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方言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7
涉县方言(因是方言,用字不当,请谅解)一.实物1、用具炕:睡觉的地方盖地:被子铺地:褥子抻坑(kang):铺床窗街:窗户搭帘:门帘板床:板凳软床:草拍儿:草垫谷墩:草墩木墩等曲灯:火柴柯栳:纸缸不察:尿盆接盆:尿盆随壶:尿壶高街; 厕所倒罐: 掏粪工具倒茅谷都: 掏粪工具泼勺:掏粪工具灯娄:灯笼2、食物麦(mie)了:小麦玉黍(shu) :玉米榆皮面:过去涉县一种食物糠面:过去涉县一种食物糠窝:过去涉县一种食物窟吕:过去涉县一种食物谷出:过去涉县一种食物忽栾:涉县一种食物抿节; 涉县一种食物各答:水饺锅吃口:厨房软(yuan)柿: 软柿柿的留:柿干柿饼:白(ba)菜:白菜喝饭:吃饭织饭:做饭兀突饭:饭不热麻糖:油条糊堵饭:面糊涂饭稠饭:小米稠饭滚饭:熬米粥谷都菜:炖菜馏馍馍:二次蒸馍厮气:发酵鸟一鸟:搅拌一下毛女菜: 野生植物毛小菜:野生植物猪毛菜:野生植物杏仁菜:野生植物马丝菜:野生植物山药蛋:土豆3、生物老汉儿:老头汉们:男人娘儿们:女人的脑:头小冲:麻雀野鹊(qiao): 喜鹊夜油:蟋蟀曲涩:蚯蚓臭板虫:臭虫核桃虫:害虫壁虱:生在墙内一种虱子各蚤:跳蚤叽了(liao):知了谷虫:虫子蝎虎:壁虎簸箕虫:土元4、生产只生活:干活只地:种地盘地:用镢刨地刭(jing)地:耕地耧各岭:耧地畦打坷垃:打土坷垃张坯(pei):打土坯牵头勾: 牵牲口抅(gou)柿子:摘柿子闯韭菜:箩头: 生产工具5、时间日(yi)头:太阳清刀:清早黑(he)来:晚上白(ba)日(yi):白天前朗:上午晚夕:下午晚夕黑儿(her):下午天快黑傍黑儿; 下午天快黑多盏晚儿:时间很长一来:昨天早日(yi) :明天后日(yi) :后天前日(yi):前天年十:去年各里各节:好日子6、颜色黑(he)丁丁:黑色白生生:白色绿叟叟:绿色蓝英英:蓝色红英英:红色黄灵灵:黄色青涩涩:青色二、口头语娘:(音nia)废:玩才尼盖儿:刚才格能:显摆格良连儿:可怜格淹:蔫儿格遊:散步、外出瞎格周:说假话瞎格叫:瞎说格廊:胡同格廖:倔强格僦(jiu) :蹲下格岛:坑格窑:墙上小洞格节格节:做事扫尾谷都:突出物例头上碰了个谷都谷略:滚走谷拢:吹大话谷堆(zui):立不起来、堆起来草鸡:服软忽亮忽独:希里糊涂苦虑不行:实在不行去一畔儿:走开、滚开絮不几:啰啰嗦嗦絮种:不要啰嗦突喃:啰嗦噫症:发症乏不乏:啰嗦不啰嗦乏察察:讨厌乏不察察:很讨厌乏砍:做事多余抽念几: 骂人口头语可溜:弯曲吃仅:合适没一形:没有样拾拉鞋:鞋后跟未提上半吊:缺心眼制称:称东西思省:淘气浮头:上边噎食病:吃不下病不清格;关系不清白拾跟走:一起走东衣服:缝纫机轧衣服他都:他们俺都:俺们你(nie)都:你们Nia都:我败症:瑕疵眼气:嫉妒待见:喜欢接济:照顾魁对:将就刻薄:虐待得劲:舒服张(动词):放些东西操人:坑人可精:聪明不赖:好耍十号:娱乐这行(hang):这东西挪行(hang):那个东西不要便:不要张扬忽水水:破的不能动各挤眼:闭眼抪住/搂住:抱住(未完待续)。
邯郸方言研究综述王 雨(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展开,着重从研究内容、地域分布、研究方法等几个部分入手,梳理邯郸方言研究历史,归纳总结邯郸方言研究特点。
立足当前方言发展趋势并根据以往研究内容分析邯郸方言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走向,探究邯郸方言的特殊性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邯郸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20)02-0034-05邯郸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内部方言分布复杂,分属晋语、中原官话、冀鲁官话三种体系;其中,晋语在邯郸方言体系中最为广泛使用。
涉县、武安、磁县、邯郸市区、临漳、成安、曲周、鸡泽、广平和魏县县城以西地区所讲方言,属晋语;邱县、馆陶话,属冀鲁官话;大名和魏县、广平两县县城以东地区所讲方言,属中原官话。
①对邯郸方言及邯郸方言研究历程的探讨有助于丰富汉语及汉语史研究内容。
