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人看人(六征观人法)
- 格式:docx
- 大小:23.65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识人看人(六征观人法)识人看人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环,了解身边的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们相处,互相理解。
但是,对初次接触的人,我们不能对其深入地了解,甚至不知道对方的背景和性格是否合适。
这时,运用“六征观人法”就可以帮我们找到突破口,更准确地了解一个人。
一、步态征步态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步伐和行走的姿态。
一个人的步伐越有力,行走的姿态越稳健,一般来说,意味着这个人越自信和决定。
同时,步态征还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个人潜在的性格特点。
比如,某个人在行走时,脚步沉重,且姿态僵硬,这往往表明这个人性格略显内向,不太懂得表达自己。
二、眉眼征眉眼征是指一个人的眼神和眉毛的状态,这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和态度。
比如,一个人经常保持着微笑,并且眉头平伸,这说明这个人性格开朗、友善,并且很容易相处。
但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经常神不守舍,并且眉头常常皱起,这可能意味着他内心不太平静,或者处于紧张或不快的情绪状态。
三、声音征声音征指的是一个人的语气、音调和演讲技巧等方面,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一个自信和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在说话时音量和语速较大,而且很少停顿,发言极富说服力。
而一个不太自信的人,则往往言语含糊,声音较小,并且常常停顿。
四、表情征表情征指的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我们表达情绪状态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他此时的心理状况。
比如,如果一个人经常面带微笑,这往往说明他比较快乐与满足。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总是显得压抑和不快,很可能是他内心的情绪在冲突,或者他身处在一种不适应的环境中。
五、手势征手势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手部动作,比如手指和手掌的使用,手臂的转动和摆动等。
手势征常常反映一个人的感情和思考方式。
比如,一个人的手势很大,他讲话时随着话题的变化身体也会跟随着动,表明他是一个比较开放和热情的人。
但如果一个人的手势较小,并且讲话时身体基本不动,这往往说明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
观人小窍门——看眼,脸,鼻,口,唇观人小窍门——看眼,脸,鼻,口,唇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识人术,不能说全都对,但大部分是符合人性的。
这些方法凝聚了前人的为人处世智慧,与人结交,切忌远小人。
准确的看人对为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至少能少走路,多结贵人缘。
1、头发多的人是劳碌名,心眼小。
2、眉毛长的人身体虚弱,多病。
3、女人额头上有斑迹者,家庭多有不幸。
4、额头宽的人聪明,开朗。
5、三个头涡的人非大人物便是恶人。
6、牙齿孔隙大的人爱撒谎。
7、大脚勤,小脚懒。
8、好哭的孩子健康。
9、女人肤色白有良缘。
10、眼角多纹,眉重的人多情。
11、眉毛和眼睛间有痣的人多淫。
12、耳朵大耳厚的人有福气。
13、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嘴唇薄者多嘴14、昂首走路的人开朗,低头走路的人好色。
心计多。
15、嘴小的人细心,嘴大的人吃四方,性欲强。
古代观眼识人术1、醉眼酒色破财相。
2、睡眼贪贱孤苦相。
3、惊眼胆弱夭折相。
4、病眼体弱多疾病。
5、淫眼奸邪淫色相。
6、丹凤眼智慧聪明。
7、龙眼忠心耿耿可信任。
8、虎眼威严英武大蒋之才感情丰富艺术人才。
9、马眼平庸志不高。
10、鹿眼性急富有感情。
11、猴眼机敏多疑淫为人忠厚讲义气欲强。
12、鱼眼愚笨短命之人。
13、鼠眼灵活好动盗窃之流。
14、羊眼奸诈心恶。
15、鸡眼性急如斗多毒多淫孤僻无人缘。
16、眼神眼神不强的无判断力;眼睛有光的聪明;偷视的奸狡、贪淫;眼光上视的骄傲,目中无人;眼光下视的多疑、拘谨;眼神不定的心不安份,非偷即骗。
古代观鼻识人术中国故相曾称:“鼻者画之山,不高则不灵。
鼻通于气,以察神志之躁静,心胆之强弱,1、鼻高而不对称则凶。
2、鼻塌而鼻尖肥,是劳碌名,难成事。
3、狮子鼻属政治家、外交家型,不论男女精力充沛,好动、活泼,进取心强。
4、伏犀鼻艺术家型的鼻子直长,细而凸出,这种人大都内向,性情平和、温柔,不走极端,暧美、富有理想,富有艺术天份。
5、折欠鼻型,鼻子尖往上翻,是鲫鱼嘴型,固执。
识人之术看清人的方法
识人之术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来评估和判断其品德、能力、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识人之术的几种方法:
1.观察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其性格和品德。
例如,说话直接、坦率的人可能比较真诚,而说话拐弯抹角的人可能比较圆滑;行为谨慎、细心的人可能比较负责任,而行为轻率、不负责任的人可能比较自我中心。
2.分析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是决定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重要因素。
