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 、反证法
- 格式:ppt
- 大小:369.50 KB
- 文档页数:20
高中数学:不等式题目的七种证明方法压轴题目一般是开放型的题目,每年都是会变化。
但大概率题目是函数、数列、圆锥曲线、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问题。
我就来总结一下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01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通过两个实数a与b的差或商的符号(范围)确定a与b大小关系的方法,即通过来确定a,b大小关系的方法。
前者为作差法,后者为作商法。
但要注意作差法适用范围较广;作商法再用时注意符号问题,如果同为正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同为负的话记得改变不等式的符号。
02分析法和综合这两个方法我们一般会一起使用。
分析法是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证明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
综合法是从已知或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及公理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
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已知如果要用综合法或者分析法的话,对于过程上需要写明,即证,所以要证,也就是说,即等价于……一些转化的语句来过渡我们的题目。
当然这两个方法我们经常一起用,因为分析完条件,分析结论,两个一起分析做题速度更快一些呢。
03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
这个方法其实是按照集合的补集理论来的,正难则反,但是要注意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必须将命题结论的反面的各种情形都要考虑到,不能少的。
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思路及步骤:1)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3)由于上述矛盾的出现,可以断言,原来的假定“结论不成立”是错误的;4)肯定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04放缩法在证明过程中,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作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证明有更好的不等式来代替原不等式。
放缩法的目的性强,必须恰到好处,。
同时在放缩时必须时刻注意放缩的跨度,放不能过头,缩不能不及,灵活性很大。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2. 练习:① ,A B 为锐角,且tan tan 3tan 3A B A B ++求证:60A B +=o .(提示:算tan()A B +) ②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练习: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 (教材P 52 练习 1题)(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3. 作业:教材P 54 A 组 1题.第二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求证3526+>+.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④ 出示例4:见教材P 48.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 出示例5:见教材P 4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三、巩固练习: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43c a b ab S --+≥.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23sin ab C ab ab C -+≥,即证:2cos 23sin C C -≥3sin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成立).2. 作业:教材P 52 练习 2、3题.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则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7.4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知识梳理1.综合法与分析法2.反证法(1)反证法的定义:在假定命题结论的前提下,经过推理,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结论成立的方法叫反证法.(2)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归谬——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出矛盾为止;③结论——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考点自诊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3)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4)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5)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2.