一、邯郸地区方言整体研究状况定量分析首先采用“文献法”,通过对万方、维普、CNKI(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平台进行检索,可得综合探讨邯郸方言文献79篇。
邯郸方言研究现状可从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教学、民俗文化等方向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表1 邯郸方言研究方向一览表研究年份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教学民俗文化1990-2000300002001-2010913112011-20201391021以十年为一个研究跨度,从表1可看出:(一)自21世纪以来,有关邯郸方言的研究内容逐渐丰富,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比如以邯郸方言的词汇、语法研究为例,1990-2000年尚且未被关注,从2001年后,已经有了相关文献且数量上增加;(二)从研究内容看,语音部分文献数量最多,语言教学、民俗文化研究内容最少;(三)从增长速度看,语音、词汇、语法部分文献数量增长最快。
由此可知,学者们开始注意到邯郸方言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价值,而语言教学和民俗文化研究进度十分缓慢,亟待相关学者深入探讨。
磁县话方言!!!且个儿(前夜个儿的意思,也就是前天)夜个儿(昨天)明老或篾老(明天)磨浪或么浪(门口街上)扳跌(摔交)窜走(滚开)么晾么晾(倒晾)前晌(上午)后晌或霍晌(下午)和来或黑来(晚上)捏们或娘们(妇女)老亲戚(岳父岳母)里亲戚(岳母)外亲戚(岳父)婆的(婆婆)老公公(公公)袖的(媳妇)前半儿(前边)后半儿(后边)今儿类(今天)过女或公女或谷女(闺女)褐(黑)褐区的(黑痣)毛一(头发)撅(脚)每每(乳房)拨拉盖(膝盖)抹火台或灭火台(灶台)茅的(厕所)谈屋(北屋)各条(晾晒东西的铁丝或绳子等)务的(凳子)盟(门)盟前的(门槛)黄呀(白菜)青菜(菠菜)捏都(人家,他们的意思)咱都(咱们,我们的意思)老羔子(骂人的话,兔崽子等意思)破鞋(生活作风不好的女人)黄物或黄户{音}(晚上的意思)捶不石头(捶布的石头)兑臼(捣东西的那个石头器物)盐臼的(捣蒜,或研盐用的器物)研脆或研碎(香菜)格济济或格喈喈(满满的或紧紧的,严严实实的意思)特闷或塔闷(打盹,休息一会儿的意思)满得得或满多多(满,多的意思)耳八的,耳瓜的(耳光的意思)过最或鼓最(1、蹲的意思,同“各就”;2、“那么多”的意思,如,就那一鼓最,指就那么多)“货,huo音”(棺材的意思)兔郎(与“二半吊子”意思同)或念,或面,或抿(调和,协调处理的意思)觉么(约么,估计的意思)觉类(认为的意思)恁个儿,能个儿(那样的意思)正个儿(这样的意思)侯界,别界(不要的意思)田换(接济的意思)宁泥儿(小的意思)河盘儿,河半儿(贝壳个意思)上都(上面的意思)下都(下面的意思)拨屡的(压机器面条时和的那种不软不硬的面)坨了,垛了(因时间长而成块儿了)霍碎(抖,抖东西的意思)天个儿(天天的意思)老山精(老土的意思)相跟的(一块的意思)阔<一声kuo,地方是入声>(用东西打的意思)贬见(批评教育的意思)拢子,拢的(一种柜子)扑溅(溢出,晃出来的意思)打了(摔了的意思)多但(什么时候的意思)暖〈入声〉住(握住拿住的意思)个当的(玉米秸杆)篾秸或摸秸(麦子秸杆)蛤么翻,蛤蟆翻(那种利用虹吸原理建造的过路涵洞)各台儿(台子的意思)洗衣坡儿(洗衣服用的石头类的东西,当洗衣板就是搓衣板)钩担(扁担,挑水等使用)添换-----------------接济,给搁就——蹲B不中受类——不舒服伯爱——父亲蹦蹦的——拖拉机别的——鼻子半节的砖——半块砖半壮的——年轻人布衫的——上衣枪蹦拉——枪毙板安虾类——捞虾不透气儿——缺心眼鼻个扎——鼻屎跌跌劲儿——小烟花C车过落——车轱辘篡忙——帮忙吃的——勺子锄串——蚯蚓册脑——痒痒D得类——得意电驴的——摩托车打平伙儿——凑份子的的类——哆嗦,颤抖。