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以评估其优点和缺点,以及其适合从事的工作和职业。
3.观察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可以反映其性格和价值观。
例如,经常迟到的人可能比较自私,而遵守时间的人可能比较有责任心;喜欢独处的人可能比较内向,而喜欢社交的人可能比较外向。
4.了解背景和经历:了解一个人的背景和经历可以为其未来的行为和表现提供参考。
例如,有创业经历的人可能比较有冒险精神,而家庭背景优越的人可能比较注重享受生活。
5.倾听言外之意:有时候人们会通过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倾听言外之意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6.尝试沟通交流:通过尝试与一个人进行沟通交流,可以了解其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及其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识人之术需要长期的经验和实践,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避免一概而论或过度解读。
观人、识人、用人26法知人善用,择贤而任。
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因此,在很早年间,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
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
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
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
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
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
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得当。
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
也就是说,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
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
所以,作为一个明君,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
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
一旦知道和识别到人才,又不及时地推荐和提拔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同样,一旦了解和识别的人既缺德又缺才,而又不及时地从其现任的位置上撤职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罢免,继续将其留用,这必然是国家之祸,使人民受害,后患将是无穷的。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总之,国家兴亡,务在得人、用人。
得其人任用之则存,失其人未任用则亡。
何世无才,患在不识。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
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要做到择贤而任,所谓择贤,就是要选择那些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所谓而任,就是将具有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智慧与才能。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及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呢?其实,标准很多,方法也很多。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4、司马光《资治通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识人观人口诀
1.看言行: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够了解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
2. 看交友:一个人的朋友圈子,能够反映他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3. 看家教: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够看出他的道德观和品质。
4. 看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能够判断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
5. 看细节:关注一个人的细节表现,能够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习惯习性。
6. 看心态:观察一个人的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判断他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7. 看成长: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能够看出他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 1 -。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1. 观其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他的思想和性格。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言辞是否得体、真实、诚恳,以及是否有逻辑和深度。