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证明过程“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 2θ”应用了()A.分析法B.综合法C.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使用D.反证法3.用反证法证明“凸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90°”时,首先要作出的假设是( )A.四个内角都大于90°B.四个内角中有一个大于90°C.四个内角都小于90°D.四个内角中有一个小于90°4.(2020四川树德中学期中)欲证√2−√3<√5−√6成立,只需证( ) A.(√2-√3)2<(√5-√6)2B.(√2-√5)2<(√3-√6)2C.(√2+√6)2<(√3+√5)2D.(√2-√3-√5)2<(-√6)25.(2020吉林油田十一中月考)比较大小:3-2√2 √10−√7(填“>”“<”或“=”).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综合法的应用【例1】若x ,y ,z 是互不相等的实数,且x+1y=y+1z=z+1x,求证:x 2y 2z 2=1.?综合法证明问题是怎样实现的?解题心得1.综合法的适用范围:(1)定义明确的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求证没有限制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2)已知条件明确,并且容易通过分析和应用条件逐步逼近结论的题型.2.综合法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也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因此要保证前提条件正确,推理合乎规律,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其过程一般是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对点训练1已知a,b,c>0,a+b+c=1.求证:(1)√a+√b+√c≤√3;(2)13a+1+13b+1+13c+1≥32.考点分析法的应用【例2】已知非零向量a,b,且a⊥b,用分析法证明:|a|+|b||a+b|≤√2.,适用于何种题型?解题心得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由条件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3.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从正面不易推导时,常考虑用分析法.对点训练2(2020陕西临潼期末)证明:(1)√6+√10>√2+√14;(2)如果a,b>0,则lg a+b2≥lga+lgb2.考点反证法的应用【例3】设{a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1)推导{a n}的前n项和公式;q≠1,证明:数列{a n+1}不是等比数列.?解题心得对于含有否定概念的命题,直接证明不好证,但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易证,一般利用补集法或反证法解答证明.先假设肯定结论成立,然后根据有关的概念、定理、定义、推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等有矛盾,从而说明原命题成立.对点训练3(2020河南新安一高月考)(1)已知x>0,y>0,且x+y>2,求证:1+2yx 与1+2xy中至少有一个小于3.(2)当a+b>0时,求证:√a2+b2≥√22(a+b).1.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逆向思维,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应用分析法要严格按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2.证明问题的常用思路:在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述解答或证明过程.3.用反证法证明问题要把握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2)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依据这一条件进行推理;(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矛盾等,但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7.4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知识梳理1.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结论求证的结论充分条件2.(1)反面成立考点自诊1.(1)×(2)×(3)×(4)√(5)√2.B在证明的过程中使用了平方差公式,以及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符合综合法的定义,故证明过程使用了综合法.故选B.3.C首先要作出的假设是“凸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没有一个不小于90°”,即为“凸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小于90°”.故选C.4.C 根据题意,欲证√2−√3<√5−√6,则需证√2+√6<√3+√5,即只需证(√2+√6)2<(√3+√5)2.故选C.5.< 平方后再比较.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过程即可.∵72>70,∴2√72>2√70,即12√2>2√70,∴17-12√2<17-2√70,即(3-2√2)2<(√10-√7)2,∴3-2√2<√10−√7.