河北方言儿化音变中的声韵双变现象李巧兰【摘要】在河北方言中产生声韵双变现象的儿化音变,主要分布在卷舌儿化变音和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如果将介音视独立于声韵的时长单位,就会发现:无论是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还是声母和韵母都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它们都应视为声韵双变现象,并且它是儿化变音系统语音发展的必然阶段.无论是在卷舌儿化变音系统中,还是在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和介音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实际上处于同一个儿化变音的阶段,而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则处于稍晚一个阶段,是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音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河北方言;儿化音变;声韵双变;成因【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在河北方言中,无论是边音儿化音变系统,还是卷舌儿化音变系统,都有一种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韵母卷舌化的同时,还出现了声母或介音后增音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果我们将这种现象放在儿化音变的系统中去考察,会发现其实它是儿化音变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都是儿音节特征不断前移而引发前字音节各位置上的种种变化。
儿音节引发前字音节的变化,在河北方言里主要有三种情况:(1)单纯变韵式音变;(2)变韵的同时,部分音节出现增音性变化,主要是介音后出现增音现象,少数方言是声母后出现增音;(3)变韵的同时,部分音节声母发生变化。
其中(2)中声母后出现增音的情况和(3)中变韵同时声母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声韵双变现象。
(2)中介音后产生增音的情况,我们不把它视为声韵双变现象。
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这里牵涉到介音的归属问题。
前人关于介音的地位曾有过相当多的论述。
“端木三(Duanmu1990,2000)主张介音属声。
女娲故里特有称呼——nia索堡镇常乐村,地处清漳河西岸,建村约在仰韶文化时期,其地理位置特殊,文化源远流长。
传说上古时期女娲抟士造人,立婚姻,从母系社会逐步过渡到父系社会,沿袭至今的方言,喊娘的发音是“nia”,而这个发音慢点儿读就是女娲,常乐村老辈人一代一代传说下来,女娲炼石补天用的就是村中湧泉中的五色石,泉水清澈,冬暖夏凉,滋润着田野土地,养育者各种鱼类,万木郁葱。
泉中石子五彩圆润,那都是女娲历经艰难,炼成用于补天的五色石。
“nia”,涉县索堡镇常乐村,方圆几十里母亲的称呼,也指人家、别人的意思。
“nia”字创字之初,就是体现了母系社会男子外出狩猎、捕鱼,妇女则从事采集果实,看守住所,加工食物,缝制衣服,管理杂物,养护老幼等繁重的公益劳动,因为分工的不同,男女间日久不相见称“十日久不见”,因此产生了 “nia”字。
几千年 “nia” 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母系社会受人尊敬的妇女领袖,带领先民对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情景,歌颂了妇女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上古之时,索堡一带称呼母亲和女娲是同字同音,只是语速快慢之分,此字经汉字复杂的演变后为 “nia”字,后世学者记载女娲时因 “nia”音不符合当时官话的发音规则,遂改为女娲。
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此字,但在被誉为汉字活化石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常乐村中有仰韶文化遗址,而女娲就生活在仰韶文化后期,人类社会由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母系社会中没有婚姻关系,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女娲“立婚姻”的传说正是这一时期过渡的明证。