2. 观其行:除了言语,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
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端正、稳重、有条理,以及是否有决心和毅力。
3. 观其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眼神、神态、气色等,以及是否有自信和决心。
4. 观其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朋友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朋友是否有品德、有才能,以及是否与他志同道合。
5. 观其敌:除了朋友,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敌人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是否有实力、有智慧,以及是否与他有仇怨。
总之,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是一种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会从多个方面观察一个人,以判断他的性格、能力和潜力。
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以及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六征观人法---《文王官人篇》记文王(周文王)告太师尚父观察真伪、考试才艺之法,其法在六征。
六征者,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
第一辑观诚1.1原文:观诚者,观验其诚也。
《孔子家语》云:“诚于此者形于彼。
”是诚之足观者。
《中庸》云:“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是观诚之义。
译文:所谓观诚,就是观察验证他是否真诚。
《孔子家语》说:“真诚在此处的会在彼处表露。
”这就是说,真诚是完全可以观察出来的。
《中庸》中说:“要想获得上级的信任应有一定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要想获得朋友的信任也有一定的方法,如果不能做到孝顺父母,也就无法获得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也有一定的方法,如果反省自己有不诚实之处,就无法真心孝顺父母。
”这就是观察真诚与否的基本要领。
1.2原文:考之以观其信,xie(意:度量,比较)之以观其知,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以观其治,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不失也,纵之以观其常,远使之以观其不贰,迩之以观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观其情,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曲省其行以观其备。
译文:用考验来看他的信用,用衡量来看他的智慧,展示困难来检验他的勇气,制造麻烦来检验他的才干,用财利来诱惑看他是否不贪心,用淫声来迷惑看他是否不放荡,拿物品让他喜欢来看他是否不轻佻,,故意激怒他来看他是否够稳重,拿酒灌醉他来看他是否不失态,设法放纵他来看他是否守常观,派他到远地来看他是否忠贞不二,派他在身边看他是否很敬业,探究他的心志来看他的性情如何,考察他的阴阳来看他是否诚实,审察他的细言微语看他是否守信,详细观察他的行为来看他是否检点。
第二辑考志2.1 原文:考志者,考度其志也。
考志即可曰考言而知其意也。
译文:所谓考志,就是考察度量一个的心胸志向。
生活中的观人术和识人技巧1、人都是两面派,表面单纯可爱的女生,遇到帅哥满脑子可能都在脑补不和谐的画面,看似正经的男生,指不定半夜和多少人在运动。
2、一个人会的姿势多不多,可能跟自身原因有关,但是能判断对方姿势正不正确的,一定经验非常丰富。
3、要学会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
举个例子,当你女朋友说你上次很厉害的时候,其实本意是:今天晚上我都准备好了,你还不开始吗?4、晚上是人心最脆弱并且最多愁善感的时候,一般这时候表白或者约会都会成功。
老实说,你现在是不是在撩别人?5、喝酒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自己喝多了,不能继续喝的人,往往一点事都没有,反而那些一直在不停眨眼的人,可能是真的喝多了,大脑不听使唤了,想要睡觉。
6、遇到麻烦事能够冷静处理的人不要招惹,这类人心理一般都足够强大,没什么事情能够难住他们。
7、当一群人都在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向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当和别人撕逼吵架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内心最讨厌的那个人。
8、越是看似不合群的人,越是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类人不是不善于社交,而是明白社交的价值,不屑于无效社交。
9、没事的时候,就双击一下屏幕,例如现在,你会发现新功能。
10、你之所以感觉很了解某个人,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曾经有你的影子。
尤其是他做某件事的时候,最初的决定和选择和你当初一模一样,你会感觉到他和你是同类人。
11、笑起来让你感觉到很舒服的人,一定要深交,这是臭味相同,第一眼看到不舒服的人,一定要远离,这是气场不和。
