:固定钢轨位置,阻⽌钢轨纵、横向移动,防⽌钢轨翻转,确保轨距正常,并在机车车辆的作⽤下,发挥⼀定的缓冲减振性能,延缓线路残余变形的累积。
轨道加强设备:防⽌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相对的纵向位移,增加线路抵抗钢轨纵向爬⾏的能⼒;在曲线上安装轨撑和轨距杆,可提⾼钢轨横向稳定性,防⽌轨距扩⼤。
道床:固定轨枕的位置,增加轨道弹性,防⽌轨枕纵、横向位移,并把承受的压⼒分布传递给路基或者桥隧建筑物,同时还⽅便排⽔和调整线路的平、纵断⾯。
道岔:使车辆从⼀股轨道转⼊或越过另⼀股轨道。
2.钢轨的类型有哪些?钢轨分级使⽤的含义是什么?钢轨的类型: 按每⽶⼤致质量(kg/m)划分。
我国钢轨分为43,50,60,75kg/m四种类型。
钢轨分级使⽤:钢轨的⼆次或多次使⽤;钢轨在⼀次使⽤中的合理倒换使⽤。
3.钢轨伤损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伤损原因及其解决措施?轨头核伤、钢轨磨耗、轨腰螺栓孔裂纹、钢轨接触疲劳伤损。
原因:既有钢轨⽣产中产⽣的缺陷,⼜有运输、铺设和使⽤过程中的问题。
轨头核伤措施:⑴提⾼钢轨材质,防⽌出现⽓孔等不良现象。
⑵改善线路质量,提⾼弹性和平顺性,减少动⼒和冲击。
⑶钢轨探伤车对钢轨进⾏探伤,及早发现,及时治理。
钢轨磨耗措施:采⽤耐磨轨;加强养护维修,保持⼏何形位,增加线路弹性;曲线涂油;机械打磨。
轨腰螺栓孔裂纹:加强接头养护,防⽌接头出现错⽛等;增加接头弹性;螺栓孔周边倒棱;采⽤⽆缝线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此问题。
钢轨接触疲劳伤损:提⾼钢轨接触疲劳强度。
第二节轨道结构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有砟轨道;另一类为无砟轨道,实践表明,两种轨道结构均可保证高速例车的安全运营。
但由于两类轨道结构存技术经济方面的差异,各国均根据自己的国情、铁路的特点合理选用,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一般规定(一)正线轨道1.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2.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工程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选择轨道结构类型,轨道结构宜采用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应集中成段铺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3.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工程、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台合理选择。
同一线路可采用不同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同一型式的无砟轨道结构应集中铺设。
4.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5.无砟轨道主体结构应不少于6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6.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
7.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排水系统。
(二)站线轨道1.正线为轨道时,与正线相邻的两条到发线宜采用无砟轨道,其他可采用混凝土宽枕的有砟轨道;高架车站或站台范围设架空层的车站到发线区段宜采用无砟轨道结构。
2.站线采用有砟轨道时,轨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l)到发线应采用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他站线宜铺设50kg/m钢轨。
(2)到发线应采用混凝土轨枕.每千米铺设1667根;当铺设混凝土宽枕时,每千米铺设1760根。
其他站线每千米铺设1440根.(3)站线应采用一级碎石道砟。
到发线道床顶宽3.4m,道床厚度0.35m,边坡为1:1.75;其他站线道床预宽2.9m,道床厚度0.25m,边坡为1:1.5。
,(4)站线混凝土轨枕宜采用弹条Ⅱ型扣件。
二、有砟轨道l钢轨正线轨道应采用100m定尺长的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速度等级的钢轨相关要求。
2.轨枕正线有砟轨道采用2.6m长混凝土轨枕,每千米铺设1667根。
(整理)轨道结构类型第⼆节轨道结构⾼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类:⼀类为传统的有砟轨道;另⼀类为⽆砟轨道,实践表明,两种轨道结构均可保证⾼速例车的安全运营。
但由于两类轨道结构存技术经济⽅⾯的差异,各国均根据⾃⼰的国情、铁路的特点合理选⽤,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般规定(⼀)正线轨道1.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按⼀次铺设跨区间⽆缝线路设计。
2.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程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选择轨道结构类型,轨道结构宜采⽤⽆砟轨道。
⽆砟轨道与有砟轨道应集中成段铺设,⽆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3.⽆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程、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较后台合理选择。
同⼀线路可采⽤不同⽆砟轨道结构型式,同⼀型式的⽆砟轨道结构应集中铺设。
4.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5.⽆砟轨道主体结构应不少于60年设计使⽤年限的要求。
6.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
