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讲稿(ppt 45张)
- 格式:ppt
- 大小:358.50 KB
- 文档页数:46
1、制定规范性文件2、行政检查3、行政许可4、行政奖励5、行政物质帮助6、行政处罚7、行政征收:税收征收和行政收费8、行政确认9、行政裁决10、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和即时强制11、行政法律责任追究(行政处分)二、法治1、是法律至上的一个原则2、是一种秩序3、是对人们权利义务的一种平衡4、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和形式上5、是社会发展目标和过程的统一:相对完备的法律和制度;高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地位;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实施体制;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三、1、法治的两大支柱:分权和制衡;程序2、国家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2、严格程序对法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有利于实体法的实现;有利于监督和制约权力;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
第二章: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行政权的三个特性:单向性;强制性;主动性二、行政执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普遍性;特殊性;有效性三、确立职权法定原则的依据:1、“职权法定原则”是由我国民主宪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2、宪法为确立职权法定奠定基础(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相关法律、法规都对职权法定作了具体规定。
四、确立法律优先原则的依据:1、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人民的意志至高无上)2、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3、行政执法的复杂性(以法律的规定为准则)五、确立公平、公正原则的依据:1、宪法(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人权理论3、行政执法的客观实际六、贯彻公平、公正原则的要求:1、同一适用法律条文和程序2、同等情形,同样对待3、遵循行政执法惯例规则3、不同情形,结果不同七、比例原则:禁止过分原则或均衡原则,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设置的一种内在标准。
(包括适当性、必要性[选择当事人损失最小的方式]、合比例[个人所造成的损害与社会获得的利益之间的比例])八、确立比例原则的依据:1、法律的正义价值观2、宪法3、行政执法的法律目的和客观实际的需要九、贯彻比例原则的要求:1、达到相应的目的或目标是必要的2,利益衡量(公益大于私益)3、执法必须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最小的损害原则。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座谈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座谈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看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我们时刻都必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工作。
因此,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制度设计、制定、执行等多个层面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落实得更加完善和有效。
首先,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明确政府的权责,健全组织结构,制定一套更具针对性、实际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同时,还应加强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跟踪与分析,进一步优化制度内容。
其次,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听取基层执法人员、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下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更适用的制度。
另外,在制定后,还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和宣传,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制度内容、掌握操作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和贯彻制度。
最后,在执行中,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行为严格查处,同时也要鼓励和激励优秀执法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依法、公正行使职权。
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
奖惩机制,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推行不仅需要系统完备、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更需要妥善实施。
我们作为行政执法人员,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使制度真正的落到位,真正的发挥出制度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