12、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标签,你很容易被他这个外表所欺骗。
公司有个同事,领导都认为他情商低,但是和他深入交流沟通之后才发现,情商低已经成为了他的保护色,“情商低”这个标签已经不知道帮他躲了多少次雷了,并且也帮他谋取了不少利益。
13、嘴上越是花里胡哨的人,办事越不靠谱,往往那些平时不怎么显摆的人,办事和能力都能值得你去信任。
14、骄傲的人值得信赖,因为他们轻易不会丢下自己的承诺。
对于这类人来说,往往信誉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事情做的不好,他会认为辜负了你,所以为了满足他内心的期望值,能够答应的事,基本差不到哪里去。
观人秘术古代识人术不妨一看也勿全信1、头发多的人是劳碌名,心眼小。
2、眉毛长的人身体虚弱,多病。
3、女人额头上有斑迹者,家庭多有不幸。
4、额头宽的人聪明,开朗。
5、三个头涡的人非大人物便是恶人。
6、牙齿孔隙大的人爱撒谎。
7、大脚勤,小脚懒。
8、好哭的孩子健康。
9、女人肤色白有良缘。
10、眼角多纹,眉重的人多情。
11、眉毛和眼睛间有痣的人多淫。
12、耳朵大耳厚的人有福气。
13、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嘴唇薄者多嘴、14、昂首走路的人开朗,低头走路的人好色。
心计多。
15、嘴小的人细心,嘴大的人吃四方,性欲强。
古代观眼识人术1、醉眼酒色破财相。
2、睡眼贪贱孤苦相。
3、惊眼胆弱夭折相。
4、病眼体弱多疾病。
5、淫眼奸邪淫色相。
6、丹凤眼智慧聪明。
7、龙眼忠心耿耿可信任。
8、虎眼威严英武大蒋之才感情丰富艺术人才。
9、马眼平庸志不高。
10、鹿眼性急富有感情。
11、猴眼机敏多疑淫为人忠厚讲义气欲强。
12、鱼眼愚笨短命之人。
13、鼠眼灵活好动盗窃之流。
14、羊眼奸诈心恶。
15、鸡眼性急如斗多毒多淫孤僻无人缘。
16、眼神眼神不强的无判断力;眼睛有光的聪明;偷视的奸狡、贪淫;眼光上视的骄傲,目中无人;眼光下视的多疑、拘谨;眼神不定的心不安份,非偷即骗。
古代观鼻识人术中国故相曾称:“鼻者画之山,不高则不灵。
鼻通于气,以察神志之躁静,心胆之强弱,1、鼻高而不对称则凶。
2、鼻塌而鼻尖肥,是劳碌名,难成事。
3、狮子鼻属政治家、外交家型,不论男女精力充沛,好动、活泼,进取心强。
4、伏犀鼻艺术家型的鼻子直长,细而凸出,这种人大都内向,性情平和、温柔,不走极端,暧美、富有理想,富有艺术天份。
5、折欠鼻型,鼻子尖往上翻,是鲫鱼嘴型,固执。
这种人多爱嫖,赌,问东问西。
6、鹰勾鼻,笔尖向下留勾,这种人贪梦,自私自利,为人奸诈狡猾。
古代观口唇识人术古人云:“喜怒哀乐,有动于中,必形于外。
”1、唇厚的人,富贵长寿之相。
过于厚的人其肉欲旺盛。
2、唇薄的人,好辨,机伶,外刚内怯,是薄情人。
精诚的人特点《礼记·文王官人篇》记载的“六征观人法”,是周文王指导太师选拔人才、考察人品的一套完整的鉴别方法,也叫观人术、相人术、识人术。
后世的诸葛亮、曾国藩等人的识人方法,皆受周文王“六征观人法”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周文王的“六征观人法”,可以教你学会识人,简单6步,处世必备技能。
第1步:观诚,看其真诚、诚信。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真诚,诚信,是一个人重要的根基。
精诚的人,容易成事。
有些人说话满嘴跑火车,什么事都说得很好,可是没有实际行动。
没有诚信的人,无论是做事,还是交朋友,都是不靠谱的。
有诚信的人,不会随便应允;而缺少诚信的人,自己做不到也应允。
第2步:考志,看其志向、格局。
一个人的志向,往往源自心胸和格局。
大志向,大格局的人,行为做事,想得远,定力深,沉静谦逊;而小格局,没志向的人,很容易为一些小事情偏执,傲慢谄媚。
第3步:视中,看其内心,内在。
有些人,金玉在外,败絮其中。
如果只是以貌取人,以外在的衣着打扮,去判定一个人,就很容易被蒙蔽眼睛。
因为在社交中,大多数人都戴着面具,表里不一,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言语,无法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实质。
老子《道德经》写着:圣人被褐怀玉。
就是说圣贤之人,可能穿的是粗布衣服,内心里却像一块美玉,具有无暇的品质。
第4步:观色,看其面色,情绪。
人有五种天性:喜悦、愤怒、欲望、惧怕、忧愁。
豁达乐观的人,常笑口常开,和颜悦色,情绪稳定;相反,敏感多疑的人,则经常抱怨,愁眉苦脸,情绪反复;缺乏勇气的人,容易畏惧,畏手畏脚;气量小的人容易愤怒,一点小事都可能会点燃其爆点,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悲观懦弱的人,容易消极,想法走极端;而贪婪之人,则欲望难控,难以知足。
第5步:观隐,看其掩饰,伪装。
有些骗子,善于伪装真诚,来博取他人的信任;有些不富裕的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有些学问不深的人,喜欢吹嘘,彰显自己厉害。
这些自己没有,却假装有的行为,都是掩饰和伪装。
经常性伪装的人,说明其华而不实,没有信心面对和承认自己的不足,而通过掩饰,狡辩,伪装,来完善自己的人设。
老祖宗的这2句识人口诀,经典实用,教你准确看人记住老祖宗的这2句识人术口诀,教你看透人心,一看一个准老子《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物志·序》则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由此可见,能够知己知彼、知人善任,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特别对于领导等管理者来说,识人、知人是第一要务。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很会用人。
一个只会用自己的人,一辈子做不了大的事情。
一个人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事情,都是很小琐碎的事情;只要稍微大一点,你就必须要透过很多的人,彼此合作,你才有办法!”这一点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最大区别,也决定了2人的最终成败。