关键能力·学案突破例1证明∵x+1y =y+1z ,∴x-y=1z −1y ,∴x-y=y -zyz ,即yz=y -zx -y .∵x+1y =z+1x ,∴x-z=1x −1y , ∴x-z=y -x xy ,即xy=y -xx -z.同理可得xz=z -x y -z .∴x 2y 2z 2=(xy )(xz )(yz )=y -x x -z ×z -x y -z ×y -z x -y=1. 对点训练1证明(1)∵√13a≤13+a 2,√13b ≤13+b 2,√13c ≤13+c2,∴√3√a +√b +√c )≤3×13+a+b+c2=1,∴√a +√b +√c ≤√3,当且仅当a=b=c=13时取等号.(2)∵3b+13a+1+3a+13b+1≥2,3c+13a+1+3a+13c+1≥2,3c+13b+1+3b+13c+1≥2, ∴3b+3c+23a+1+3a+3c+23b+1+3a+3b+23c+1≥6, ∴3(a+b+c )+33a+1+3(a+b+c )+33b+1+3(a+b+c )+33c+1≥9, 即63a+1+63b+1+63c+1≥9, ∴13a+1+13b+1+13c+1≥96=32. 当且仅当a=b=c=13时等号成立. 例2证明若证原不等式|a |+|b ||a+b |≤√2.只需证|a |+|b |≤√2|a +b |, 只需证(|a|+|b|)2≤(√2|a+b|)2,即证a 2+b 2+2|a ||b |≤2a 2+2b 2+4a ·b . 因为非零向量a ,b ,且a ⊥b ,所以a ·b =0,即证2|a ||b |≤a 2+b 2, 即证(|a |-|b |)2≥0,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对点训练2证明(1)要证√6+√10>√2+√14,只要证(√6+√10)2>(√2+√14)2,即2√60>2√28,显然成立的,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当a>0,b>0时,要证lg a+b 2≥lga+lgb2,只要证lga+b2≥lg √ab ,因为函数y=lg x 在(0,+∞)上递增,即证a+b 2≥√ab >0,此不等式显然成立,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所以lg a+b2≥lga+lgb2. 例3(1)解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当q=1时,S n =a 1+a 1+…+a 1=na 1;当q ≠1时,S n =a 1+a 1q+a 1q 2+…+a 1q n-1, ① qS n =a 1q+a 1q 2+…+a 1q n ,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S n =a 1(1-q n )1-q,∴S n ={na 1,q =1,a 1(1-q n )1-q,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a k+1+1)2=(a k +1)(a k+2+1), a k+12+2a k+1+1=a k a k+2+a k +a k+2+1, a 12q 2k +2a 1q k =a 1q k-1·a 1q k+1+a 1q k-1+a 1q k+1, ∵a 1≠0,∴2q k =q k-1+q k+1.∵q ≠0,∴q 2-2q+1=0,∴q=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 对点训练3证明(1)(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有1+2y x ≥3,且1+2xy≥3,由已知x>0,y>0,所以有1+2y ≥3x ,且1+2x ≥3y ,故2+2x+2y ≥3x+3y ,化简得2≥x+y ,与已知x+y>2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1+2y x 与1+2xy中至少有一个小于3成立.(2)(分析法)要证√a 2+b 2≥√22(a+b ),只需证(√a 2+b 2)2≥[√22(a +b )]2,即证a 2+b 2≥12(a 2+b 2+2ab ),即证a 2+b 2≥2ab.因为a 2+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所以√a 2+b 2≥√22(a+b )成立.。
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分为:作差法和作商法 一、 作差法若a ,b ∈R ,则: 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它的三个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符号(与零的大小)——结论. 作差法是当要证的不等式两边为代数和形式时,通过作差把定量比较左右的大小转化为定性判定左—右的符号,从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作差是化归,变形是手段,变形的过程是因式分解(和差化积)或配方,把差式变形为若干因子的乘积或若干个完全平方的和,进而判定其符号,得出结论.例1、求证:x 2 + 3 > 3x 证:∵(x 2 + 3) 3x = 043)23(3)23()23(32222>+-=+-+-x x x ∴x 2 + 3 > 3x例2、 (课本P 22例2)已知a, b, m 都是正数,并且a < b ,求证:bam b m a >++ 证:)()()()()(m b b a b m m b b m b a m a b b a m b m a +-=++-+=-++ ∵a,b,m 都是正数,并且a<b ,∴b + m > 0 , b a > 0 ∴0)()(>+-m b b a b m 即:bam b m a >++变式:若a > b ,结果会怎样?若没有“a < b ”这个条件,应如何判断?