7.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排⽔系统。
(⼆)站线轨道1.正线为轨道时,与正线相邻的两条到发线宜采⽤⽆砟轨道,其他可采⽤混凝⼟宽枕的有砟轨道;⾼架车站或站台范围设架空层的车站到发线区段宜采⽤⽆砟轨道结构。
2.站线采⽤有砟轨道时,轨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l)到发线应采⽤60kg/m⽆螺栓孔新钢轨;其他站线宜铺设50kg/m钢轨。
(2)到发线应采⽤混凝⼟轨枕.每千⽶铺设1667根;当铺设混凝⼟宽枕时,每千⽶铺设1760根。
其他站线每千⽶铺设1440根.(3)站线应采⽤⼀级碎⽯道砟。
到发线道床顶宽3.4m,道床厚度0.35m,边坡为1:1.75;其他站线道床预宽2.9m,道床厚度0.25m,边坡为1:1.5。
,(4)站线混凝⼟轨枕宜采⽤弹条Ⅱ型扣件。
⼆、有砟轨道l钢轨正线轨道应采⽤100m定尺长的60kg/m⽆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速度等级的钢轨相关要求。
2.轨枕正线有砟轨道采⽤2.6m长混凝⼟轨枕,每千⽶铺设1667根。
有砟轨道的基本组成摘要:一、有砟轨道的基本概念1.有砟轨道的定义2.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的区别二、有砟轨道的组成要素1.砟石2.轨枕3.钢轨4.联结零件5.道床6.轨道加强设备三、各组成要素的作用1.砟石的作用2.轨枕的作用3.钢轨的作用4.联结零件的作用5.道床的作用6.轨道加强设备的作用四、有砟轨道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2.局限性五、有砟轨道的发展趋势1.新型砟石的应用2.轨枕的改进3.钢轨的升级4.联结零件的优化5.道床与轨道加强设备的创新正文:有砟轨道是一种常见的铁路轨道类型,其基本组成包括砟石、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道床和轨道加强设备。
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砟石的存在。
有砟轨道中,砟石起到支撑轨枕、分散钢轨荷载、保持轨道稳定等作用。
轨枕则是用来固定钢轨,承受钢轨传递下来的荷载,并将其分散到砟石上。
钢轨则是铁路轨道的主要承载部分,负责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荷载。
联结零件用于连接钢轨,确保铁路轨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道床是铁路轨道的基础部分,起到承载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轨道加强设备则是用来加强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有砟轨道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铁路线路。
然而,有砟轨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地基要求较高、容易受砟石破碎和道床下沉等因素影响。
为克服这些局限性,我国铁路部门在有砟轨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研发新型砟石以提高其抗压强度和抗侵蚀性能;对轨枕进行改进,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升级钢轨材料,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优化联结零件设计,提高其连接性能和安全性;创新道床与轨道加强设备,以提高铁路轨道的整体性能。
总之,有砟轨道作为一种成熟的铁路轨道技术,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砟轨道结构的主要组成?2.我国正线轨道类型如何划分?3.运营条件由那三个参数表述?与轨道类型有什么关系?4.钢轨的功能有哪些?5.钢轨有哪些要求?6.以每米质量千克数,我国铁路钢轨主要类型有哪些?7.为什么钢轨要采用工字形断面?8.要提高钢轨的强度,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9.C,Mn含量对钢轨性能影响分析。
10.我国普通标准轨的长度,为什么曲线要采用缩短轨。
11.什么是钢轨接头,钢轨接头有什么危害。
12.为什么要在钢轨接头处预留轨缝,预留轨缝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3.什么是钢轨伤损?伤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是什么?14.轨枕的功能。
15.相对于木枕,混凝土枕有什么优点?16.我国混凝土枕按强度等级可分为?17.道床有什么功能?18.碎石道床断面包括哪三个主要特征?19.道床厚度定义?20.我国碎石道床按力学性能分为哪两类道砟?21.简述碎石道砟性能的影响因素。
22.我国规范规定,在什么条件下铺设单层道砟,什么条件下铺设双层道砟?23.碎石道床断面的三个特征是什么?24.道床为什么会污脏?25.高速铁路道砟特点26.无砟轨道特点27.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组成及特点28.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组成及特点29.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组成及特点30.扣件的功能31.什么是轨道几何形位?控制轨道几何形位有什么重要意义?32.直线轨道几何形位的基本要素33.轮对有什么要求?34.车轮踏面为什么要制成一定的斜度?35.轨距的定义,我国标准轨距为多少?36.什么是游间,轮轨游间设置对列车运行有什么意义?37.轨道几何形位水平的定义,什么是三角坑?38.轨道方向的定义,保持轨道方向平顺性的意义?39.什么是前后高低?40.什么是轨底坡?41.为什么要对小半径曲线轨道进行加宽,加宽原则,怎样加宽?42.简述轨道超高设置的目的,如何设置?43.为何限制未被平衡的加速度、余超高、欠超高?44.如何确定曲线超高的最大值和曲线上的最高(低)行车速度?45.简述缓和曲线设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