正如刘邦所说:“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任用,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取“会用人”,但正确用人的前提是“会识人”。
如何学习识人技巧呢?就应该多学习借鉴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这2句#识人术#口诀,非常经典,可以帮你看人八九不离十。
记住老祖宗的这2句口诀,教你一分钟识人,一看一个准!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学习!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释义: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内心,便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
首先看“心者貌之根”,这句话代表老祖宗也认可“相由心生”的说法。
至于说如何正确以貌取人,我们还要借鉴其他识人术口诀。
比如,曾国藩说:“神正则人正,神邪则人奸”,《菜根谭》中说:遇到表情阴沉、沉默寡言的人,千万不要对他推心置腹表露内心;遇到满脸怒气自以为是的人,在他面前就要小心提防不多说话。
人到四十岁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因为人的相貌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你的长相就是你灵魂的模样。
大智慧者必面色谦和,大善者必面色宽容,大骄傲者往往面色谦逊平和。
有巨大成就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等等。
如何观察一个人目录一、特性观人法1、视瞻观人法2、言语观人法3、举止观人法4、颜色观人法5、声音观人法6、五官观人法7、好尚观人法8、父母观人法9、兄弟观人法:10、妻儿观人法11、朋友观人法二、综合观人法1、整体观人法2、皋陶九德观人法3、六征观人法4、孔子观人法5、诸葛亮七观人法6、人才类型观人法7、富兰克林观人法概述:观人术无论在职场,还是日常的人际交往,都是一门很实用的学问,下面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观人之法,以供大家借鉴:一、特性观人法1、视瞻观人法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通过一个人的眼神,最容易观察出一个人的本性。
正如孟子所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视瞻观人法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去实践:01、视远:讲得是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总望着远方,脚步迈得很高,眼睛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顾眼前,这种人的心里面必定有异常之事。
如果一个人总喜欢视远,这样的人一定很有异端的野心。
02、视下:讲得是一个人与人交谈时,视线总是下垂,往下看,不敢与人进行正常的眼神交流,这种人一定非常内向。
如果平常这个人与人交谈,视线很正常,但某个时间,与人交谈,视线下垂,说明这个人一定很忧愁烦闷。
03、倾视:指凡看人,此人视线总是倾斜,流荡不定,这样的人是奸邪之人,或者心里有不正当的念头。
04、雌视:指一个男性的目光,总像女子一般,羞羞答答,这样的人一定是很虚伪的。
05、偷视:喜欢偷视的人,心里头要么有坏心眼,要么极度不自信。
06、邪视:喜欢邪视的人,必是奸诈之徒。
07、视非礼:孔子说,非礼勿视,如果一个人总喜欢看一些不合礼之事,此人人品一定不端正。
此外,目光闪闪的人,一定是豪杰;目光凝重和了然的人,一定人品端正;目光闪烁而压抑,灼灼逼人的人,一定是小人,目光散乱,呆滞无神的人,一定是平庸之人。
2、言语观人法01、言语的种类:《大戴礼》有恶言、忿言、流言、烦言之分;《鬼谷子》有佞言、谀言、平言、戚言、静言之分;恶言:恶毒之语,一个人常说别人恶毒话,可见其人品一定不怎么样。
诸葛亮观人识人法(2011-07-12 22:40:51)标签:杂谈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关于如何知人识人,我整理了诸葛亮著名的七观法供大家参考: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
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
中国古代观人术教你观眼识人用人之术观人术主要是以观看人为基础,通过分析眼神、表情和举止等一些微小的方面,得到对一个人综合性的推断。
《人物志》:观看人的八种方法一、如何观看表面忠厚狡猾的人有的人表面一副忠厚狡猾的样子,其实是一种伪装。
这种人虽然很擅长伪装自己,但却往往包不住内心的虚伪。
二、如何观看会说美丽话的人这种人是把自身的利益作为做事的的唯一动身点,所以经常会由于利益取和的不同而反复无常。
对于这种人,千万不要希望他能够实际地为伴侣、为公司、为集体做出什么好事。
三、如何观看所谓的名人这里有一点特殊值得现代人借鉴的是:凡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名气,则比较牢靠,而对于一下子冒出来,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辨明,特殊是对那些被媒体炒作出来的所谓名人,对那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所谓"名人'。
四、如何观看轻于承诺的人这种人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闫,事后又会找出各种理由替己辨解。
所以不要轻易惦念这种人。
相反,有些人的表现则是看起来笨笨的,而实际上对一切都非常明白。
这些人往往大智若愚。
他们从不轻易许诺,但是一旦许下,多半都会做到。
五、如何观看好胜心强的人这种人的心态一般都有极强的嫉妒心,一旦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自己尝到败绩的时候,便会产生莫名的怨恨,对别人的态度也由此而冷淡。