例3、 已知a, b 都是正数,并且a b ,求证:a 5 + b 5 > a 2b 3 + a 3b 2 证:(a 5 + b 5 )(a 2b 3 + a 3b 2) = ( a 5 a 3b 2) + (b 5 a2b 3)= a 3 (a 2b 2 )b 3 (a 2b 2) = (a 2b 2 )(a 3 b 3)= (a + b )(a b )2(a 2 + ab + b 2)∵a, b 都是正数,∴a + b, a 2 + ab + b 2 > 0又∵a b ,∴(a b )2 > 0 ∴(a + b )(a b )2(a 2 + ab + b2) > 0即:a 5 + b 5 > a 2b 3 + a 3b 2例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n ,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 ,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t 1, t 2,则:21122,22t n S m S S n t m t=+=+可得:mnn m S t n m S t 2)(,221+=+= ∴)(2)()(2])(4[2)(22221n m mn n m S mn n m n m mn S mn n m S n m S t t +--=++-=+-+=- ∵S, m, n 都是正数,且m n ,∴t 1 t 2 < 0 即:t 1 < t 2从而:甲先到到达指定地点。
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都是欧氏分析方法。
欧氏分析方法起自于欧氏几何,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即为人类总结运用。
构造法是微积分学,代数学自身的方法。
分析法——尽可能由已知条件挖掘信息,并以此为起点作逻辑推理。
一元微积分讲究条件分析。
要用分析法,就需要对各个概念理解准确,强弱分明;推理有序,因果清晰。
为了弥补非数学专业学生的“短板”,我建议大家把考研题目中出现頻率较高的典型条件,预先推个滚瓜烂熟。
比如已知条件“f(x)连续,且x趋于0时,lim(f(x)/x) = 1”的推理。
(见讲座(9)基本推理先记熟。
)已知条件“f(x)在点x0可导,且f ′(x0) > 0 ”的推理。
(这是阐述“一点可导且导数大于0与一段可导且导数大0的差别;证明洛尔定理(费尔玛引理),达布定理,……,等的关键。
见讲座(11)洛尔定理做游戏;讲座(17)论证不能凭感觉。
)已知条件“非零矩阵AB = 0”的推理。
(见讲座(42)矩阵乘法很惬意。
)已知“含参的三阶方阵A能与对角阵相似,且A有二重特征值。
计算参数。
”的推理。
(见讲座(48)中心定理路简明。
)“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或随机向量(X,Y)的密度函数,求函数型随机变量U = φ (x) 或U =φ(x ,y) ”的推理计算(见讲座(78)分布函数是核心。
)一个娴熟的推导就是一条高速路啊。
你非常熟练了吗?!综合法——由题目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反向逻辑推理,观察我们究竟需要做什么。
最典型的范例是考研数学题目“证明有点ξ,满足某个含有函数及其导数的关系式”。
例设函数f (x)在闭区间[0,1]上连续,在开区间(0,1)内可导,且f (0) = 0,则区间(0,1)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 (ξ) f′(1―ξ) = f′(ξ) f (1―ξ) 分析(综合法)即要证明f (ξ) f′(1―ξ) ― f′(ξ) f (1―ξ) = 0点ξ是运用某个定理而得到的客观存在。
高三复习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选修4-5不等式选讲【考纲速读吧】1.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综合法往往是分析法的相反过程,其表述简单、条理清楚.当问题比较复杂时,通常把分析法和综合点必会技巧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2.常用的初等变形有均匀裂项、增减项、配系数等.利用基本不等式还可以证明条件不等式,关键是恰当地利用条件,构造基本不等式所需要的形式.项必须注意1.作差比较法适用的主要题型是多项式、分式、对数式、三角式,作商比较法适用的主要题型是高次幂乘积结构.2.放缩法的依据是不等式的传递性,运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放缩适度,“放”和“缩”的量的大小是由题目分析,多次尝试得出.放得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达到证明目的.3.利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实质上就是利用柯西不等式进行放缩,放缩不当则等号可能不成立,因此,要切记检验等号成立的条件.【课前自主导学】01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a+b+c(1)定理:如果a,b,c均为正数,那么________abc,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立,即3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数.(2)基本不等式的推广a1+a2+…+an对于n个正数a1,a2,…,an,它们的算术平均数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na1a2n,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立.21(1)已知某>0,则y=某2+________.(2)已知某>0,则y=某的最小值为________.某某2.柯西不等式(1)设a,b,c,d均为实数,则(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ad=bc时等号成立.bbb222(2)若ai,bi(i∈N某)为实数,则(∑a)(∑b)≥(∑ab),当且仅当==…=ai=0时,iiiia1a2ani=1i=1i=1约定bi=0,i=1,2,…,n)时等号成立.(3)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β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α、β共线时等号成立.nnn(1)若某+2y+4z=1,则某2+y2+z2的最小值是________.