《淮南子·览冥训》中传说女娲补天的目的是“以济冀州”,冀州是古人按星宿分野,将天下分为九州中的一州,学界公认古冀州是上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而漳河流域就在古冀州境内,我县明、清县志中均记载涉县属冀州分野。
索堡镇常乐泉和清漳河中五颜六色的卵石或许正是传说中女娲补天所用的五色石吧!一、 “nia”时代的佐证1986年全国文物调查中,在常乐村南岗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这标志着距今5000至10000年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个时期人类由原始人群进入到了母系社会—— “nia”的时代……二、为什么出嫁的姑娘把自己母亲叫做娘家而不是“nia”家?这可能与外部落之间的语言交融有关,仰韶文化早期是母系氏族制度繁荣的时期,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都共同生活在一起,所以只有“nia”而没有娘家这一说。
关于河北方言浅谈河北方言——大学里总有同学问我“河北话”怎么讲,这下我知道如何回答了~(部分资料摘自河青网,不妥之处大家轻喷啊~)来源:张彤的日志说起方言,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语系。
当然,这些不同的方言在自己的区域内还会再有多多少少的差别。
说起我的家乡河北,好像还没有哪个地区的口音能够比较恰当的来代表“河北话”。
因为河北面积虽然不大,却包含着十多种“味儿”,而且还没算上处于燕赵腹地的“北京话”和“天津话”。
承德:市内外方言各有千秋过了京北密云的古北口,再穿过滦平县,就到了拥有“避暑山庄”的承德。
这儿的很多人都声称自己的口音是最近似普通话的,比北京人说的还标准,这话倒不是太离谱。
比如北京人形容“心术不正,事儿多的那种女性”都说那女的“摇道”,承德人也这么说;还有承德从来不说“那”,而是和京片子一样说“内”,有人被揍了,满脸是血,承德人就会问:“你看内人咋了,满脸的血。
”这里的“内人”可不是媳妇,就是说“那人”。
不过,承德标准的普通话也仅限于市里,再往北就又变味儿了。
北部的承德,一部分人的口音和东北话比较接近,而另一部分就和坝上的张家口方言近似了,因为张家口和承德的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都叫坝上,带一点张家口式的方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家口:我也有诗意从马甸上京张高速,经八达岭、官厅水库、沙城、宣化等地,即到达“塞外明珠”的张家口。
著名的坝上草原就在此境内。
这里位于河北省的西北方向,因紧邻山西,所以,张家口人说话都是一口“老西儿”味儿。
值得一说的是坝上的重叠字。
记得以前看青年报的时候,说石家庄的某些周边县方言带重叠字,说起来很有“诗意”。
其实坝上人也说话喜欢说重叠字,说起来也很亲切。
比如“乃女女亲乎乎的”,就是说那个女孩子挺可爱的意思(“亲”在张家口方言里是“可爱”的意思)。
单位新来一个司机是张家口的,我们问他以前是干嘛的,他说:“俄给地球挠痒痒了。
”有时候我让他把车开快点,他说:“俄够快的了,你以为俄插的翅翅了。
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及其分布情况李巧兰【摘要】The phenomenon of adding sound in er-hua exists in 32 cunties in Hebei dialect. There are two types: double consant’s type and similar two-syllable’s type, which each type is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yllable and the pronuciation of adding sound is different.%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主要分布在晋语区和冀鲁官话区的32个县市,它有两种类型:复辅音声母型和类似双音节型。
