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41.21 KB
- 文档页数:4
南京长江江心洲超大直径盾构接收井明挖段超深基坑降水技术研究李洪财【摘要】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接收井地处江心洲上,开挖地层以粉细砂层和砾砂层为主,降水施工中成功地克服了强透水地层分布厚、受承压水影响大、基坑开挖深度深、民房离基坑边沿距离近、降水技术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本文对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地表沉降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年(卷),期】2018(045)005【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盾构接收井;深基坑;降水技术;地表沉降;南京长江隧道【作者】李洪财【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491 工程概述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采用盾构工法施工的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通道工程,该隧道开挖直径14.96 m,管片外直径14.5 m,管片内径13.3 m。
盾构接收井工程位于南京市江心洲上,江心洲四面环绕江水,洲上沉积了连续43 m左右厚的砂层,周围民房密集,降水工程既要保证降水效果,又要保证周围房屋的安全,降水难度较大。
接收井开挖深度26.5 m,长26 m,宽49.4 m;明挖段长330 m,宽45 m,开挖深度斜坡状,即0~18.5 m。
接收井及明挖段采取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加旋喷桩止水帷幕,围护结构的深度接收井最深,达42.5 m,但没有插入含水层底板,因此,围护结构没能把基坑内外的含水层隔开,基坑内外的含水层是互通的。
2 水文地质条件该地段地层上部0~4 m为填土和粉质粘土,4~47 m为粉细砂,47~51 m为砾砂,51 m以深为红色砂岩。
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2 m,据抽水试验资料显示,含水层渗透系数K取18 m/d,影响半径在450~500 m,本次取450 m。
3 工程特点、难点及对策3.1 工程特点及技术难点根据工程实际现状调查,本工程具有如下特点及技术难点。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编制:复核:审核:审批: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部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方案一、概述(一)编制总说明1.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2)根据本区间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始发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抓住关键线路,突出重点,合理布署,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工期。
(4)选择成熟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保证施工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
2.编制依据(1)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详勘报告》;(2)长江委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水文专题研究报告》;(3)铁四院《浦口岸边段主体结构》设计图纸;(4)铁四院《浦口工作井主体结构》设计图纸;(5)铁四院《江中盾构段管片衬砌布置图》设计图纸;(6)铁四院《江中盾构段道路结构》设计图纸;(7)德国海瑞克公司《海瑞克盾构机技术描述及参数表》;(8)《泥水处理厂整体规划、实施方案》;(9)《旋喷桩质量检测报告》;(10)《地下铁道施工验收规范》。
3.总说明本篇共分五章,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介绍了本方案编制原则和依据以及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及施工重点、难点。
第二章工程总体筹划,对实施本标段工程的平面布置、资源配置和施工总体方案和工期进行了全面的策划。
第三章详细叙述了与始发有关的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四章分析了与盾构始发有关施工风险,并做出了相应对策。
第五章编制了安全、质量、工期保证措施等。
(二)工程概况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左汊盾构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的结构形式,隧道分为东西两线,自浦口工作井始发。
盾构隧道采用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Φ14.93m的泥水混合式盾构机,盾构管片环外径14.5m,内径13.3m,壁厚0.6m,环宽2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抗渗等级S12。
南京洪武路污水管道工程工作井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上海城建(集团)公司2011年07月14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降水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降水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设计思路..........................................................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降水井布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降水效果预测及降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学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降水效果预测及沉降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成井施工工艺...............................................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前期准备工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分析
宁茂权;徐军林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基坑深22.95 m,平面尺寸为44.9m×22.6m,为超大深基坑.该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组合支护方案,连续墙与结构侧墙采用叠合墙结构,其结构体系复杂、工况多、空间效应明显.合理的结构分析方法是始发井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结构分析研究以指导完成设计.采用弹性支点杆系有限元法、荷载-结构二维均质弹簧有限元法、荷栽-结构三维有限元法来分析盾构始发井的围护墙、支护结构体系和主体结构,解决始发井结构分析方法问题,并指导完成了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并结构设计.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宁茂权;徐军林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7
【相关文献】
1.南京长江隧道到达井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 [J], 代洪波
2.钱江隧道盾构始发井结构分析 [J], 宁茂权
3.南京长江隧道浦口盾构始发井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J], 龚金全
4.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J], 卢智强;王超峰
5.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J], 靳世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关键技术盾构始发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也是施工的难点和风险点之一。