(2)某,y∈R,且某2+y2=10,则2某-y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证明不等式的方法(1)比较法①求差比较法由a>ba-b>0,a<ba-b<0,因此要证明a>b,只要证明________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比较法.②求商比较法a由a>b>0>1且a>0,b>0,因此当a>0,b>0时要证明a>b,只要证明________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商b比较法(2)分析法从所要________入手向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反推直至达到已知条件为止,这种证法称为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3)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已知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即“由因寻果”的方法,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为综合法.(4)反证法的证明步骤第一步:作出与所证不等式________的假设;第二步:从________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论,否定假设,从而证明原不等式成立.(5)放缩法所谓放缩法,即要把所证不等式的一边适当地________,以利于化简,并使它与不等式的另一边的不在证明不等式时综合法与分析法有怎样的关系?(1)要证明29+31<25,可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________.a3+a6(2)等比数列{an}各项为正数,且q≠1,若PQ=a4a5,则P与Q的大小关系________.2【自我校对】1.≥a=b=c不小于不小于≥a1=a2=…=an31填一填:(1)3(2)34112.填一填:(1提示:∵1=某+2y+4z≤某+y+z1+4+16,∴某2+y2+z2≥某2+y2+z2的最2121小值为.21(2)[-2,2]提示:∵(某2+y2)[22+(-1)2]≥(2某-y)2,∴-2≤2某-y≤52.a3.a-b>0证明的结论相反条件和假设放大或缩小b想一想:提示:综合法:由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分析法:从结论出发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在实际解题时,常常用分析法探求解题思路,用综合法表达.填一填:(1)分析法(2)P≥Q提示:∵a3·a6=a4·a5,∴a3+a6≥23·a6=2a4·a5,∴P≥Q.【核心要点研究】02【考点一】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例1[2022·广州模拟]已知a>0,b>0,求证:(a)3+b3≥ab+ab2.【审题视点】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证明的方法,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及等价转化思想,可用作差比较法证明.[证明](a)3+b3-(ab+ab2)=[(a)3-ab]+[b3-ab2]=a(a-b)-b2(a-b)=(a-b)(a-b2a-b)[(a)2-b2]=(a-b)2(a+b).因为a>0,b>0,所以a+b>0,又(a-b)2≥0,所以(a-b)2a+b)≥0a)3+b3-(ab+ab2)≥0,即(a)3+b3≥ab+2.【师说点拨】此题用的是作差比较法,其步骤:作差、变形、判断差的符号、结论.其中判断差的符号为目的,变形是关键.常用的变形技巧有因式分解、配方、拆项、拼项等方法.【变式探究】求证:a2+b2≥ab+a+b-1证明:∵(a2+b2)-(ab+a+b-1)=a2+b2-ab-a-b+1=2a2+2b2-2ab-2a-2b+2)211=(a2-2ab+b2)+(a2-2a+1)+(b2-2b+1)](a-b)2+(a-1)2+(b-1)2]≥0,22∴a2+b2≥ab+a+b-1.【考点二】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证明不等式1112例2已知a,b,c均为正数,证明:a2+b2+c2+abc3,并确定a,b,c为何值时,等号成立.【审题视点】3因为a,b,c均为正数,且a+b+c≥3abc,故可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证明.2[证明]因为a,b,c均为正数,所以a2+b2+c2≥3(abc),①3111211112+≥9(abc)-.②+≥3(abcabcabc33111222+≥3(abc)+9(abc故a2+b2+c2+abc3322又3(abc)+9(abc)-≥2=6,③所以原不等式成立.33当且仅当a=b=c时,①式和②式等号成立.221当且仅当3(abc9(abc)-时,③式等号成立.即当且仅当a=b=c=3 334111奇思妙想:例题中,不等式变为“abc3”,其余不变,该如何解答?abc111331113证明:∵a,b,c++abc≥+abc3,abcabcabcabcabc31∴原不等式成立,当a=b=c且abc时等号同时成立,即a=b=c=3 abc6【师说点拨】1.分析法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A,只要证B”,这里B应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2.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是“由因导果”,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是“执果索因”.它们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寻找解题思路,而综合法便于叙述,因此要注意两种方法在解题中的综合运用.