从增音涉及到的音节来看,复辅音声母型增音涉及到的一般是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音节,而类似双音节型增音一般是限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音节。
所增加的音也有两类:闪音或边音。
其中增加闪音的,音值上又有舌尖前闪音[諶]和舌尖后闪音[鬩]的区别。
【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河北方言;儿化;增音现象;音变;拼合关系【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所谓儿化“增音”现象①对这种现象,国内外有“增音说”、“节律说”、“认可说”等不同的理论解释,我们姑且不论它的成因,统称之为增音现象。
,是指当某音节加“儿”形成儿化音节后,读音中有时会出现增音情况,即在声母或者介音后增加闪音或边音,从而使儿化后的音节形成复辅音声母型或者是类似双音节型的读音形式。
这样的“儿化”增音现象,主要见于北方方言区,如在山东阳谷方言[1]、高密方言[2]、金乡方言[3],山西平定方言[4],河南辉县方言[5]和河北方言中都有此类现象。
邯郸⽅⾔,涉县⽅⾔2017-12-26邯郸于太⾏⼭东麓,河北省最南端,在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处。
⾯积为1.2万平⽅公⾥,⼈⼝896.4万。
在邯郸这块⼟地上,⽅⾔很复杂,⽤三⾥不同俗,五⾥⾳各异,来形容⼀点也不为过。
历史原因导致了邯郸⽅⾔的多样邯郸是中国唯⼀⼀个建城3100多年⽽不改名的城市。
邯郸⼤部分地⽅在春秋的时候属于晋国的封地。
三姓分晋之后,邯郸成了赵国的国都。
由于晋国和古赵国的基础⽅⾔为古晋语,邯郸⽼百姓在春秋战国基本⽅⾔就是古晋语。
秦汉以后,邯郸处于“并州”辖区,依然属于现代的晋语的分布区。
丛台公园北宋⾄明初,邯郸⼀带战争频繁,⼈⼝锐减,县内⼤部分村庄空旷⽆⼈。
明太祖洪武元年,为了巩固边防,充实粮馆,颁布政令从⼭西往河北等地区⼤批移民,所以有了⼭西⼤槐树和⼩脚拇指甲盖两瓣为⼭西移民的说法。
⼭西移民进⼊邯郸在永年、曲周、魏县、成安、⼤名、涉县、⼴平、磁县、武安等地安家落户,依然以晋语为主,所以晋语对邯郸本⼟⽅⾔影响深远。
随着明朝政权的稳定,明成祖为了统⼀全国的⾏政管理,⼤⼒推⾏官话,邯郸与晋、鲁、豫三省接壤,于是从晋语为主变成了具有晋语、冀鲁官话、中原官话三种⽅⾔类型融合的特点。
⾏政划分导致了邯郸内部的⽅⾔不同现在,邯郸辖区内的县,基本上⼀个县⼀个⼤⼝⾳,有着明显的⾏政区分。
邯郸⽅⾔分布复杂,⼤体分为三⽚:邯郸市三区、涉县、武安、永年、鸡泽、磁县、临漳和成安,属晋语邯新⽚磁漳⼩⽚;⼴平县(县城以东),馆陶县,邱县,曲周县(东⾥町以东),临近⼭东的部分县,属冀鲁官话⽯济⽚聊泰⼩⽚;⼤名、魏县、肥乡、⼴平县(县城以西)、曲周县(东⾥町以西),属中原官话郑开⽚。
这三种⽅⾔的⼤致区域,恰好属于历史朝代上⼴平府、⼤名府、彰德府、磁州府的⾏政区域划分,从西向东由晋语向官话过渡,从南向北由中原官话向冀鲁官话过渡。
由于三种⽅⾔共处⼀域,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导致了邯郸⽅⾔特殊的复杂性。
民俗词汇的发⾳不同导致各县⽅⾔的差别邯郸处在三种⽅⾔的过渡地带,传统的发⾳和民俗词汇的不同,很容易导致了邯郸⽅⾔在各县的差异。
涉县方言
下面总结的涉县方言中大部分为音译,并非是正字!
一时间
1 普通时间
去年——年拾;昨天——夜来;明天——早已;后天——后已;
早上——淸倒;上午——前晌;中午——晌午门儿或晌午;下午——晚夕;
傍晚——晚夕门儿或傍哈儿;黑夜——哈来或哈来门儿;
2 行为时间
起早——起五更(经);快点——快也儿;晚上做某事——哈来拾;
二名词
1 常见名词
(1)我和我们:
我——俺;我们——咱;你们——捏都或(niadou);他们——他都;
我家——俺家;他家——(niajia)家;他们家——捏都家或(niadou)家;
(2)身体各部:
头--德脑;膝盖——割席盖儿;胳膊——胳八;头发——毛;
背——脊梁;脚——偼;脖子——拔勒;乳房——妹妹;
2 蔬菜庄稼:
土豆——山也蛋;菠菜——青菜;卷心菜——灰灰白;西红柿——洋柿勒;