本文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为例阐述了大直径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始发采取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对类似的工程有借鉴意义。
标签: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关键技术近年来,盾构法隧道施工在我国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除了城市地铁建设外,还包括地下管道工程、过江隧道公路工程等,向着应用多元化,直径超大化发展。
所涉及的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大直径泥水盾构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在始发阶段的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有效控制泥水盾构始发对盾构后续施工至关重要。
1.工程简介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纬七路过江通道之间,距离南京长江大桥约5.0km,工程采用2台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其中盾构机盾体直径为14.93m,刀盘开挖直径为15.02m。
隧道衬砌采用单层管片(外径14.5m,内径13.3m,环宽2m,管片厚度0.6m),为通用环楔形管片,采用全圆周错缝拼装工艺。
2.始发段工程地质情况盾构始发位置主要穿越的地层为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③1粉质粘土夹粉砂和④1粉细砂层。
据地质资料,始发工作井附近21.23m以上以②2层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21.23m~26.3m之间为软塑-流塑状粉质粘土(夹粉砂),26.3~43.3m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夹粉质粘土,43.3m~50.5m为以含砾中粗砂为主,50.5~67.1m 为卵砾石,67.1m以下为泥岩。
3.盾构始发关键技术3.1始发端头加固端头加固采用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冻结加固。
由于洞门下部存在夹砂层,在端头高压旋喷桩和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加固约一个月后,对洞门打探孔检查,发现探孔内漏沙较严重,在洞门1.6m范围采用冻结加固。
为了降低水位,在端头布置9口降水井点和2口观测井。
3.2反力架施工盾构始发段的反力架采用钢箱灌混凝土复合结构,外侧为正八边形,内侧为环形,直径和盾构管片的内径相同,总宽度和高度为14.9m。
南京长江漫滩区基坑开挖与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王霆【摘要】基坑开挖与降水会使邻近既有地铁隧道产生内力调整和变形重分布,影响其正常使用和运营安全.开挖与降水过程中基坑支护、地基土体和隧道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变形稳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三维力学问题,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对南京长江漫滩区某大面积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模拟,重点分析开挖卸荷、降水对邻近2条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影响.计算表明,基坑开挖卸荷时产生的结构变形量值和变形相对曲率较小,未超过安全控制值;但降水产生的结构沉降变形量值较大,对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开挖;降水;地铁隧道;FLAC 3D软件;变形分析【作者】王霆【作者单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地铁沿线的城市商业、娱乐和住宅开发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基坑工程,基坑开挖卸荷会打破周围地基土体和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应力平衡状态,使其产生应力和变形重分布[1]。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尤其是隧道内钢轨的变形直接影响到列车行车速度、运行品质和列车安全。
因此,针对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线路的变形影响分析和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
魏纲、蔡建鹏和刘国宝、郑刚等、刘斯琴等、李瑛等[1-5]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的影响,普遍得出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隧道变形以隆起为主的结论,并提出结构设计和施工优化方案以保障下卧地铁隧道安全。
胡云龙、王志杰等、裴行凯等、左殿军等、胡海英等[6-10]关于基坑开挖对侧向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影响进行数值分析,普遍认为隧道变形主要以水平变形为主,隧道可能隆起也可能沉降。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基坑降水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王丙乾[11]分析上方基坑降水产生的隧道沉降,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黄信等[12]采用渗流变形耦合方法研究基坑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朱悦铭等[13]基于下负荷面剑桥模型进行数值研究基坑降水影响。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郭立华(5)),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
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明挖段深基坑降水抽水试验技术郭立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降水抽水试验技术的制定和实施的成功经验,全面叙述了降水试验目的的确定,试验井的设计及布置,降水试验过程控制、抽水试验原理的采用以及试验成果的分析和整理等。
关键词:试验目的;设计及布置;抽水试验;试验原理;分析整理;结论中图分类号:U445.553文献标识码:BPr eci p ita ti on and pu m p i ng test techn i qu es of deep founda ti on of d irect excavation section for N an ji ngYangtze R iver Tunn elG U O Li-hua(C hina Ra il w ay 14Bure au Gro u p C o .,Lt d.,Sha ndo ngJ i nan 250014Ch in a )Ab stract :It describes successf u l experience wh i ch we de -vel op a nd m i p le men t f or p r eci p itati on and pu mp ing test tec hnol ogy under co mp lex ge ological cond iti ons i n th is pa -per .It c o mprehe n si vely descri be the decisio n f or preci p ita -tion test pur pose ,design and layout of test wells ,pr ocess contr ol of precip itat i on tes,t adoption of pri nciple of pu m -p ing test a nd analysis coll atio n f or test r esult etc .K ey word s :test pu r pose ;design a nd layou;t pu mp i ng tes;t test p rinci p le;analys is collati on ;conclusion1工程概况及地质环境1.1工程概况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和建邺区之间,明挖隧道段起讫里程LK3+230~LK3+600,包括引道段、明挖暗埋段及盾构工作井,全长370m ,距离长江大堤约400m 。
南京地下空间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李胜乐、徐应明、王永锋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水务环境建设工程分公司摘 要:降水是深基坑施工中的一道重要环节,大部分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有关。