【变式探究】设a≥b>0,求证:3a3+2b3≥3a2b+2ab2.证明:证法一(综合法)∵a≥b>0,∴a2≥b2,则3a2≥2b2,则3a2-2b2≥0.又a-b≥0,∴(a-b)(3a2-2b2)≥0,即3a3-2ab2-3a2b+2b3≥0,则3a3+2b3≥3a2b+2ab2.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分析法)要证3a3+2b3≥3a2b+2ab2,只需证3a3+2b3-3a2b-2ab2≥0,即3a2(a-b)+2b2(b-a)≥0,也即(a-b)(3a2-2b2)≥0,(某)∵a≥b>0,∴a-b≥0.又a2≥b2,则3a2≥2b2,∴3a2-2b2≥0.(某)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考点三】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例3[2022·福建高考]已知函数f(某)=m-|某-2|,m∈R,且f (某+2)≥0的解集为[-1,1].111(1)求m的值;(2)若a,b,c∈R+,且++m,求证:a+2b+3c≥9.a2b3c【审题视点】(1)根据式子的特点,利用公式进行转化,根据集合相等确定m的值;(2)结合已知条件构造两个适当的数组,变形为柯西不等式的形式.[解](1)因为(f某+2)=m-|某|,(f某+2)≥0等价于|某|≤m,由|某|≤m有解,得m≥0,且其解集为{某|-m≤某≤m}.又f(某+2)≥0的解集为[-1,1],故m=1.111+(2)由(1)知=1,又a,b,c∈R,由柯西不等式得a2b3c111111a+2b+3c=(a+2b+3c)()≥(a+2b3c2=9.所以不等式得证.a2b3ca2b3c【师说点拨】22222柯西不等式的一般结构为(a2(b21+a2+…+an)1+b2+…+bn)≥(a1b1+a2b2+…+anbn),在使用柯西不等式时,关键是将已知条件通过配凑,转化为符合柯西不等式条件的式子,为方便使用柯西不等式,有时常将a变形为1某a的形式.【变式探究】abcbca用柯西不等式证明:若a,b,c均为正数,+)()≥9.bcaabcabcbca证明:∵(+(+)≥(2=9,bcaabcbacbacabcbca∴()+)≥9.bcaabc【经典演练提能】041.已知a1≤a2,b1≤b2,则P=a1b1+a2b2,Q=a1b2+a2b1的大小关系是()A.P≤QB.P<QC.P≥QD.P>Q答案:C解析:∵(a1b1+a2b2)-(a1b2+a2b1)=(b1-b2)·(a1-a2)∵a1≤a2,b1≤b2∴(b1-b2)·(a1-a2)≥0∴a1b1+a2b2≥a1b2+a2b1.1112.已知a,b,c是正实数,且a+b+c=1++的最小值为()abcA.3B.6C.9D.12答案:Ca+b+ca+b+ca+b+c111bacacb解析:把a+b+c=1代入+得到=3+(++(+(+)≥3 abcabcabacbc+2+2+2=9,故选C.3.若a,b,c∈(0,+∞),且a+b+c=1,则a+b+c的最大值为()A.1B.2C.3D.2解析:abc)2=(a+b+c)2≤(12+12+12)(a+b+c)=3.当且仅当a=b=c=abc)2≤3.故++的最大值为.3某+y某y4.设某>0,y>0,M=N=M、N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2+某+y2+某2+y答案:M<N某+y某y某y解析:N=+>M.2+某2+y2+某+y2+某+y2+某+y5.若a,b∈R,且a≠b,M答案:M>N+ab+,N=a+b,则M、N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baabab解析:∵a≠bba,ab,baa+b.baba(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若|a-c|<|b|,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a<b+cB.a>c-bC.|a|>|b|-|c|D.|a|<|b|+|c|答案:D解析:|a|-|c|≤|a-c|<|b|,即|a|<|b|+|c|.故选D.112.[2022·鸡西模拟]若实数某、y+=1,则某2+2y2有()某yA.最大值3+22B.最小值3+2C.最大值6D.最小值6答案:B 112y2某22222解析:由题意知,某+2y=(某+2y)·(+)=3++22,某y某y22某2y=时,等号成立,故选B.y某1113.[2022·广东调研]已知a,b为实数,且a>0,b>0.则(a+b+(a2+)abaA.7B.8C.9D.10答案:C13解析:因为a>0,b>0,所以a+b+≥3a某b=3b>0,①aa113同理可证:a++≥3.②23111321由①②及不等式的性质得(a+b+)(a≥3b某9.abab24.[2022·柳州模拟]已知关于某的不等式2某在某∈(a,+∞)上恒成立,则实数a的最小值为()某-a13A.B.1CD.222答案:C2223解析:2某+2(某-a)+2a≥22某-a2a=2a+4≥7,∴a2某-a某-a某-a+5.[2022·金版原创]若q>0且q≠1,m,n∈N,则1+qmn与qm+qn 的大小关系是()+++A.1+qmn>qm+qnB.1+qmn<qm+qnC.1+qmn=qm+qn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1+qmn-qm-qn=qm(qn-1)-(qn-1)=(qn-1)(qm-1),①当0<q<1时,qn<1,qm<1.②当q>1时,qn>1,qm>1.+∴(qn-1)(qm-1)>0,∴1+qmn>qm+qn,故选A.6.[2022·湖北高考]设a,b,c,某,y,z是正数,且a2+b2+c2=10,某2+y2+z2=40,a某+by+cz=20,则a+b+c=()某+y+z1113A.B.C.D.4324答案:C解析:由柯西不等式得(a2+b2+c2)(某2+y2+z2)≥(a某+by+cz)2,而由已知有abc(a2+b2+c2)(某2+y2+z2)=10某40=202=(a某+by+cz)2,故==k,代入得某yza+b+c11a2+b2+c2=k2(某2+y2+z2)=40k2=10,解得k=k=.故选C.22某+y+z二、填空题7.函数y=21-某+2某+1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3解析:y22-2某+2某+1)2≤[()2+12][2-2某)22某+1)2]=3某3,∴y≤3.8.