六、假如看待别人的缺点在社交过程中需要你具备肯定的宽容,即能正确对待他人的缺点,也要擅长发觉他人的优点,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七、如何观看喜爱装腔作势的人这种人看似有领导的姿势,而实质上却是最缺乏领导才能的,更不适合搞公关的工作。
作为一个胜任的领导,首先应当具有爱心,要看得起他人,更要谋略去理解和关怀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
八、如何观看勤奋的人有的人看上去很勤奋,实际上可能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还有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碌碌无为的真实状况,会通过做许多琐碎的事务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因此,要学会辩别。
《六韬》看透人本心的八种方法一、多向部下问问题,这样可以获得对部下深一层次的了解做领导的假如能够养成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多向部属往询看法,从他们的答案中,渐渐深化了解他们。
冰鉴(曾国藩识人看人的传世绝学)加入书架登录•版权信息•第一篇神骨鉴:骨相察神的识人秘诀•一识人观人,神骨为先•在内为骨,外现为神•神藏于形之内•神有余与神不足•眼睛能传神•各种眼睛的神态•神与骨骼的联系•二精神清浊邪正之辨•神清浊辨人清浊•神的邪正的分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动静结合鉴人•切莫以形观人•清浊之道,洁身自好•三精神状态观人心灵•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状态支配着你•人的两种精神表现•人之心思•醉之以酒而观其态•识别人的各种状态•四“骨有九起”的诠释•何为九贵骨•解读相骨•十二骨相•骨相禁忌•头中反骨•容貌奇特的高祖•五观察骨骼的颜色•骨之色•骨与色之间的联系•面佳不如头佳•“鼻骨”与“颧骨”•观色识人•管辂观何晏之气知其败•第二篇刚柔鉴:刚柔并济,取长补短•一刚柔之辨•五行消长的状态•五行生克之数•五行中的阴阳均衡•由五行观人•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刚中有柔,柔中带刚•二外刚柔的性格特征•五行形相•人的双重性格•大柔非柔至刚非刚•哪种性格更易成功•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范蠡:由性格知人•可遇深虑,难与捷速•韬谲之人•徐阶柔倒严相•晁错过刚亡其身•三观人当识内刚柔•五行与相人术•观人当识内刚柔•喜高怒重近“粗”•伏不伉,跳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韬光养晦的处事方法•柔以掩刚剪政敌•先柔后刚诛权臣•外柔内刚对楚王•富翁巧取郑板桥字画•有名有实的傲才•唐伯虎诈疯远祸•第三篇容貌鉴:相貌仪容尽显个性•一观察人体各部位•“容”和“貌”是两个概念•身相三停不在长短,而在方正•容貌是人体的无形名片•不同面相人的性格特征•人体对应五行•五官与脏腑的关系•容貌彰显本性•容貌的恭敬与否•品行心态影响容貌•选才以“身”为重•袁天罡看相•曾国藩看容貌识人才•不可以貌取人•透过现象抓本质•二容貌贵在整•“整”不是整齐划一的整•从外貌鉴别人才,“整”是其规律的不二法门•相顾相称则福生•观容貌识人术•苻生独眼性格狂暴•高矮胖瘦皆英雄•三貌有清古奇秀之别•相面纹•何谓阴骘纹•四种独特的相貌辨别•七种容貌类型•七类奇相的人•清代皇帝的奇特的面貌•相面相出来的女皇帝•陈抟相人•李白识良士•历史上著名的丑妇钟无艳•四面部形状决定人的前途命运•人面部的五种形相•五官与面部各部位的密切关系•五官相人术•顶见于面•橘皮不显•“贫”不一定“贱”•面部如命•舌脱无官不符实际•吕文德“精灵转世”•陈瓘看人•观人须注重表里如一•第四篇情态鉴:相人之要,情态为•一情态是精神的流韵•观其情态,察其品行•“神”与“情态”关系•情态与容貌之间的联系•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观人情绪识人心理•刘晔善于窥视人的心意•知情态臣竟欺主•李药师见微知著•抓住皇帝,势焰熏天•元帝不察,阉宦祸国•慧眼识人的魏先生•二人常出现的四种形态•弱态之人,优柔寡断•狂态之人,桀骜不驯•疏懒之人,怀淡然心态•周旋之人,锋芒不露•情态之真假辨别•戒除疏懒之态•三不常出现的几种时态•由时态察人•于纯朴中识别人才•平庸小人需提防•根据时态识别谎言•凡事不度,必有其故•一举一动,心之反映•洞察反常情态•鉴人不带有色眼光•揣摩人心思,要知进退•第五篇须眉鉴:少年观两眉,临老察胡须•一总论须眉•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须眉男子之眉•须眉男子之须•眉型与性格•胡须与性格•胡须稀少的郭子仪•巾帼不让须眉•眉钝眼拙,自误误人•二论眉•相眉有四点•眉毛传递信息•眉毛可以传神•三论须•胡须是雄壮力量的象征•胡须与命运的密切关系•四种上佳的胡须•第六篇声音鉴:以声观人以音辨才•一总论声音•声音的规律•内心所示,声气为先•考其声情,而推其征•声深雄厚重,能胜福贵•容之动作,发乎心气•音乃心声,闻声辨认•声音的清浊之分•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二论声•声相优劣高下•巧妙运用声音的张和弛•三论音•鸟鸣无声,兽叫无音•听其言知其心•会“听话”的纪晓岚•赵括善辩未必贤•晋文公善听•曾国藩重用罗萱•第七篇气色鉴:以色察人以气观志•一总论气色•“气色”有两种概念•气色是一个人状态的外在表现•色主司•以面部色泽的变化判断病情•通过五行诊断疾病•面部五色诊法•脸上有五种病色•二气色的类型•人生四时之变•气候四时的区别•李国用知赵孟頫•三气色与文人的关系•黄色主贵•察细微,识人才•依据态色取人•文人的气色•四青色与白色•青白两色为不健康之色•曾国藩观气色选妾•第八篇活学活用曾国藩识人法•一企业的识人之道•消除对人的偏好和偏见•听“言” 知“意” 得“象”的思维•用人以长用人不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理念•识人五步:观体貌察神态探言辞辨志向考智能•二借鉴古人识别人才的绝招•穷之以辞,以辨其智•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三考察和鉴别人才的途径•静中变动的考察•广咨博询•对比鉴别•识别真假人才•知心知人•挖掘被埋没的人才•从平庸者中发现人才•从日常谈话中鉴别人才•生活细节处知人•百闻不如一见•从整体上看人•英雄不怕出身低•不以一时一事论人•四识别人才的方法•考察员工品德的方法•识别小人法•五谨记识人用人之误区•忌讳有色眼光•名利地位•轻信谗言之误区•以情迷眼•以己度人•以线识人•疑心生暗鬼•求全责备•附录•古代名人观人鉴人的经典借鉴篇•诸葛亮识人七法•刘向六正六邪鉴人法•刘邵的识人法•雍正的相人术•荀子的人才观•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孔子的识人观是否关闭自动购买?关闭后需要看完本书未购买的章节手动确认购买。