因此,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有效治理,本文结合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 期项目降水井的布置、设计,浅谈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深基坑;降压井;降水技术;施工1 前言深基坑施工是地下空间施工中的重点,是整个 建筑的基础,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 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
根据工程现场勘探情况和设计勘探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内容分析,本项 目采用上层疏干、下层降压及坑外回灌的降水原则,对上层黏土层中的潜水进行疏干形成干地施 工,对下层砂层中的承压水进行降压防止突涌,对坑外进行回灌尽量避免坑外土体沉降。
2项目概况与降水井分布2.1项目概况一期项目启动区一区1段为横江大道与九袱州路之间约406m 的定山大街段,宽度为50m 。
地下空间自上而下设计商业层、地下环路、空腔等,其中 在空腔内设置综合管廊及宝库;底板下中间设置有地铁4号线的区间段,区间与地下空间合建。
一般区域为地下二层,基坑开挖面积约22400m 2,周长 约950m,基坑开挖深度为14. 7m 〜15. Im ;场地中间正下方为地铁4号线区间段,基坑开挖面积约6226m 2 ,周长约888m,基坑开挖宽度14. 6m 〜 18. 264m,开挖深度28. 82m 〜41. 44m»基坑一般区域东西向两侧围护结构釆用1000mm 厚地墙、深38m 〜43m,南北向两侧、地铁区域及分隔墙围护结构采用1200mm 厚地墙、深55. 2m 〜69. 6m o 该段地墙均未入岩,属悬挂式结构。
2.2降水井的分布一区1段A 区设计降水井数量为62口,包含坑图1 一区1段坑内降水井平面布置图55内50口降水井及坑外12口回灌井,其中坑内包含19口疏干井和31口降压井,分别分布在一般区域和地铁区间。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我拿起笔,思绪开始飘散。
关于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盾构始发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现在,就让我用这流畅的文字,将这份方案一气呵成。
一、项目背景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0.3公里,西起南京江北新区,东至南京主城区。
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达14.93米,是我国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南京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二、盾构始发方案1.始发井建设盾构始发井位于江北新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井内设置盾构机安装、调试、维修等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供电、供水、通风等系统。
始发井建设采用明挖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2.盾构机选型3.盾构始发程序(1)盾构机安装调试在始发井内,将盾构机各部件组装完毕,并进行调试。
确保盾构机在始发前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2)盾构机进洞盾构机进洞前,需要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土体流失。
进洞时,要注意控制盾构机姿态,确保顺利进入隧道。
(3)盾构机推进盾构机推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推进参数。
同时,加强对盾构机的维护保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盾构机出土盾构机出土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出土速度,避免对地面产生影响。
出土后的渣土要及时外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施工安全措施(1)加强监测施工过程中,要对地面、地下水位、隧道结构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2)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
(3)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进度安排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预计施工周期为24个月。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始发井建设:3个月2.盾构机安装调试:2个月3.盾构机进洞:1个月4.盾构机推进:15个月5.盾构机出土:2个月6.施工验收:1个月四、项目效益1.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南京长江隧道到达井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代洪波【摘要】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梅子洲明挖段基坑主要包括引道段和盾构到达井,基坑规模大,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使得该基坑降水成为整个过江隧道众多关键技术之一.本次在抽水试验基础上设计了基坑降水方案,考虑到周边环境简单,采取了“坑外降水为主,坑内降水为辅”的降水方式,实际结果表明:降水方案合理可行,未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年(卷),期】2011(038)010【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基坑降水;地面沉降;南京长江隧道【作者】代洪波【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2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南京长江河道呈南南西-北北东向展布,江面宽一般2.0~3.0 km,两侧河漫滩发育,沿岸地区河网发育,过江通道地形地貌为长江冲积平原区。
梅子洲明挖段里程为K6+620~K7+020,其中JB01~07为引道段,全长126 m,开挖深度约0~9.5 m;JB08~15为明挖暗埋标准段,全长204 m,开挖深度约9.5~18.5 m;工作竖井为长26 m×宽49.4 m×深26.5 m。
围护方式:JB01~03为放坡开挖;JB04~11为钻孔灌注桩;JB12~15及工作竖井为地下连续墙。
场地整平地面标高为+7.5 m。
基坑周边为大片农田及葡萄园,环境简单。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降低基坑地下水位。
基坑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1.1 地层情况根据勘察资料,场地上部第四系地层主要有:长江大堤处及其以北分布有填土(素填土)及表层“硬壳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等,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中密~密实粉细砂组成,下部为上更新统密实状砾砂、圆砾等。
1.2 水文地质条件梅子洲场地自上而下以粉细砂地层为主,厚度48 m左右,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 m左右,据据场地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渗透系数K取18 m/d,影响半径在450~500 m。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深降水设计作者:吴奎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15期Deep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Design in the Excavation Section of Jiajiang Tunnel at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No.5摘要: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降水为工程背景,针对南京长江漫滩地区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成互层结构,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为承压含水层等特点,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多层含水层地下水模型,提出了合理的深基坑降水方案。