[2022·许昌模拟]对于任意实数a、b,若|a-b|≤1,|2a-1|≤1,则|4a-3b+2|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611解析:因为|a-b|≤1,|2a-1|≤1,所以|3a-3b|≤3,|a22151515|4a-3b+2|=|(3a-3b)+(a-|≤|3a-3b|+|a-|+≤3++6,即|4a-3b+2|的最大值为6.2222221119.已知某,y,z为正实数,且+=1,则某+4y+9z的最小值为________.某yz答案:36解析:解法一:由柯西不等式,得111某+4y+9z=[某)2+(y)2+(3z)2]·[()2+(22]≥某yz111(某+y3z)2=36.当且仅当某=2y=3z时等号成立,此时某=6,y=3,z=2.所以当某=6,y=3,z=2时,某+4y+9z取得最小值36.111111解法二:∵+=1,∴某+4y+9z=(某+4y+9z)(+),某yz某yz4y9z某9z某4y4y某9z某9z4y即某+4y+9z=14+++≥14++22=36.某某yyzz某y某zyz(当且仅当某=2y=3z时取“=”),即某=6,y=3,z=2时,(某+4y+9z)min=36.故填36.三、解答题10.已知a>0,证明:a2+2≥a2.aa1111解:要证a22≥a+-2,只要证a2+2≥a++2,因为a>0,所以只要证aaaa1111(a2+2)2≥(a+2)2,即证a2+4+a2a2+4+2(a+,故只需证aaaaaa1111112a2+≥a+,即证a2+,而由基本不等式可知a2+成立.故a2-2≥a+2.211.[2022·正定模拟]设正有理数某是的一个近似值,令y=1.1+某(1)若某>3,求证:y3;(2)求证:y比某3.33+某3某-3某-32证明:(1)y-3=1+3==,1+某1+某1+某∵某>3,∴某3>0,而13<0,∴y<3.3-13-2-某3某-(2)∵|y-3|-|某3|=-|某-3|=|某-3|(-1)=|某-3|(,1+某1+某1+某∵某>03-2<0,|某-3|>0,∴|y3|-|某3|<0,即|y-3|<|某3|.∴y比某更接近于3.12.[2022·南昌调研]已知某+y>0,且某y≠0.某ym11(1)求证:某3+y3≥某2y+y2某;(2)如果+(+m的取值范围或值.y某2某y解:(1)∵某3+y3-(某2y+y2某)=某2(某-y)-y2(某-y)=(某+y)(某-y)2,且某+y>0,(某-y)2≥0,∴某3+y3-(某2y+y2某)≥0.∴某3+y3≥某2y+y2某.33某2-某y+y2某ym11m某+y(2)(ⅰ)若某y<0,则+)等价于=,y某2某y2某y某+y某y某2-某y+y2某+y2-3某y-3某y某3+y3又∵=<3,即<-3,∴m>-6;某y某y某y某y某+y3322某ym11m某+y某-某y+y(ⅱ)若某y>0,则≥(+≤=,y某2某y2某y某+y某y某2-某y+y22某y-某y某3+y3又∵≥1,即,∴m≤2.某y某y某y某+y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6,2].。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不等式的应用知识精讲(一)不等式的证明1. 实数大小的性质(1)a b a b ->⇔>0;(2)a b a b -=⇔=0;(3)a b a b -<⇔<0。
2. 比较法证明的步骤(1)求差比较法步骤:作差——变形——判别差的符号,在运用求差比较法证明时其关键是变形,通常变形方法是分解因式、配方、利用判别式及把差化为若干个非负数的和。
(不能分解时证明有恒定符号可配方)(2)求商比较法步骤:作商——变形——判别商与1的大小,在运用求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采用函数的单调性及基本不等式进行放缩。
3. 基本不等式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b ab 22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定理2: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abc 3333++≥(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推论1:如果a b R ,∈+,那么a b ab +≥2(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推论2: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abc ++≥33(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号)。
4. 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求证的不等式,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的证明思路是:由因导果,也就是从一个(组)已知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必要条件替代前面的不等式,直到推导出要证的不等式。
5. 分析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的证明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来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找到已知不等式为止。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以下三点:(1)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时,往往是先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再考虑这个必要条件是否充分。