玉米——玉薯;辣椒——辣勒;棉花——花;
3 食物:
开水——滚水;饺子——疙瘩;油条——麻糖;米饭——大米;
玉米粥——糊涂;窝头——窝勒;馒头——馍馍;糖糕——油糕;
元宵——龙蛋的;
4 动物:
蟋蟀——夜游勒;麻雀——小虫儿;喜鹊——野翘的或老哇;蝙蝠——夜鳖虎;蜥蜴——蛇出溜;螳螂——砍后螂;壁虎——蝎虎;
松鼠——虼灵;蜗牛——桑牛;斑鸠——咕咕鸟;小飞虫——雨汗;
5 称呼,称谓:
(1)一般称呼
老头——老汉儿;老太太——老婆儿;婆婆—-婆的;男人——汉勒们;
媳妇——撵们儿;小姑娘——闺女;
(2)亲戚称谓
伯伯——大大(daidai);伯母——大大(dada)或大娘(dainiang);
舅妈——笒子;姑奶奶——老姑;舅爷——老舅;
6 自然实物:
太阳——意头儿;冰雹——冷蛋的;
7 生活常见物及房院:
晒衣绳——铁丝;垃圾——渣儿;火柴——曲灯儿;
被子——盖地;褥子——铺地;手电——电灯;打气筒——气管儿;
勺子——小池儿;尿罐——睡壶;尿盆——不查儿;厨房——饭厦;
水壶——茶壶;上衣——褂的;尿布——屎铺;胡同——仡佬;
台阶——圪台;北边的房子——堂屋;厕所——高阶;
三动作
蹲下——圪就;玩——废;追——撵;笨——抬;拎——掂;
慢——抹也;砸——夯;
四连词
平——平个展展;白——巴茧茧;黑——黑洞洞;凉——凉丁丁;
硬——硬几几;光——光叽叽;直——直多多;湿——湿叽叽;
淡——淡撇撇;饱——饱腾腾;明——明光光;热——夜答答;
俊——俊丢丢;薄——薄凌凌;蓝——蓝莹莹;苦——苦个巴巴嘞;
整齐——齐抹抹;麻利——利索索;睡得香——睡的胡当当嘞;
五日常生活用语
1 个人日常生活用语
理发——剃头或绞头;打盹——瞌睡;拉屎——屙屎;吃药——吃鈅;
做梦——梦目;夹菜——汲菜;铺床——抻炕;眨眼——圪展眼;
盛饭——张(音)饭;舒服——得劲;马虎或迷糊——癔症;清楚——清格儿;心里难受——圪绞慌;心烦——心慌慌;迟钝——磨蹭;
嫉妒——眼气;喜欢——待见;滑倒——出溜;收拾——拾掇;
害怕—圪瘆(sheng)或升疙倒的;呕吐——干哕;吐痰——沱唾沫;
2 其他日常生活用语
赶集——赶会;软——脓(弄);没收——扣;对不起别人——亏对;
饭热——饭烧勒;骂人——撅;不合适—不得劲;可怜——可各凉的慌;
乱喊——叽炸;折饭——倒凉;付钱——张钱;转悠——抹游或者各游;
步行——走走;照顾——接济;惦记——结记;整人——糊弄人;
结婚——办事;坑人——操人(操纵人);下小雨——个星;
养孩子——作物孩子;好——不赖;不好——赖;聪明——精;
着急——扯急;稳当——安生;欠揍——欠挨;老实——实在;
讨厌——败兴;特别——余外;不行——不办事;贫嘴——发侃;
捣乱——作乱;虐待——刻八;批评——贬见;
同情——可各凉慌;故意——但顾;一起——相跟的;一块儿——伙;灯炮烧断——灯泡摧了;出新花样——出洋相;
饭溢出——饭淤了;饭糊了——饭沤(ou )了;偷拿——捞摸;
白搭——搭了;滚开——滚远远的或者去一米的或者厥或者股锊;
模样-——米眼儿;做完一项工作-----圪节;食物馊——司切;
称一称——字一字;是这样——可算;弟兄几个——丁儿几个;
放在一起——骨堆;挪挪——靠靠或者吭吭;无能——悚(song );
某个东西有弯--可溜儿;让一让——闪闪;人去世后请的吹唱班——瞧吹;
村里过正月十五办的文艺节目——耍拾呵儿;
我——俺或者咱;头--德脑;晒衣绳——搁条;垃圾——圪(音:哥)渣;
太阳——老业儿;土豆——仨也蛋;火柴——曲灯儿;饺子——疙瘩;
蟋蟀——游的;麻雀——小虫儿;喜鹊——老野翘;膝盖——膊罗盖儿
被子——盖地;褥子——铺地;手电——电棒子;打气筒——气管子;
勺子——匙子或者此的;尿罐——青罐;菠菜——青菜;厨
房——锅旮旯;
水壶——茶壶;油条——麻糖;蝙蝠——夜鳖五;蜥蜴——蛇出溜的;
螳螂——砍股螂;玉米——棒子或者玉茭或者玉书;老头——老汉儿;
老太太--老婆儿;男人——汉们;媳妇——媳妇子;小姑娘——闺女;
婆婆—-婆的;上衣——褂的;尿布——屎布;辣椒——辣的;小米粥——饭;
米饭——大米;铜钱——制钱;老二——二的;鸡——鸡的;冰雹——冷的;
开水——滚水;胡同——古道;台阶——圪台;北边的房子——堂屋;
棉花——花;玉米粥——糊涂;厕所——茅的或者高阶;窝头——窝的;
头发——毛衣;小飞虫——蚁汗;卷心菜——灰的白;馒头——馍馍;
蹲——圪就;玩——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