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is the excavation section of the Jiajiang tunnel in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No.5. The upper clay soil layer in the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 area in Nanjing is an interbedded layer of soft soil and hard soil, with fine powder in the soft soil layer. Sand lens body, the thickness of the lower sand layer (3 ~ 40m), is a confined aquifer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to establish a multi-layer aquifer groundwater model,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deep-pit dewatering program.关键词:深基坑降水;Visual MODFLOW;长江漫滩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Visual MODFLOW;the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中图分类号:U44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5-0129-030 引言深基坑降水对于沿海、沿江等大城市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型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深基坑施工成为常见的施工方式。
深基坑施工需要解决深基坑内大量地下水的排水问题,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用以应对深基坑降水问题。
二、方案概述1.了解地下水情况:在施工前,需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位变化规律等。
同时,还需了解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布置情况,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避免破坏周围环境。
2.设计降水系统:根据地下水情况和工程需求,设计降水系统。
降水系统通常包括引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引水系统一般采用抽水机和泵站,将地下水抽到地面上;排水系统则将抽上来的地下水重新排放到污水管道或者附近的水体中。
3.安装降水设备:根据设计方案,安装相应的降水设备。
抽水机和泵站通常需要安装在基坑上方的施工平台上或者旁边的临时建筑物上。
还需要在基坑内部设置抽水井,将地下水引入抽水机。
4.进行降水施工:在安装好降水设备后,可以进行降水施工了。
根据工程进展和地下水情况,适时启动抽水机,将地下水抽至地面。
5.监测和调整降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测地下水位和排水效果。
如果发现地下水位过高或者排水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降水系统,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施工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深基坑施工属于高风险作业,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引水管路防渗漏:为防止地下水倒灌至基坑内,需要对引水管路进行防渗漏处理。
可以采用防渗膜、防渗板等材料进行覆盖和封闭。
3.排水系统布置:排水系统的布置需要合理,保证地下水能够顺利排放,避免淤水和积水现象的产生。
同时,还需要考虑排放的地点和方式,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地下水位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通过安装水位计或者其他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地下水位测量,及时了解地下水级变化情况。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靳世鹤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08(045)003
【摘要】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深大基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并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降水难度大.文章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与轻型井点结合降水方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涌水量的计算、降水井数量的确定及降水井间距布设等参数研究,对今后同类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靳世鹤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1+1
【相关文献】
1.南京长江漫滩区基坑开挖与降水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J], 王霆
2.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施工技术 [J], 王光辉
3.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夹江隧道明挖段基坑深降水设计 [J], 吴奎
4.武汉长江隧道江北竖井深基坑降水方案研究 [J], 黄应超;王学伟;陈丽萍
5.武汉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施工技术 [J], 王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长江隧道佚名【期刊名称】《城乡建设》【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1页(P63)【正文语种】中文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重要项目。
南京长江隧道作为南京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彻底改变了以往南京市长江单一桥梁过江交通方式,对于沿江开发,缓解跨江交通压力,减少了车辆绕行和能源消耗。
该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连接河西新城区—梅子洲—浦口区,总长3790m,包括两条长度3020m的盾构隧道(管片外径14.5m),770米始发井、接收井和明挖段土建以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按双向6车道快速通道建设,设计车速80km/h。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选用两台直径14.93m泥水盾构由浦口工作井始发,同向掘进施工,隧道主要穿越粉细砂、砾砂、圆砾和钙质泥岩。
开工时间2005年9月,竣工时间2012年8月,总投资16.57亿元。
1.构建了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结构安全体系,系统解决了隧道衬砌结构在0.65MPa水压、强渗透地层施工稳定性、管片耐久性、耐火性能与灾后评估等技术难题。
研究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体系与关键参数优化设计技术、考虑同步注浆浆液龄期对隧道抗浮力影响等因素的施工期结构稳定控制技术、高耐久性管片混凝土设计方法与制备技术、管片构件加载抗火性能与隧道整体抗火性能评估技术,首次研发了“聚醚型聚氨酯防水条”并进行了材料性能与防水性能系列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了接缝防水性能可靠性,形成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基于监控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2.开发了适用于高磨蚀性密实砂卵石砾石地层的刀具配置技术、刀具更换技术与进舱泥膜技术。
开展了高磨蚀密实砂卵石砾石地层刀具配置技术和高水压不稳定地层刀具常压更换技术与进舱泥膜技术等科研项目。
3.建立了高水压强渗透浅覆土、陡变地形下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和开挖面稳定控制技术体系,保证了困难条件下穿越深槽与超浅覆土始发安全,突破了盾构隧道施工覆土厚度的常规极限值,有效缩短了隧道长度,提高了经济性。