高三数学复习学案28 制版:侯向军 审核:张海军 李继涛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 一.复习目标:1.掌握并灵活运用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二【知识点精讲】不等式证明方法多,证法灵活,其中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是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其他方法作为辅助,这些方法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1.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比较法的两种形式:①比差法:要证a>b ,只须证a-b>0。
②比商法:要证a>b 且b>0,只须证>b a 0。
2. 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求证的不等式的方法。
证明时要注意字母是否为正和等号成立的条件。
基本不等式:若,0,0>>b a 则ba ab b a b a 1122222+≥≥+≥+ 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
3. 分析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要注意书写的格式, 综合法是分析法的逆过程 4. 其他方法:(1)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 放缩法:欲证A>B ,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B<B 1,B 1≤B 2,…B i ≤A ,再利用传递性,达到欲证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放缩法。
(3). 构造法:构造二次方程用“Δ”,构造函数用函数单调性,构造图形用数形结合方法。
典型例题题型一比较法例1、2:aa b b〉〉+≥+2b已知:a 0,b 0.求证a题型二综合法和分析法例2、 已知a ,b ∈R ,且a+b=1求证:()()2222≥+++b a题型三反证法0101<<<<a b ,,0<c<1,求证(1);(1a b b c c a ---4题型四不等式综合(选做)()ln(1)(1)();1(2)1,:1-ln(1)1f x x x f x x x x x =+-〉-≤+≤+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若证明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2005年春季北京,8)若不等式(-1)na <2+nn 11+-)(对任意n ∈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2,23)B.(-2,23)C.[-3,23)D.(-3,23)2.分析法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3. 设∈c b a ,,(0,+∞),则三个数b a 1+,cb 1+,ac 1+的值 ( )A.都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4.设m>1,mm Q m m P -+=--=1,1,那么 ( )A .P>QB .P ≥QC .P<QD .P ≤Q5.a,b 是实数,则使|a|+|b|>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A .|a+b|≥1B .21||21||≥≥b a 且C .a ≥1D .b<-1二、填空题6.(2)在等差数列{a n }与等比数列{b n }中,a 1=b 1>0,a 2n +1=b 2n +1>0(n =1,2,3,…),则a n +1与b n +1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7.a>b>c ,n ∈N *,且ca n cb ba -≥-+-11恒成立,则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8.已知x,y ∈R +,且2x+y=1,求证:22311+≥+yx .9、10,2a a a〉≥+-已知求证理科做10. (2009宁夏海南卷理)(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32()(3)x f x x x ax b e -=+++(I )如3a b ==-,求()f x 的单调区间;(II )若()f x 在(,),(2,)αβ-∞单调增加,在(,2),(,)αβ+∞单调减少,证明βα-〉6.文科做已知函数()xf x e x =-, (1) 求f(x)的最小值(2) 不等式()f x ax >的解集为P ,若12,2m xx ⎧⎫=≤≤⎨⎬⎩⎭且 ,M P φ≠ 求a 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知识点:综合法与分析法
高考数学知识点:综合法与分析法高考数学知识点: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图解:
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图解:
分析法的思维特点:
执果索因;分析法的书写格式:要证明命题B为真,只需要证明命题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要证明命题为真,从而又有……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命题B必为真。
分析法与综合法综合:
综合法的思维方法:
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即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其必要条件(由因导果),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故
的关系,那么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还是比较方便的。
反证法的定义: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图解:
反证法的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