六征观人法---《文王官人篇》记文王(周文王)告太师尚父观察真伪、考试才艺之法,其法在六征。
六征者,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
第一辑观诚1.1 原文:观诚者,观验其诚也。
《孔子家语》云:“诚于此者形于彼。
”是诚之足观者。
《中庸》云:“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是观诚之义。
译文:所谓观诚,就是观察验证他是否真诚。
《孔子家语》说:“真诚在此处的会在彼处表露。
”这就是说,真诚是完全可以观察出来的。
《中庸》中说:“要想获得上级的信任应有一定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要想获得朋友的信任也有一定的方法,如果不能做到孝顺父母,也就无法获得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也有一定的方法,如果反省自己有不诚实之处,就无法真心孝顺父母。
”这就是观察真诚与否的基本要领。
1.2原文:考之以观其信,xie(意:度量,比较)之以观其知,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以观其治,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不失也,纵之以观其常,远使之以观其不贰,迩之以观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观其情,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曲省其行以观其备。
译文:用考验来看他的信用,用衡量来看他的智慧,展示困难来检验他的勇气,制造麻烦来检验他的才干,用财利来诱惑看他是否不贪心,用淫声来迷惑看他是否不放荡,拿物品让他喜欢来看他是否不轻佻,,故意激怒他来看他是否够稳重,拿酒灌醉他来看他是否不失态,设法放纵他来看他是否守常观,派他到远地来看他是否忠贞不二,派他在身边看他是否很敬业,探究他的心志来看他的性情如何,考察他的阴阳来看他是否诚实,审察他的细言微语看他是否守信,详细观察他的行为来看他是否检点。
第二辑考志2.1 原文:考志者,考度其志也。
考志即可曰考言而知其意也。
译文:所谓考志,就是考察度量一个的心胸志向。
考志,也可以说:考察一个人的言语而知道他的心意。
2.2 原文:志殷而深,其气宽而柔,其色俭而不谄,其礼先人,其言后人,见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好临人以色,高人以气,贤人以言,防其不足,伐其所能,曰日损者也。
译文:心志宏大而深邃的人,其行气宽缓而柔和,其面色谦逊而谄媚,见礼在人先,说话在人后,敢于袒露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一种天天进步的人;喜欢给别人以脸色,故显傲慢之气高人一等,故意卖弄言辞以显自己贤能,掩盖自己的不足之处,夸耀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天天退步的人。
2.3 原文:其貌直而不侮,其言正而不私,不饰其美,不隐其恶,不防其过,曰有质者也;其貌固呕,其言工巧,饰其见物,务其小征,以故自说,曰无质者也。
译文:相貌直率而傲慢,说话公正而不偏私,不夸大自己的好处,不隐藏自己坏处,不掩盖自己的过失,,这是一种朴实的人;外貌和悦,巧言令色,故意掩饰自己的缺陷,却致力于一些细微末节,以此来实现自我安慰,这是一种浮夸虚假的人。
2.4 原文: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之而志不营,深道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不卑,曰平心而固守者也;喜怒以物而变易知,烦乱之而志不格,示之以利而易移,临慑以威而易慑,曰鄙心而假气者也。
译文:用喜欢或厌恶的东西来刺激而面不改色,故意给他麻烦扰乱而心志不迷乱,用丰厚的财利来诱惑他而立场坚定,用巨大的威势来恫吓他而不屈不饶,这是一种心志坚强的人;用喜欢或厌恶的东西来刺激他会面色改变,故意给他麻烦就会心力不足,用丰厚的财物来引诱他就会心志动摇,用巨大的威势来恫吓他就生惶恐,这是一种软弱易变节的人。
2.5 原文:顺与之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沈静而寡言,多稽而俭貌,曰质静者也;辩言而不固行,有道而先困,自慎而不让,当而强之,曰妒诬者也。
译文:顺意给予他不感到欣喜,无理剥夺他也不感到生气,沉静而少言语,遇到事情能思考而相貌谦卑,这是一种心态平静的人;能说会到却不能践行诺言,别人有理又要无理阻扰,自以为是而不肯谦让,能胜之事而则竭力贪功争先,这是一种嫉妒妄为的人。
2.6 原文:微清而能发,察度而能尽,曰治志者也;华而诬,巧言,令色,足恭,一也,皆以无为有者也。
译文:微妙清新之理能阐发,观察审查事理能有深度,这是一种心志清明的人;华而不实、言辞巧妙、表情美观、过度谦让合为一体者,都是一种颠倒是非、以无为有的人。
第三辑视中3.1 原文:视中者,占视其内也。
内心所示,声气为先,听声处气,观察莫尚焉。
译文:所谓视中,就是观测一个人的内心。
内心所表露的东西,首先是声音气息,聆听声音,感受气息,在观察人方面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3.2 原文:初气生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有柔,有浊有清,有好有恶,咸发于声也。
译文:宇宙最处的气生成了万物,万物生成后便有了声音,声音有阳刚也有阴柔,有浑浊也有清纯,有美好也有仇恶,都是发发自于声音。
3.3 原文: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嘶丑;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好。
信气中易,义气时舒,智气简单,勇气壮直。
译文:心气浮华诞妄者,其声音流离散漫;心气和顺诚心者,其声音流畅有节奏;心气卑鄙乖戾者,其声音嘶哑难听;心气宽厚柔和者,其声音温和美妙;诚心的声气中正平易,正义的声气合时舒展,智慧的声音简约完美,勇敢的声气雄壮刚直。
第四辑观色4.1 原文:观色者,观气外形也。
内心所畜,每现于面,虽欲掩之,中志不从。
译文:所谓观色,就是观察一个人的面色。
内心所积聚的情感,往往要表现在脸面上,即使想要掩盖,而内心却不会顺从。
4.2 原文: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隐也。
喜色油然而生,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呕然以偷,惧色薄然而下,忧悲之色累然而静。
译文:百姓有五种天性:就是喜悦、愤怒、欲望、惧怕、忧愁。
这五种心气真实地存在于心胸中,生发表现在外观上,人的感情就无法隐瞒了。
喜悦的面色表现为自然而然地顺利产生,愤怒的面色表现为十分郁积地轻慢蔑视,欲望的面色表现为十分愉悦地轻薄苟得,恐惧的面色表现为十分地急迫地陡然下降,忧郁的面色表现为心事重重而趋于安静。
4.3 原文: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之色,慑诚忠必有可亲之色,诚jie(意:廉洁)必有难污之色,诚静必有可信之色。
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缦然乱以烦。
译文:真正的智慧必定会有表达不尽的神色,真正的仁爱必定会有令人尊敬的神色,真正的勇敢必定会有无畏无惧的神色,真正的忠诚必定会有令人亲和易近的神色,真正的廉洁必定会有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的安静必定会有令人信任依赖的神色。
本质的神色明亮舒服,使人感觉稳定安全;伪装的神色混杂繁多,使人感觉烦乱不安。
第五辑观隐5.1 原文:观隐者,观其隐托也。
人情多隐以便其私,好诈以饰于众,故有伪爱以为忠,矫厉以为勇诸类。
译文:所谓观隐,就是观察一个人的隐藏借托情况。
世人之情多爱隐藏真相以便于营私,喜欢伪诈来粉饰自己欺骗大众所以有的伪装真爱来冒充忠诚,造作勉强来冒充勇敢之类的事情。
5.2 原文:小施而好大得,小让而好大争,言愿以为质,伪爱以为忠,面宽而貌慈,假节以示人,故其行以攻其名---如此者隐于仁质也。
推前恶,思附知物焉;首成功,少其所不足;虑诚不及,佯为不言,内诚不足,色示有余,故知以动人;自顺而不让,错辞而不遂,莫知其情---如是者隐于知理者也。
素动人以言,涉物而不终,问则不对,详为不穷,色示有意,有道而自顺之,物穷则为深---如此者隐于文艺者也。
译文:小处施舍,而喜欢大处获利,小处谦让,而喜欢大处争的更多,说话谨慎恭敬,用来显示自己的质朴,伪装仁爱用来显示自己忠厚,表面宽厚,外貌慈祥,搞些节操的假象给别人看;故意装些行动,以便博取名声---如此种种都是隐托于仁爱质朴。
推寻以前的缺陷,用来贬低一个熟知的人;看到他人取得成功,则轻视他的不足之处;自己想不到的,便佯装不肯说话,;内心知道的不充分,而神色显现得很盈余,故作富有智慧来感动别人;自认为合理而毫不谦让,说话措辞也不能通达,让人感到高深莫测---如此种种都是隐托于智慧事理。
总喜欢以空洞的话语来感动人,涉获了一些却不能深入研究,向他提问,则不回答,假装知识渊博,面相显示很丰余,有些道理只是自以为是地运用,推论不通时,又故作高深---如此种种都是隐托与语言艺术。
5.3 原文:廉言以为气,矫厉以为勇,内恐外粹,无所不至,亟称其说,以诈临人---如此者隐于廉勇者也。
自事其亲,好以告人,乞言劳粹,而面于敬爱,饰其见物,故得其名,名扬于外,不诚于内,伐名以事其亲戚,以故取利,分白其名,以私其身---如此者隐于忠孝者也。
阴行以取名,比周以相誉,明知贤可以征,与左右不同而交,交必重己,必说之而身不近之,身近之而实不至,而欢忠不尽见于众而貌克---如此者隐于交友者也。
译文:口称廉洁来冒充气节,造作勉强来假冒勇敢,内心恐惧又故意装作外貌忧伤,各种伎俩,无所不为,经常吹嘘自己,以欺诈应对别人---如此种种都是隐托于廉洁勇敢。
自己侍奉父母,喜欢说于别人听,,希望别人说自己辛苦,表面上装作十分敬爱的样子,装扮一些明显的事物,以博取名声,名声传扬在外,内心却不真诚,,借侍奉父母来炫耀自己,以捞取资本,提高名誉地位,以利于自身---如此种种都是隐托于忠诚孝顺。
以不正当的手段谋事以博取名声,结帮互相吹捧,明知道贤德之人可以楷模,与平常交往的不同,却不与他交往,如果与他交往就必须是对自己很有好处;或者心里喜欢他而身体却排斥他,或者身体接近他而心里却不与他真诚交往,不能坦诚相见尽情交欢,可是在大众面前却又装一付坦诚相见尽情交欢的样子---如此种种都是隐托于结交朋友。
第六辑揆德6.1 原文:揆德者,揆度于德也。
德之内充,必符于外。
译文:所谓揆德,就是考察一个人的道德。
如果道德充满内心,一定就会体现于外表。
6.2 原文:言行不类,始终相悖,阴阳相克,内外不合,虽有隐节见行,曰非诚质者也。
其言甚忠,其行甚平,其志无私,施不在多,静而寡类,庄而安人,曰有仁心者也。
少言而行,恭俭以让,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曰慎谦良者也隐约而不慑,安乐而不奢,勤劳之不变,喜怒而有度,曰守志者也。
正静以待命,不召不至,不问不言,言不过行,行不过道,曰沈静者也。
合志而同方,共其忧而任其难,行忠信而不相疑,殊隐达而不相舍,曰至友者也。
译文:言行不一致,始终相违背,阴阳变化无常,内外不相符,虽然他能掩饰自己的短处,表现自己的长处,但他终究可以说不是真诚质朴的人。
讲话非常诚恳,做事非常平稳,心中没有私念,施舍不是很多,安静而不结党营私,庄重而能安抚人,这是一种有仁心的人。
寡言少语认真做事,谦虚、恭敬、勤俭、节约而能逊让,有智慧而不夸耀,有施舍而不自以为德,这是一种谦谨温良的人。
穷困而不惧怕,安乐而不奢侈,勤劳习惯不改变,感情喜怒有节制,这是一种有操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